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net/bbs/index.asp)
--  『版主讨论专版』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46)
----  榕树下“网络文学”的相关文章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46&rootid=29624&id=29624)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09:15

--  榕树下“网络文学”的相关文章
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lxfglaicer于 2002.05.07 10:46 发表在凭心而论
  2002年,网络已经不再以一种新生事物的面目显现在大家面前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网络文学虽然还不能与纸质文学并驾齐驱,但也隐隐成了气候。
  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望文知义,就是:网络+文学。是在键盘间流淌着的一种文字,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就表面现象而言,二者的区别是媒介和传播方式,也就是说,网络文学使用键盘敲击出来的,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而纸质文学是在纸上写出来的,在传统媒体上传播。
  但就深层而言,却远不止这么简单。
  网络文学的起始是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起自《第一次亲密接触》,痞子蔡的调侃,随意和伤感,为后世的网络文字奠定了一种轻灵和自由的基础,所以网络文学最有意义和最闪亮的优点,就在于它的自由——也正是由于它的自由,才可以和传统文学挣一日之短长,并且将日益侵占传统文学的领地。
  就其优势而言,有如下两点。
  一,创作群广泛。
  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文学以一种新的形式,激起许多用户的兴趣。在这些用户中,很多是传统媒体的漏网之鱼,也就是说,大部分被传统媒体弃置门外和少部分蔑视传统媒体的文学爱好者。在传统的投稿过程中,由于邮递的事物或是投稿人的地址的不准确,往往造成稿件的丢失,即使稿件可以无误的抵达编辑的案头,也多半是石沉大海,了无影踪。久而久之,大批文学青年失去了对于投稿的兴趣,好不容易萌发的热情与灵感被现实冷却。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及时弥补了这一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只要你的投稿地址键入准确,一般是不存在“杳无音讯”的情况的。而在一些论坛和bbs,你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你的作品的发表以及相关评论,这就极大刺激了创作欲。
  网络的简便与高效,让编辑审稿变成了读者审稿,网络空间的无限使得文学作品的数量迅速突破了纸张的限制和周期的限制,而读者的评论使得作品更加透明,争吵中的肯定使优秀作品更加显出其价值。而纸质文学的评论却是私下的,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阅读周期。当然,这种摆脱了文责的评论也埋没了一些很有文学性,但脱离了生活的作品。甚至引起了谩骂和恶意的人身攻击,即使尽量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作品,也很难保证自己不受前面评论者的影响,这是一个网络道德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解决。
                 
                 
  二,读者群广泛就读者而言,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有着更广泛的天地。只要有一台电脑,无论各行各业,都可以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更加自发和随意的选择。在读者群方面,网络的最大贡献不是扩大了读者的人数,而是扩大了读者的层面。即使是不学无术的社会青年,他们可能从未捧起过书本,但一般都会在聊天和打游戏之余看一些简单而轻松的小文章。
  前面我说过,痞子蔡的文笔轻松且随意,这种随意极大的迎合了当代青年的胃口。而且,随意之后对社会的反叛和背逆,更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拟的。
  这里,说到了反叛和背逆,就涉及到了网络文学的又一功能,也就是不平则鸣。
  现实的无奈,世道的不公,以及一些被强权隐藏着的真相,在这个社会是无从倾诉的。而通过传统媒体伸张正义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网络。一般来说,只要你不发表一些反党叛国的言论,在网上就可以畅所欲言。人类都有博得别人同情的天性,网上的同情或许廉价,但绝对真实。网络,变成了一个向外界宣泄的窗口,你大可以隐去真实姓名,做一个激烈的思想者或者和平卫士。
  正如摇滚之于流行音乐,网络为一些个性和另类的人提供了交际空间。在网络,你就大可以宣扬自己的个性,无论偏激,保守……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一个独立于俗流的自己,真正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你是一个平时并不是那么有楞有角的人,却也无妨,网络的功能是幻想,所谓“宣泄自己的个性”,未必一定要是外露的,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渴望也是你的表述对象。
  以中国的互联网而论,真正的“互连”是连起了网络后面的“人”。人的情感沙漠,人的枯竭,人的无奈,和人的欢乐……
  除去现实的一切屏障,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有人这样写着自我,也有人这样读着。
  但是,我们必须看见,网络文学要取代纸质文学,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即使有一天网络真的普及,纸张真的成为古董,纸质文学的成就还是可能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高峰。就其原因,有三:一,网络文学的稿费问题。
  一般网络文学投稿都是免费的共享文学资源,没有稿费,在这种情形下,网络文学虽然有一夜成名的诱惑,但这种诱惑毕竟很难碰到,浮在天空的“名”与实打实的“利”一旦碰撞,大多数人还是要选择后者。而这种选择也无可非议,网络上的文字也是一个个键盘敲出来的,对于一些键盘不熟练的人来讲,还必须先在纸上成文再重新敲到网上,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回报,一方面使得一些网上文字变成了淡泊名利的纯文学,另一方面也使一批网络写手失去了心理平衡,重新倾向于纸质文学。
  二,文人的心态问题在中国文化人心里,真正渴望的还是著书立说,成名立万。孔子的“立德”和“立言”一直是文化人奉为瑰宝的东西。绝大多数的作者是愿意与白纸黑字结缘的,只有文字变成铅字,才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有这种想法包括网络文学的作者,毫无疑问,哪个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真正意义的书。所以说一纸一笔的创作方式是经典的,特别是有一定年龄的老作家不愿改变这种创作习惯,而沿用传流。
  三,网络道德问题一个人只有在无人处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显示他的道德。
  所谓“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上基本上就等于是处于无人处。这个时候写什么,怎么写?我们都有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不应该把这作为自己不认真写作的借口。是的,你的思想值得钦佩,你的激情值得赞扬,文字流淌于笔端,你尚可以说它是自己的;但一旦拿到公众面前,作者就必须负起文责。或许没有人可以谴责你,但良心会。这里并非是指责文字的浅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由浅入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苛求优美的文笔并不现实。我所指的是道德。网络文学追求的是自由,而不是放纵,每一个写作的人都应当“fight for freedom,而不是纵容自己的堕落。笔下可以有堕落,有阴暗,但不可以对其抱欣赏的态度。
  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对文学的追求都是不容玷污的。网络文学可以写风花雪月,但不是风月场所;可以写铁血豪情,但不是屠场坟地;可以批露社会的阴暗,但不是陷于龌龊;可以呐喊对世道的愤怒,但不能叫嚣骂街。但试问又有多少人真正尊重了文学?没有构思,没有修改,一挥而就,导致了网络文学整体素质的低下。性,暴力……诸多的生活灰暗面不是不可以写,但一旦形成主题,就要引人深思了。
  还有就是网络文学的概念可以这样分析,一个分支是网络自己的文学,是指纯粹写网络的文学,植根于网络,写网络之中的人,写虚拟世界的事,写隐藏于心中的情。这种文学的出现,发展相当的快,从内容上讲这种文学的代表是网恋,以及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幻想。很多网站都组织过写网恋和网络故事,同时也经过了若干次大讨论,我们究竟要不要相信网络?在这里,传统道德和新新人类进行了异常激烈的对抗。或许是因为现实太难把握,太多的伤害,猜忌……终于使我们轻信或是故意寻找一段虚拟的情,网恋的胜利是我们的无奈,也是现代文明的无奈。
  另外就是灰色文学的兴盛。在那些作品中,有的是苍白的脸,慵懒的动作,无所事事的神情和失去了希望的眼睛。究其原因,是城市的步伐已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单调和繁忙,工作量的加大,工作时间的延长,每天都要面临失业的威胁和无尽的竞争。年青人疲惫不堪,麻木而且失落,身体的疲惫可以由睡眠来恢复,而心理的灰暗又怎么释放?都市综合症的沉浸在文字上就形成了一种属与网络的低调,一种病态的美。网络文学的思想一大主流是低沉的,有如网吧昏黄的灯光和缭绕的烟雾,灰暗中,每个人都暴露了真实的恐惧和厌倦。外部世界寻求刺激的种种方案都告失效之后,年轻人终于用键盘发泄自己的情绪,如一株角落里的植物,默默的吐纳空气。
  这种文学注定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这如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出不了什么大师一样,正因为它缺少了文学的灵魂——人文主义关怀,所以注定只能成为年轻人宣泄的窗口,变成一种咆哮,一种呻吟……
                 
                 
                 
  另一支就是一网络为载体写传统文学,如犹太人出埃及,寻找的只是一方祖先的净土。双方的互相妥协和取长补短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网络文学的走向。
  这种文学的主要作者是一些文学信徒,有的人深爱着文学,但面对着这个摆酷的时代又无法捍卫文学的大旗。有的人满腔热血,却不能货卖识家,面对着御用文人的蝇蝇苟苟,他们宁可独善其身,故而转向文学,期望在茫茫网海觅得知音。
  这恰如文化与文明的对抗,一边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边去只能合流。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旧文学的附属品,原来纸质文学一统江山的局面确实已经被打破,虽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读者和稿源是在共享着的,但依然会有竞争,这体现在市场上,因为无论是网站还是报社,总是要吃饭的。以笔为生的人说网络文学不过是文化垃圾,而网上的新锐们自然要宣布旧文学必将被历史的洪流卷走。
  我们必须看见,网络文学还不可能全盘代替纸质文学,首先网络技术,网络的普及率还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其次网络文学自身的规范创作手法,规范创作道德都不规范,网络较之纸质文学,还只不过是一个跚跚学步的婴儿。它体现出了强大的不可比拟的生命力,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必将成为主流。但短期还不能成为现实。
  双方作者和阵营的攻击的结果是发现双方各有所长,不可能一方消灭另一方。那么就要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做这种斗争?双方斗争的焦点在市场上,而不是在文学本身,就文学本身而言,双方并无矛盾。因为文学的任务是刻画人性,唤醒社会,写景,写人,写事,写情……那么,只要文学可以有一个美丽的明天,又何必挣个不休?要知道,21世纪的文学并不景气,“兄弟阋于墙,共御外侮”,谁说网络写手的书桌上就不能有几本书?
  所以,以网络为载体,任文学自由发展,而令它渐渐规范化,如书本文学一样有深度和内涵又不失自由不羁的本性。这是文学的最后,也是最好的走向。
  那么,最终的结局是融合。
  纸质文学有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而网络文学有新鲜的活力,一如少年,一如老人。双剑合璧,可以去除纸质文学的一些腐朽的陈疾,使其返老还童;磨平网络文学一些鲁莽的东西,使其少年老成。最终合而为一,成为年轻,健康,深刻的新文学……这是何等美梦啊!
                 
  所以最理想的境界使用网络去传播文学,在那个虚拟世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用新思想,新文风去冲击文坛,使文学园地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那里有发自灵魂的呼喊,用键盘去敲打时代的弊病,用鼠标去点击人间的真情。同时,把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用经典的纸张记录下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是网络;红袖添香,书海扬帆,那是书本。从经济的角度上说,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纸张;从人们的心灵上说,可以用实实在在的书籍留下人类真正的瑰宝。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10:30

--  
网络文学能取代传统文学吗? 热带蚂蚁于 2002.06.05 10:39 发表在凭心而论

  这个命题实在有点怪。文学分传统与网络了,那是否网络文学就一定要界定为发在BBS上的贴子呢?可能狭隘。网络文学一样也能印成铅字,如果说铅字就是传统,那从逻辑上也讲不通。比如《红楼梦》与《上海宝贝》谁更传统呢?文学若以网络作为载体,就无翻页的沙沙声与印刷品特有的香气,而且随时受到病毒的威胁,总给某些人以不踏实的感觉。这种感觉无可厚非。CPU如果热得厉害时,可能上千字的心血会在重启中白费。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一定得把载体这个东西去掉或者忽略,否则,谁有心思对着显示屏上拉或下拉地读长篇大作?大家明白,在网上看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眼累。而印刷品就不一样了,蹲在厕所里你也可以手握一本书瞅瞅,看着不顺眼嘶拉一声,那便成手纸了。如果一定要把网络文学压制在网络之上,我本人认为这仿佛就是把显示屏安装在马桶前。
                 
  文学是门艺术,文字是这门艺术的工具。有人说文学便是人学,其实我不知道这从何说起,只知道文学便是用语言来再现周遭。当然写外星人攻打地球也是文学,写两只怪兽打架也是文学。不知道从中能得到何种做人的学问。上学时老师教我写作文,比如《一个很有意义的一天》,《春天的脚步声》等等,前提是:人物,地点,时间。后来被我妈概括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人走过来啦,遇上另一个人,故事就开始了。想想也是,生活不是为一个人而生,也不是一个人能活的,所以鲁滨逊在孤岛上孑孓一人时,作者咬着笔杆子也得给他安排一个伴儿,那便是“星期五”,不然,十六年过去,这个英国冒险家早已变成鲁冰花。
                 
  在很多精英作家们眼中,网络文学是不值一提的,更有些“者名”的作家,其实不知是被什么人认为是很“者名”的作家眼中,网络文学如同儿戏。攻击言论就不一一举例了。我手中有很多期《小说月报》《十月》《中篇小说选刊》,每一期都是看着看着就哗啦一声扔到天上去了,可能是我太狂,也可能是写的东西太不对我胃口,也可能是我性格太急躁,总是耐不下性子,好像吃一个包子,啃了半天见不到一点肉渣。有点白吃的感觉。当然,那些期刊上的文章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传统文学,那上面有些人的文章就不能以传统而论。比如刘恒,在中国,我认为他是最棒的小说家。
                 
  其实“传统”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特点与特征,一种典型的手法与方式,如传统建筑、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等,当然理解为世代相传也不过分,比如吃饭吧,用筷子便是传统,用脚就很前卫。对于传统文学该怎么理解呢?那就见仁见智了。
  我的理解便是标准的铺排,精密的叙述,深怕读者是弱智,罗里罗唆叽叽歪歪。比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写一个小小的风景最长时竟要用将近一千字,也不嫌累得慌。他在写这篇小说时一定不知道用数码相机卡嚓一声,一切就尽在掌握,同样是艺术,为何传统文学每况愈下,这便是原因之一吧。至于明清那三大部头,在此不表;金庸的打架斗欧,也不想多提,早被人海骂一通了。还好金大侠表面上一点不生气,如同服食了“含笑半步颠”,大不了不笑不走路。又比如很多人“只爱一条柴”,那就牵扯到各人爱好,争论是没有用的。所以我扔很多期文学杂志上天,也是个人私事,别人是管不着的,就好像BBS上有人回贴骂我的文章就像尸体,对此我绝对不会去解释其实它只是在装死。
                 
  所以传统文学便可以理解为用“传统”的手法写的文学作品吧。这个时候麻烦来了,其实在很多网络文学中,用传统手法写作的大有人在。授人以柄了。记得一名女作家有回被特邀为某某网络文学比赛评委,她看完参赛作品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原来以为会看到很多新奇的写法,结果差不多写法都很传统啊。看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她眼中就是一家人了,谁取代谁呢?至今为止,网络文学有影响的也就是痞子蔡的和安妮宝贝的吧。这两人的作品我从没看过,不敢评价。只听说是写网恋的,如果以文学的定义来衡量,用语言来再现生活与客观现实,那么在很多专业作家的眼中,当然会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网络中有何破事可写?似乎网络小说便成科幻小说了,儿童文艺吧?这种偏见是否真的是偏见呢?记得北京一个骂人最厉害的文人说过:没事谁上网啊,哪儿来那些瞎功夫。上网在他看来是浪费宝贵时间,其实现在我也越来越赞同他的说法。没事上什么网啊,除了下点东西发发贴子下下棋,有上网的时间,不如去卡厅“海痞”。
                 
  那到底我站在哪一方呢?正方还是反方?个人觉得还是骑墙为妙,视野开阔,冷不丁还可窃玉偷香。记得过去在电视上看见很多吃饱了撑得慌的大学生,就“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命题争得面红耳赤,明摆着扯不清的事情,偏要去扯,扯了半天博得一些巴巴掌就扯蛋了。其实评判与观众心里都清楚:如果男人能下蛋,那么这世上要女人来做什么?如果人类也能雌雄同株,那么爱情与文学立刻死翘翘。莎士比亚如果不是同性恋,那么他为何写那么多极具同性恋倾向的十四行诗,歌德如果没有轻度羊角疯,那么少年维特为何向自己开枪?卢梭如果不手淫招妓,他写什么忏悔录呢。如果这些被认为是传统,那么为何网络文学上却有那么多假纯情与假处女呢?推而广之,可不可以这样讲呢:古典的不一定是传统的,世代相传的才是最具世界意味的。比如日本的和服与韩国的面鼓,传统是很难取代的。
  网络文学若再用传统笔法去写,然后再去谈什么取代传统文学,岂不是掩耳盗铃?
                 
  手法也许还只是传统或者非传统的一小部分,文学最重要的部分还不在于讲讲故事吧。如果手法被认为是艺术也无可厚非,但那只是一种表达技巧。每位作者在写作时极端想传递的应该不是技巧这么简单吧,所有的作者都指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人回味的感觉,故事性在现代小说中已显得不再重要。(通俗小说除外,比如穷摇)
  当然,这样讲不等于作者干脆跳到前台,抢过小说主人公的话筒,向读者猛喊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人生观了。为何上山下乡那帮伤痕一代作家们如今差不多都消声匿迹了,就是小说里报告作得太多,让人觉得不如你去上上思想品德课吧,别写啦。生活谁不会,跑肚拉稀自然会找地儿,需你指引?!所有的底蕴尽在文中,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寻,这样的小说,这样的作品,才叫真正的好作品。网络文学中有这样的作品吗?我不知道,肯定是有的,但也肯定是被很多所谓的精英作家故意忽视的。
                 
  传统文学之所以现在越来越不讨好,可能与那帮写传统小说的人有关。同志们想想,这世上谁最有闲啊?当然是事业单位的那帮人了。这帮家伙天天朝九晚五,做井观天,能写出什么好东西?还有就是那帮五六十岁的老东西,借点昔日的名气,占据着文坛的主导,腐烂。说到这里我又要扔文学杂志了,写得都是些什么狗屁啊(有点过分了有点人身攻击了)发行量上不去,那叫活该。如果没钱,最好不要当小说家,指望靠写作发财的人都是神经不正常的家伙,还不如去买足球彩票哈。海明威说得好,写作的两大要素就是:一要有钱,二要身体好。所言极是哦。网络上写手成千上万,差不多都是业余爱好,如果当他们有钱时,如果当他们身体好时,那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去卡厅或者酒吧寻欢,写什么写啊?白费心思,文坛与娱乐圈一样黑暗,网络写手想出名,门儿都没有,别争啦,看世界杯去吧。
                 
  出这个命题的人纯属无聊,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也是无聊啊,踏雪寻眉这个人贩子邀请我写写,不给面子是不行的,谁叫大家都是老乡呢?针对以上种种不良倾向,和国内某著名文学网站老板草儿MM私下达成共识:绝不能让女儿粘文学半点边。好了好了,新浪、天涯、榕树下、网易等等诸位网络写作高手们,你们去争吧,哥哥失陪了。世界杯四年一回,不能因为你们搞辩论,闹得我看球不专心。
                 
  如果中国队打入八强了,我一定亲自下个蛋给你们吃。
                 
                 
                 
                 
  热带蚂蚁2002年6月1日于眉山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12:04

--  
我理解的网络文学 拈花一哭于 2002.04.12 10:51 发表在凭心而论

  文学,恕小生见识浅薄、文疏学浅不能知道这词从何而出。
                 
  中国文字的发展可谓多形多样。形——可从远古时代说起,那时的人们通常将一定形式的信息刻录在甲骨上,以表达某种意义,继而发展至写于棉布、木头,直至现代时的纸张,随后出现活字印刷术,文字信息便现形于语言中。近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苛求,文字便合理的上了这个平台。样——也将从古时说起,最初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然后随形而变,楔形字、象形字、繁体及近代的简体无不显示出文字的多样。
                 
  在文章的发展中,就中国而言,春秋时代,那时不叫文章,叫诗歌,而当时的诗歌是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二合体。接着到了战国以至汉朝时期,发展成辞赋,辞赋的出现使的中国文章出现大分裂,就是白话和文言的分裂。随后到了魏晋南北朝转为骈文,继之到了隋唐至北宋,出现了现人们所说的古文,古文即是文言文。然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近代的白话文出现了。
                 
  不管怎样说,反正文字是到了互联网平台上了,被人们称之为网络文学。上面罗嗦一大堆真是把我的汗都*出来了,现在我把我认为的“网络文学”给大家浅析一下。
                 
  小生网龄不长,在网上看好的文章也不多,唯有些许搞笑逗人的文章看的欢,也就随众人称之为文学。具我所调查,网络传统文学都有它的共性,不论是网上还是网下,唯一分支再于网络文学认为是倾诉,而传统文学则认为是反映人文社会的一方面。
                 
  传统文学由报刊发表,我想主要目的是带进人们的思想,指导一种路线。然而指导这样的路线的文字就难免会反映出当时的一种生活社会。在这种社会生活为背景的文章中,穿插发生着各式各样的事,这样事用文字来表述,就叫文学。
                 
  网络文学杂而多,多数来至于人们的心声。众观网络文学,有几篇不是感情、有几篇不是抱怨、有几篇不是杂叹,而这些文章的作者被我暂看为“杂家”。何为杂家?通俗点来说,就是不管什么文字不管什么语句,也不管说的是个什么道理,只要符合他的世界观就能存在于他的哲学里,日久了,便真“海纳百川”,从此河流川川不息,随时都可海一大片,知多识而少,写些文章也就不是评论就是感情,不是感情就是随笔,不是随笔就是道人生说沧桑。然而真正的精品却寥寥。谁叫他那么“杂”呢?可以这么说,网络上能够真正反映一定人文社会的文章没有,按照传统文学的观点来看,网络上也就不在文学。所以在网络“作文大家”宁财神的文章中曾出现这样话:不论网上网下,写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倾诉,然而它最直接的动力来自于认同。其实我想反驳的是,一篇真正好的文章,不论是认同不认同,他都叫文学,都是一篇好文章。然而,一篇杂叹,认同他的人再多,也不能叫文学,最多叫好文章。在这里有很多的人都认为适合于大众的文章就叫文学,其实不然,《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近代文学经典,在它其中所写的绝不仅仅是爱情,在其中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生活一种社会习俗。《阿Q正传》同样,反映出中国国民的一种性情。然而,这些文章,不管是否适合于大众,它都是一部不朽之作,这才叫文学。所以我们绝对不能仅仅以某些杂叹随笔为观点,来辱没我们的文学。
                 
  最后,根据我这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文学就是反映一种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某个时期人们的精神,吸收进了人们的思想精华的文章。网络文学,不过是大家倾吐心事,述说自己对某事某物的感叹的文章。我们绝不能以这样的观点来看文学。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12:39

--  
我眼中的网络文学 vivien7772于 2002.04.10 11:51 发表在凭心而论
  我眼中的网络文学,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我眼中的网络文学,是一种变革。
  它是个新生儿,皮肤光滑、白嫩,让人忍不住想抱一抱,亲一亲。
  它让人自由,清新,无拘无束,如同野马挣脱了缰绳,野布谷飞出鸟笼。
  它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文学青年”,只要你有心。
  它让希望与人分享文字的人不必经历漫长的等待。
  它让男女老少,平民百姓,王公贵族展现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在同一个平台上。
  但是,它决不是垃圾处理站,四面八方的垃圾滚开些。
  除了垃圾,让我心烦的是人们把它当作展现另类的基地,网络文学≠另类文学,难道上网的人都另类吗。难道网络文学就是网络语言的大拼盘吗,我觉得网络文学不应堆砌网络语言,过多的描写网络故事,网络文学只不过是普通文学的延伸,它是普通文学借助网络传播开来的文学,它不应当是虚拟文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反映现实,反映虚拟社会的现实,而不是沉醉其中,无可自拔,沉湎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
  我眼中的网络文学,它是积极的,向上的,发人深思的,它不应当是颓废的,低级的。可谁能找到一张足够大的滤纸,将一些东西过滤干净呢。我们只能靠眼球了,迷恋网络文学的人们在上网前找一张滤纸吧,找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来美化各自的生活。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13:32

--  
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 蚊心雕虫于 2002.04.05 15:13 发表在凭心而论

  无论如何,网络作为文学的一种载体,在它兴起之后对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一,网络给用户提供了写作空间;第二,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文学以一种新的形式,激起许多用户的兴趣;第三,网络自身也有了文学样式,这有别于传流文学的意义。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网络文学从文学的数量上,文学的涉历泛围,文学参与者泛围,以及新的文学出现上都是一种进步,无庸置疑,任何一种事物只存在变化中才能求得发展,而且这种过程又必须是渐进的,从网络文学的出现到现在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对文学起了贡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无法不信,这种网络文学将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以后文学的代词,如果我们说传统文学是纸质的文学,我们试谈谈这两者。
  对“纸质文学”而言网络文学是种突破,纸质文学的现实意思是指各种各样的文学期刊、报纸、书籍,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即使在网络文学繁荣的今天都没有改变它重要的地位,其存在优势在于:一、有强大的稿源来支持这种形式的文学存在,在中国的文化界若能出书立传方能真正算得上是文人,所以说绝大多数的作者是愿意与纸质文学结缘的,只有文字变成铅字,心里才踏实,当然有这种想法包括网络文学的作者,毫无疑问,哪个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真正意义的书。
  二、网络文学的稿费问题,一般除征文以外的网络文学投稿都是免费的共享文学资源,而网络作者的作品也是作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没有稿费,这就使得作者们倾向于纸质文学,因为其一般都是有稿费的,尤其是出版一本书,如果内容优秀,确实有颇丰的收入,这不是作者问题,而是网络文学自身的问题,这使得纸质文学仍有很大的占有优势。
  三、网络的普及在我国一个文学大国里还只是个预言。事实上,如《萌芽》杂志社社长赵长天所言,我国有很大的一批潜在的文学人口,这批文学人口,一方面没有上网的机会,一方面有没有参与其它形式文学的机会,而使其淹没,从前一方面来讲,如果网络的普及率,网络的费用再下调,可以相信,将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人走到这片事业中来,但在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批文学人口只有沉于文学创作的底层,或者在纸质文学上努力。
  四、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要有其过程的,作为新兴事物如何能够抵住旧事物的压力,并且能够生存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目前来看文学网站成功的例子并不是像综合性网站一样多而有生命力,像榕树下一样的铁牌子正有待发展,这就使得纸质文学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泰然,依然沿着他原来的轨道向前健康地发展。
  五、就是网络的读者源问题,这个问题使得网络文学在一段时期内将很难与纸质文学抗衡。其中一方面,纸质文学可以说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其经典性征服了绝大部分的文学读者,这种传统的阅读观念早已在文学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想要顺速纠正是难的,况且这种阅读观念又不是错误或不雅的,网络文学的作者读纸质文学也是很多的,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交成读网,所以纸质文学应需要而发展,另一方面,读者也受到网络使用的限制,网络的普及率低,计算机价格、网络价格的问题也是限制网络文学而保证纸质文学在一段时间能仍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六、写作习惯问题,传流的文学创作是一纸一笔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是经典的,这点是纸质文学的一个稿源优势。有一定年龄的老作家不愿改变这种创作习惯,而沿用传流。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自身也是有其缺陷的,如果面对键盘创作,一边要顾及到敲键盘的精力,一部分精力又要投入到文学创作上,这样精力不集中的创作难免有其不周密的地方,如果打字速度快的作者还好,速度一慢更影响创作。另一方面,如果将纸质材料的作品输入网络,若是中、长篇也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这时,稿中会向“纸质”文学倾斜,以求能够完稿就松一口气,有专门的人去偏编排除理。
  从以上的几点问题来看,纸质文学是必有很大的优势存在于文学世界的,然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样式介入文学,定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优势的,我想网络文学至少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是对纸质文学的一种超脱与发展。
  一、提高了投稿的准确性。纸质文学的投稿,一般是信札式的投稿,这种传流的投稿方式的缺点在于:其一,投稿地址的不准确造成稿件的丢失;其二,在邮寄过程中的丢失;其三,在杂志社、报社的分拣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稿件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种稿件的丢失看来是极度细微的一种疏漏,而实际上他就根本体现了纸质文学在投稿条件上的误差与落后,而网络能够避免这一点,一般地只要准确地键入地址,正确的操作,都不会出现稿件丢失这样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网络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使石沉大海成为不可能。
  二、编审周期短,稿件的利用率提高,由于网络文学的稿件都是规范的字体,这较之与手写辩认层度上来讲大大提高,这样审稿的速度就快,对于投稿者而言可以尽快地得到答复。对于同一篇稿件选择网络,与传统方式是相差甚远的,传统投稿回复周期最长是三个月,国内最快的回复方式要8到10天。而网络投稿其投稿的周期就短,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能够尽快地得到外界对稿件的看法,并进行修改;二是能够将稿件另投,这一样同一篇稿件的利用率极大地提高,这样的速度对于文学来说显然是一种进步。
  三、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文学,为文投稿周期当然是件光荣的事,但是传流文学的投稿却是件难事,投稿周期长,往往都石沉大海,这使许文学人的热情被现实所冷却,有很多人弃文从商、从政,都是因为文学之路难走,而网络文学的简易与高效则可以给更多的文学提供展现的空间,这样文学人激增的同时,文学成果从数量上讲就是一种增加,有人提出质疑数量多,但其质量未必尽如人意啊,但是所为质量就是在众多的作品中挑选出来优秀的东西,传流的稿件也不就是“审”后“选”出来的吗,从这一个角度讲网络文学的可选择性更大,更能出好作品,出好作者,更多的人参与,使文学人口增加,才能真正使文学繁荣,倘若让文学始终掌握在一两个关键性的人物的手里,那么文学必然会委缩,没有活力,成不了的百家争鸣的大气候。
  四、扩大了读者数量,也扩展了读者层次,网络文学资源本身对读者不具有选择性,不论是工、商、农、学、兵,只要有条件上网就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网络资源,这种可选择性,使各层次的人都可以参与文学,使文学人口再度提高,纸质文学有没有选择性呢,他本身作为一种媒体就是有所戒备的,书是神圣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看的。它当然也是一种资源,但是其共享性远不及网络文学,只要你拥有电脑,或者找到一个网吧你可以随时、随地在享用这种资源,然而纸质文学的传播由于其繁重的物质外壳,明显地在电子产品的面前失去了优势了,而且这种资源又是选择性的随意,它并没有强暴人们的视野,如果对文学不敢兴趣可以随时更换其它资源,而一本书始终只能是一本书,变不成其它东西。
  五、给新生文学提供了创作阵地。“个性”一词近年是非常流行的,通俗地可以解释为:做你想做。在文学这一方面而言,就是说你想说的话,传流文学往往是在这一方面有所扼制的,他可能取决于某一编辑的口味,合则用之,不合则舍之,这样所谓的言论自由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们知道一般的编辑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倘若这个编辑的年龄较长,那么对一些新鲜,前卫的东西或许就不能接受,这样无形之中一些新观点、新手法会被抹煞。
  当然,我不是说新生的东西就都是好的,因为太自由的东西往往以奇取胜,这就在道德、伦理上产生一些矛盾,矛盾的出现绝对不是坏事,起码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这样决定取舍,网络文学就有这样的大度,是骡子是马拉来溜溜就知,新生文学是好是坏,只有沙见风,才见是金是沙。
  举个例子说,性文学的出现,有很多人对这样的作家是有异议的,说这样作品纯粹是些无聊的东西,但是如果冷静一点看,即使是写性的一些文章,性,作为一种重要的现象,我们没有理由排斥,一个人能将性写得如此出色,我想定然是一个有观点的作家。
  网络对作者的无选择性,是极其宽泛,你可以隐去真名进行文学创作。这种无选择性让许多新的写作方面、新的观点,都能够有展露的阵地,有个性的东西才可能不平庸,如果文学一直安稳地发展下去,不出些新采,这个东西必然是要平庸而之的。
  六、增加作品的信度,一件事物的利与弊是越辩越明的,真正的文学只有拿出来让更多的人读,让更多的人评,是好是坏才能够真正评定,纸质文学,在读者群上是有优势的,但是其评论就不是透明的了,有的文章看了,有些或好、或坏的想法,都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的,即使能够表达的也是有限的,然而网络文学则在评论上给读者上提供了一个个阔的空间,可以各抒己见地进行论述。
  这种好处在于,能够让一篇文章好、坏的信度增加,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只有大多数人叫好的东西诚实可信。
  以上的几点是网络文学较之与纸质文学的一种超脱,但在文学这样一个范围里而言,这种超脱绝不是纸质文学相悖的,既然都流之与其下,就应算是文学的一种发展,至于网络如何与纸质调和后文再叙。
  下面我们说的是,网络文学是文学的幸运网络文学提高了文学人口的数量,而且使得文学本身也有了发展,就具体文体而言,至少就在散文与小说方面是对这种文体的一种极大的幸运。
  对散文的幸运题裁的变化与充实散文的最实质性的幸运,散文的题裁传流与固有一些作者的喜好的,往往作家都有许多共同的喜好,花、鸟、虫、鱼、山、川、河、流,你写了他写,他写了她写,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重复,读来甚无新意,如嚼蜡,事实上在散文繁荣的这几年,文学也开始慢慢地软化,文学参与者的数量也开始下滑,在一些书店的文学书刊上是几本一放再放的旧名著,没有什么新意的东西拿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创者的人越来越少了呢,非也,而是在创在数量不高的情况下,创作质量一再平平不尽如人意,所以吸引不了读者,有些书店,干脆将文学书籍搬出来5折处理,从此不再进文学类的书,这是纸质文学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什么导致文学市场有下滑趋市。
  题裁问题是其中一个问题,要是谈一些老掉牙东西,作家本身也会厌烦,无谈读者,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散文却异常的火爆,因为这里自由,这里有独创。你可以说,只要说得在理与动人就行。可以涉及性、爱、人性、政治,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生活的东西,生存的东西才可能是真诚的事情。在报纸上,有些道貌岸然,却皆是词句累积,毫无可读之处,有些则闪烁其词,不敢一针见血地说,都是极不真诚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混稿费。
  散文题裁选择的独到不是个人,两个人所能做全做尽的,堆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谓“天高任鸟飞”,才能推陈出新,有所进步。
  只有真正做到关注生活,关注生存,越低层的,越真实的生活与生存才可能有奇文、美文,在这个方面网络文学算是做到了这些,我们可以看一些已成系统的作者的作品。
  举例。
  问题又出来了,生活,生存写完了写什么呢,我想这是不必担忧的,生活是不断改变的,文章也会不断改变。
  散文的幸运之得之二在于散文的写作手法,换句话说就是散文作者的行文方式的焕然一新。
  散文的繁荣之初的行文方式,已经显得沉旧与板滞,但是这在纸质文学作者的创作思路里也是既定的,改变是困难的,而且受到编辑的限制,对行文方式也会是偏向于传流方式的,我并不是说传流的东西要全部从文学里擦掉,但是这些东些留得太多、太久会必然引起思维定势,使一种文体钝化。创新的必要便在于此。
  网络文学作为后起之秀,就很好地在这方面有所独到。首先网络作者可能不受传流的影响,因为作为一个纯网络作者文学起步于网络,有些生硬的东西可能避免;其次,网络自身的宽泛对作者而言则是可以畅所欲言,只合理、合情、合法则可,这样的东西就可能有活力。
  网络散文的创作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词汇解活,网上可以说是语言的集散地,各种奇特的词语组合,各种大胆的说法,都可以在这里出现,只有文章在微观上有活力,整体的行文,才可能有活力,所谓微观就是指遣词造句的解活,僵硬的东西凑在一起仍然僵硬。
  第二,行文跳跃性大,作者思路活性大。这种行文往往会给人觉得不知所云的动感,东一句西一句的堆积,而事实上,这些组合不是零乱的,而是一种合理的跳动,这种文章读来奇趣无比,意味深而难捉摸,最适合青年阅读者的口味,未来文学的命脉是掌握在年青的人手里的,只有年青读者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迪,以后一旦成为作者也才能有所成为,不至在文章丛里落入俗套,无所成就。
  散文的精神在于散,在合理的情况下极大的轻松,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吸引人,让人悦目。从这一点来说,散文作者应该各有各的手法,有方法的事情,做来容易,但是拾人牙慧,实是多此一举,污染了文字。
  对小说的幸运小说作为“职业骗子”的荒唐言,一直是读者乐意的文学样式,而纸质文学里的小说已明显开始泛味与重复,要写的爱情故事已被宣扬得差不多;要谈的人生苦难也早已说的差不多了,在出奇出新的作者也觉得小说创作的题材与行文危机已清晰。这不需要作者本身的正面呐喊,我们从有些作品,很为难的行文过程可以读出。
  这就在面临着如何把假话说新,说好的问题也就是小说体裁创作的创新。网络文学在这方面的成绩想必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次亲蜜接触》打破了我从来不读长篇小说的习惯,这可以说是一部奇书,它的功劳最大就在于其在小说写法上的更新,蔡智恒是有一些本领的,他的行文格式完全让读者的心轻松起来,不必再有传统的长篇累牍,大部头的东西往往真正有其真的内容,但是其视觉效果过于繁重,往往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所以往往要读了再读方解其义,现代人毕竟已经匆忙,没有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事实上故作事深,处处悬念的文章让人读了吃力,受不了多数人的欢迎的。
  蔡智恒的这种创作理念并没有形成思路,成格式,这是一回事,其后于“第一次亲蜜接触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再一次”以及《雨衣》等文章之后,好在不再见这种创作思路再度延长,似乎让人觉得痞子蔡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事情。这种手法终究是没有延续。
  这其实是蔡智恒的幸运,作为一种新的东西,如果一旦被无数的人重复,让读者读之知末,泛滥,其开山之祖必然会被读者不悦所淹没。
  这也更是文学的幸运,既然是创新,就要是各有各法的,长时间停滞在某一个东西上,新的也就只是旧的东西了。我所提倡的创新,只是一种理念,实在不是在具体的某种手法的无限制延续,这无异于守旧。
  这些偏偏就没有让太多的网络文学作者沾染上,实际上“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负是需要的,各守己见,才能出新出异。
  从内容上讲,网络文学更是收获颇丰的各种奇怪的内容都出现在网络中,其中以关注生存的最值得关注,第二届网文大赛的:《灰锡时代》一书,曾仔细读过,让人拍案叫绝。
  同样道理,小说的题裁更新,与散文的题裁更新一样,是给小说注入新的血液,小说的创作有了新的生机,对于网络文学上小说内容我觉得谈网络自身文学有必要重点地说(此处作略)。
  无论如何,网络文学在散文、小说这两个体裁的进步上是做了很大贡献的,它甚至冒着受人指点,受人骂的压力,在一群网络文学者的支持下,坚挺过来,终于向文学界展示,这是一般不可低估的文学力量。
  这无论如何是散文,是小说的幸运。是文学的幸运。
  还有就是网络自身文学的出现网络文学的概念可以这样分析,其分支一支为以网络为传媒的传流文学。另外一分支则是网络自己的文学,网络自己的文学则是指纯粹写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的主题文学,他殖生于网络,写网络之中的人。
  这种文学的出现是很有趣,发展也是相当的快,可以列为文学之园中的一朵奇葩。
  从内容上讲这种文学肯定是与网有关的,多是网恋、网情,以及对网络的一些幻想。网上的感情要不要相信:这在一段时间里是人们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与人的情感直接关联,涉及、道德、论理,甚至法律,这个东西要不要信?
  往往争论这个问题是没有结果,各说有理的,在网上真尝到甜得爱人或友人的网民觉可信,当然大多数人会在受骗的情况下漫骂网络,甚至自己论为网上骗;网络文学就于这些感情的争扎中浮游,往往一种陌生的虚假,但也是另一种陌生的虚假,加之时间,空间的不同往往会弄出惊奇的结局来,这样的故事当然引人入胜。
  从思想层面讲,这种网文学的思想多是低沉的,有如网吧暗暗的灯光,淡淡的烟味,一样低沉而无知。这是网络在这个时代,这个城市,这个年轻人群中配造的特有的气氛,与过去人喜欢听戏属与同种性质,只是形式不同。
  这种文学思想的出现源于几个原因:一、城市的繁忙。时代的步伐已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时代的组成因子——人,速率要越来越快,工作量的加大,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得年青人疲备不堪,身体的疲惫可以由睡眠来恢复,而心理的烦忙只有由低沉的环境里慢慢地释放,这种低沉浸在文字上就形成了一种属与网络的低调,一种病态的美。
  二、城市的失落。无业,无钱,无权的人们必然感受到城市的失落,农村已没有多少养活人们的一亩三分地,纷纷涌向城市的人们使城市的就业,经济,公共设施,能源压力激增,优胜劣态的竞争越来越多,失业的人们在无助的方面上结识网络,于是在网上发泄对城市的失落感。
  三、与传流文化的感觉失落。传流文化的苦苦挣扎,对于新生代而言,如风箱之鼠,两头难为,一边是雅的传流,一边是酷的现代,这种文化碰撞夹缝中的生存者们则是在心理上相当的为难的,这样的挤压之下,一股或反抗、或挣扎的力量往文学上侵袭,网络文学一族。
  四、教育制度的压力,可以发现网络文学大军中有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他们有能够操纵网络的知识水平,一方面他们又真正地需要网络,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考试已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或成或败会影响学生们的心理,而且在考试前的大量的课业负担也导致学生的心理受到挤压,于是寻找一种摆脱与归宿,网络恰似乎是应时而生地来到他们身边,对网的信赖,已成为一种信籁。
  这些种种的原因终于造成一种借网上敲击键盘,挥发情绪的方式,网络文学的低沉,灰色不是偶然的,他理学属于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社会。
  关于这群人的写作的特点,上文已提及,亦不繁言。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分支出现在文学之中,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是毫无价值的,可以预言,这种文学随着时间发展,网络技术的完善,网络文学自身的完善,可以独占鳌头地成为文学的主干力量。
  最后,谈谈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低触和调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即使是其出现初期是旧事物的衍生品,或附属品,他都会在其自身的完善之后与同类的事物产生抵触,以而代之,它体现在:一、得市场占有率的分割。纸质文学在网络出现之前一直在文学传播上是一流江山,然而网络文学的准确,快捷的优势出现之后,读者的占有率被分割而去,我们且不谈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学的读者市场的占有率比例是多少,但我们至少要知道,原来纸质文学百分之百的占有率确实是让网络文学夺走一部分。
  夺走读者的目光,就是夺走了经济。读者市场的争夺,最终落实经济的分割。这种分割必然导致二者的抵触。
  二、稿源的分割。纸质文学一间是“江山这边独好”地占有着所有文学的稿件,除非写作不为成名获利,否则所有的文字都要通过传流方式变成共享的文学资源,然而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动摇了纸质文学巩固的地位,因为其简便,他几乎就以这么简单的理由夺走一部分写手,为网络效忠,而且网络提供这些作者成名的机会,使人真正能够一夜成名,诱惑更多的作者,这者无声的分割上,纸质文学必然有所受碍,两者抵触。
  三、写作道德的抵触。这种抵触出现于两种文学样式相异的性格,前者持重,后者前卫,这两种性格,必然导致两种形态的文学发生抵触。
  以三种抵触的存在其实是默默无闻的,然而这种抵触却引来两种对骂声,这两种对骂就是各慰其主的一种冲突。
  其一,是网络文学组织与纸质文学组织的对骂,前者认为后者过于沉重,没有现代意识,后者则认为前者没有举止规范,是不知所云。两者都各自的组织文学资源的方式是最好的。
  其二,是传流作字与网络作字的对骂,这体现在对作品过分的指责上,例有著名作家言“网络文学”为“在他们那个时代而言是狗屁不通”,这种对骂,归类于两种原因,一是对对方思维方式与自身不同而发生的质疑;二则是有此可耻的,妒嫉对方的出色成绩,实质是害怕自己的某种地位被取代。
  既然两种样式的事物已经摆在面前,抵触也已经发生,所以,我仍不可以消积地避免,或者积极地攻击对方,试图使对方消灭,这是愚蠢的,于是我们必须想到一方调和的方法,是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首先需要做到二者认识上的相互宽容,这是首要的,认识上的相互宽容,包括对两者创作手法,创作题裁,相互宽容。
  纸质文学有纸质文学创作的经验,有驾驽文字的深厚功力,而网络文学的创作因其新鲜有活力,有悦目的效果,这二者若能够结合,去除纸质文学的一些老化的东西,去除网络文学一些鲁莽的东西,是大有裨益的。
  创作题裁的中和也是必要的,纸质文学的文化底子厚,而网络文学内容奇取二者结合,便可以避免前者命题陈旧,后者所言轻浮的缺点。
  其次问题就在,二者虽然相互让步了,那么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给读者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茅盾的:网络文学是必然的结果,这只是一个时间上的过程问题,这个过程好比,帛书到纸书的过程,纸一旦能够大量地生产的话,文字的传播就愈兴,这说明纸对于帛而言不是淹没而是一种延伸而已。
  用这样一个道理去调和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学是最适合不过的,这样必然能够兴旺,文学创作,文学读者的人口,使文学在工业文明兴盛的时代一样兴盛。
  当然,现在还不是网络文学全盘代替纸质文学的时候,我想知识有一天,这种代替都是不大可能的,一是网络文学还只是繁荣时期,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而且网络技术,网络的普及率还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所以短期内代替是不现实的。二是网络文学自身需要一个明确概念,规范创作手法,规范创作道德的过程,这些东西都要成形,成系统才能稳固地以一种固有形式占领文坛。三是后一点是尤其说明纸质文学,不会全盘被取代,就是纸质文学的经典性,电子毕竟是虚幻的,要纸质作为物质外壳传与后人的,网络毕竟不踏实。
  所以用网络作为主阵地组织文学、宣传文学,再利用纸质文学的经典表现文学本身的经典性质,这才是一种明智的趋向。有一天在网络的世界上用指敲击着键盘,旁边放着是典雅的一摞书,茶香从人的目光里掠过,斯为圣境。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54:07

--  
从宁财神开始 --网络文学打假 香三于 2002.03.21 17:28 发表在凭心而论

  网络文学的最好配合我以为是传统媒体,通过传统媒体网络文学才能更加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不能长时间在网上逛的人接触它,网络的文章才能和其他文章一样能被读者一边喝茶一边用心的去研读。也就是说能让读者静下心来接触它。而不是挂在网上一边听音乐一边聊天再顺带看看文章!看完之后什么也不记得,就记得几句歌词,俺们这旮都是东北人啦!下次再看,情景大多如此了。
  所以通过网络出了书集的人是我的目标也是我们在网上努力的人群所羡慕的对象,本人是一介学生,没有精力和金钱在网上长时间的停留,又对网络文学充满了幻想,在某一天心情激动的时候买了一本在网上呼声很高的作家的一本书《有种你丫别跑》,作者:宁财神。
  我记得那一天的心情很好的,晚上我就拿着书在灯下很激动的翻开第一页他的自序,没看几眼,心底透凉,就象他说的一样,买到他的书是时运不济,生生给他和出版社骗了。他的地摊文学处处开花一说让我觉得网络文学给他彻底的糟践了,迫于对昂贵的价钱的痛惜看完了整本书,发觉这厮的跟班工夫虽然有一定火候,可是更可恼的是他在不知不觉的亵渎他在跟的人,那就是王朔,王朔的书我看过不少,并且喜欢他的智慧,见有人在学习他,胃口大倒,象是看到一本盗版的书一般。朔爷在几年前就放弃了他的痞气的写法,一改常规给读者一个新的面孔,写出《看上去很美》,虽然不是很好,但可以看出他和读者都已经厌烦了他以前的朔式题材,想来个正襟危坐改邪归正。
  宁财神却不知趣的一跟再跟,他说他的三分之二的段子抄自王朔,却不知道他在给朔爷一而再,再而三的抹黑,画蛇添足。《本命年之夏》这篇能看到朔爷的影子,痞里痞气,就一个痞子和一只鸡之间有点带爱情的性关系故事。他却没有朔爷的智慧和深度,充其量可以说模仿的有点象,对于模仿,在娱乐圈子里还有一定的看头,因为那些只需要有一张长的很象的面孔就行了,在文学这样的起码要对读者负责的圈子里,没什么意思,只能说明作者的无聊,说得语气重一点就是无耻了,那是在抄袭别人,侮辱他人。更何况是一个出了书的,应该对得起读者如我这些没有什么财力来乱消费的学生的昂贵的书价和一片赤诚之心。
  我把买到了劣质的书列为乱消费第一条!
  宁财神的另一种伎俩便是有些爱拍马屁,他将和王朔的一次电话访谈当作重头放在首位,其实访谈里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有谁相信会在电话里访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呢?他说王朔的一句很平常的:喂?就带有磁性和智慧,这一句说得人胃里乱翻个不停,说磁性还能让人接受,智慧从何说起,马屁罢了!他们的谈话从一开始到结束无一不是王朔在导引着他,也可以说宁财神一直在顺着王的话很顺溜的给朔爷挠痒痒,以前听说他很痞很狂的,以为他跟狂妄小子韩寒一样对谁都一副自我为大的模子,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借周星驰一句台词)。
  另有一篇谈到他的同事一个叫赵波的,我并不知道赵波是何许人也,对她的品行也没什么兴趣去研究。从宁的文字中我知道了那人很俗气很肤浅,不过还是那样我也没有什么兴趣去鄙视她,而最大的感受就是你宁财神原来别的不喜欢,喜欢用文字来搞人身攻击,说话也毫没有什么艺术之类的幽默来点缀点缀,感觉有点象一气急了的泼妇在叫骂当街。对宁更是没什么好印象了,因此也更加不理解,出版社何以给他气焰,让他嚣张呢!这是出版社和网络文学的悲哀了。
  其他的文章我也不想说了,都说他是网络文学的第一幽默才子,那么把一些别人用过的有些搞笑的词语码在网上,能编几段顺口溜,就能叫作才子的话,网络的确叫人感到失望,网络把人给骗了。
  我所说的也不是全部,网络上好的文章也很,今何在的〈悟空传〉还有安妮宝贝的一些抑郁的文章,那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代表了一群人的心理。我不想象宁财神一样没什么内涵的在出版的书上大喊向安妮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那太牵强了。希望的是网络文学的编辑们能把关,给有价值的作品指条明路,让一些滥竽充数的假东西永远留在角落里!
  最后我愿网络文学(非地摊文学)处处开花。
  并且,以上属我个人观点,与榕树下网站无关!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54:42

--  
网络文学与纯文学乱弹,一起评评 立我于 2002.04.02 13:46 发表在凭心而论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说清楚的命题。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是纯文学的拥趸,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纯文学的真正含义。究竟是纯文学作家写的作品叫纯文学?还是纯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叫文学?还是纯粹的文学就叫纯文学?
                 
  可是那一类作家叫纯文学作家呢?不知道,只知道大家都这么叫,却从来没有人解释过。似乎也没人出来说过自己就是纯文学作家。估计看不上金庸与王朔的那些人就是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因为有一段时间里有一帮人在批判这二位搞的不是纯文学,那么批判的人自然规律就是纯文学作家了。
                 
  什么是纯文学刊物呢?这似乎很好分辨,就是各级作家协会或者文联的机关刊物就是了,或者说在每年报刊订阅登记的时候的菜单上有的那些刊物但街上从来没有卖的或者没人买的就是纯文学刊物了。
                 
  那么什么是纯粹的文学呢?这个我就搞不清楚了,即使猜也猜不出来要弄明白这个除非有人先告诉我什么是不纯粹的文学。
                 
  这几年离纯文学是越来越远了,想拥趸也拥趸不成了,想了一下,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自己越来越退化,看不懂那些文字,包括一些曾经喜欢的作家现在也写出了我不懂的文字,一些曾经喜欢的刊物也登出了自己不懂的文字,那么既然对纯文学敬就只好远之。
                 
  二是纯文学的刊物似乎看不到了,订阅嘛,不是不可以,可是怎么也不放心,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就要改版了,改了既不纯,也不不纯。他们为什么改?要么是觉得自己办的刊物就给自己看难过,要么就是觉得自己那么些年的地位就让那些忽然冒出来的野路子的人抢走了不甘心。也是啊,我写东东的时候你还在学拼音呢,怎么风光就让你给拿去了,搁我我也不服。还有个原因大概就是因为钱,别人出书都是卖钱的,就自己是赔钱的,这还不说,为了面子的事情还要给那些这么些年一直把自己的刊物当做家的人发稿费,好不让刊物成为孤家寡人。还好,办刊物的钱是财政出的,要是掏我自己的钱,那个心疼啊!其实也不都这样,我当编辑,小王在另一个刊物当编辑,我的东东拿到小王那里发,小王的东东拿到我这里发,既互通了有无,也联络的感情,而且彼此的刊物也就热闹了。当然小王也是要给我稿费的,我呢,自然也要给他。再加上彼此之间的“评论”,还不就什么都有了。
                 
  既然看不到刊物,也只好不看了。
                 
  既然喜欢的看不到,总不能就因此什么都不看。
                 
  好在现在的人实在是聪明,弄了个网出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纯文学就算是彻底与我断绝了关系。
                 
  而网上的人似乎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天高,什么叫地厚,想什么就写什么,想看你就点,不想看翻一屏,从头翻到尾,总有你要看的。
                 
  网上的人似乎也没什么纯文学的概念,写了就写了,而我看下来,似乎很多的东东也不比那些纯粹的文学差到那里去。而这时候就更加糊涂,更弄不明白什么是纯文学了,怎么不纯粹的人也能弄。
                 
  网上的事情很多纯的人是看不上的,比当初鄙夷金庸王朔还要鄙夷,这都什么事啊,怎么什么人都来弄文学啊?什么人都来写诗歌?写小说好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啊?
                 
  当初鄙夷金庸王朔,结果这二人红遍了大地;今日鄙夷网络,网络的一些ID不仅红遍了网络也红遍了大地,似乎就是在和纯文学过不去。
                 
  纯文学如此的尴尬,不是纯文学错了就是网络错了或者网络的ID们错了,可是网络和网络的ID们都是楞头青,你爱怎么说怎么说,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纯文学该尴尬还是继续尴尬,网络该红照红。
                 
  到底谁错了?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家与作协都在吃着皇粮的同时领着稿费,在高中生都缺乏的年代,有人能写东西出来的确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你怎么写就怎么都有人看,作家那时候等于神圣。
                 
  现在市场了,大家的想法多得海了去了,大学生满大街都在找工作,而纯的文学依然在天上看地上的事物谁还买你的帐?当初一些人借鉴了一点的技巧的东西就在所谓纯文学界大红大紫,其实这些人真正读过原著的有几人,能读懂原著的又有几人?碰巧先看见别人翻译的作品而自己找到了一点窍门就拿出来卖弄,结果就克隆出中国版的外国的东西。结果技术不过关,老外写的是畅销书甚至是获奖的书,自己克隆的连自己都看不懂还埋怨读者素质底。
                 
  尤其是一些纯文学的作家,自己文化的底子就不厚,很多人成名之后去各地的大学的“作家班”胡弄了一个文凭出来还以为自己真的就进步了,满脑子想教育别人,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别人,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代了,博士都已经无人景仰能写几个文字算什么呢?
                 
  并且专业作家的最大的缺陷就是因为专业了所以简单了。以前的年代有国家出钱给你去所谓的“体验生活”,现在没了,就断了写作的源泉。但我已经是作家了,总不能一年不见一个文字吧?那就写吧,写来写去就自己眼皮底下那点事情。
                 
  现在一些以前成名的小说作家现在只写散文或者随笔了,很多人吹捧这是进入到另一个境界了,其实是已经写不出小说了。连生活都需要去体验的人能有什么作为?生活在真空里的作家写的东西要不真空都难。
                 
  网络不同,也许网络上永远出不了伟大的作家,但是一定能出让大众欢迎的作家;也许永远出不了伟大的作品,但是一定能出大众爱看的作品。因为每个ID之后的人都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这是你作家协会永远也不可能网络干净的人才;每一个ID之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无须什么体验生活就已经无所不包。
                 
  所以,如果纯文学依旧那么的高高在上,那么衰落一点都不奇怪,而网络只要少一些浮燥,欣欣向荣也不奇怪。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55:58

--  
网络文学之批评 一弯明月于 2002.02.07 17:13 发表在凭心而论

  网络文学,一个熟悉而又新鲜的名词,首先它是文学作品,其次传递的媒介是网络,而不是传统的出版物。网络文学是随着网络的诞生和普及而逐渐弥漫开来,许多文学爱好者以此为施展才华的舞台,能受传统出版商青睐而一跃龙门的人毕竟在少数,也可以说网络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进修和学习的场所。就拿笔者来说,虽然在中学时文字功底已属上乘,但之后为功课和繁务所累,有十年左右荒废了文笔。自从半年前尝试写武侠小说后,才重操笔墨,慢慢找回一些著文的感觉。
                 
  网络刺激了相当一批文学青年不断地创作,就拿一些专业文学网站来说,比如榕树下,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中文原创作品问世,更何况还有数不胜数的网站在发表作品,因此,网络给与文学创作前所未有的原动力,其势喷薄,其声浩然。当然由于网络文学如潮涌动,作者文学底蕴参差不齐,导致作品良莠不齐,市面上甚至还出版了一些网络作品佳作。从而奠定了网络文学的地位,它决非是自家小院的无聊闲话,而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时代产物。
                 
  就我的理解,文学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艺术而艺术,也就是象牙塔中的艺术,一般不涉及社会层面,只针对个性的描写。另一种是为社会而艺术,这类文学往往透过作品向人们传达一种声音,那就是作者对社会和现实的一种态度,当然文学名著往往出自此类,无论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都有相当一部分作家以笔勾勒出现实社会活生生的画卷。
                 
  就目前网络文学,绝大多数都是前一类,为艺术而艺术,极少有第二类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不受传统媒体标准的束缚,至少它不必为功利性而曲意逢迎出版商的胃口,它应该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一个群体,而不应该是死水微澜,暮气沉沉。遗憾的是,我几乎看不到令人荡气回肠,一唱三叹,荡涤晦暗的网络名作。当然以我们低微的业余水平,吟风弄月,小资情调,随感杂谈都是无伤大雅的。但如果网络名作家也局限于这类题材,我认为是不可原谅的,至少他们代表着网络文学的最高水平,不该只宥于网络文学初级阶段的层面。
                 
  我近来对网络文学扫荡一圈,所能带来的收获仅是一番感慨而已,所有的网络作家中能吸引我的观察的只有两人:蔡智恒和安妮宝贝。他们的代表作我尚能通篇读完,其余如李寻欢、宁财神之流实在名不副实,我仅一目十行地一扫而过,甚至就不去翻第二页。
                 
  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无疑是网络文学中的顶尖作品,文笔诙谐、辛辣、老到,极其机敏地捕捉出网络生活的亮点和阴晦。可惜的是对人的心理意识把握欠缺,部分人物性格有些雕琢的痕迹,有时显得不够丰满和现实。
                 
  安妮宝贝沿袭了海派文学的路子,大多写当今上海男女之间的情事,她的风格华贵、典雅,细腻和凝炼,情节多为忧郁的浪漫,甚至象破碎的海市蜃楼。她的小说给我的感觉,有些临摹张爱玲的元素,但与张爱玲不可同日而语,安妮宝贝对于人的心理描写与张爱玲实在相距甚远,对上海社会的着墨更是无从谈起。她的小说就是“他”和“她”的故事,而且我对这些故事的飘渺深表怀疑,难道现实中的“他”和“她”就应该这样?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蔡智恒的敏锐,但将这些网络名篇做一总体审视,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想中国并不缺才华横溢的文人,网络也许能成为未来大作家的摇篮,它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媒介,不受传统的约束,为什么就不能出现象艾略特、金斯伯格那样激进尖锐的作家或诗人?我相信未来的网络作品应该将《第一次亲密接触》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才是网络文学真正兴起的标志。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56:41

--  
浅谈网络文学 浪子江于 2002.01.29 16:00 发表在随笔小札

  什么是网络文学?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说,发在网上的就是,有人说,只有发在网上的才是,有人说,首发于网上的,而有人说,发于网上但有一定的水平才叫网络文学。
  其实说这些也没多大意义了,关键是网络文学已经在超出传统文学惊讶的目光发展着。
  当初网络文学刚开始呈现苗头时,曾被传统文学称为是肤浅与瞎闹的,而当痞子蔡,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等最早的一批网络写手几近神话般的出名出书后,就造成网络文学真正程度上的发展与思考。
  最早的网络文学,在网络写手的心理上并不是想造成与传统文学一样的效果,大家只不过想在网上实现自己写作的成就感,毕竟网上与纸上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纸上发表作品先要耐得住寂寞,然后再耐心等待编辑的消息,如果发表后才能实现成就感,而网上只要写完,一点发表,马上就可以实现自己作品发表让别人看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网络写手的神经,特别是喜欢着文学但又没时间去与媒体接触的文学爱好者。
  可以说,最早的一批写手,如痞子蔡,李寻欢等的出名是赶上了机会,当时网络文学刚刚起步,而媒体也很关注着它们的发展,而且当时在网的人群多是看网恋文章为主,而这些写手也正是靠网恋体裁在网上名声大震,媒体也就看准了这点,才与这些写手接触,然后策划出书。
  不过,说实话,也感谢他们,终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是从那儿真正兴起,因为它让人们明白了,原来网络文学也能走上纸张,网络文学也并不是都是肤浅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媒体注意到了网络文学,于是这些媒体也更多的把目光注视到这里,从而在这里寻找一些好的作品,网络与传统媒体也实行了亲密接触。
  对于网络出书后的作品,我只看过两本,第一本就是去年看过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说实话,我对这本十分叫好的书,并不觉得太好,我想只所以叫好,就是因为是写网恋,这正符合当时网恋呈现的发展势头。后来痞子写的东西就让人看出了底气不足,而且单调。
  现在上网的群体几乎都有过一些网恋,即使没有,也耳闻不少,所以对这些也并不太感兴趣了,他们作品被冷落也是情理之中。再说了,如果网络文学就是这些,也谈不上发展。
  另外一本就是今年出版的今何在的《悟空传》,这本与《第一次……》相比,在词语,手法还有思考性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这也反映了现在网络文学在作品质量还有作品内容上的发展。
  现在网络文学几乎什么体裁什么领域都涉及到了,而且作品也开始真正思考人性深层的东西,如果现在再说网络文学是肤浅与瞎闹的,相信网络写手不赞成,就是传统文学也不会这样说了。
  更何况,不少传统文学也进入了网络这个领域,现在想要真正分清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已经很难了,或者已经是分不清了。
  不管怎么说,网络文学现在已经与传统媒体接触,这就说明,传统媒体已经接受了网络文学,而且由于网络更多更好更多面手的写手出现,一定会让网络这块曾被轻视的文学,朝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58:02

--  
网络文学:现代社会的民间文学 宋家宏于 2001.12.29 14:48 发表在凭心而论


  一,网络文学界定什么是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种类,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看法,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在我看来,网络文学就是:以键盘输入为写作方式,自由地表达写作者思想感情,基本上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这里说的当然只针对网络原创文学,不包括那些从纸质文学转移到网络上的作品。同时,网络原创文学也会从网络上走下来,以纸质的方式传播,这仅只是网络文学中的一小部份,是那些较为成熟,在网络上已经得到许多人认可的作品。
  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最本质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而在于网络文学的自由性。可以说,自由地写作,自由地传播是网络文学最本质的特征。
  文学创作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个性。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网络为文学提供了最自由的写作与传播空间,也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民间文学现代版网络文学的自由性让我想起了千百年来浩若烟海的口传民间文学,想起了那些在民间传唱的民歌与故事,还有那些经过了千百年流传无数人加工的史诗。
  网络文学是现代社会的“民间文学”,或者说,网络文学是民间文学的现代版。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来看它们的共同性。
  自由写作。传统社会的民间文学也是最自由的文学,拥有无数的作者与听众,也不需要求得任何人的许可就可“发表”,心想唱歌你就唱,只要有人听,甚至没有人听你也可以唱。在自由的传唱和任意的“改写”中,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谁都可以成为网络文学的作者,只要你想写,写了就可以用帖子把它帖上去发表,不需要领导的关怀,编辑的帮助,朋友的支持。可长可短,可以表达即兴感情,也可发表经过较长久构思的作品。点击率高,作者当然高兴,没有点击率也不是很痛苦的事,就像唱了山歌表达了自己的即兴感情一样,顶多有一点无人喝采的遗憾。
  传统的民间文学在创作时虽然有一些固定的程式,但总体上来说是随心所欲漫不经心的,传统社会的每一片天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大王、民间歌手、行吟诗人,他们对自然存在的民间文学作了提升,但仍然保持了自由创作的本质特征。经过难以数计的创作与淘汰,才能积淀下一个民族的口传优秀之作,经过有心人的收集整理,它们也会以纸质的方式保存和流传,这些优秀之作只是无数沙砾中的黄金。
  大量的网络文学处于原创阶段时也是那么随心所欲漫不经心,但其中总会产生一些网上的“民间歌手”,“故事家”,“行吟诗人”,他们想把网络文学做得更好,想有所提升,于是出现了痞子蔡、安妮宝贝、宁财神等人。纸质刊物和出版社的编辑们担任了对网络文学这一民间文学现代版的“收集整理”的任务。
  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用现代网络传媒取代了传统的以声音为媒质的口耳相传,口头文学成了网络文学,键盘、鼠标、网络与显示屏成为文学的传播工具,点击和链接成为基本的传播方式。这当然也给文学的表达方式带来新的特色,这是有待网络文学研究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它和口头民间文学、纸质文学都有所不同。
  写作与阅读。传统民间文学几乎是全民性的,而网络文学目前只是网民的文学。由于互联网兴起的时间还不长,普及率还不高,当前就中国而言,网络文学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文学。创作者主要是一些出身于理工类学校的青年,他们得网络风气之先,又对文学有所爱好,于是成了网络文学创作的主力军。阅读网络文学的也主要是网民中的青年。但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会越来越多,阅读者也会越来越多。
  功能。传统的民间文学和现代的网络文学在文学的基本功能方面也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出于生命的本能冲动,是对情绪情感的真实坦露,带有更多的“游戏”特色,从本源上说“载道”、“经济”、“成名成家”等功能都很淡。乡民们要讲一个故事要唱一首山歌,并没有很明确的要宣教什么的目的,也没有想到一定要向听者收取钱财的意思。网民们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贴到网上,大多也不是为了宣教的目的,在网上现在也还没有获取稿费的适当办法,他们也是为了渲泻本能的冲动,是情绪情感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民间文学还是现代的网络文学,绝大多数是是对感情尤其是爱情的描写。
  而当它们被收集整理出版,以纸质的方式传播后,收取稿费是必然的要求,无论是口头民间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如此。
  匿名。两者都是由匿名作者创作的,即使有名也是艺名、昵称。这一特征与它们的功能特征是吻合的。
                 
  三,网络文学前景否认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甚至根本否认它的“文学”性质,是对网络文学认识的短视行为,必然被新兴的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事实所嘲笑;想用传统的纸质文学的审美标准去要求和“规范”网络文学的发展也是错误的,是对网络文学自身特征认识不够产生的错误;然而,认为网络文学将对传统的纸质文学造成根本性的冲击,甚至取代传统纸质文学也只是网民们一厢情愿的愿望。
  传统的口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的文学现象,在现代戏社会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在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初期完成巨型丛书“三套集成”的抢救性编辑工作,成为民间口头文学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几年之后,网络兴起,网络文学开始出现,它及时地填补了口头民间文学基本消失后大众参与创作的文学空间,为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
  传统的纸质文学是少数人烹制给民众享用的大餐,传统的口头民间文学和现代社会的民间文学也就是网络文学,是大众自己制作的餐点。它们都无法取代由作家们创作的纸质的文学作品,民间文学(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与作家的纸质文学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作用,谁也取代不了谁。
  不要希望网络文学中出现伟大的文学家,出现文学的巨著;也不要认为没有巨著和巨人的出现就不是重要的文学。网络文学中不会出现文学大师是由于网络文学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自由性”,然而,成也“自由”,败也“自由”,网络文学的芜杂化,轻浅化,也正是来自于它的“自由”。文学是最不能由作者自己来判断价值的,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网络文学却把判断作品价值的标准自由地交给了作者自己。出版社和报刊的编辑,以及批评家们是文学大餐的美食家,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发表出来的作品向着高水平的方向迈进,并且依照当前的审美标准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当然也有他们看走了眼品错了味的时候,但总的来说缺少了他们的把关,很难保证作品的艺术水平。在“自由”与“控制”这一矛盾组合中,他们起的是“控制”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似乎是文学创作“自由”的对立面,然而没有他们的参与,文学这套大餐就会成为大排档中的糊涂粥。
  原生态的口头民间文学也是鞠杂的、轻浅的,它的艺术价值提升靠的是在不断的传承过程中它的变异性,也就是说在传承中被不断地修改;同时,还有一些民间的“歌王”、“故事大王”等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经过长期的积淀,成为优秀的作品。目前的网络文学缺乏有效的价值提升途径和方式,虽然也有来自网民阅读后的直感式批评,但对网络文学的价值提升作用非常小。因为一般读者的批评也是极为“自由”的,同样是芜杂的、轻浅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真知灼见。
  同时,由于网络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他的认识还不准确,对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还没有把握,文学道中人往往用文人的纸质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它,发现它的种种缺憾。在他们的观念中,似乎网络文学与他们的创作只是传播方式的不同,要“忘掉网络,就有文学”了。人们还希望在纸质文学领域里已经成为高手的作家投身网络文学,近年来也有一部分作家走进了网站,然而,他们也没有能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起到多大变化。其中的原因即是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不清。目前的网络文学批评还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出现网络文学批评家,因而一些网络文学的基本规律还没有得到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比如网络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与传统的纸质文学有很大不同,它要求语言清新、幽默,句子要短,段落要短,作品也要短。满屏的文字是不适合在网上阅读的,屏上要有空间,思维是短促而跳跃的,才适合于网上的阅读。一些纸质文学作品转移到网上去,阅读较果并不好,正是由于它们的表达方式不是网络的。
  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也注定了网络文学不可能产生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大师和名著。这也和口头民间文学有共同性。
                 
  网民们也不必把自己的文学想象得太了不起,我们和过去的乡民们有共同性,想唱歌,想听故事说故事,只不过我们比他们拥有了现代的网络。我们用大量的抒情短章(类似于纸质文学的散文)的文体取代了口头文学的民歌,因为网络上不需要“歌”的声与韵。
  现代人,到网上“唱民歌”去吧,到网上听故事说故事去吧,把你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把你最想说的话说出来,别管它有没有人喝采,这才是网络文学最好的发展方式。网络文学——现代社会的民间文学!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2:59:10

--  
也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别 名字难取于 2001.11.26 09:38 发表在凭心而论

  文学是一件大事!
  文学可以让人们深化生活,可以感动,可以流泪。你能找到别的东西比文学之如这些事件更直接么?没有,这个世界追求便利,否则网络也不会产生!
  文学的开头是很隐约的,就是说很一般吧,不管是谁都不会有什么优越,这就造就了文学的流行和普及,特别在中国这样的过度里,文学一度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事件,在子女的成长中有很大的占有。如果我们从天才的生成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我们以往是怎样的重视文学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价值,而现在我们又是怎样的不屑于文学。
  可是网络文学来了,就没有谁可以控制话语权,社会也不可以,这才造就了真真的文学天才的诞生!看看宁财神吧。
  所以说网络文学的未来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翼的,想想未来,想想以后的文学,想象一些就知道了文学的未来在那里!这就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
  文学是一件自由的事情!文学是一件大事!
  文学可以让人们深化生活,可以感动,可以流泪。你能找到别的东西比文学之如这些事件更直接么?没有,这个世界追求便利,否则网络也不会产生!
  文学的开头是很隐约的,就是说很一般吧,不管是谁都不会有什么优越,这就造就了文学的流行和普及,特别在中国这样的过度里,文学一度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事件,在子女的成长中有很大的占有。如果我们从天才的生成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我们以往是怎样的重视文学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价值,而现在我们又是怎样的不屑于文学。
  可是网络文学来了,就没有谁可以控制话语权,社会也不可以,这才造就了真真的文学天才的诞生!看看宁财神吧。
  所以说网络文学的未来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翼的,想想未来,想想以后的文学,想象一些就知道了文学的未来在那里!这就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
  文学是一件自由的事情!
  文学是一件大事!
  文学可以让人们深化生活,可以感动,可以流泪。你能找到别的东西比文学之如这些事件更直接么?没有,这个世界追求便利,否则网络也不会产生!
  文学的开头是很隐约的,就是说很一般吧,不管是谁都不会有什么优越,这就造就了文学的流行和普及,特别在中国这样的过度里,文学一度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事件,在子女的成长中有很大的占有。如果我们从天才的生成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我们以往是怎样的重视文学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价值,而现在我们又是怎样的不屑于文学。
  可是网络文学来了,就没有谁可以控制话语权,社会也不可以,这才造就了真真的文学天才的诞生!看看宁财神吧。
  所以说网络文学的未来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翼的,想想未来,想想以后的文学,想象一些就知道了文学的未来在那里!这就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
  文学是一件自由的事情!文学是一件大事!
  文学可以让人们深化生活,可以感动,可以流泪。你能找到别的东西比文学之如这些事件更直接么?没有,这个世界追求便利,否则网络也不会产生!
  文学的开头是很隐约的,就是说很一般吧,不管是谁都不会有什么优越,这就造就了文学的流行和普及,特别在中国这样的过度里,文学一度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事件,在子女的成长中有很大的占有。如果我们从天才的生成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我们以往是怎样的重视文学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价值,而现在我们又是怎样的不屑于文学。
  可是网络文学来了,就没有谁可以控制话语权,社会也不可以,这才造就了真真的文学天才的诞生!看看宁财神吧。
  所以说网络文学的未来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翼的,想想未来,想想以后的文学,想象一些就知道了文学的未来在那里!这就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
  文学是一件自由的事情!
  要我多写是不可能的,我就是这个脾气!谢谢你看到结尾!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3:00:38

--  
网络文学,丧钟为谁而鸣 猪猪g于 2001.11.12 13:19 发表在凭心而论

  (一)资料来源:
  1.澄宇《全球信息网络化透视》,2001年2月3日《文汇报》。  
  2http://209.240.144.164/xys/netters/others/net/cnnic.txt  
  3http://dir.sohu.com/literature/writer-work/inde.html 200年5月8日。  
  4http://www.millionbook .com/ 2001年5月26日。  
  5http://city.sohu.com/dir/literature/main.asp 2001年5月8日。  
  6http://209.240.144.164/xys/netters/others/net/cnnic .txt  
  7http://goldnets.myrice.com/yc/books/249/24886/1/1.html  
  8.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http://209.144.164/xys/netters/others/ net/wangluo-wenxue2.txt
  9http://www.rongshu.com. /rss/ld_index.rs 2001年5月30日
  (二)资料摘引:
  1.作家王朔在谈论对网络文学和网络作者的看法时曾说:“网络文学代表着文学的未来,一种真正的文学,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作任意发表的文字活动。这任意发表无比重要,是文学本来、原初时的天真模样。”“过去我们作家是一代取代一代,江山代有才人出,起码到我这一代,走的路是同一条路,只是各自走法不用,姿态不同,还是有章可循的,还是没脱了一小撮经过特殊训练,反复挑选过的人被特别授权发言。这之后一切将变,再也不会有人有权利挑选别人了,不管他叫编辑叫评论家还是叫出版商。我们面对的不是更年轻的作家,而是全体有书写能力的人民。什么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就是了。”(《这之后一切将变》)。
  2.文学网站知多少  
  据专家调查,到2000年底,全球互联网已连接100多万个各类网站,1亿台主机和5亿左右的用户。 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止2000年6月30日,我国的中文网络域名数为71,727个,WWW站点数约27,289个。笔者运用“3721中文网址”软件、“中国文学”网站和“雅虎”网站搜索得知,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的文学网站153个,发布小说的各类网站486个,发布诗歌的249个,发布散文的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杂文的31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000多个。通过检索165篇有关论及网络文学的网上评论文章和各大文学网站的“友情链接”得知,在众多文学网站中,影响较大、发表网络原创作品最多的当数“榕树下” 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http://www.rongshu.com),截止2001年5月30日,该网站共发表文章362,914篇,而且正以日发表作品1000-2000篇的速度增加。其他如“黄金书屋”、“橄榄树”、“新语丝”、“今日作家网”、“网络文学在线”、“汉语文学”、“白鹿书院”、“大唐中文网络文学”、“中文网络文学”、“新生代文学网”、“中国文学网”、“中国原创文学站”、“文学精品屋”、“新生代文学网”、“文学世界”、“文学城”、“文学频道”、“中文网络文学”、“博库”、“亦凡”、“花招”、“网络文学城堡”等20余家文学网站办得较有特色,在网民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号称“四大门户网站”的搜狐、雅虎、新浪和网易等大型综合性网站都开辟了“文学”视窗,登录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网络原创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信息,它们在文学平台设置、栏目链接、文学容量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为许多专门的文学网站所不及。
  3.最能体现网络文学本质特征的应该是网络原创文学--由网民在电脑上完成创作、送进网络首发的文学作品。启动中文雅虎强大的搜索引擎得知,截止2001年5月15日,我国共有网络原创文学网站153个,发表的网络原创作品难以数计。其中,“榕树下”、“橄榄树”、“黄金书屋”、“汉语文学”、“E媒体原创网”、“网络文学在线”、“大唐中文”、“网文共赏”、“天极网原创文学”、“搜狐原创文学”、“网易文化频道”、“书路”、“博库”、“诗路花语”、“白鹿书院”、“新语丝”、“亦凡”、“花招”、“中文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城堡”等网站发表的网络原创文学最多。以专载网络原创作品的“榕树下”为例,它从1997年建站到2001年5月底,已登载原创作品36万多篇(部),达5·4亿多字,这个数字是任何一家传统的文学报刊和文艺出版社在同期内所难以企及的。



  (研究论文)

  面对网络,上帝哭了!有人说。

  (一)要网络还是要文学
  网络文学首先是“文学”,然后才是“网络上的文学”。
  网络文学是文学一个扩大了的外延,而不是自成一派。发行工具和阅览及创作方式的变更,并不能掩盖它作为一个文学分枝的本质。所以,网络创作也应该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这就是别林斯基说的“我们时代的艺术本身是个什么东西?——那是对于社会的判断、分析,因而也是批评。”这段话一针见血的指出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与社会思考的辩证关系。网络写手所构建的网络乌托邦并非真正的乌托邦,人们不可能把它等同于我们生活的社会,永远在那里得到欢娱和休憩,所以,网络文学创作也应有它明晰的创作方向和主旨。并且,作者也应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创作时并不能因为是在网上而随心所欲。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分枝,网络文学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它的标志。应该维持和发展这种自由、开放的特色。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它自己水到渠成的过程,因此不必对它作太严格的要求,也不必强行建立高高的门槛。
  而有的评论以为:“文学就是文学,不管是纸还是网络,它都是一种白纸,那我想如果这个搞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看上去很酷的一句话,然而肤浅得经不起深刻的分析。同样是人,男人女人都是人,难道我们就不必要去探讨男人女人不同的社会关系了吗?有人如是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是苍白的,文学在物欲横流的尴尬下就像六七十年代摇动美国的摇滚歌词,想证明和纠正些什么.只是,美国人将摇滚带到了全世界,而我们到现在还不能明确是文学充实了网络,还是网络成就了文学。”
  网络文学的定位是什么?在网络创作中,到底是要文学,还是要网络?还是?

  (二)网络文学,丧钟为谁而鸣
  曾经以为网络文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看来这注定只是一个被验证了的虚妄。体会到这些悲哀,你就不能不感慨:网络,到底能带给文学什么呢?
  一、创作的悲哀
  网络文学站点和网络文学刊物很多,由于网上发表的不加挑选和没有限制。就像一个文学爱好者最初的时候,当一个作者参与网络文学的创作发有着十足的热情。可是越来越快速的发表和消亡慢慢地把他拉入了无尽的循环圈里。因为你得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你得像一个上小学的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不断地写作不断地发表,让读者熟悉你的ID。 
  一个网刊或者网站,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作品,你一个人的作品不过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因为如此,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越来越陷入一种自我欺骗的怪圈,写作的速度越来越快。快速的产生,消亡,使作者越来越不注意自己作品的质量,创作也就变成了一种惯性的操作,因此作品质量越来越低劣是在所难免的。
  创作源于思索源于感悟,是苦苦探寻的果实。而这种机械性的创作,早就完全违背了“创作”的真正意义。很多文学网站上,同一个作者每天发表七、八篇作品的情况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不由感慨:他们真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啊!
  这样的创作,甚至连自娱也算不上,又哪里有创造性可言?
  二、发表的悲哀。
  网络是一片自由的土地。也有人把网络称为第四媒体。
  正如许多人津津乐道的那样:网络起传统媒体来说,其优势在于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一篇稿子的命运不再取决于编辑的眼光,这使作者有了充分的自由。但是论者并没有看到,传统媒体中,虽然编辑的剔选是严酷的甚至也许是偏执的,但它起码保持了我们拿到一本书刊的时候不至于无所适从。并且传统文学媒体的编辑,多数还是有比较高的文学修养的,而网络文学刊物的编辑呢?论其水准,实在难以与传统媒体的编辑相比的,他们难道能在屏上匆匆闪过的大量字符中发现精品?
  ——可是,浏览者盲目而又随机的“点击”能说明多少问题呢?网络发表太虚幻了,它几乎无法和我们中学生办的文学社相比,因为在那里,编一本社团刊物起起码还有一个“挑选”的过程;而网络文学,就只能把一摊乱七八糟的东西按时间先后摆放在那儿而已。它悲哀的从“局限”的束缚又跳入了“空泛”的怪圈。
  这样的发表算什么?难道不是自恋吗?
  三、阅读的悲哀。
  我们看得累,真的。
  网站每天大致要发表的那么多的文章,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大部分是些缺乏独创性和审美价值的泡沫作品,其随着网站频繁更新而迅速被遗忘。综观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它们具备的几个共同缺陷:(1)虎头蛇尾,作品经常出现主人翁性格前后不统一,没有明晰的中心思想;(2)布局凌乱,情节发展脉络不够清楚;(3)情节虚假,不但有大量的常识性错误,而且严重缺乏生活的真实性。(4)风格单一、千遍一律,缺少文学的可观赏性。
  换而言之,从传统的严谨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既没有社会价值,逃避了社会背景,又缺乏审美价值,放弃了人文思考。 究其原因, 除了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外,鉴赏者的水平、编辑的倡导、以及整个网络创作风气,都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我想多数参与网络文学创作的作者都有着美好的初衷,这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学刊物的主办者们的初衷:那就是要让优秀的作品得到读者的认可,而不是像传统媒体那样,优秀作品很有可能在编辑部的“初审”时就被刷了下来。可是实际上,网络文学刊物的读者真就那么值得信赖么?屏幕上的阅读是匆忙的,“快餐式”的,仿佛眼球体操,读过一遍之后很少再返回去读的,至于下载回去慢慢欣赏的可能就少之更少了。网络发表的作品能得到关注的机会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甚至比不上传统媒体。
  网络的阅读的随机性也决定网上作品的命短。在“榕树下”那样的网站上每天有好几百篇新作品,谁能在一两个小时里读完?随机性成为主导阅读的主要的因素,读者如何能看到好作品?即便随机地读了一篇作品,那匆匆忙忙的阅读又怎能保证阅读的质量?也许有人要站出来反驳,网刊和精华版里会找到好作品。可是,这就取决于网刊和版面的编辑了,他们是如何从数以千计的作品里找到优秀作品的?他们的挑选水准就比传统文学媒体的编辑高明么?我们实在不敢相信。
  阅读既然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希望优秀的作品能被读者接受的美好初衷就只能成为虚妄了。
  四、点击的悲哀。
  科技时代人们最迷信的就是数字统计了。无论是论坛的帖子还是网刊网站上的原创作品,都有一个点击统计数目。可以肯定,创作者也十分关注这个数字。可是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来说,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少科学性呢?点击的权利在读者手上,鼠标的移动主导这个数字。可是想想,鼠标是如何被我们所操纵的呢?决定读者是否点击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毫无疑义,随机是主导因素。鼠标是如何随机点击的?读者为什么要点击这个作品?决定的因素不过有这样一些——网站的推荐、作品的题目、作者的名字等。
  网站的推荐得依靠网络编辑的判断——网络编辑的判断水平、欣赏水平有多高?他们是不是就比传统文学刊物的编辑水准高? 
  作品的题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使得许多作者在作品标题上苦心孤诣,只求一鸣惊人。可惜,你的题目赢得了点击数,就能说明你的作品好吗?而事实是,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就是依靠这去提高点击数的,那么这个点击数能说明什么呢?
  作者的名字也是决定读者是否点击的一个因素。所以许多作者为求惊人,往往起些奇怪的笔名,为了求得别人的认同或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但是名字难道能决定作品的好坏?这样看来,点击数成了伪科学般的谎言。作者的知名度同时还来源于网络的炒作,除了网站的炒作,作者自己也常常变着法子炒作。
  综上所述,“知名度”赢来的“点击数”又能有几分科学?

  五、评论的悲哀
  "对于网络文学,目前重要的还是经典作品的积累"。然而积累是困难的,特别是在浩瀚的网络里,正如一句时下十分流行的话: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文学中好的作品的沉淀与积累,首先必需一批伯乐与严肃的阅读者,于此,又有评论称网上不缺写者而缺读者,果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有写者就一定有读者,写者本身就是读者。作品很多人读了,被很好的读者读了,问题关键是谁能真正严肃的担负起评论的责任。
  网络文学发展的时期之短,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大量的史料研究,也不可能有专业的文学理论指导。网络文学的批评其实与网络作品一样处于发展中的朦胧摸索的状态。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合拍,使网络文学缺乏一个合理规范的制度,促使文学借助于网络更好的发展。长此以往,即便是好的作品,也不能更正确更广泛的被认同,就象是一本好书,有了权威性的评价和认可就能不断的靠再版延续它的生命。而在网上,要出名太容易也太难了,随便放口谩骂几声可能就会产生相反而荒谬的效果。
  每时每刻,出于各种目的的评论在各大BBS不停的转贴着,既为写者又为读者的我们对此早以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然而,对于一个只是想得到真正的中肯意见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场灾难。该听谁的?孰是孰非?
  这样的评论让人在看不见的硝烟中迷惘自己,正所谓长于破坏,短于建设。

  (三)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
  E时代,我们嚼着汉堡却怀念着家常的各色汤煲;我们在网络横冲乱撞,享受视觉的快感,再点击的时候,却同时打开n个窗口,再皱着眉头关掉n-1个窗口。有人说,人是天生贪得无厌,从来不反省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一旦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无法自圆其说,变开始东补补西补补。不过,乘着这个当儿,我们也正好可以、稍作回顾,看一看,想一想,我们的初衷是什么?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
  面对网络文学,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充满着迷惘空气的网络中,我们真的迷惑了。
  网络和文学虽然并不是从根本上抵触的,但是却有相悖的一面。网络代表的是科技,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信息。信息的传播、普及、交流,正是它的主旨之所在。网络文学也正是仰仗了这种便捷,快速和宽松的特性得以成长。但文学的主旨却在于它的真实性、社会性及审美性。它要不只仅仅是快速的传播和发表的载体,它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人文的关怀,揭示和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关注和探讨我们的社会。从一个较狭隘的层面上比较,网络所代表的科技是激进的、短暂的、迅速的、开放的一种态度。而文学,却是一种平稳的、长期的、严格的、深刻的产物。换而言之,网络是大众化的,而文学,门槛却很高,始终只从属与少数人的——这就是他们最深刻的分歧。
  我们理想中的网络文学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有更多的人文关怀。
  让作者和读者以网络的桥梁共同品味真正的文学。
  使文学能够驾驭网络,成为最网络文学的网络文学。
  当然,我们最大的希望,让网络和文学在不同的方向上,共同把文学推向一个新的纪元。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3:01:41

--  
网络文学挑战传统文学? 冰糖水于 2001.09.23 10:45 发表在随笔小札

  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人意料地获得如潮好评与反响,从此揭开了网络文学的面纱,也使得网络文学这一新新名词的使用率如雨后春笋般节节升高,大有取代传统文学(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读物)而坐上文学载体第一把交椅之势。
  的确,网络文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在线阅读,你可以在第一时间和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得到交流的乐趣,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学是办不到的。
  其次,网络文学也由它们特定的作者“网络写手”们决定了其内在的风格:随意。网络写手是自由的,躲在屏幕后面,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没有顾虑,没有负担,不用担心被退稿,不用担心就算说错话也不会带来的困扰,这一切的便利,赋予了网络文学无以伦比的真实性,我所指的真实,并非故事的真实,而是指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真实,尽管我相信,网络是虚拟的,在这种种好处方便面前,不知你是否还会挂念这样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斜靠在床头,手拿一本书,任由橙黄的灯光与泛黄的书页交织成黄昏的暮曲,一天的喧嚣便溶于这暮曲的一个个音符之中了。窗外夜色渐深,你的倦意渐浓,不知不觉中,便在气息如兰的一枕书香中安然入梦了。
  这样的意境,网络能取代吗?科技,以人为本,电脑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达到如此境界。而纸质读物,带给人更多的还是一种人文关怀,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时。总会被它考究的封面,光滑的纸张和书香而吸引,有一种莫名的满足。
  好东西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可是网络的更新速度也决定了大多数网络文学还来不及沉淀下精华就无踪可寻了,相比之下,纸质读物的生命力就太旺盛了,经过千锤百炼留下的是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可以流百世的名著。
  所以,到目前为止,文学以网络为载体想挑战纸质读物,我想,是不可能的。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3:02:59

--  
网络文学,挺起你的腰杆来 夜带刀于 2001.09.12 09:48 发表在凭心而论

  时下有这样一种怪现象,网络上的众多写手看不惯传统文学的写法,传统文学的作家们对网络上的文章又不屑一顾,相互之间,谁也不服气谁。尽管如此,众多的网络写手们还是乐此不彼地读着传统的文学杂志,网下的一些作家们也会津津有味上网看看网友的大作。网络文学这个名词的真正出处,笔者不曾了解,其实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也不会有什么明确的界限,要说有区别,也只是传播形式上的区别。文字都是人“写”出来的,用笔写的也罢,电脑写的也罢。
  互联网在近几年的发展迅猛,迅速普及。根植于民间,发源于民间无处不在的文学进入互联网也是理所应当的事。网络拥有众多的写手,纵横驰骋,自由写作,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写手的成分较复杂,早期是一些理工科的毕业生,时至今天,已经形形色色,一些文学专业或职业的作家、自由撰稿人,还有那些文学爱好者不甘示后,纷纷进入了互联网中。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上网,或者直接进入随处可见的网吧找个位置坐下来,就可以自由地发帖子,拍砖灌水,说三道四,无所不为,这是网络的优势。那些有个性的作家、写手或是个人因为有意见、有想法要对他人诉说,在其他媒体上无法达到个人的愿望,而网络恰好可以提供其一个空间。《乌鸦》的作者九丹就曾在与卫慧的笔战中,因所撰写的一文遭受《南方周末》与《北京青年报》的拒发而帖上了网,结果许多网站纷纷转帖,许多报刊杂志也纷纷转载,其传播效应比在报纸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网络的BBS里,因为是自由张贴,不需要与编辑或者发行商打交道,不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就能发表自己的作品,即使错别字满篇,都可以将自己的大作迅速地张贴在网络上,于是不带有更多功利目的写作者纷纷挤身网络。这样,不仅培养了作者的自信及勇气,而且把不同层次的作者摆在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自由创作的积极性。时至今日许多为好稿源发愁的媒体也看好网络,大力地与一些网站合作。榕树下、国风、橄榄树等就是例子。许多网站也自行或与他人合作,将网文编辑出版,这又进一步地调动了广大写手的积极性。再譬如榕树下,从一个小小的个人主页发展到今天,愁的已经不是稿源,而是如何把这些文章卖出去。
  但时至今天,网络文学还是一锅大杂烩,各种各样的文章都有,各自也有自己的风格,所以笔者认为大群的网络文学作家的诞生已为期不远了。象一棵成长中的果树,迟时要结满累累硕果。但是令人忧虑的是,时下网络上流行的文章大多是一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或是搞笑的无喱头之作,看第一篇的时候还可以,看第二篇的时候就失去了新鲜感,看到第三第四篇的时候就失去了兴趣,甚至于看了文章的名字就知道里面写的什么,连点击的兴趣都没有了。难怪网下的作家们对网络上的文章所不齿,难怪莫言要说这样的话:“短短的上网经验使我体会到,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我之所以答应在千龙新闻网上开专栏,就是要借助网络厚颜无耻地吹捧自己,就是要借助网络胆大包天地批评别人。当然我也知道,下了网后,这些吹捧和批评就会像屁一样消散——连屁都不如。”的确,网络中文章众多,但是精品却是不多。要知道网友来得快去得也快,哪好就到哪,你做得好了,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他可不认你的帐,拍拍屁股走人,好网站多的是,天天都有新开的,再不成就自己做一个。
  当然,网友写文章的时候大多还是随自己的意。眼下随着痞子蔡、李寻欢、今何在等网络写手的成名、出书,使得一些写手看到了网络的好处。有些人嘴上叫嚷着自多表达,自我渲泻,而实际上是在赶潮流,期望着得到相同的益处,于是各种跟风之作、哗众取宠之作层出不穷,色情的、骂人的、搞笑的,还有一些所谓的新新人类的文学、边缘文学,怎么出格就怎么来,在获得一点点击量的同时也期待着传统媒体的媚眼,事实上大多的传统媒体对此并不感兴趣,从出版的这类网络图书的销售中就可以看出,并不为人所看好。更可叹的是一些网站也是乐此不疲,不惜拿出重要的版面来推广追捧之。本人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反对开拓求新,而事实上所推出的这类文章并不精彩,大多没有什么看头,好东西太少,点了就后悔,相信大部分的网友已失去了新鲜感,甚至于腻味了,反感了。中国的人口并不少,但是能真正开出一片文学新天地的还不多。这一点网络上的朋友比之网下的一家真正的作家,实有不如,网下的一些作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屈地捍卫着文学的尊严,宁肯终身受穷受辱也不低头去写那些媚俗的文字,令人钦佩,令人感慨。话又说回头,在网络上无论是写手还是读的网友都是无罪的,这是各人的自由。对一些网站也不能说有责任,只能说是短见,网站是靠网民撑着的,一旦网民对你失去了兴趣,你总不能只能靠网站的几个工作人员自己点击自己,在那里死撑下去。无论是网上的还是网下的,无论是哪种传播形式,作者的投稿风格都与编辑有很大的关系。网站看好哪一类的文章,一些网友在为其创作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要去迎合一下,网站的风格也就慢慢形成了。说到这里本人想到了黄金书屋,黄金书屋是做得比较好的文学网站之一,据说是访问量最高的文学网站,网站做得很有风格,平时推出的文章也比较大气,与操作成功的榕树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这是与各位编辑的素质水平与努力是分不开的。那里的网友文章也比较杂,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读者,能够做到今天的成就实属难能可贵。但是眼下推出的网络文学大赛却让人失望,虽然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从推荐的作品上看,是出不了什么轰动之作了,不说文章的质量,单从一些文章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文章会是什么样的文章。编辑们似乎十分看好搞笑的、色情的或是新新人类的作品,一点都不象是黄金书屋所为,令人满怀期待之余不禁大失所望。
  文学是关心人性的,但关心的是真正的人性,而不是关心虚假的、矫揉造作的人性。许多写手在网文中标榜自己是如何如何地具有叛逆精神,如何如何地反传统,而事实上呢,在生活中也只会骂人的祖宗不骂自己的祖宗,其实自己的祖宗和别人的祖宗又有多大的不同?在生活中还是循规蹈矩,本人至今仍不知道有哪一位网友回家骟过他的父亲或是母亲一个耳光,无论他怎么新潮怎么叛逆,在心中还是会保留那点传统的礼义,他也知道逢年过节拜祖宗是件无聊的事,但他还是做了。所以,一些所谓的新潮网文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也不难得知。本人在这是决不是要刻意宣扬写一些塑造什么英雄人物的网文,而希望的是塑造一个个真正的人性,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
  在今天绝大多数的网站还不能为网友提供稿酬,仍在无偿地使用着网友的心血与汗水,相互之间还是一种鱼水关系,荣辱与共的关系。网友的文章支撑起网站的建设,网站又为网友提供了一个空间。许多不道德的传统媒体也把黑手伸向了网络,抄袭、模仿、甚至于原文转载,不付稿酬,嘴里还振振有词,网上的东西没有版权不用白不用。目前,一些网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胜诉的例子已越来越多。大部分的媒体还是比较规矩的,有些媒体主动与网站合作,还有的直接与自己感兴趣的写手联系约稿。我们相信网络的明天还是大有希望的,网络写手的明天还是大有希望的,在今天不是已经有一些网站为写手提供一些报酬了么?象电脑报网站、西陆网等等。未来的路上还有许多的风风雨雨,所以,无论是写手,还是网站,都应当高瞻远瞩,携起手来,共同开创网络文学的新天地。
  对于网络文学来讲,批评也罢,赞赏也罢,只要自己争口气,拿出点大气的东西来,为人不耻又如何?写吧,网络与写手同生,帖吧,网络与写手共荣。网络文学,挺起你的腰杆来,上帝与你同在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3:04:58

--  
炮打网络文学 ------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水晶苍蝇于 2001.08.13 12:33 发表在凭心而论

  这个夏天眼瞅着就要过去了,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也在为着秋天的来临早早做好了准备。今年夏天没怎么热过,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这让生长在北方习惯了四季交替的我多少有些失望,还没有淋漓痛快的出上几身臭汗,夏天怎么就过去了?
  
  和这个夏天一样让我失望的,还有我们的网络。
  
  写这篇东西,我有些于心不忍,无论如何,网络的出现总是一件好事情,而且从我上网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断的从网上受益,我交了生活中十倍的朋友,读了生活中十倍的文字、资料,抢过半价的冰箱、电视、手机,看过免费的大片、影碟,得过赠送的图书、光盘、鼠标垫,吃过王府饭店的自助餐,坐过北戴河的游船……上至精神世界下至鸡毛蒜皮,总之,网络是带给我好处了。“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如今要做一番吃里扒外之能事,于情理于私念总叫我心有忐忑,一来我是什么人物,网上有那么多的大虾杀手,随便什么人伸根指头也比我吃奶的劲大,远用不着我来唱上这一出;二来在网络极不景气的今天,说这些个等于落井下石,是要落下骂名的。
  
  无奈我想说话的时候是憋不住的,于是转念一想,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大部分的人都在游戏,我又何必那么认真?仁人志士或者流氓无赖都意义不大,大不了从今往后就改叫“XX111”、“XX2001”什么的,呵呵~~20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在眼下,落井下石换个角度看和恨铁不成钢大致一个意思,那个所以然后于是我就决定本着这个无赖的原则当上一回网络流氓,再说一个有点热血的流氓也不一定就是这个世界的祸害,想到这些,顿时轻松,我决定说说了。
  
  时间进入2001年,听的最多的最响的口号就是“新世纪、新气象”,世纪果然是新的,这连三岁的小孩都可以从日历牌中看出来,但新的气象我却始终无所发现,不但现实生活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少一分钱你也买不回去,连一向叫嚣走在时代最前端的网络事业也是如此,带宽没有什么长进,网费一直是高居不下,大网站在一批批地裁员,小网站则干脆关门大吉。网吧的生意还算不错吧?但坐在网吧里的人无非还是在聊天或者打游戏,将青春将生命挥霍在网上,或勾引异性,或鬼话连篇,通宵达旦,义无返顾。于是我就杞人忧天,长此以往,“扫黄打黑”的拳头终究会有一天要砸在网络的头上。
  
  这种境况难免叫人悲哀。然而在这样的悲哀当中,却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最初是出现在各网站的BBS论坛,因为要交流,因为要言论,因为大家都要敲键盘码字,因为要敲一些多多少少像文章的东西,所以就产生了网络文学。今天,伴随着BBS论坛、沙龙里的人头蹿动,伴随着各种打着文学旗号网站的风起云涌,网络文学这个字眼在今天这个网络业“生死两茫茫”的时期却显得分外的惹眼。
  
  关于网络文学这个提法,我一向比较反对,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究竟什么样的才算是网络文学?描写网络的发表在网络上的或者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按照乡土文学、怀旧文学、伤感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甚至美女文学等等诸多已有提法来看,我也始终不知道网络文学应该属于什么样的一个范畴。今何在、李寻欢、安妮宝贝的书摆在书店里,和传统文学究竟有什么区别?也同样是一字一句地写而不是充满网络符号@或者^_^.我百思不得其解。这还让我想起了以前看《射雕》,像丐帮的污衣、净衣闹分家一样,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我只能认为这样的提法是不正确的,纯属一种概念的炒作。一棵树上非要结出苹果和梨两种果子,要么瞎扯,要么就是怪胎。
  
  如果把网络看做一个社会,那么姑且承认网络文学的存在吧!也承认网络文学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过一些优秀的、真正能代表网络特征的东西吧!比如《巩俐的北大入学试卷》、《鸡为什么过马路》等等,但所有的网络人都没有理由为此而沾沾自喜,现有的网络文学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高度,网络文学也一直只有那么几个调调,几个优秀的闪光点丝毫掩饰不了网络文学大环境的无味和贫乏。如果只是守着几个榜样照宣八股,后果可想而知。
  
  我反对网络文学,因为它出现的毫无道理,或者它应叫做“文学在网络上”更合适一些。网络文学就今天的成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新的文学范畴,而且就目前的情形,也不具备发展的潜质。仅仅因为传播媒介的异同就定义一种范畴,那么是否就应该有了电视文学、电影文学、铅笔文学、钢笔文学?再能触类旁通者,还大可创造贺岁文学、申奥文学等等等等,这样做于文学本身是不具备革命意义的。同样是柴米油盐,同样是灯红酒绿,网络文学,你凭什么?
  
  我反对网络文学,因为它造就了一个表面的文学繁荣的假象。由于网络上言论的相对自由和传播方式的便捷,发表文章只需要轻点鼠标,而不必担心承受退稿信之类的痛苦,这就大大激发了初级文学爱好者和高级爱慕虚荣者的某些欲望。一时间,只要看过几篇琼瑶汪国真的人,都大大咧咧地加入到网络写作的大军之中,誓于文学共存亡。其声势之浩大,其情状之真切,莫不叫人拭目。但其中好的作品真是凤毛麟角,往往翻遍一个论坛也是收获甚微。就在参与者日众的时候,网络文学滥掉了。
  
  我反对网络文学,还因为它假文学之名做革命之势,却重复着一条漫长而无聊的道路。网络文学到今天,作品不可谓不多,受者不可谓不众,但是,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到网上随便翻翻,泛滥当中典型的所谓很“网络化”的文学作品,无不是荒诞不经和随心所欲的产物。我不否认自由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凡事失去了一个准则,都必然进入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而混乱总不能再是一件好事情吧?而偶尔出现的算的上是精品的东西,也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网络特点。我不知道网络文学在努力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只是在每每提及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想到九十年代初,路边卡拉OK摊上故做姿态的外地民工,很滑稽。文学如果就此成为一种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实在是很可悲的。
  
  我反对网络文学,更因为它已日益演变成一个沽名钓誉、挂羊头卖狗肉的代名词。如果说网络文学是因为刚刚发展而处于混沌,还情有可原。那么诸多的一大批靠网络发家致富站在所谓网络文坛的最顶端的大虾或者菜鸟们,他们在今天的某些行径,将势必成为阻碍网络文学发展的最大障碍。那一个个头顶网络光环的所谓网络作家,还有几个在网上出现?还有几个在依旧坚持作品的网络化?更有几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网络文”?凭心而论,我不反对你们离开网络去写作、去出版,也不反对你们在网上偶尔一现地给自己做做广告,甚至依然可以接受大家亲切地称呼你们为网络作家、网络写手,只是希望你们在卖书的时候不要再加上“网络文学”几个字,网络文学已经很脆弱了,留条活路给它吧!
  
  我曾经怀着美好的希望,但我不能忍受这一次次的失望,与其看着别人一天天地在糟蹋,还不如自己早点痛快的说一声——网络文学,呸!
  
  就这些。
  
  2001/8/8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3:07:33

--  
我的网络文学观和传统文学观 子烛于 2001.08.08 14:28 发表在凭心而论

  不知多少年前,网络在地球上安家落户。随之而来的,便是网上的文章,被我们叫做“网络文学”。至此,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书店的的空间里明争暗斗。
  网络文学以其调侃,风趣,幽默等轻松的风格受到许多的青年人的喜爱。而传统文学依然不紧不慢的“发展”。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掀起了网络文学的一个高峰,网络文学渐渐被人们所重视。
  相继而来,许许多多的网络书籍“如雨下”,但一直没有能超过首例的。接下来“榕树下”渐渐“出名”,凭着几位及其有个性的“写手”,吸引着好多读者。而这时,网络文学以渐渐不支,正慢慢滑落。
  所以说,网络文学只是短暂的,象烟花一样,也如人生一样,刹那间就消亡了。
  至于网络写手,我个人认为没几个看得上眼的。首先,我先推出一位最不值得去看的写手,既我们最最“喜爱”,“神秘”,“忧伤”,“沉默”的安妮宝贝。此人写出的东西会让人去自杀,可以算凶手吧。还有一位最不值得去看的是李寻欢,到现在,我还没发现这位“写手”有何值得去看的东西。
  而稍稍好一点点点点的呢?宁财神!到现在发现了他的东西里有那么一点点的内涵,至少比起别人多一点。
  传统文学呢?它永远不会消失,这正如生命一样,随没有太大的风浪和精彩,但都一直不变,平平淡淡。
  传统文学被所说的“前卫青年”称为无聊的东西。他们只关注网络文学。而他们没意识到,传统文学是永远的。没有内在美的东西永远不会受欢迎的。
  至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实在的,一个是半虚幻的。实在的东西永远长青。为什么说网络文学是半虚幻的?因为这种文学是靠着现代化的东西——网络写出来的,而网络无论怎么变,无论怎么“抬”,放到哪,她都是虚幻的,更可笑的是,有的人甚至连句字都连不上,竟操起了长篇。这就是网络的虚幻造成的。
  当我看到许多的人在网上践踏中国的文字,把它们排列成可笑,无知,空虚的东西时,我真想去踢他(她)两脚。
  这就是我的网络文学观和传统文学观。一个不喜欢网络文学但还在网络上写东西的人,一个对传统文学支持却有都得没多少的人。
  我想:这并不矛盾吧,正象许多人一样,都身不由己。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3:08:10

--  
什么是网络文学 浪子.com于 2001.07.13 10:55 发表在凭心而论

  什么是网络文学?我看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文章,有点摸不着头脑。真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如果说网络是一种泡沫。那么网络文学又是什么呢。也是泡沫?是一些无知的人在比他们更无知的人面前的卖弄?
  看着那虚假而迷幻的文字变成了铅字,现实的文学和网络文学只有了仅存的差异:野性和叛逆笼罩着这最后的分别。
  举一个例子,像安妮宝贝这样的作家,通过了网络获得了名气,掌声和一个作家所能获得的一切,不过在网络上的名气是很虚幻的,要是证明这个作家在网络上的成功,途径只有一个:出书。也只有这个途径。这和作家有什么分别,要是没有出现网络之前,她的书决不会被任何一个出版社看重,因为多数是违反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的,但实在网络上,一切变成了虚幻的东西,人的一切虚伪和兽性都毫无忌惮地表现了出来,网络仿佛便成了一种发泄工具。而安妮宝贝的作品,则成为这种发泄的代表作,让人觉得一些微小的颤动和留下参与的感动之余,只是剩下了更多的评论。
  真的,往往有时候看这样的文章,我感到人类又回到了原始的时代,石器时代,如果贴切地说,我们是否要拿着大大的石头去换东西呢?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攻击网络文学,只是发出一些感慨,只是觉得现实和网络只是人意念的差别,只是现实伦理和解脱禁锢的冲突体。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667.9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