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三言两拍』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8)
----  吐: 阿三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8&rootid=1774&id=1774)


--  作者:翩若惊鸿
--  发布时间:2002-3-20 21:34:07

--  吐: 阿三
一直觉得你这人很有意思。站在岸边不怕鞋湿。活活,不会下蛋的人,扯蛋的水平还是蛮高的。

你说得很对。 我这篇东西别说你看不懂,就我自己都有点瞧不明白了,而你非得把不明白的东西明白一番,呵呵,真是明白得可以。 至于你说的打广告,我可以向毛主席保证: 我原来是没那个动机的。但被你这么更深层次的挖掘我的潜意识,也很难说是不是有这种精神活动在里面。怕怕,又来一个喜欢透视的人。

至于你说的写家与评论家或是批评家的关系之微妙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了。且不独中国为然吧?嘿嘿,更别说是咱们网上了。说到这儿你可能又要叫看不懂了,其实是我自己又开始混乱了。我本就是个逻辑混乱的人,任何东西,只要一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我就开始抓狂了。布衣我说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经整理的,其实是我水平不够而已。那我说随便说了: 你说----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可能对自己写的东西没有深刻的理性的认识的。 而我总觉得一篇作品的叙事者应当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或是情节保持一种什么样和情感判断和价值取向?这个问题是无须得出十分确凿的答案的。何况,我认为有些疑问恐怕是连作者自己也未必完全有自觉意识的。 所以我才说一篇小说中所蕴含的具体的感性内容远比抽象哲理丰富得多。正是在这种具体的问题之中才真正隐藏着文本之迷。读者也正是在这种思考与追寻中去参与和再创造文本世界的。 而衡量一篇文学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正是在于这部作品是否激发了读者想象和再创造文本的能力。 这就要求了一个作者的创作动机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某种抽象的哲学图式。

一个成功的作品并不提供答案,它更注重呈示初始的人生境遇,而正是这种境遇中蕴含了生活本来固有的复杂性、相对性和诸种可能性。 我认为一个好的作者就应该回避任何单值的判断和价值取向,从而才能赋予作品以自足性。这样,小说才能独立于作者之外而自身呈示生活境遇所固有的丰富性。
所以才说为什么一旦我们运用某种哲学的抽象概念去解析作品反而会局限作品的内涵。

还记得布衣十分喜爱作家沈从文的,那我就用他的一句话送给你们吧。 沈从文晚年在《答凌宇问》中曾说: 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习作中找寻"人生观"或"世界观"。

一部作品既然了读者手中,其它人是无权干涉读者的阅读行为的,共勉。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01.5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