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net/bbs/index.asp)
--  『版主讨论专版』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46)
----  给布衣的资料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46&rootid=30674&id=30674)


--  作者:边民
--  发布时间:2002-6-23 16:26:16

--  给布衣的资料
当谈论股市楼市升降成为时尚,在小朋友的作文不超过400字的今天,“读书种子”成为光阴里极其遥远的一个单词。操纵这世界的仿佛早已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那些尘埃满面的书页对于一个人还有多大影响?如今的人们是否还读书,他们在读什么?普通人可能很少定阅《读书》一类的期刊,那些书籍对于他们过于艰涩,那些思辩对于他们可能过于复杂。也许百年以后,记录我们现时中国人阅读状况的正是那些书。但是,通过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我们知道那不是真的,至少不全对。正如伟大的英雄和伟大的时代总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我们知道伟大英雄的故事并不是历史的全部。读书并非是学者的专利,研究什么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如去看看是什么书最大限度上影响了一代人,平凡的人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历史,不需要力者作为全权代表掩盖了他们自己的声音。是为序。

去年8月12日,在《中国青年报》的网络论坛《青年话题》里,一位叫阿妍的洛阳女孩子发表了一篇文章《进来聊聊好吗?---对你影响最大的两本书》。这篇不到五十个字的短文在随后半年里一直被各种人回复着,一个个书名被提交,一篇篇心得被发表,最后竟然形成429个回复,有超过一万七千人次浏览。在互联网时代里,流行所谓“眼球经济”,一切以公众的关注程度来评价具体事物的价值。谁都没有想到,一篇讨论书籍和阅读的短文竟然吸引来如此之多的“眼球”,在“喜新厌旧”的网络世界里获得如此之长的生命力。这可以被称为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读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民族对于读书的热爱之切,甚至有人要打穿了邻居的墙,到野外抓萤火虫来获取光亮的痴迷程度。在任何一个时代里,所谓“读书种子”都没有断绝过,这种对于读书的热忱一代代延续下来,终于汇集成我们伟大的文明之流。今天,我们在一种全新的经济条件下或许多少有些茫然,功利主义和浮躁心态让很多人不知所措。有人曾经说过,在后工业时代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里,根本找不到放下一张书桌之地。近些年来。我们很少听见过于读书的声音,即使报道有人读书的故事,结尾也必须和“上哈佛”、“华尔街”相联系,没有任何“奶酪”的事似乎没有人愿意去做。喜欢读书的人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竟然变成了惊人的沉默。终于有一天,阿妍在网络上试探性地吹响了号角,黑暗的战场上开始有人以敲击兵刃回应,这回应声越来越大,兵刃敲击声最后简直连成了雷鸣。天亮的时候,我们曾经以为是空无一人、寂寥无比的战场上,竟然出现了一整支军团,一支以书籍为财富的庞大富贵军团。

在这支军团里,成员非常驳杂。在四百二十九个回贴里,没有一本书超过三十票。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基本上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关。标题里要求的是“影响最大”,从回复情况看下来,影响最大和最喜欢读的两类书籍完全被弄混了。尽管不断有人跳出来提醒这一点,但是后续的回复还是有相当数量依然固我,总是以“我最喜欢的书是。。。”开头,或者是直接说喜爱的作者,这种“难得糊涂”和固执让人不由得发笑。在另一方面,国人好辩的性格特征也体现无遗。有的人说“为什么是两本?谁能说出哪两口面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于是书单越拉越长,最后竟成为近一千本的堂皇名录。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里说:中国人没有数目字管理。从这个类似社会调查的事件里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要真从这些数据里找出点什么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怕也难于登天。

按照传统的分类法,把各人提交的书名分一下类,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文艺类书籍。这是整个调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小说和散文依然书读者的最爱。在阅读喜好上,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平分秋色,而外国文学又出现了集中于俄国文学的现象。下面是获奖名单:

人气最高奖:《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文学古典名著中,这两本参与了与其他文艺类书籍的竞争。它们在角逐中脱颖而出,以高龄之身获得这一奖项。在所有评委的评价中,都对这两本书启迪人生和愉悦读者的功能赞不绝口。看来,政治阴谋和爱情悲剧都是永恒的主题,要了解中国人应该从这两本书下手。

最佳现代作品奖:这个奖项前期为余华的《活着》占据。根据广大评委的意见,它反应了人的生存真实状态,有相当震撼人心的力量。很多读者在阅读后引起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思索。评选进入后期,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以其宏大的叙事背景,对现实生活的亲密接触,及个人奋斗精神逐渐名次攀升。最后,它一举夺得本项大奖。同时入围的还有钱钟书的《围城》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应该说,钱老对于婚姻家庭的认识基本符合我们的社会实践,对于晚婚晚育有积极推动作用。

最佳外语作品奖: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和奥威尔的《动物农庄》,都是入围作品。很难分清楚它们的名次,因为,《巨人三传》中票都比较集中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上,而《动物庄园》和《1984》获得的票数几乎相等。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同时并列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从总体上来看,《第二十二条军规》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被提出,这让人对我们国人的幽默感觉深表满意。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两书也被经常提及,对于读者的阅读能力我深表惊叹。

最佳文学团体奖:此项大奖的提出,是为了特别表彰俄国作家。俄国作家的作品从个人上看,得票率很低。但是作为集团,有大量俄国作家的作品被提交评选。从《金玫瑰》到《战争与和平》,中国读者对于俄国作家的喜爱超过了对于任何一个单一国家作家之和。这种结果很可能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俄国作家的作品一度是流行的大众读物,尤以“白银时代”的作品为甚。当我们可以大量阅读西方作品时,多元化的选择反而使时代特征凸现不足。

最出人意料奖:获得这一奖项的是《高玉宝》。(其实我想写的是《少女的心》)

接下来的是第二集团,在这一部分中,入选的书籍多为时评和议论文。投票的结果相当分散,更多的人是以作者投票而非以作品划分。入围的作者基本都是中国人,而且多集中在近现代。读者的口味,偏向文风比较激烈且带有思辩色彩的文章。考虑到以上因素,评选的结果将不再按照书籍,而是按照作者排名。

终身成就奖:除了他,还能有谁呢?当然是他,那个骨头最硬,脾气最大,身后覆盖“民族魂”旗帜的小个子男人。他把杂文做成了投枪和匕首,他曾经《彷徨》,但是他选择了《呐喊》。鲁迅,他已经成为中国杂文的范本。这种影响力之下,如果你今天写一篇超过三千字的“杂文”,会有无数篇一千五百字以下的文章教育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杂文。鲁迅激烈的性格和被神化的经历,很容易引起争议。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承认的,在变乱纷呈的大时代里,他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勇气,他以骨头的坚硬度获得了后人的尊重。从他以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不再以外王内圣为最高成就,而是以民族魂为无上荣耀。在他的感召下,“士”也逐渐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最具价值作家奖(MV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一个作家的价值往外不能靠他生前的名声来断定。有的作家在死后其价值才为世人逐渐认识,这样的人里如今要加上一个人闪闪发光的名字---王小波。王小波生前的黯然与死后的哀荣恰成鲜明对比,他是我们的时代里被称为“智者”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他的小说和杂文一样出色,不同点是前者取悦自己,后者取悦读者。他冷静地站在一边,以边缘人的身份说破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荒谬。当他很真诚地对你时,有《我的精神花园》;当他嘴上浮现出那种我们熟悉的微笑时,他一定是在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王小波让我们苦涩地开怀大笑。

最上镜奖:此人各种褒贬不一,有说他是“文化顽童”,也有人斥为“文化老妖”;有说他“铁骨峥峥”,立即有人反驳“做秀赚钱”。他自况“文化独夫”,“男子汉”、“大丈夫”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飞刀,又见飞刀;李敖,还是李敖。虽然他公然宣称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的头三名都是他,这种狂妄引起了国内一切作家的反感,但是读者们对于狂狷之士的喜爱之情并不因此而减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弥衡一般脱了裤子在“老大”面前打鼓的。李敖很会赚钱,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他为众人垢病的原因。但是,优秀的商人里没有几个能在危急关头坚持良知,勇于走进牢房,面临死亡的威胁。就凭这一点,他一直站得笔直。林肯说:“只要格兰特将军能打赢,送他一箱酒又什么呢?”那就让李敖继续狂下去吧。

最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奖:王朔。这为北京籍的十二段超一流侃爷,虽然《一点正经都没有》,甚至能惊骇世俗地说《我是你爸爸》。当他叫嚣《无知者无畏》后,口服《美人赠我蒙汗药》,这次没有把人侃晕了,倒让人开始思索。
在第三部分,入选的都是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投票相当分散。喜欢搞思辩的人并不在少数,在所开具的书单中,以哲学部分为例,似乎有一条隐含的线索:那就是按照瞬间顺序的西学东渐。从马列著作到毛著(依然很受欢迎),再从尼采到康德,最后,停止在《苏菲的世界》。从单一的哲学书籍到各流派主要著作都有,最后竟然是一本儿童读物作为我们浩大的引进工程的终结。看毕结果,有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我们这里大约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出现世界级伟大的哲学家了。对于历史有那么多人喜欢,也很出人意料。历史学中一样存在方法论,各种思潮的引进,让我们看待历史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一种模式之下,也能让我们因此而达到另外一个高地,领略不同的风景。

最佳人气奖:《论语》。写下这一个结果,让我非常难堪。作为儒家的基本经典,《论语》为很多人喜爱。这本书没有回答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可以视为一本道德教科书。把它归入哲学书籍,真是叫人非常为难,只好把它勉强算进“生活的哲学”一类。得票略低于它的是《庄子》,我也曾经想把它归于散文类,但是没有成功。套用西方的学科标准,估计在我们这里就什么都得不到了,两种文明的分野正在于此。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曾经打倒孔家店,但是这种古老的哲学依然坚强地存活了下来,文明传承的坚韧程度由此可见。

最佳历史书籍奖: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本书的语言得到了很多网络人士的赞赏,在白话文中属于比较古雅的一类,同时结合了部分西式语言的文法,给人一种阅读时的愉悦感。在表述历史观点时,它采取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方法,一刀切下,从横断面上分析历史,在看似无序和杂乱的事实中,证明变化的原因,这一做法的确引人入胜。此外,本书采取的是平实畅晓的文字,在专业论文的领域内,找到了专业和通俗的结合点,所谓“大专家写小书”有类于此。那些喜欢以术语和艰涩字句充斥全文的学者,可以从中借鉴到很多东西。

最受欢迎哲学家奖:这是一个特别奖项,颁发给将枯燥哲学变得易于接受的哲学家。获得这一大奖的哲学家是尼采。整个调查中,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如是说》等著作被多次提及。中国曾经在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尼采,这一潮流的余波并未停止。他的文体很接近中国的各种哲学书籍,精短有力,容易为大众接受。与之相比,《罗素文集》虽然有很多人提及,甚至被评价为“热情洋溢而理性之作”,但是抱怨他文章中逻辑部分晦涩难懂的人大有人在。

最出人意料奖:在所有书籍中,马哲部分多次被提及。人们之所以选择是“因为严密的逻辑性,作为分析工具的强大力量,同时也是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人提出理由是:《论持久战》和作者领导的长征壮举,对于一个股票经济人来说,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

最后一部分是杂项,里面千奇百怪的书都有,而评判标准也的确是以“影响力”来衡量的。

最佳人气奖:《唐诗三百首》和《十万个为什么》。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爱上自己传统文化的方法很多,但是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把票投向了《唐诗三百首》。牙牙学语的小婴儿从念“白日依山尽”开始,就和我们的文化血脉相连;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十万个为什么》功不可没,很多人就是因为这套丛书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上了求学的道路,并且因为当年那一点好奇心而拥有了终生追求的事业。

最佳励志奖: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有如此之多的人还记得,并且宣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大约是因为为我们文明下的性格中注入了一些新鲜有活力的东西。通过积极向上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是卡耐基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即使是作为一种自我催眠,它也能让你在人生路上再勇敢一点,再前行一点。

最佳文集:金庸的武侠小说全本。成人一样喜欢童话,而青少年谁不幻想“仗剑江湖行”呢?武侠小说创造出一个五光十色的“江湖”,这是唯一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地方。所谓“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一入江湖几人回?”大团圆的结局并没有减轻英雄的悲剧色彩,于是,那么多人在感动着,回味着。

最出人意料奖:本奖项授予《语文》和《算数》两本教科书。提名理由也很有道理:因为这两本书,使我不是一亿多文盲中的一员。

在这四百多个回复中,这里只能提及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因为篇幅的关系,很多好书并没有上榜。分析这些书籍,我们能清晰地看见国人的性格特征,书籍引进的逐渐开放。追溯这些书籍流行的历史原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在人们的书架上得到了相当体现:什么流行一时?什么更加恒久?那些用真诚写出的书,那些花费大量精力的书,那些集中了人类智慧的书,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有人以书为自己的财富,我希望这“富贵军团”的人越来越多,更希望这书单越来越大,这样一来,我们和人类文明边界的距离也将无限缩短。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48.4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