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net/bbs/index.asp)
--  『版主讨论专版』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46)
----  转自新浪文教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46&rootid=29564&id=29564)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1:27

--  转自新浪文教
网络文学:小小资产阶级在练手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7 15:23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徐冰

  “现在外边正在下雨,敲击键盘的手指仿佛也找到了某种感觉。在这静静的雨夜里,尤其需要想一点什麽、写下一点什麽。”

  敲下上边这几个字我仿佛进入了一种意境,一种很“伪古典”的情绪弥漫过来,我发觉在键盘上敲这几个字和在纸上写这几个字没什麽太大的区别,包括那种久违了的“小资情调”,都可以通过电脑表达出来。当我在网上“翻了翻”那些文学,又在书上“翻了翻”那些“网上文学”,我真是感到:网上的文学,一派小小资产阶级的腐朽之气!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网络的最大好处是提供了一种极其平等的交流方式,包括所谓的文学,和一些敢于称“网上文学”的字。想一想我们小时侯,只要你喜欢写作文,并且写的还象那麽回事,那你就有机会获得老师的欢心,你就毫无例外的被同学称为未来的作家,你自己也就不知不觉的把自己当未来的作家看,以至于不知不觉的上了贼船,考大学时填志愿一水的中文系,等进了大学你才发觉,你充其量是个文学爱好者,是个文学小青年。你中学读的那些什么大部头,离使你成为作家还远得很。

  可以肯定,所有的文学小青年都不止一次听老师或从书上看到什麽老作家怎么发奋写作,不怕热又不怕冷,田间地头捡个纸片就写满了字的文学小青年终成文学老青年的故事,这种故事感动了后来发觉被骗了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容易上当的。平心而论,像我一样的文学小青年有的作文完全可以称作作品,但为何没有成为作品?那是有些人不想让你那末容易的成为作家。很庄重也很神圣的告诉你: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许多文学小青年都是在大学里做完了成为文学老青年的梦,但既然梦了一回,总是变得有点和别人不一样,要不,怎末大学里中文系的人总是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中文系的人比别的系的容易发疯,比别的系的更早谈恋爱,更容易寻死觅活,可能还真是占了文学的光。

  敲下这些只是想说明,文学,那末容易?如果说我们这些过来人被文学老青年骗了,而今这些在网上帖字的并且还称作家的就是被网骗了。唯一的不同就是现在有了公之于众的机会,并且自恋还很时髦。

  其实自恋还真算不上时髦,想一下那些鸳鸯蝴蝶派,想一想革命加恋爱的普罗文学,再想一想琼瑶、三毛以及这些年来那么多充纯情的言情小说,你就会发觉,这些书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其实是一回事,他和她在那里编了一本叫小说的东西与一大群人硬是看得自己掉眼泪,不是自恋是什么。一个谈恋爱的故事,再弄点古典诗词,再弄点眼下流行的玩意儿,仿佛就很现代了,其实这哪叫现代,这不过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小情调,在解放前是上海人鼓捣出来的,解放后台湾那边又传了过来,如今,网上又流行起来了,不过换了个名字,叫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哪家的文学,不就是自己的作文贴在了网上吗?不就是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文学梦做到了网上吗?要说还真要感谢网络这东西,大狗小狗都有叫的权利,报纸上挣了多少年,没想到在网上实现了。就冲这一点,多建几个网站真是应该。

  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作品,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不靠天不靠地,更不靠那些伪权威,这些想法都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不到文学的时候文学了,还很自豪。说实话,那不过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大爆发,闺房里的哀怨缠绵、日记本上的私房话一旦上了网就成了网络文学,真让我这老文学青年悲哀:如今小青年真没长进,我多少年前就玩过的东西,他们换了个地方还在玩,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1:52

--  
网络写作--提篮叫卖的尴尬

--------------------------------------------------------------------------------

http://edu.sina.com.cn 2000/08/23 新浪文教


  回想起来,我认真读书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不过我不太相信文学会在一夜之间被网络化,就象我不相信网络会在一夜之间被文学化一样。

  我上网的时间不很长,也谈不上很短,总有半年多了,幸好这半年多的网上冲浪还没改变我的阅读习惯,总算不至于睡觉前眼睛盯着屏幕看贴子,最起码用纸装订成的书还是我躺在床上的唯一选择。不过出于我比较特别的爱好,我在网上也看了很多东西,也知道有一些有名的写手在废寝忘食的写作,这些人我大约记住了几个,只是关于他们写的东西,我看的不多,主要是不忍心说一个辛苦写作的业余爱好者写的文章不忍淬读。

  以我在网上写作(很惭愧这样说)和流览的经验来看,网上写作大概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谈情说爱的,一是武侠类的,一是搞笑类的,还有就是评论性的,很少或基本没有悲剧性的东西,就算有一些也被绕到缠绵的倾述性文字去了。谈感情的是大头,著名的文学专业网站榕树下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网恋大本营,一般来说此类小说是这样的,小学生的天真加上中学生的文笔加上大学生的感觉再加上成年人的经验,然后里面有一些网络聊天室的新鲜,当然有很多没什么成年人的经验,因为作者本身就只有十八九岁,这使得这类网恋作品看起来更象中学生作文。我曾经看过网恋文学的开山之作,也就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看后除了觉得作者取了一个很有感染力的小说名之外,实在不敢恭维,后来又陆续看了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等人的作品,其中有的还是在书店买的正式出版物,总体性的感觉是业余味道太浓,对于写作基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杀手裥,大多数时候象个独守空闺的小女人在回味一些编造的故事或是象一个封闭的都市小男人在无病呻吟,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极端缺乏接触社会的经验,网络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或大部,想象和编造是他门创作的源泉,这正好符合了现代一些大都市中网虫的现实--基本是自我封闭,惧怕直接与社会接触,很多都面临失业下岗提升评职称涨工资等等方面的问题,于是以网络为依托梦幻般的得过且过,成名的网络写手大都有很长的上网经历,对于新上网的网虫一族,他们是前辈是导师,于是他门的经验值和网上资历带给了他们在网上的人气,更主要的是,他们有长期在网上生活和写作的丰富经验,懂得什么样的文章能吸引网虫,而且大多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很轻易就能抛出一篇让人看了激动不已的文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写作水平或对创作的理解倒成了一个很次要的问题,在刨除了这些硬指标后,剩下的就是怎么编故事,怎么讨网虫的欢心,这对一个识字超过三千的人并不是很难,任何人都能成为网络作家,条件是你要有足够的泡网时间,要有高中毕业的实际水平(仅仅是指语文水平),然后象个职业作家一样在网上写作,大约一年以后,你基本就是一个何格的网络写手,坚持两三年,你就是一个大腕,四五年之后,也许你就能出一本书。当然大多数网虫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上述时间可能要减少一半。为什么大部分网虫没有成为网络作家?是因为上面所说的条件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有的人可能没那么多的上网时间,有的可能有时间但没兴趣写作等等,而完全具备条件的,算来也是少数,所以只有那么几个大腕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写感情的,大头要算写武侠了,反正武侠的东西就是瞎编,又不需要接触现实,把门一关,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由于金庸古龙的卓越工作,武侠有很大的读者群,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武侠小说的人气,大部分综合类的网站都有一个专门写武侠,论武侠的坛子,这其实也是各网站看上了武侠小说本身具有的高人气。武侠小说写来比较简单,因为他的限制较少,忌讳也较少,随便怎么说都不会犯错误,在舆论比较敏感的时期,武侠的话题为各方面都能接受,又能提高网站的人气,何乐而不为。

  搞笑类的东西和武侠差不多,都是既能满足大众的一些心理,又不犯什么规,一般是拿名人和热点事开涮,这其中拿中国足球开涮又占了很大比例,这其实也是一种安全第一的思维,反正涮足球在任何一级审查机关都是合理合法的,中国足球的替罪羊形象在网站上一览无余。

  评论性的东西比较复杂一些,有好有坏,有的东西很有专业水准,这往往是一些专业人士的作品,不过这些人没那么多的时间上网,写点东西也是挣钱第一,轻易不拿到网上来供免费流览。大部分评论是乱弹琴,包括一些著名的写手,比如宁财神,李寻欢等人偶尔也会对文学历史问题评头论足,还有象方舟子一类的专业评论家,象王小山,猛小蛇等人的开涮性评论,这些东西大多没什么价值,用的是我是网虫我怕谁的口吻,有理的先说理,说不过就开骂,骂不过就耍赖,经常挑别人的硬伤,殊不知要是别人也挑一下他们的硬伤,可能他们早残废了。这些人基本是拿一些可疑的未经证实的流言或秘史来拉大旗做虎皮,往往故作惊人之语,顺便取一个哗众的文章名,确实在网上有很多人喜欢看,但也正好代表了网络的特点,谣言满天飞,捡到芝麻当西瓜,用无赖的形象来抵挡一切,用大话现实的方式来填补网虫的失落感,其实也就是他们自身的失落感。

  很有几个网络写手成了名人,比如李寻欢,俨然以网上人气最高的作家之名出书,只是网上阅读的经验和书上阅读是两回事,网上看着好的东西印在书本上就满不是那回事。这主要是网络阅读速度快,时间短,看看大体还成就想叫声好,而在书上就不一样,得经得起琢磨,我的感觉,这些网络写手的东西几乎没有经得起琢磨的,有的说他该再去上一回高中是太刻薄了一些,不过说他该去再上一回中文系的函授是绝对没错的。

  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以古龙式为主,一般是一句话或几个字为一段,天马行空,人物以才子佳人型为主,场景以聊天室为主,少有户外活动,结局以分手为主,表现爱情以语言为主,几乎没有形体动作心理活动,历史事件以编造或野史为主,打斗是古龙似的一剑穿心,搞笑是周星星似的无哩头,千万别在网上弄出什么幽默。网上写小说一定要弘扬正气,别去搞什么性活动性心理--网络文学在性方面的干净和纯洁和小学生作文没什么两样--要么就干脆象北京同志一样写成黄色小说;笔调一定要用杨朔式的抒情,还要有秦牧式的联想,下雨天茫然若失,下雪天傲骨顿生,相见时两小无猜,分手时悲痛欲绝,小说要写成散文体的,散文要写成诗歌体的,诗歌要写成评论性的,评论要写成小说式的,一句话,只要你写什么不象什么,你就成功了一半。看看那些成名的网络作家,谁不是这样发家的?

  有人说网络写作是快餐文化,我不同意--还差得远呢,真正的快餐文化是金庸,琼瑶和古龙这些人,虽谈不上有多精美,但起码可以充饥,网络写作现在还没到充饥的地步,充其量也就是街边的小摊,卖点臭豆腐涮菜什么的,整个还处在提篮叫卖的阶段,恩,当然也不能否认有那么几个网上阿信靠卖涮菜发了财,搞出什么有限责任公司,只是若以为自己的涮菜卖的好就想去搞个连锁店打倒麦当劳,那就要做好破产的准备了。

  主要我还是看了那些网络作家出的书嫉妒,虽然我一惯标榜自己是个有一颗平常心的人,这时也没法摆脱这千年不变的阴暗心理,不过看完了那些文字我的嫉妒已经荡然无存,我准备重读一遍高中语文,然后做一个网络作家,把自己那些不存在没见过的感情经历特纯真地写出来,对了,我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我将以美女的身份步入网络作家的行列,为姹紫嫣红的中国文坛加一点艳丽。

  说一说网络文学,真是应了那句话,尴尬人说尴尬事,我不是还没成网络作家吗?(南琛)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2:09

--  
错误的时代:生活并不因为网络而改变(吴亮)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08 新浪文教


  本文收入专题--痞子蔡和他的洪水猛兽--汉语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00年8月15日

  中午在《上海文学》杂志社遇到《旅行者》的女孩子,她交给我一份录音整理文字,内容是半个月前我在顶层画廊接受她采访时口述的:

  有一个比喻把网络比作“信息高速公路”,今天的中国已经幸运地建立起了这样一条高速公路。然而这条公路上跑的车子却不外乎两种:国外的和低质量的。现在通过国外的车辆可以非常快捷地掌握全球任何信息,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本地的信息都是低质量的,无论是新闻的、文化的、还是所谓原创的。一个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外部资金与技术的输入迅速地建立起一套硬件,但是这个地区所居住的人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他的观念、他的价值、他的文化状态及其传承,却不能通过购买或是外部的资金输入得到马上提升。

  现在大众热衷于网络,不少人以走上这条高速公路而自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开的车子是很差的。由于他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的更多的是公路而不是公路上的车,所以很多人尽管花了许多时间在网上,却没有太大长进,有些人甚至还不如从前。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如果他总是向别人炫耀盘子的话,那么他所做的菜就值得怀疑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好盘子,遗憾的是盘中没有美味佳肴。谈网络其实就是在谈技术。技术有一个是否跟得上时代的问题,但是人的思想、判断、智慧、沉思以及感受性却与技术无关。人们没有理由因为孔子的话刻在竹简上莎士比亚的戏剧用鹅毛笔写成就说它们都是落后的;同样也没有理由因为现在的人们可以在电脑上写作就说他们超越了钢笔时代,网络作家的说法简直是一个玩笑。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崇拜的时代。我们面前的这个技术具有太多太强的优点:快速传递、同步性和互动性、不可想象的巨大容量,诸如此类的优点已经被谈得太多。现在要反对的是仅仅以技术本身作为最高目标。当手段本身变成了目标,这就涉及到一个价值转换的问题。工具的价值在于它对目的有用,但是有时由于它自身的魅力(它的强大,它的有效,如此种种),它就成了价值本身。对拥有者而言,拥有的价值替代了使用的价值。比如汽车崇拜。汽车原初的意义是速度,今天我们拥有那么多品牌与型号的汽车,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趣味和时尚,太多的意味渗透于其中。如果回到仅仅追求速度的原初,那么在今天的上海坐汽车无疑没有坐地铁快。开私人汽车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这个心理上的满足感就是围绕汽车而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

  毫无疑问网络对人们的吸引是有其合理性的。网络破除了人们的交际障碍,避开了人们表达观点时必须面对的种种审查制度,它不需要漫长的制作周期或是印刷、运输等大费周折的过程,它还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不负责任的隐名状态,这点尤其重要--网上的“我”是“我”制造的一个“网上公民”,真正的“我”隐藏在虚拟的“网上公民”后面,于是就提供了淹没在人群中的个体的人表达自己时所需要的安全感。对于一个多年从事写作的人来说表达上的障碍并不存在,对于另一些人而言网络则能替他们消除这些障碍。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口水垃圾,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在高密度的信息与迅速更替的观念的海洋中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渺小感和压抑感。现在只需要贴一张贴子,处于无名状态的人立刻成为世界人群中的一员,这就是网络被那么多人需要的理由。

  如果说网络改变了大众,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改变了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由于过去技术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感受。期待、拖延、焦虑、猜测,过去的这些都没有了。网络的便捷与迅速,接受信息的过程被缩短,这在预报灾害报道战争等情况下是有利的,但如果所有信息都被很快传递,那么烹调的漫长过程中的乐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速食的感觉。人的情感传递也因此改变。如果有了电子邮件(其实电话就足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就不存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也没有了,人间的很多因延误而带来的误解会消失,很多故事也会就此消失。自从有了喷气式飞机,从甲地到乙地的那种长途跋涉的艰辛没有了,人随之从贴着地面行走的大地的动物变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飞机乘客。网络使人们丧失了传统通讯的乐趣,使人们漠视具体可见的感情交流。这种状况发展到后来必然会发生谋种反弹: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与触摸,这些需求重新会产生。

  归根结底,技术提供人们一种可能性,就象舞台对于演员。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很漂亮的舞台,应该注重舞台上面演出的是什么(剧本、导演、演员,这些都是异于舞台的另一个系统的东西),不能仅仅满足于卡拉OK大家唱。也许有人被网络的巨大影子吞噬,完全被击垮,这是个人的问题。技术不能决定生活,技术总有其负面作用,然而它是不可抵挡的,历史上没有一种技术是可以被抵挡的。要反对的仅仅是技术崇拜,最终决定生活的是另一些东西:人的价值观念。这可能是被技术至上者视作过时的观点。确实,技术和物质的东西越来越深地被打上价值的烙印。今天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工具,它本身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到网络真正普及,关于网络的讨论将不再存在,就象广播、电视、电冰箱、洗衣机,今天没有人会为这个进行讨论。到那时我们还会发现,生活还是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2:30

--  
一个经过解说的世界--也谈网络写作的存在价值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13 19:12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书前书后

  金克木在《读书--读语言世界》一文曾道“……不知道所知的世界是个经过解说的世界,好比经过注释的书。而且对解说也还需要经过解说,由此我一世也未能解开世界的九连环,不知道这个连环的整体。我只明白了所处的是一个不能不经过解说的隐喻世界。”

  这个世界是经过解说的,这个观点并非金先生的发明,金先生此文阐释的也并非话语权和解说权的关系。然而,这位懂n国语言,一生都在语言世界徜徉的睿智老人这声感叹却使我产生了对话语权的警惕。

  其后读到葛兆光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思想史的写法之一》,便不由击掌而叹。葛文认为“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该在思想史的视野中。”

  “……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而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人们一般会认定,真实的思想史就是由这些精英和经典构成的,他们的思想是思想界的精华,思想的精华进入了社会,不仅支配着政治,而且也实实在在支配着生活……”实际的情形真是这样吗?说到清末思想史的名人和经典,康有为的《大同书》谭嗣同的《仁学》是必备的,而当其时,遍中华大地,读过读懂并受其影响的有几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以为,不仅思想史,通史、文学史、文化史……都有三个层面:一是官家钦定的正统,二是各时代各学科学者文人以一己的立场和识见出发书写记录的,三是民间自然生发的、口耳相传的故事、习俗、心态……这三个层面是互相独立,互相补充,没有高下之分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中国社会全景。可惜,时至今日,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人依然不多。不但前两个层面根本无视或蔑视第三层面的存在,就连第三层面自己也以靠近融入前两个层面为荣,并不觉得自身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说到这里,明眼人早明白我给网络写作的定位了。之所以用“网络写作”不用“网络文学”这个词,是觉得前者的概念比较宽泛,网上文学园地的作品、BBS上的随意涂鸦和正式讨论甚至聊天室的闲扯阔论……都在我所谓的“网络写作”之列。网上写作者中,瞄准文学殿堂的不在少数,也是挑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异同高下讨论的导火索。

  其实,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这些写作者只是在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练习拳脚,功夫高强了、枝叶繁茂了还是要被正规的传统的文学招安,成就一番名山事业去的,分庭抗礼的局面是不会形成的,现在没有能力抗,将来的趋势则是两者趋同、慢慢磨合。网络写作的真正中坚力量是那些讨论和涂鸦,那些坚持在网上发出自己声音的写作者。无论他讲述的是看起来幼稚的心情故事,还是对人生对时事对一切的一切的牢骚、不平、渴望、挣扎……都是有留存价值的风景。比之“名家”们写的“……生活实录”“绝对隐私”“我的……”要有意义的多。

  看过一些精英们对网络写作的讥嘲,“厕所墙壁上的涂鸦”“……连个屁都不如”,偏激的侮辱性的言辞下面隐藏的是对网络写作者挑战他们的话语权的恐惧和憎恶。指点江山、启蒙大众、引导走向……一向是精英们的大任,试想,他们过关斩将好不容易在传统媒体上熬得一席之地,可以左右舆论,牵牵大众的鼻子,忽然冒出个网络,人人得以言所欲言,几乎要淹没他们的声音了,能不跳脚大骂,忘记风度吗?难得有几个肯宽容地认为网络写作是未入流的,是替补队员,是有待正统学者文人加盟来提高水准的,已经是很公允很心平气和的了。

  可我真不觉得网络写作如此不堪。我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我的歌、哭、欲、求,我对人生的思考,我对社会的解说。你有你的体验和实证,我也有我的,我们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解说权),我甚至认为启蒙也可以是互动的。我会留意第一第二层面的解说,但如果我尝到的梨子是酸的,我就会大声地说出来。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3:15

--  
评论:当文学从平面走向立体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4 10:41 北京晚报


  作者:竹杖芒鞋

  在二维空间爬行的虫子无法想像三维世界的精彩,同样,习惯了平面文学的人们也没有料到,当文学走向立体的时候会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气势。一本不到两百页的《亲密接触》竟然创下了20万销量的业绩。如今要找一个不知道“痞子蔡”与“轻舞飞扬”的网民,简直比找恐龙蛋还难。而那首赚取了无数网民眼泪的情诗“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已经被改了N个版本,成为网络时代的经典。

  网络文学魅力何在

  没人能给网络文学下一个准确定义,但是所有人都感觉得到,它使人与“文学”这个原本高高在上的词语拉近了距离。“网络把文学还给了人民,”这也许就是网络文学受宠的根本原因。网络上每天产生无数新作,自由与个性化是这些作品与平面文学的根本区别。不同层次的写手们自由地创作、自由地发表,没有人为障碍,也没有严格的选稿标准,在电脑上敲击键盘,然后贴到各大BBS、文学论坛,作品就发表了。这在传统文学简直是天方夜谭。这种自由写作、自由发表、自由交流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写手的创作热情,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是以每天两集的速度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说,网络文学应当是一种民间文学。从语言到文字,从口头文学(远古神话)到更易于流传的传统纸质文学,再到今天的黑马???网络文学,这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复归。

  快写快读是网络文学的又一迷人之处。“十年磨一剑”的写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快节奏。被复杂的现实生活拖得精疲力竭的读者已经无法忍受充满繁文缛节的平面文学。简洁的语言、明快的排版方式、口语化的大众风格使网络文学轻易赢得了读者的芳心。除了冰激凌,你还要什么

  中文网络文学站点《橄榄树》曾做过一个网上调查:“网络文学”究竟还能热多久?回答已经不热或不长久的仅占19%左右,而对前景表示乐观,认为“还长着呢”的竟占72.6%。

  网络文学是一个受宠的新生儿。

  但也有人看见了冰山下潜在的危机。一位网友说,“网络文学给人的感觉有几分像夏日的冰激凌:在让你的皮肤表层‘激凌’一下之后,它的刺激最多上升到小腹为止,连心室外隔膜也到不了。”题材过窄是当前大家公认的网络文学流行病。热销的题材多以言情为主。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如果说还有新鲜感的话,再看“第二次亲密接触”、“第三次亲密接触”难免感觉就打了折扣,这跟读者的年龄层趋于年轻有关。其次,大部分的网络作家生活基础积累不深,这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传统文学中有建树的中青年作家还没有在网上出现。这当然与网络作家的年轻化特点有关,但如果网络作家的视线只局限于网络生活,那么,网络文学也有终老的一天。另外,网络文学虽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不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难免会流于卡拉OK的水准。

  不管怎么说,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存在形式,给文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网络写手们说,我们的出现并不是想推翻谁,网络文学是一个孩子,只要他充满活力,只要他在奔跑,就不要苛求他是否穿了鞋子。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3:38

--  
网络文学--一个应该被唾弃的词语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3 10:23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三只钉子

  “网络是什么?”这类问题充斥耳畔,甚至于去环卫所面试的时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所长这样也微笑着问我。于是我想,我得编一个动听点的说法。可喝了三杯白开水,过了一小时之后,我不得不害臊地说:我得去趟厕所。

  回来后,我总算支吾着把这个问题绕了大圈子,听上去好象不错,其实没啥内容;可他身后的秘书,一个不算漂亮的年轻小姐转过头来问:“网络文学是什么?”

  我感到很绝望,头上不住地冒出豆般大小的汗珠;看到他们脸色越来越平淡,瞳人中越来越没有我的时候,我终于轻轻说了一句:靠。

  这份工作算是没找到。

  为了避免再次在这种毫无关系的场合碰到这类问题,我上网查了一下,搜索结果中有关“网络文学”的大约有几十万条,说什么的都有。在失望之余,我想求人不如求己,那我就再给它加上一条吧。

  可是这个过程也很麻烦,鉴于对词语的敏感性,仅仅是“网络文学”的结构就让我忙了一个晚上,列出很长的清单。其中最重要的有:

  网络文学=只能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

      =内容与网络有关的文学作品?

      =在网络上首次发表的作品?(意味着后来被传统媒体发表)

  究竟是偏重于网络还是文学?

  我被自己问得头都大了。舍斯托夫说不要询问概念性的东西,因为没有人能给你满意的答案;奥修接着说:尽情哭吧!

  我在一首诗里说:哭也无用。

  我就像《愤怒的拳头》里的拳头一样愤怒了。网络文学到底是什么?是一朵长满了小虫的玫瑰?是一条横亘沙漠的肮脏的河流?是一只长满牛皮癣的脚丫子?

  是一块被嚼得发苦的口香糖?是鸡肋乎?是一碟可口的青豆?或者干脆就是一条正在蜕皮的前途光明的蛇?到底是冬眠的牛蛙呢还是春天的蝌蚪?或者如“自然与人”里说的,春天来了,披上新嫩软毛的麋鹿?

  我在长时间的愤怒和天问中抓住了一点东西,我认为我应该和老所长正面阐述这个问题。“网络就像一辆拉粪车,而所谓的网络文学,正如其中满怀期望去丰富土地的东西。”

  我想那位小秘书肯定会睁大眼睛,恐慌地看着我了;老所长则必将为我这个接近生活的譬喻所震慑,这有利于我作以下的滔滔雄辩:

  文学自然是文学,不会因为它发表在哪里而成为别的东西。这同“中国文学”

  “美国文学”等以地理概念来划分的,或者“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以时间概念来划分的不一样,网络文学的对面只能是“发表在传统媒体的文学”。有一类文学叫做这个吗?

  网络文学只是一个简捷的代名词而已,而且也是懒人喜欢用的含糊不清的概念之一。它只能叙述这样一种现实,即该文学作品的发表地点在网络,但绝不意味着该文学作品就带上了特殊的印记--正如区分“古代”“现代”是有意义的--该文学作品无法突出一种特殊的理念。网络对文学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工具,一辆写着标语的快车,最多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助产婆--但婴儿决不会以助产婆的名义来命名。

  文学自然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大多数人,平凡人,对文学有着兴趣的,并对它表示敬意的人,基本上倾向于狭义的概念。也就是说,文学是一种艺术品,有值得玩味的内涵,而不是那种广泛见于各论坛或各文学网站的糟糕的东西。并不是随便码几个字就可以被称为文学的(说到码字,小秘书点头笑了笑),要知道即使是孔子的《论语》、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归类于哲学去,它不能和文学混淆。有许多被冠名以网络文学的文章也同样不能算文学,就好象大街上平庸的画师给你画的一张像,它还不能被称为艺术品,同样的,传统媒体上的文章也大多如此。

  从狭义来看,网络文学这个名词实在并无存在之必要,它存在的理由就是人们惶惑,不知道如何定义这类鱼龙混杂的作品;而且习惯于这种叫法的人,往往将传统媒体上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网络上发表之文学作品的价值分得很开。这个问题更复杂,我只能说,传统媒体能给你钱,给你名声,因此它诱惑力比较大;而我等平庸的爱好文学的人也只能在这个快车上玩一些游戏。如果网络发展得足够强大,资金足够雄厚的话,那支付作者稿费是正常的--有些甚至能开出和传统媒体一样的高价来。这些暂且打住,总之狭义文学已经没有“网络文学”这个名词的立足之地。

  如果在广义文学的概念上开看,“网络文学”更无存在之必要。因为如果你认为这是文学,它便是文学了,与网络毫无关系--即使它从不发表,只停留在你的日记本里,它也仍然是文学。

  我对面的两个人相视一笑。

  当然,我还是没得到这份工作,因为他们认为“网络文学”是一个特殊的、有意义的概念。

  好吧,你们坚持你们的,我依然坚持我的:

  网络对文学来说,现在是、将来也只能是一种工具。它不能代表文学的某个特殊的现象或者观念--比如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的比较--它和传统媒体上的文章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大多数都是垃圾。

  “网络文学”这个词语,若不定义为“内容与网络有关,并只描述网络上发生的事件与情感”的话,它必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换言之,贪多不得,这个词语不缩小自己的应用范围的话,它必然毫无意义,只能被人唾弃。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3:56

--  
王小山:开枪,为网络作家送行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0 10:36 博库网


  【博库综合消息】虽然网络文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这不妨碍网络作家们像明星一般耀眼,看了他们最近的作秀手段,我不仅为娱乐圈的明星们担心起来,怕的是他们的饭碗要被网络作家们打碎了。

  这次的炒作浪潮是从台湾那个写过《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痞子蔡开始的,痞子蔡的小说文笔还算不错,把个酸故事讲得完完整整,据说催下了许多网络美眉的眼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被捧成了网络文学的开山之作。大陆方面的网中人,也有被说成网络文学三架马车的李寻欢、邢育森和痞子蔡等露面,和痞子蔡一起开了什么研讨会。于是,两岸作家与网络齐飞,妹妹共哥哥一色,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轮番上演了一出绝好的喜剧,活脱脱地炒出了几个星星来。

  其实我知道,商业社会里,炒作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里有一个矛盾,海明威说过类似的话:写作,说到底是一个孤寂的事业……

  是把自己当成明星来炒,还是像海明威说的那样孤寂下去?这是一个问题,是默默忍受孤寂所带来的清苦和无奈,还是通过炒作扩大自己的名声。对作家来说,这两种行为究竟那一种让人更佩服?

  默默的刘震云写出了4大本的《故乡面和花朵》,疯狂炒作的王朔也一样能给我们许多鲜活的思维。我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了,也许我更愿意相信海明威一些,这样我知道,当王朔陷入了炒作怪圈后,他已经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作家了,我宁愿相信他已经变成了他所唾弃的知识分子,等到有一天,他或许会重新回到他平静的书桌前重新做一个作家,但是现在……很可惜。

  那么,网络作家们呢?现在,他们活跃在各个PARTY里,热中于接受大报小报的记者采访,甚至到了没有时间写作的地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痞子蔡没有再写出一篇看得下去的东西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代表不了任何种类文学的最高水平,但愿也不是痞子蔡自己的最高峰,虽然他还很年轻。

  如果,这些人依然还在交际场上充当花瓶,我要说的也只剩下这一句了:开枪,为网络作家送行。(王小山)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4:50

--  
也转一些好玩的来

网友评论:网络写作之不亦快哉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0 09:59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南琛

  国庆放假,夜读李敖,至其不亦快哉二十余条,初看,嗤之,再看,感之,三看,大笑之,遂得上网写作之不亦快哉数十条

  初次上网,见论坛之上人潮涌动,妙语迭出,好文遍地,精品巨著,免费下载,不觉心潮澎湃,疾呼过瘾,自此乐不思楚,每日三顾论坛,自得其乐,不亦快哉;

  见别人高谈阔论,旁若无人,掐架拍马,肆无忌惮,不免心动,战战兢兢注册笔名,发一贴曰小生初来,各位大侠多多关照,忽见有老客大侠回贴:欢迎欢迎。心中狂喜,不亦快哉;

  见贴就跟,报喜不报忧,整日好好好,妙妙妙,不多日,混得脸熟,四海之内皆兄弟,每露面,必有人笑脸相迎,遂心满意足,乐此不疲,不亦快哉;

  某日忽见有人大发谬论而应者甚众,不由怒发冲冠,奋力敲出第一篇文章,怒斥小丑,义正词严,众人惊异之余,纷纷叫好以报昔日拍马之恩,俨然成论坛今日明星,不亦快哉;

  见别人每日一砖,每周一中篇,每月一长篇,不由技痒,依仗自己高考作文曾得高分,拼凑小说一篇贴出,正自惶恐,突见斑竹跟贴曰:难得一见的好砖,等看下篇。心中感动,遂连夜造砖,废寝忘食,方才发觉自己原有写作天份,惊喜之下,不亦快哉;

  奋战月余,写出十余万字作品,渐渐被冠以大侠砖手之名,所写文章点数直线上升,偶有佳作,网络之上广为流传,文学梦终于得圆,不亦快哉;

  给各大文学网站投稿,每投必发,百发百中,从不落空,整日忙不迭穿梭于各网站之间,查看留言,观摩点数,忽一日发现某大网站首页推荐有自己大作,不亦快哉;

  ?报纸杂志投稿,日复一日,渺无音讯,正自沮丧,忽收到某小报汇款单十余元,大喜之下疾打电话给虎朋狗友请客喝酒,花去数百元工资而心满意足,不亦快哉;

  在论坛上见新人写作而鼓励,见老客发贴就夸奖,其乐融融,不亦快哉;

  见有高手出现,己所不及,心下不免酸溜溜,忽一日,发现高手文中犯张冠李戴之错误,遂迫不及待指出,想象高手之尴尬,不亦快哉;

  见好文而骂之,见差文而捧之,劫富济贫,大有侠义之风,不亦快哉;

  某日发一文,自觉不错而无人理采,遂偷注册一笔名,跟贴曰:如此好文,岂可不跟。果然随后点数直线上升,应者如潮,阴谋得逞,不亦快哉;

  某日在聊天室,谈起后后现代而自己不知所云,正想用沉默来蒙混过关,有人直接问:大侠,请问何为后后现代?正自尴尬间,突然灵机一动,说:TMD,又停电了。遂溜之大吉,得保名声不失,不亦快哉;

  论坛上有MM拍自己马屁,某日被人围攻,正感难于招架,突然有德才兼备之MM说:我支持你,你是对的。大感振奋,看别人嫉妒不已,不亦快哉;

  网上掐架,变幻多个笔名,有人直言:某某是不是你?正觉心虚,忽有崇拜者说:我证明某某只有一个笔名。不由大喜,于是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不亦快哉;

  聊天室与众人聊文学历史军事地理,手头摆辞海一部,随翻随答,众人惊佩不已,誉为万事通,次日此事传出,崇拜者剧增,不亦快哉;

  聊天室与人聊天,纷纷讲述自己毕业之光荣学校,有人问曰:大侠,那个学校毕业?不由一面惶恐自己的学历,一面随口答曰:北大某某系。忽有人说:我也是北大某某系,你可认识某某。正自面红耳赤,对方又说:我有事先下,BB。不由如释重负,一头冷汗治好了多日未愈的感冒,不亦快哉。

  网上与MM惺惺相惜,某日通话之后,忍不住发一贴曰:MM我爱你,内有情书一封。老婆上网看见,高呼:你快来看。至电脑边,见老婆指情书说:无聊。一时顿感天旋地转,正狼狈间,老婆又说:你有没有写过?方悟老婆尚不知自己网名为何,忙表白:小狗才写过。但见老婆娇羞满面说:量你也不敢。不亦快哉;

  上网年余,见新人打架,以老同志之口吻说:当初我上网的时候……,众人皆拍马曰:老同志就是老同志。不亦快哉。

  网费一月千元,工资全花,电话不通,耽误了提升机会,老婆怨声载道,*其戒网,正踌躇间,忽见电讯局上网包月之广告,喜不自禁,即时办好,当晚连续上网十余小时,不亦快哉。

  上网数年,著作等身,硬盘被毁,邮箱爆炸,病毒侵袭,而作家梦终难圆,终于蟠然醒悟,毅然戒网,发贴告别,言之凿凿。老婆闻之,请吃海鲜龙虾,并法国干红。大醉,夜半起来后悔莫及,思绪再三,乃打开电脑,进入论坛,发贴曰:我又回来了。众人齐声欢呼,自己也热泪盈眶,不亦快哉。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5:16

--  
网络作家:做“知本家的乏走狗”?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0 10:03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毛小虫

  一个容易生存的年代是一个好年代,一个容易成名的年代是好年代中的好年代。网络年代催生了无数的知本家,也成就了为数不少的注定要成为知本家走狗的网络作家。

  说走狗有点难听,说被利益驱使应该没有异议。宣扬共享,鼓吹免费的网络,如果不是利益的诱惑,哪里会有这些一拨又一拨的赶潮人?原本自发的,玩票性质的网上文学创作,一旦出现知本家们组织的评奖活动,一旦让码字者成为网络作家,一旦让网上的字符变成印刷品摆在街头,知本家用名利编织的网就越收越紧,网络作家被招安的时代到了。

  我们可以鄙视一个时代的功利色彩,但不可以鄙视个人的功利需求。在任何清高或者不清高的文字堆砌者(管他是网络的还是传统的)们还在吃着五谷杂粮,都还要打嗝放屁的情况下,我们不要指望他们成为冰清玉洁的神仙。

  如果没有知本家的出现,尤其是所谓文化网站知本家的出现,我们不知道网络作家自发的、基于个人兴趣的网上码字活动能持续多久。当然,也会有誓死"不与水合作",坚持网络写作,自由传播的玩家,我们对他们表示敬重,并祝他们玩得开心。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网络作家与网站签约,我们应该认为这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咱不说保护知识产权),而不是自由、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的沦丧。

  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到网上找稿子,或者直接向网络作家约稿,也有一些网站开始以签约的形式向网络作家支付报酬,一批网络作家逐渐被知本家"收买",另一批网络作家正一头扎入网络经济,努力成为知本家。这都是好事。

  因为有所谓知本家的介入,有所谓商业模式与商业技巧的运用,小团体的,孤芳自赏的网上文学创作,其传播通道被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充千百倍,受众的规模也是原来的N倍。好的东西被更多人更快地分享,这一互联网的基本精神居然在庸俗的金钱游戏(或者称商业计划)里涅磐,再现。写手们的无心插柳与知本家的有心栽花有机结合,倒也形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

  其实,不单是网络作家,传统作家们也在向网络靠拢。王蒙等六作家连手告某网站侵权,其中有些人又转头做了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委,这并不是说某些作家首鼠两端,而是说明网络对传统文学越来越深的影响力。最近有家叫做中文在线的文化网站,对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一视同仁,均以签约的形式买断作家们的首发权和版权。此举动不论其商业动机如何,至少让长期居庙堂之高的传统作家和目前处江湖之远的网络写手们有一次同台献艺的机会,平等话语权的实现再一次凸现了互联网的精神。

  当然不是说摆到同一个舞台就是相同的量级。相对传统成名作家专业化的写作方式,网络作家们的写作大都带有浓厚的个人体验色彩,他们或许会在创作初期因灵性和激情闪出极为耀眼的火花,但随着个人题材与体验的耗尽,将导致写作者文思枯竭江郎才尽。当前网络文学的低迷,或许正是由于网络作家们的积累消耗殆尽。可以想象,由于被知本家*稿,他们现正在电脑前面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与坐在马桶上满脸通红,欲速不达的人们很有些相似之处呢。

  所以,在知本家的走狗前面,还要加上一个字:“乏”。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5:49

--  
网络文学:百草齐放且杂花丛生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30 14:16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halmes

  网络文学就象一个大花园,确切地说是一个杂草园,间或有些不知名的野花骨朵在风中摇摇曳曳。

  网络文学的致命伤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主题,我这里指原创文学,而非狂扫几百页然后OCR出来的经典或巨著们(对它们,我从来都是钦佩的份儿)。网络文学的网络载体造就了网络文学先天的不足,于是,聊天室里聊烦了就抽空写写网恋,泥潭里面打累了就闲暇侃侃武侠,网络文学清一色的都是这些,因为每天在网络上发生的事情也只有这些。所以,网络文学里出不来红楼梦,也见不到红与黑,更没有茶馆和骆驼祥子,于是,神圣的爱情只好在ICQ上飘荡,复杂的斗争要先从"流氓"和"鸡腿"开始。当然,网络的不足也成就网络的特殊性,其一线两点永不见面的隔离性,其虚拟心情虚拟腔调甚至虚拟性别的特殊性。网络文学,也靠这根筋坚挺地活着。

  网络写手们期待着被"招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招鲜,走遍全天下;另一个事实是,"招安"后的写手们忙着建网站、跑出版、拉赞助,再踏实于写作的却少的可怜。痞子蔡能继续写作已经很让人心慰了,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他能做到么?即使做到,还能超越"第一次"么?

  于是,有个问题摆了上来,在网上写作,真正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首先,想了想自己,也曾经在网上也写过几篇不三不四的文章,对自己认真地剖析了一下,深挖根源外加刨地三尺,然后再以小人之心度了一下诸位网络写手们的君子之腹,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网上写作的原动力,应该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纯发泄

  二、求认同

  纯发泄,反正没人知道我是人还是你是狗,有什么观点,有什么牢骚,有什么苦楚,有什么屁大点儿的高兴事,都可以一股脑倒在网络这个大垃圾场里。结果网络真的越来越象个垃圾场。知道么,每在网络上增加1个字节,宇宙宏观的熵值的增加,等同于燃烧掉一棵二十年的白杨树。(大概是这么个比例吧,具体值不确切了)

  求认同,这个更好理解了,文章写出来,自然要期待着网虫网友们无聊灌水式回复的认同,期待着少男少女们崇拜的眼神的认同,期待着批评家们一针见血的的认同,反正是眼球有价,点击成金,管它好的坏的,先把数量搞上去再说。

  进一步分析发现,纯发泄的,好象都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即便有一些文章水平不低,但终究要淹没在网友们灌水文章的汪洋大海之中。求认同的,则不同了,因为一开始就瞅准了路子瞄准了方向,昵称或是笔名定要取得独特一些,文章的发表要细水长流,要搞好"群众"关系,要有"看头",或有"想法",或是能大把大把地赚人眼泪。终于有一天,各大文学网站开始为他建立"XX文选",一切就都大功告成。唉,小时候只见说马、毛文选,现在一上网,满屏都是文选。

  网络文学,百草齐放,杂花丛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参天的巨树?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35:02

--  
当写作成为游戏--网络之于文学意义何在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08 华声报


  华声报讯《中国妇女报》刊登杨敏的文章说,一直不太明白给文学加上“网络”的前缀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学就是文学,既然从来没人把印在纸上的文学称为“纸张文学”,又哪来的“网络文学”。陆陆续续地看了些“网络文学”,但还是无法理解何以要把这些文字当作一种特别的现象来对待,也不明白建立一个这样的文学门类的必要性。

  直到最近看了陈村主编的一套网络文学丛书,才开始觉得,网络上的东西虽说看起来和网络本身一样具有无比的多样性和兼容性,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的蛛丝马迹,让人能够从中辨认出“网络派”的独特面目来,比如说他们大多年轻,百分之百居住在城市,以业余的心态写作,多少有些自闭或自恋或愤世嫉俗。

  这套共三册的“网络之星丛书”收录了“榕树下”网站主办的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也包括了一些已经当上了评委的知名网络写手宝贝安妮、宁财神等人的创作,陈村作序,王朔写跋。从办公室里的明争暗斗、夫妻之间的鸡毛蒜皮到惊天动地的爱情痴缠,都市生活中能想得到的故事几乎都让这些作品给说尽了。其中并不缺乏机智、精彩的情节和漂亮的文字,但是,正如陈村所说,“都离伟大的文学较远。”

  这当然不应该归咎于网络,陈村说,网上网下作品的好坏比例大体是一样的。我相信这是事实,但是,我也认为,网络并不像陈村所说的那样,仅仅是文学的载体而不会对文学标准产生任何影响。举个现成的例子,我认为,这套书中一半以上的作品,如果不是打着“网络文学”的大旗的话是绝对印不到书里去,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哪怕尝试去读的。

  给网络文学评奖大概多少有点像小学生作文竞赛,只能在特定的起点上去分个高低优劣。比如说,我刚看完《性感时代的小饭馆》,觉得莫名所以,这样一篇文章怎么就评上了一等奖呢?然而等我读完了全部作品,便就又觉得一等奖发给它也未尝不可。

  那么,网络之于文学,究竟意义何在呢?

  王朔的说法秉承了他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这之后一切将变。”“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才子都不会被埋没,今后的伟大作家就将出在这其中。”

  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不相信网络能为我们制造更多的伟大作家,而“自由表达自我”正是目前网络文学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写作不是一场没有节制的游戏,文学也不仅仅是为了自我满足,否则就永远不会有什么伟大的作家。一个作家能否成就伟大,与他是用笔还是用键盘来写作,用书籍还是借网络来传播毫无关系,肯定有关系的是他是否抱定了写作的信念,是否把写作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事业来承担。

  从现有的作品看,大多数的“网络作家”都还只是把写作要么看做笔墨游戏,要么当成精神自慰,真正立志写作的人也许不是没有,但实在是太少了。

  这套丛书中的作品中,写得最好的是那些老老实实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小文章,比如说《凯瑟林杜大小姐》、《四等舱》、《我的第二人称》和《美妙的旅行》。故事短短的,但可以从中一窥生活的真实。

  也许我不应该这样要求,也许写作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场游戏,而游戏是一种最合法的消磨时间和思想的方式。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游戏空间,但对于文学,我的看法是--“这之后一切都不会变。”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347.6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