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三言两拍』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8)
----  渐入沉睡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8&rootid=19755&id=19755)


--  作者:红
--  发布时间:2002-5-7 19:16:14

--  渐入沉睡
每次从西山回来,总会沉默几天。
想说一些什么,却常常不知道从何说起。
金戈影说,他每年会环西山走一圈,回来绘制一遍新的西山地图。去年和近年两次去西山,我都没有去东村 ,我不知道老金是否还健在,是否还走得动环山的71公里路。不知道他还是否用钢板来刻绘蜡纸,记录下西山的每一刻黄昏。
而我,终究是自己在每一年的足迹里,记录着这渐入沉睡的一切了。
这次去三山岛,就住宿在清俭堂的隔壁。农家旅馆的水泥墙头和两米之隔的残垣断壁相望,危墙边,依然有枯涩的荆棘摇曳。记不起上次在断墙边拍照是哪一年了,只记得那时最怕的是背后的那堵危墙随时会塌陷。照片定型,人物的眼睛里有一丝闪烁的忧惧和慌张。但今日站在那边,没有了丝毫想摄影的念头,还是那几块随时会掉落的残砖,却牵引住了沉坠的思绪,静默,到几乎茫然。

又一次走进去,墙上的语录依然醒目,“不要等到问题成了堆……”,柴垛已经堆到了墙的胸口,只能看到暗红的字迹,这是我第几次在这里沉思了,已经恍惚,但感觉那些字已经不刺眼了,应该又是30年过去了吧,谁会想到,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岛上,历史,红的,白的,灰的,都这样睡去,没有低泣和呻吟了,睡了睡了,梦乡里,是没有争斗和逃亡的吧?

听说明月湾这次也在明清建筑群的保护册里,初初的反应是欣喜。但随后,是本能的惆怅,记得那年在老金家喝茶,他说起过历史上的各种“保护”,唯一能见证功绩的,只有沉默的砖瓦们。而功劳簿上,记录的是政绩,却无法停驻光阴的脚步吧?
终于花了5块钱买了进明月湾的票。走在石板街上,只发现今年在门口唠嗑的老人少了,想再拍一张倚门而坐的靠背竹椅,终究是找不到了。前年的中秋是在古渡岸边看着夕阳和渔舟的吧,今年,是斜密的细雨,有一丝沁骨的清寒。我不知道,哪一味,是明月湾的真香。

有邓家的后人在门口张贴广告,招徕游客,收费两元。自己介绍说,邓家的堂楼是明湾最好的建筑,同行的伙伴在门口叹息,而我终于还是进去看了。那位邓姓主人,作着自家厅堂的导游,指点着门楼和砖雕一一作着介绍。感觉凄凉的是他不断地问着我:“两块钱,还值得的吧,还值得吧?”一边抱怨着村口的收费项目,“拿我们的祖产作招牌赚钱,却不给一分钱帮助我们修葺旧宅。”
随他登临堂楼,最终看到最触目的景致,小姐房的外阳台,镶上了不锈钢的扶手,主人解释说,原先的木扶栏(应该是叫做美人靠吧)已经腐烂,不得已换了这个。
回望地板上铺就的晴纶地毯,和冷得闪光的不锈钢扶手,看着主人为两块钱的收费惴惴的眼神。我只能再次沉默了。

堂里的“瑞德堂”这次没有进去,我探了几次头,看到水泥房子的院子里堆放的蜂箱,和门口那条警觉的狗,终于止步了。心下是满满的钝痛。不知道瑞德堂后院的那颗板栗树今年长得怎样样了,西厢房的横梁是否安然,状元厅的墙砖上,盐渍褪一点没有,无语的老汉,现在是否有了一些笑容。
只是在淡淡的怅惘中,走过沁远堂,没有去告诉同伴们,每一个堂口都 有它的故事,只是默默地看一眼,沁远堂的前厅,不再是长毛绒玩具工场了,一群木匠在忙活着,他们说,现在木器加工比较赚钱,所以改了木器场。
照院里,那棵我前年看到的刺槐长高了。

不知道下一次再去西山会是什么时候,渡口的快艇多了,村口的收费贵了,我知道有些什么正在睡去。
是的,渐入沉睡。






--  作者:psa
--  发布时间:2002-5-7 19:21:04

--  
五一回家乡了?
--  作者:木莲
--  发布时间:2002-5-7 19:25:26

--  

--  作者:红
--  发布时间:2002-5-7 19:34:08

--  
狮子:
是苏州郊区的一个山村,很安静,我每年都去小住几天的
--  作者:城市猎人
--  发布时间:2002-5-7 21:06:03

--  
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
--  作者:水蓝
--  发布时间:2002-5-8 9:44:10

--  
总有些东西在某个时候会渐入沉睡的吧.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36.7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