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乡村的荷塘』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5)
----  岳麓踏春行(4):白鹤玉泉香不再,麓山古寺听禅声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5&rootid=2967&id=2967)


--  作者:老硬币
--  发布时间:2002-3-20 21:34:07

--  岳麓踏春行(4):白鹤玉泉香不再,麓山古寺听禅声
岳麓踏春行(4):白鹤玉泉香不再,麓山古寺听禅声

从云麓宫下来,不要走大马路。沿着石阶拾级而下,有清澈的白鹤泉和千年麓山古寺。
被誉为“麓山第一芳润”的白鹤泉,“泉出石窦,甘冽绝伦”,不盈不溢,四季不涸(《岳麓志》),其实是一个方圆二尺的一个泉眼,自明代以来一直是麓山寺僧的饮用水源。
如今白鹤泉上建有一座碧瓦丹檐的护亭,还用汉白玉石栏把泉眼围起来,却阻挡不了无聊的游人将它当作“许愿井”,清澈的泉底,一堆亮闪闪的硬币赫然在目,令人扼腕叹息。假若宋人赵悖重生,看到这一堆世俗之物兀自侵染着山涧灵脉之源,不晓得他是否还会为白鹤泉写下“灵脉本无源,因禽濑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诗句么?
幸好现在的麓山寺僧已经习惯了饮用现代化的“自来水”,还有几人会回忆起白鹤泉水的甘甜呢?这大概就叫社会的“进步”罢。
朱墙环抱的麓山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岳麓志》),藏匿于岳麓山山腰的古木丛中,占尽岳麓山上好风水。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的古麓山寺,是佛教入湘最古老的一所寺庙,寺门的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专场”,正是宣扬着其古老的历史。
咱们进去瞧瞧?呵呵,不需买门票,老硬币是这里的“熟客”了。门口的小沙弥双手合十,诵了一句佛号,告诉我“住持大师正在佛学院开坛讲法”。那咱们就不妨慢慢地逛逛。
当年的古麓山寺旧址在现岳麓书院所在地,规模宏大,第一道山门在湘江之滨的赤沙湖畔的牌楼口,所以杜甫曾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联句形容它磅礴的气势。踏入山门,熟悉的檀香沁人心脾,大雄宝殿内外香火袅袅,钟磬木鱼之声不绝于耳,让人有心境澄明的感觉。
杜甫晚年客居长沙的三年里,麓山寺是他经常到访的地方,“蓍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湘西寺即麓山寺——老硬币注),形容的就是当年麓山寺香火旺盛的景象。
唐代另一位诗人刘长卿,也曾流连该寺,留下了“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的名句。
至于唐代书法家李邕所书“麓山寺碑”(亦称北海碑),洋洋1400余言,历数山寺掌故,如今藏于岳麓书院内(即古麓山寺旧址)。
麓山寺历代高僧辈出:开山祖师西晋的法崇大师传“妙法莲花经”著称于世,是“法华”教宗代表之一;隋代住持智岂大师是天台教宗的创始人;唐代住持摩诃衍禅师是藏传南宗禅法的鼻祖,并在拉萨与印度高僧论战,佛名远播;清末民初的名僧苏曼殊亦在麓山寺小住参禅,作《岳麓山图》,成传世名作。
眼睛可得睁大了,在观音阁里供奉着的三尊石刻观音宝像,是阎立本、吴道子的大作,不要等闲将她们当作泥菩萨看了。观音阁前的廊柱上镌刻着一付对联,怎么着?正是杜甫所题“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至于阁匾“观音阁”三个大字,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呵呵,不晓得你的眼力怎么样?
观音阁前的两颗“六朝松”,其中之一树龄已有1700多年,从西晋时期开始,经历的岂止是六个朝代的风风雨雨?麓山古寺曾六次毁于人祸战火,只有这两颗古松,依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惯看秋月春风”,只要春天一来,依然绽发出嫩绿的新芽,岁月所增添的仅仅只是年轮而已。

中午不妨在麓山寺里吃一次斋饭。一小盘青葱豆腐,一小盘白菜香菇,一大碗白米饭。这些东西在平日里你是不在意的,爬了大半天山下来,清茶淡饭竟然是如此地香甜可口,个中的原因,呵呵,只有你自己知道。
泡两壶清茶,搬两个蒲团到太阳底下,和熟识的寺僧下一盘围棋。没有输赢的计较,没有非说不可的话语,连不远处在僧房照壁下晒太阳的一群佛学院的青皮小沙弥也是默然无语。在这春日寂静的午后,空气中有一种称作“安逸”的东西在流动着,不一会,儿子就在小沙弥的木板床上睡着了,稚气的脸上仍然留着满足而坦荡的笑容。
有时候,孩子也许比你更懂得生活的真谛:怎样满足和陶醉,怎样得到和放下。
这一刻,你身边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如此清澈明净,恍若隔世。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