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三言两拍』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8)
----  给有雨与阿三的一块烧饼,呵呵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8&rootid=3113&id=3113)


--  作者:亦可以清心
--  发布时间:2002-3-20 21:34:07

--  给有雨与阿三的一块烧饼,呵呵
在有雨还没有凉出小脚的时候,阿三穿着逻辑与理论分析的内衣晃荡在客栈的每一个角落。那扎着马尾辫的红头绳是不是隐密的昭示着一个男人的性幻象呢?

弗氏死了,他遗下的文字被后人们反复地啃着,连唾沫余汁都不放过,换上种种名目象标签一样贴在各式人等的脸上。将复杂的人性条理化、公式化、概念化,这就是某些人学术理论所导致的结果?

从大腿联想到性,向来是中国人的幻想嗜好。无奈我的想象能力实在有限,红头绳只是红头绳,看起来除了有点可爱,它代表不了什么,那只是一个影像。再说了,谁知他脖子上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啊。

有一点很对。
在无法回归的时间的流里,无论是经历过的人和事,还是由历史边边角角牵出的典故,当人们去回忆或者追述的时候,只能无限*近地还原真相。

时间带走光阴的故事,象沉沦在海底里的泰坦尼克号,纵使若干年后被人打捞出来,后人们的模型还原,也只能靠无数的资料与生存者的回忆,以方程式的极线方式近式求解。

这便给了某些人藉口,“重要的不是历史的事实是什么样。” 估计是阿三心理倾向有问题,如大腿幻想到性一样,往往忽略前提,而只关注结果。事实无法还原真相,并不代表事实本身的不存在了,或者不重要了。正是因为事实的模糊性,不准确性,后人们才会不余遗力地力求准确地去*近事实的真相。有了一个接近真相的标准,以此为基础,那些所谓的立场与姿态才有意义。(呵,别给我扯到底什么样标准才算标准了,你比我更懂这些。)

呵呵,阿三其实是懂这些的。他只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摆显自己对文字高超的驾驭能力曲解能力,然后把别人的思维引入到另一境地,转移视线,围魏救赵解了有雨一围。英雄救美啊,蛮不错的。我喜欢他这样的文字,至少比那些“咱家阿三被隔壁阿二玩了”来得有意义。

有雨很逗,从建筑师那儿搬来小脚与西服的典故。这样的典故,是不是捕风捉影无从得知,文人们都喜欢搬弄是非,居然很多关于徐志摩的书里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就有点纳闷了。也许是这种爱好转移到建筑师身上去了吧,呵呵,只是也许。有雨是搞建筑的,在荒地上建起一幢漂亮的高楼,是他们的梦想。可以理解。

就算是真的吧,也只能说明徐厌弃了张,而无法说明张不爱徐了。

“张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徐说这话的背景是徐与陆小曼的恋情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徐漫游于欧洲,见到张幼仪后的感慨。一方面由衷的感叹张的坚强,另一方面是鼓励陆小曼应该坚强一点。这段话被有雨拿了出来,不知想说明什么?是不是说张能够独立的生活,很坚强,就没有爱了?呵呵

不知我的什么话被有雨曲解成张一直独身?我说过吗?直接引用呀。张的确在后来结了婚,那时张已经五十多岁了,徐的父母已经过世,而幼子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爱在时间的消磨中只余下影子,孤独与寂寞来的时候,找一个伴安享晚年,真是夕阳无限好,何须与理会近黄昏啊。

青年人找的是爱,中年人找的是家,老年人找的是伴,老伴老伴,老来伴嘛,是不是这样呀,有雨?

哈哈。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