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乡村的荷塘』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5)
----  吴敬琏:跳出股市谈股市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5&rootid=1810&id=1810)


--  作者:虚无
--  发布时间:2002-3-20 21:34:07

--  吴敬琏:跳出股市谈股市
吴敬琏:跳出股市谈股市

吴敬琏老先生又一次荣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中国证券报的记者在吴老去领奖的车上对之进行了采访。看来,吴老先生的学问、名气还有人们津津乐道的“良心”在中国经济学界尚无人能出其右(至少在表面上),也可以简单推论说经济学界“人才凋零”,不然不会让一个人连续获得两届“年度人物”称号。人们说,经济学界也有着所谓的“奏折派”、“民间派”之分。业内人士都比较崇敬的茅于轼老先生,因为属于“民间派”,除了在若干报刊上发表一点小文章之外,很少有媒体关注。无论哪个圈子,都要炒作,都要会表演,都要会看人下菜碟。在中国现阶段,说一点点稍稍出格的、但实际上无伤大雅的无关痛痒的话,最容易被各方所接受,也最容易出名。有追求的籍籍无名之辈,谨记!
看了一下记者对吴老先生的采访报道,大致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1、“已脱困”的国有企业可能“返困”。吴老说,2000年国企脱困的原因是政策性因素和国际油价的上扬,若不继续改革,已经在2001年出现的部分企业返困现象会在今年更加突出,煤炭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对国有企业所谓的“脱困”行为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政策主导、运气很好。为了达到“脱困”的目标,可以给政策去融资、可以债转股甩包袱,再加上国际油价正好上涨,天时地利人和,于是“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任务一完成、指标一达到,劲就松了,一些“脱困”的国有企业又恢复原样了。这样的政策“脱困”,不要也罢,这样的弱质国企,不救也行。看来,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还是不能因为有7%的保证而过于乐观。
2、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仍不能化解改革带来的风险。正常的资本市场可以化解这种风险,而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不能化解,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在目前还是“不正常”的。吴老先生列举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家本来不错的企业上市筹集了很多钱,但上市后不务正业,没有多长时间企业就跨了。吴老举的这个现象,我们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确实常常看到。为什么好企业上市圈了更多的钱却跨了?问题出在哪里?这引人深思。如果一个本来仿佛是好人的人,到一个环境中后,变坏了,不是这个人本身有变坏的潜质,就是这个环境有严重的缺陷。
3、从银行角度看股市泡沫和监管。看了报道,我才算是对去年的“监管年”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不能站在股市里谈股市,要跳出股市看股市。吴老先生就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谈股市的。因为股市里有很多银行的钱,如果股市泡沫破灭,银行就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所以监管者必须努力抑制泡沫的产生和膨胀。加强监管、挤压泡沫,不是因为股市本身的泡沫多了,而是因为可能会给银行造成麻烦。挤压泡沫时,要力求慢“放气”,因为这个过程很危险,力度极难把握,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就可能导致股市的崩盘。政策吹暖风了,股民也不要太高兴,因为那不过是担心崩盘而调小了“放气”的阀门而已,重点还是银行,股市不要太自作多情。
4、最担心下岗职工炒股。原因是下岗职工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风险承受能力最差,如果他们靠股市谋生,这就在无形中放大了市场风险。本来以为是在同情下岗职工,到最后一看,原来是怕他们“放大市场风险”。樊刚说过,经济学家是不讲人性的。信然。
5、货币政策适度扩张要从银行着手。还是银行。吴老先生说,货币政策扩张以后,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会流向资本市场,这相当危险,然后举了1929年的美国和90年代的日本股市崩盘对本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2000年美国股市下跌没有影响银行为例,说明分业经营和“防火墙”的好处,接着得出结论:我国目前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是中央银行要求违规资金撤离股市的意图所在。不说混业分业的好坏,从前到后,给人的感觉是,资本市场(主要是股市)总是一个不断惹麻烦的东西,而银行,总是一个需要小心呵护、动不得碰不得的宝贝疙瘩。
6、主张减税。这是吴老最近一直念叨的话题。 (和讯投资)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