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光阴的故事 』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7)
----  边缘随感(1)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7&rootid=1765&id=1765)


--  作者:已失
--  发布时间:2002-3-20 21:34:07

--  边缘随感(1)
<img src="images/emot/em24.gif" border=0>  很久以前,就有人对我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一些儒家的书是对不起祖先的。书读了不少,但当时对于我来说,却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孔子的著作中,多次谈到了这一点。孔子本身也是这样言传身教的。即便是“道之不行”的年代,孔子仍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他认为的正确的“大道”。这种精神,对后来儒家的跟随者,甚至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而且,孔子是反对“独善其身”的修身哲学的,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的完全体现必须在“仕途”上,旧时称为做官,现在的概念我想应该是投身于社会中去。

  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哲学还有一个,就是道家。对道家的兴趣说起来很有意思,竟然是在看了蔡志忠的漫画《庄子说》和《老子说》之后才日渐浓郁起来的。庄子是集道家之大成者。
  道家的精髓在于“无为”。无论是《养生主》还是《逍遥游》,庄子自始自终都在讲“ 无为”这两个字。世间一切生死、名利,你只有顺其自然,才是合乎与天意。任何刻意的思索、追逐,都是远离大道的。无知比知更接近于道,无为比为更接近于道。但是,即便是这无知,无为,也是不可知,不可为的。

  佛家传入中国比较晚,但从它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烙上中国文化的印记。最早的佛学传播者也是出于吸引信徒的考虑,在一开始就注意吸收中国已经有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妙处在“空”。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包罗万象,互摄互入。拘泥于具体的物,具体的事,就不能领会“空”的真正含义。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对真,对信仰的坚持。 放弃追求,随波逐流是不可取的。真的东西,善的东西,即便所有人都放弃了,你也不可以放弃,非但自己不能放弃,还要去说服别人不能放弃,百折而不挠。这是一种对自己的短暂的人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但是这句话并不是顽固不化,事实上,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灵活、善于变通的人。道家的无为,其实是对这句话的一个注释,无所为而有所为,有所为而无所为。要想为之,首先就不能拘泥于为之,而要抱着无为的态度,才会最终有为。反过来说,也只有先有了“为之”的追求,无为才有意义,否则就只是消极厌世了。
  佛的空,就又是一味了。“四大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说明了,空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空。而且,这个存在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他人、他物的共存。举例说明,一张纸是“空”的。为什么?纸的主要原料是木头,木头是从树上取下来的,而树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雨露,阳光,土壤,养分,等等。离开了这些,树木不能生长,纸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你能具体的指出纸到底是什么么?每一张纸中,都包含着树木,阳光,雨露,空气,土壤……甚至还有伐木工人。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的存在,纸,只是其它东西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不是孤立的。纸如此,万物亦如此,这就是空。万物如此,我们人亦如此。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活着的,我们只是大千世界的又一种体现而 已。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我们活着的意义,我 们就能与周围的其它人,其它生物和环境更好的相处。我们从他们中来,又终归会回到他们中去。所以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要融入到他们中去,“度一切苦厄”, (这里的“度”,不是“超度”“度人”的“度”,而是去体会,去理解。)我们的存在才不会丧失意义。

  儒,道,佛。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为,空。
  这就是人生三味,三味没有先后,没有高低,相辅相成。缺一味,对我来说,都是不完美的。



<font size="1" color="#000066">[这个贴子最后由已失在 2002-01-24 16:47:39 编辑]</font>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