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乡村的荷塘』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5)
----  秋日私语(老文请江月、黑子诸友批评)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5&rootid=20950&id=20950)


--  作者:楼兰
--  发布时间:2002-5-9 14:04:07

--  秋日私语(老文请江月、黑子诸友批评)


风,吹了许久;雨,还在下。
快到中秋的午后,行走在平时走过的路上,穿一条刚刚买来的牛仔裤,脚上是从箱子里翻出来的旧皮鞋,我没有打伞,雨其实并不大,只是有些凉意。我看着自己的脚步向前延伸,挺孔武有力的样子。松针遍地,湿湿地躺在那里,颜色枯黄,并没有其他落叶,而脚印却成了落叶。我燃起香烟,蓝白色的烟缕在丝丝细雨中顽强地舒展,似乎硬要给这肃穆的秋天以飘逸和动感,但那些烟缕很快就被无形的风吹散了。
我于是想起了童年。山村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金黄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串,以及紫红的枫叶给我的童年铺涂满了万紫千红,我和伙伴们尽情地陶醉于果实和稻米的馨香中。那时的天总是很高也很蓝,云彩更是洁白和清淡,即便是秋雨来临,然松树高大,枝叶茂密,那些金黄的松针历经多年早已厚如棉絮,躺在上面没有丝毫的潮湿感,我们在茂密的松林中笼起一堆火烧起毛豆,香味弥漫的时候,我们细心地用宽大玻璃叶子将火压灭,然后用双手搓掉烧焦的豆壳,黄黄的豆子便滚热在我们手里了。一把把放在嘴里大嚼,香气扑鼻,浑身也骤热起来。之后一定要偷拔几个青绿的萝卜,并不洗,只用刀子去掉叶子和尾巴,再切成半寸厚的一段段,每人分几段,用牙将萝卜皮嗑出豁来,咬住其中一端,然后整个皮绕着剥下,露出其白嫩的瓤,大嚼,水分很多,甜中有微辣,大解吃毛豆的干渴。伙伴们个个脸上墨黑,如烟熏火燎的太岁,大声地互相嘲笑着,那便是我童年的秋天么?
我又记起了和她在南湖岸边白桦林里的爱情,地上是厚可没脚的落叶,我们的单车紧挨着放在一起,象是草原上耳磨厮鬓的两匹马儿。着白色风衣的她多象那些挺拔的白桦,脖颈上松散着红色的沙巾,微风浮动,越发显得靓丽而动人,她银铃般的歌声响彻在长满桦树林的秋天,也回荡在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中……
关于景致,其实古人所得比之今人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毒蛇猛兽,强盗响马等等,正是此多的辛劳使古人更加珍视景致来之不易,于是有了“近处无风景”,“风光在险峰”种种慨叹。让我感动的是,徐霞客老先生历经沧桑,却留给我们习惯了乘飞机和坐火车的后人以美伦美奂的《徐霞客游记》,当今肯以己名命名为某某游记的人不是太多,也许是心虚的缘故吧。旅途没有诸多的付出,便也不会有许多感慨,其笔下的生涩可想而知,何敢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游记呢?沉浸于徐老先生的游记当中,我总在山水、地理和风情之间,窥探出先生以辛劳换得的感慨和情愫。其实关于秋天的描写已尽矣,今人还能写出些许极致恐是奢望了。欧阳修老先生短短数言便在《秋声赋》写活了秋之声色,更有王粲“登楼”、宋玉“悲秋”双赋辉映,而最为叫绝的是王勃的骈体诗序《滕王阁序》中之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了。近闻央视在中秋之夜于江南滕王阁、岳阳楼和黄鹤楼三大名楼互动连袂演播望月听歌,其创意可嘉,然此举恐不如李密在《陈情表》所言“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更加动人,或许是我现在的心绪所致的吧,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望着秋雨中的万家灯火,想起个个家庭或幸福或悲哀等等。是啊,秋天让人思索,催人成熟,然而秋天并不是生命的终结,沉甸甸的果实足以忍受冬天的饥饿,风雨的磨炼可以面对霜雪的考验,人如四季,心情亦如四季,想到这里,我抄录了以前写的一篇《水月风影赋》,算是对秋天的感悟和礼赞吧。
知秋水于苇叶,识新月于星河。风淡淡而熟稔,影绰约而丽人。惜轻别之琴瑟,叹飞天之婆娑。感蟾宫之高阁,憾琼楼之冷漠。封美酒之瑶池,摧玉树之伤逝。水无言而潭深,楼高耸而入云。风动而树先挺,雪霁而梅后凝。既燕来而春至,亦雁去而冬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5-9 14:04:07编辑过]

--  作者:周黑子
--  发布时间:2002-5-9 12:32:09

--  
老兄出身科班,学养深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古文白话,游刃有余。
在现实与历史中来回穿越,语言干净明亮。
老黑佩服之极,倒底是学院派。不像我半路出家,除了乱劈板砖,一无所长。
老兄所写到的家乡与老黑的家乡极似,非常亲切。
敢问老兄仙乡何处?老黑乃武陵山人,行政上属重庆。黔、渝、湘交界处乃吾家乡。
--  作者:蒴儿
--  发布时间:2002-5-9 12:50:40

--  
是哦,我也不知道大哥老家是哪呢。。。。
--  作者:楼兰
--  发布时间:2002-5-9 14:14:31

--  
黑子实在是过誉了,老汉向你和大家学习的地方多着呢……。
我的老家在吉林省柳河县城,小学是在真正的农村“公社”度过的,非常缅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5-9 14:14:31编辑过]

--  作者:灰姑娘
--  发布时间:2002-5-9 14:05:18

--  
哈哈,半个老乡,,,,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2-5-9 15:27:32

--  
没读楼兰文章前,就听蒴儿屡屡说起她敬佩的大哥--楼兰,后来也去玫瑰社区悄悄看了楼兰一些文章。来客栈后又断断续续读了楼兰为数不多的新贴、老贴,对楼兰的才情渐渐心生敬佩。这次蒙他不弃,发旧贴请江月批评,江月深知自己水平低浅,不敢妄言批评,只是难却楼兰一片盛情,自己也深爱阅读,且当作人生乐趣,妄评之言有得罪之处,先行告罪了。

在印象中,“秋日私语”是应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初读楼兰此贴,感觉似乎有一种零乱,各种各样的情绪充斥其中。文章采用了散文常用的格式:先是景物,然后回忆,中间杂着一些引经据典和一些感叹,最后以往日的一篇旧赋收笔。而贯穿其中的情感, 显得有些零散而杂乱,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开篇感觉尚好,因秋景而进入回忆,回忆童年往事,回忆爱之浪漫,“ 我又记起了和她在南湖岸边白桦林里的爱情,地上是厚可没脚的落叶,我们的单车紧挨着放在一起,象是草原上耳磨厮鬓的两匹马儿。着白色风衣的她多象那些挺拔的白桦,脖颈上松散着红色的沙巾,微风浮动,越发显得靓丽而动人,她银铃般的歌声响彻在长满桦树林的秋天,也回荡在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中…… ” 写出了秋日私语的浪漫与温情,是通篇最好的一段。接着对秋景文章的引用,以及一些感悟和最后收笔的赋就似乎和此段没有直接的关系了,文章在转承意境上,便略显出生硬牵强的感觉。

江月私下认为散文这种体裁,不仅应该具有真性情,以景抒情,以情动人,散落在文章中有一种诗意的东西,一种精神上的纯粹,同时,文章内在的情感逻辑也很重要,不然散文就真的变成“散”文了。 江月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所学难免只鳞片爪,对散文的了解仅为自己的一些感悟,谈不上从理论高度对文本的剖析。在这也只谈谈我个人对一篇散文的体会,就文章谈文章,如有得罪之处,再次告罪。



[此贴子已经被江月于2002-5-9 15:10:29编辑过][/align]



[align=right][此贴子已经被江月于2002-5-9 15:27:32编辑过]

--  作者:楼兰
--  发布时间:2002-5-9 17:36:56

--  
“江月私下认为散文这种体裁,不仅应该具有真性情,以景抒情,以情动人,散落在文章中有一种诗意的东西,一种精神上的纯粹,同时,文章内在的情感逻辑也很重要,不然散文就真的变成“散”文了。”

很有道理,老话说为散文宜“形散而神聚” ,我太注重写作当时的心境,认为修改便是违背初衷,其实正如先生所言:“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其实散文最难写的,在于其易平不易奇,有人说现当代真正的散文大师只有两位:鲁迅和马克思。我隐隐约约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谢谢江月,我时间不多,哪天好好拜读你的文章,祝好!
--  作者:珠儿
--  发布时间:2002-5-9 17:55:43

--  
好文共好评.

确实我也觉得过渡方面有点生硬,不够自然.

--  作者:周黑子
--  发布时间:2002-5-9 20:20:15

--  
江月不愧一帮之主,文字老道,分析透彻,老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佩服啊佩服!
--  作者:红山爬者
--  发布时间:2002-5-9 21:30:05

--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2-5-10 15:37:12

--  
楼兰:
我的跟贴发后心里惶恐,深知自己在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你回贴说“有人说现当代真正的散文大师只有两位:鲁迅和马克思。我隐隐约约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更让我心中感觉忐忑不安,只是又不能苛同。江月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有情,一沙一世界,一水一天堂,我手写我心,表达的只是自己一份真实的情感,让真情感动自己感动同路人。不敢和大师们相提并论,只求能更好的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将一份平实,从容的道出,在朴素之中感受诗意的存在;将一份领悟,静静表白,在苍凉的长河中体会到世界有情。
江月喜欢阅读,是那种只会说,不会写的人。在网上继续写的一些东西,很少有自己满意的,如果能得到你的点评,会特别开心。

周黑子:
贻笑大方了,你笑笑就行。喜欢读你写的诗,多来客栈玩。

--  作者:在人群中
--  发布时间:2002-5-10 15:41:37

--  
大家握手,做个好朋友:)
--  作者:水蓝
--  发布时间:2002-5-10 16:00:21

--  
以下是引用红山爬者在2002-5-9 21:30:05的发言: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什么意思?何来的少年何来的愁?可能心境不同读文的感受不同。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207.0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