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net/bbs/index.asp)
--  『版主讨论专版』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46)
----  作家畅谈网络文学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46&rootid=29558&id=29558)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16:58

--  作家畅谈网络文学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08 生活时报


  莫言:网络文学没有超出我想象的地方,如果放在几千年前屈原就是个网民。

  莫言:网络文学没有超出我想象的地方,也许真正的好作品没有选出来,这些网络文学也都是书上能看到的,没有新造出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最好不要下结论。

  说它的可取之处,就是给人们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渠道,网上文学也有些渣子,像厕所文学,当然也有些好的,类似阳春白雪的文学。我在办公室里上过两次网,觉得没有什么让人振奋的东西。无非是从报纸上摘些内容,也不比我们看报纸快。在网上能看到在报纸上也能看到。参加评选“网易”中国网络文学时,我对其中的一首《窗口》的诗歌印象比较深。它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网络精神,想象很丰富。我觉得如果放在几千年前屈原就是个网民。好的网上作品就应该像屈原的诗歌一样,充满瑰丽的想象力,否则在网上讲插队的故事啊,讲什么我的猫啊,就没必要了。我认为我心目中的网上文学在遣词造句并非严谨,体现人们的自由精神。现在的网上文学是从本子贴上去的。我在参加评选的时候是向这方向倾斜。总之我对于网络文学也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今后我是不会再评什么奖,不谈这些莫名其妙的网上文学。

  刘心武:网上创作接近于涂鸦。网上文学会丰富人们的阅读,但不会取代。

  刘心武:网络文学还是有新意的,引入新的文学体裁,网络文学的文学情感、文学思维,文学当中一些新的因素;网上创作接近于涂鸦,无拘无束,像美国地铁站喷绘的图形,构成了涂鸦艺术,甚至搬出一块到博物馆,当然网络文学很多可能进入不了艺术范畴,只是有一部分有这个特点,不是很多。

  我认为网络文学应该强调与传统文学的差别。像网民的心理,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也没有得到重视。目前的网络文学在题材上和非网络文学没什么区别。其次,多少要有一些无拘无束的,更为放肆的情感的喷发,几首诗歌和散文中有这些因素,但还是幼稚阶段。同时,有一些作者很少给报刊杂志投稿,像安尼贝贝,在网上创作有一两年的时间,量也比较多,我对这些作品比较重视。

  网络文学会丰富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我反对一些人用“取代”这样的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还有一些文盲、还有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说话不要太夸张。不是取代,是兼容并存的关系。电脑是美国发明的,但是他们的生活很松弛,不觉得电脑代表水平、文化程度,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就像有吸尘器,照样用笤帚,有剪草机,照样用耙篱一样。不是说进入一个“吸尘器时代”,而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并存的时代。网络文学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些影响,会增加一些乐趣,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新的东西,但是如同美国硅谷书店照样很红火,不像有些人描写的中国书店的老板惶惶不可终日,是不是要改卖电脑了?人类文化是一个多维、多元、兼容的时代。

  张抗抗:我本来做好准备要步入一个新奇的领域,但是阅读后发现目前的文学与传统文学本身区别不大。

  张抗抗:总体上说网络文学的作者很有才气。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在网络文学评奖中来稿有4000多份,我看到的是最后选出来的,也许挑选出的都是最好的,是比较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整个网络文学大量作品没有浏览,很难说是绝对代表网络文学的全貌。从选出的稿子看,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文学评奖有基本标准,是有个性、成熟的文本,网络是一种载体,还是以文学标准来评价。小说没有写到网络的生活,没有网络带给人们的影响,以及网络作为新的手段和它的演绎、故事,以及怎么影响、改变当代人(当然是一部分)的生活。从这部分内容说,可以直接地把故事写出来,可以了解到纸质文学的不同,和日常生活不同,和表现方式不同;在表现手法上、叙事方式上,语言比较上与纸上文学差别不大。

  我是很希望了解网络文学的。但是阅读完以后,发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本身的区别不是很明显。这与我预测的不同。我觉得网络文学应该是随意轻松的、个人化的,在阅读作品时,有一些东西改变了我的看法。有很多作品都不是很个人化的,依然是跟社会生活、精神痛苦、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络文学的表现内容在虚拟的感受,有一些跟现实生活很大的距离和不同。评选中由于不成熟,不完整,评委不是决定谁得奖,而是谁比较好。现在很难做到全面的概括。通过阅读,我才发现,就是在语言叙述方式上、语词的使用、文体方面都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离经叛道,它有一些传统的因素。我本来是做好了准备要步入一个新奇的领域的。

  网络文学应该说还是一个开端、起步,现在呈现出的依然是过渡阶段。现在提出的是否也没有明显界线。各种方式、各种文体都有,应该是开放性结构,在网络文学中我们也能看到旧体诗、现代诗,在散文中有前卫的也有传统的,包容性的东西很多。7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经过了兼收并蓄、吸收调整的过程,呈现在网络文学上,也应该是这样。

  网络文学忠实地反映了目前写作者的多种风格,开辟出包容性、多元的结构,有很大的自由度。作者写作时,表达一种倾诉的欲望,是非功利性的。我感到很高兴。文学本来就应该是心灵的流露。写作者只是追求个人价值感的认同,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网络文学排除了文坛名利的诱惑。

  现在我们不能有很确定的结论性的评语,应该给网络文学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写作,自由地倾诉,应该说每个人都可以说,在网上有心灵的空间无限大。我相信网络文学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不会成为一个作家的写作,而是为表达而写作。(晋瑜)

[此贴子已经被相忘于江湖于2002-6-16 21:16:58编辑过]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18:12

--  
网络文学的新动因和新走向

网易社区

  有人把【网络文学】称为“文学卡拉OK”,我倒认为称其为“文学快餐”更妥。众所周知,卡拉OK是通过“演唱权威”的模仿达到一种自娱自乐的目的,而且以模仿得*真为目标。但网络文学的最初姿态是描绘偶像的,它们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作者使用“粘贴”指令这一行为本身就说明网络写作绝非是一种关起门来、对着荧光屏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求参与大众传媒的诉求心理使然(网络已成为与电影电视和报刊杂志鼎足而立的重要传媒手段,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之所以称它是文学快餐是因为它具有快餐的诸多特点。首先是“出炉”快。很多网络作家都是即兴写作,很少经过字斟字酌的深思熟虑,就把文章发布到网上。其次是很对大众胃口,普及快。从风靡网络的几大创作类型来看,有以“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龙头的网恋题材,以邢育森的《网侠》为代表的侠义套路和以宁财神的“网络鬼故事”为代表的恐怖幻想系列。这些作品都是借了高科技的扶持走了通俗文学的老路,更多的是注重对读者心理和感觉的刺激。与此相适应,延伸出第三个特点,即受众“消化”快。很多网络文学的读者也就是在随意的点击中寻求一时的心理快感,“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囫囵吞枣,很少有细细咀嚼品味,以致于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喟叹的。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日益蔚为壮观,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增强,社会各界对之投入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使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流通渠道、受众层次等诸多因素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网络文学的创作面貌,并出现了相应的新走向。
  
  首先,网络文学的创作开始向功利化的方向跃进。不少评论家都曾突出强调过网络写作的非功利性,但非功利性一说值得商榷。网络作家发布自己的文章,冠之以各种标新立异的名称,如《爱情蚂蚁》《活得像个人样》《蚊子的遗言》等,以及为自己取各种古怪的绰号本身就反映了被“点击”的希望,而且点击次数越多越好,这是一种对被承认、被欣赏或者说是成就感的追求。网络文学引起关注不久,各大出版社就纷纷将网络文学结集出版,使之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从而在其文学性之外附加上将对之产生深远影响的特性之一--商品性。同时,网络作家的隐蔽性已失去,不少成名作家都从幕后走到前台来亮相,成为传媒炒作和评论的热点。过去默默无闻的网络写家通过自己的特色写作名利双收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将成为网络文坛的新偶像,从而影响和带动广大的创作队伍向功利化的方向跃进。李寻欢就坦言:“至于能不能成为一个传统作家,也就是说按传统的方式去创作,去出书,我想得到了当然也好,我不拒绝名利。”当然,也有如邢育森所说的“心中有佛何必去做和尚”的写家能在名利诱惑中依然故我的情况存在。
  
  其次,创作主体的私人空间被打破,这是与网络作家隐蔽性的丧失相关联的。网络文学兴起之初,从创作、阅读到信息反馈可以说都是封闭在网络空间之内的。作者不出具真实身份,顶着一个别号写作,换个角度说,作者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真正做到“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表达更自由、也更轻松。但现在,网络文学早已破“网”而出,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评论文章也越来越多地见诸报刊,这就在无形中对网络作家起到了一种或多或少的规范作用。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考虑到自己的作品的影响,包括对读者的影响,对自己知名度的影响,甚至对自己经济效益的影响。因此,网络写作也就不再仅仅是一种面对自我的写作。安妮宝贝就深有感触地谈到网络写作已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这样,网络作家将受到诸多力量的牵扯制而导致创作面貌日益复杂化。
  
  第三,是文学品格的多层次化。什么是写故事的最好方法?这个标准必须是广大读者的兴趣。由于网络的极度开放性和受众的多层次感进一步扩大,网络作家的创作趣味必然会向媚俗和媚雅两个方向发展。网络文学为迎合读者的口味,继续在言情、侠义、恐怖幻想等传统的休闲文学中求发展。另一方面,广大的评论者甚至知名的学院派评论家“青梅煮酒论英雄”,已由早期对网络文学的远立静观走向更深入、更细致地分析评价,而网络文学的作家希望提高自身作品的价值以及跻身主流话语的渴望都使他们开始在文本上下功夫,而不仅是以新奇、紧张的情节取悦读者。像宝贝安妮的作品表现奇异的恋情、作者的隐蔽心理、稍纵即逝的感悟等,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和灵性的流露,蚊子的作品大胆、真诚,令人触目惊心;水晶珠链的作品更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这些作品都以自身相对较高的艺术水准浮出海面。另外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专业作家涉足这一领域,与“网”共舞。如刘醒龙等作家开始在网上创作严肃文学,周洁茹的《小妖的网》长达二十万字,被称为“国内第一部职业作家创作的长篇网络小说。”这些因素都增添了网络文学的严肃性,使其向雅化的方向发展。
  
  现今的网络文学已不再喧嚣在网络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与受众、市场、评论界都已经形成了彼此互动的关系。当然,网络本身是一片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自由的抒写天地,其广阔前景不可限量。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18:33

--  
网络文学--只是在玩
 
网易报道 南琛

  我大概是从去年七月份开始上网的,也从那时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约三百天左右)里写了三十万字左右的文字,初算了一下,很吃了一惊,差不多每天写了三千多字。这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我收到了稿费,从我去年九月份收到第一笔稿费(我记得是一百八十元)到昨天收到的五百元,我粗算了一下,前后收到稿费三万四千多元,如果算上被媒体盗用的,我这三百天的收入应该超过四万了,前一段时间我颇不忿地向几家盗用了我文章的杂志写信,但终于没有着落,没有一家给我回过信。其中深圳一家周刊不但连续地盗用我的文章,甚至还著上了“特稿”之名,一位编辑朋友给我打电话时笑道:“一个业余爱好者,你已经不错了,盗你的文章有时也是为你创造条件。”,我仍是不忿,但也懒得再去深追。

  我写的这三十万字的文章大约有二十万字在网络上发表。说起网络写作,真有太多的苦乐,个人的感受永远也不能作为你申诉的理由,其中的快乐或是委屈只能自己品尝,但有些感受属于虽然很私人,但却很能代表一种价值取向,我总是想网络给了我很多的不同寻常的体会,差不多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也应该为网络而写一点文字。我很想非常客观地写点什么,但终于发现我不是电脑,要做到哪怕十分之一的客观也很难,只能为了这十分之一的客观而努力。

  网络文学是个很暧昧的词,事实上尽管我耐着性子看了大量的网络文字,到今天为止,我仍然没从中看出多少文学味来,但我又不能说它不是文学,因为它具备了文学的一切特点,你能在看了英超意甲后就说马尔代夫踢的不是足球吗?显然不能。网络文学也是如此,它确实是一种文学,但并不需要网络这样的时髦词汇来修饰,简单地说,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青年的文学,或者说,是一种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我相信这个定位是准确的,网络带来的变化仅仅是避免了文学青年们背着成捆的文稿到处奔波,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他们的作品。同时网络带来了一些新变化,比方说点击数,比方说跟贴评论,快速传播,这些东西鼓舞着作者写下去,比以前辛辛苦苦写出一部文稿而无人问津,在心理上是天差地别的。网络带来的另一个特点是参与意识,无论读者还是作者,由于网络的存在而变得前所未有的平等,这对一个业余的写作者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这种变化是很带来的感觉是奇妙的。一些有一定写作天份的人,在网络时代之前,未必会走上写作这条路,因为他们也许无法忍受那种寂寞和失败,但在网络时代,他们获得了充分展现的机会,因为成功的空间大了很多。以前一个作者要想成功,除了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出版,几乎没什么别的标准。现在则不一样,一个作者只要写出一篇高点击数的文章,他就可以算成功了,这种成功当然不能和以前相提并论,但写作的艰苦程度也不一样,打个比方,从前的作者都是在黑暗中孤独地摸索,现在则是走在人来人往的阳关道上。网络就象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以前需要走走一个星期的路现在一天就走完了。

  所有拿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比较的说法都是可笑的,因为不存在这种可比性。网络文学的好与坏只能在业余这个范围里来说。一个网络作家可以很牛气地对一个真正的作家说:在网上,我比你牛多了。事实也是这样,就象范志毅同样可以对贝克汉姆说:在中国的甲A,我比你牛多了。这说法没错,因为贝克汉姆压根就不会来踢甲A,没法和你比牛。当然,踢过英超又来踢甲A的也有,就象现在肯定有些在职业圈里混不下去的作家上网来混名声一样,自然也存在网络作家攀上了真正的作家的高枝这样的事,就象范志毅和杨晨混到了欧洲,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时代。我一惯的观点就是,任何一个有一点写作天份的人,只要有足够的上网和写作时间,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都有非常大的可能成为网络作家(这种可能性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当然,成为网络作家并不意味着你能靠这个生存,最大的意义还只是在于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千万别因为被人封了网络作家就以为能大发利市,我估计现在网络作家中真正能靠码字生存的(我所说的生存是靠单纯的写作,不拿额外的工资,没有额外的兼职),可能就那么一两个,这和整个马尔代夫只有个把职业球员的现状是基本符合的。

  网络文学总的来说其影响仅限于网络,我看了一个资料,中国现在上网的人大约有三千万,其中文学爱好者可能往多了说也就那么十来万。我周围上网的人不少,爱好文学的几乎没有,有几位搞电脑的,网龄大约也有三五年了,可说起几位著名的网络作家,全没听说过。我在网上有时也到处逛一逛,去过的文史类论坛有那么二三十个,经常驻足的也有五六个,不论到了那里,基本就是那几个老面孔,有时侯也觉得挺大的一个中国,挺大的网络,怎么转来转去的老是这么些人在写东西。按说这文学爱好者应该比作家多才对,可我在书店隔天就能发现一个新冒出的作家,在网上转来转去就那么几位大仙,时候一长,不是熟人也混成熟人了。

  网络文学基本是摹仿秀,写的好与坏看你摹仿能力怎么样,也看你的文字功底如何。基本上名家没人摹仿,因为没那水平摹仿不了。大多是对一些三四流作家的临摹。总的来说网络文学的内功太差,没什么深厚的底蕴,在文字上以追求华丽的居多,假深沉的也不少,改头换面的抄袭也比较多。从文学形式上看,诗歌的水平最高(这大概是因为诗歌不景气,不怎么好换钱,前卫的诗人们也更热衷于上网),评论的水平比小说稍高,小说比散文强一些,散文最差,没几篇能让人看得下去的东西。很多小说和以前的那个刊物《故事会》差不多,也有很多和街上卖的那些印着美女像的来路可疑的小册子有一拼,评论倒是有些比较精彩的,虽然说不能用专家的眼光来看,但大体上符合一般市民的喜怒哀乐,属于那种把闲侃神聊的话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有些亲切。网络文学的想象力比较差,有想象力好的,但文字又比较差。

  网络文学的模式大的方面没脱离出七八十年代这一拨人写高考作文的思维,中间加了一些疾世愤俗的东西,也有的走进了男欢女爱的死胡同。可能网络的更新实在太快了,很多人几天不写东西就怕被人忘了,所以急着要写一些东西出来。我印象中一个非常严肃的作家写一部长篇小说可能要好几年的时间,一个正儿八经的作家写一篇长篇小说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一个不那么正儿八经的作家也需要半年。而网络上一个业余作者写一部长篇小说可能只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几个星期,这也就难怪被遗忘的速度同样地快,不过这几者的追求不一样。网络一方面是无功利性的,这主要是对于金钱而言,一方面又非常急功近利,这主要是对心情而言,还没开始写东西就在想象着这文章贴出来后怎么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实际上大多数网络写手是靠天份在写作,在此之前他们既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无这方面的必要准备,那一点灵感一被耗尽,就捉襟见肘。不过对于其中的高手来说,网络写作训练出的那种下意识的对文字的敏感反应,足够挣零花钱的了。

  对于网络文学,我在意的不是它的水平,要是非常在意水平的高下,我肯定不会去看这种文学。我更在意的是其中那种参与的乐趣和平等的交流,其中也有对死气活样的传统文学的报复性的快感,更有对辛苦写作而满怀希望的业余作者的敬意。以前我有预言,网络文学要想真正对传统文学进行挑战,得有两个条件:一是网络文学的作者中出现真正的大师,二是有真正的大师进行网络写作。从目前来看,两者都是不现实的,一是如果网络文学中出现了大师,在出现的那一刻就会被收编了,二是真正的大师是不屑于到论坛来和你掐架讨论的,除非有人肯支付他大师级的薪水,除非他能从网络中得到的利益已经超过他在网络外所得。大师们可能只会把网络当作散心的地方偶尔来与民同乐一回,或者是改头换面的来与你进行一番他看来很搞笑的“交流”。

  别指望网络文学会带给人多大的惊喜,真的,网络上写作总的来说只是在玩,你可以很认真地玩,也可以很不在意地玩,只不过如果你很认真地玩的话,也许你个人会从中得到点惊喜,前提是:你有这种认真地玩的本钱。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19:03

--  
我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区别
   在我没有上网的时候,有很多朋友问我,你了解当下的网络文学吗?当我到了网上的时候,又有很多网上的朋友问我,你认为传统文学怎么样?

  这个问题很难!

  但毫无疑问,网络文学在2001年正在迅速融入、介入、冲入传统媒体。在2001年第一期的《上海文学》中刊登了李师江(网名师师,常在西陆的涉月轩发贴)的《我在麦子店一带的生活》;2001年1期的《作家》、《大家》、《钟山》、《山花》发了心有些乱的四篇小说,并表示本年的联网四重奏将由网络作家担纲;2001年的《当代》推出了新浪驻站网络作家宁肯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当然,这只是我知道的,相信我不知道的更多。

  那么,什么是网络文学?什么又是传统文学?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又在哪里?

  以下提一点纯粹个人的看法。

  ·就语言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语言本身、语言外在的质感;而传统文学更注重语言的内涵,看起来朴素的毫无出彩之处的语言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网络文学中曾有一篇流传很广的小说《让岁月白发苍苍去吧》,可说是这类网络文学的代表。而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键的长篇小说《灵山》则可说是传统作家的楷模。

  对于一个网虫来说,也许他更愿意读前者,在美丽的、不断闪烁着光亮的言辞下成为俘虏。是啊,对一个平常人来说,有谁愿意追究平淡背后的深刻、丑陋背后的真理。

  文学之于网络,尤如丝缎之于美人。网络拒绝深刻的沉默或者故作沉默的深刻,它是年轻的,需要喧哗、躁动、激情,所以网络文学的语言哗众取宠无可厚非,《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轻舞飞扬起来。

  而传统文学这时仍沉睡在大海的波涛之下,它只能选择沉默,只在有的时候(也许很偶然),它会象鲸一样浮出水面,喷出一柱诱人的水花。

  ·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但真正的具有文学意义的随意性却很少,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而传统文学则要紧密得多,虽然它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突破,但当这种突破显得不合情理时,突破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尽管如此,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结构在释义上是有区别的。

  网络文学的结构多停留于故事的表面,比如:倒叙、插叙、蒙太奇等,结构指向了文章本身,更重视“此”结构是否能给网虫带来愉悦。而作为传统文学,其结构往往能指向文章之外,重视文学与哲学的统一,所以,在传统文学界,主义盛行:存在主义、解构主义、阐释主义……

  网络文学无主义,如果硬要给它加上一个主义,那就是马斯洛的快乐原则,它是快乐的,尽管它不见得比传统深刻。

  ·就故事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而传统文学更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传统作家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她)的文章贴上思想的标签。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喜欢网络文学的缘故。

  你可以想象,一部《马桥辞典》是不可能在网上引起轰动的。
  
  另外,我不得不提一下语速的问题。顾名思义,语速就是一篇文章的速度--一篇网络小说和一篇纯文学小说,假若它们的字数是一样的,有一点可以肯定:读网络小说所用的时间要比读纯文学小说所用的时间短得多。

  正是由于网络文学的特定性,网络文学的语速远比传统的来得快,而语速快的文学是更能给人快感的。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区别,随着网络的深入人心,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有资质的写手融入了网络之中,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纯文学圈,虽然这个圈子不是很大,却有足够的力量让传统媒体惊讶--因为在这个纯文学圈中,许多作品已不是能用网络文学四个字概之。在这里,网络文学更接近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我是说从它的思想意义上,这很难得。怪不得西飚称心有些乱的小说《宜宾故事》不象是网络文学;而收获主编则称宁肯的《蒙面之城》是他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小说。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和传统会互融,到时要是谁再象我这样的区分,没准儿全BBS的砖头全照过来,所以,读我文章的朋友切勿中毒。最后再说一句,那个《蒙面之城》我看过了,真的不错。
网络和文学
 余华

  在中国,在20世纪最后的两年里,一些作家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在下一个世纪里是否会失业?这样的忧虑并非出于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怀疑,而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怀疑。在今天,在21世纪,人们已经相信网络和生命科学正在重新结构我们的世界。一个是外部的改变,网络在迅速提高交流的速度的同时,又在迅速地降低交流的成本,使人们在与世界打交道时获得了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权利;另一个是内部的改变,生命科学对基因的认识使我们走上了一条捷径,让我们感到了走向生命本质时不再是路途遥远。这两者差不多同时出现,又差不多同时成长,于是我们对生命和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同时改变。

  我知道作家的不安是害怕图书会消失,这个不安是来自两方面的,首先他们害怕会失去手触摸纸张时的亲切之感,这样的感受是我们的祖先遗传给我们的,祖先们就像留下了房屋和街道一样,留下了手和纸难以分离的亲密之感,这样的感受在我们还是婴儿时就已经开始了成长,很多人都难以抹去这样的记忆──坐在母亲的怀中,孩子的手和母亲的手同时翻动着一本书。现在,人们似乎意识到某一天不再需要作为物品的报纸和图书了,而且这样的意识在人群中迅速地弥漫,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纸化出版即将来临,人们可以在因特网上随意读到想读的一切文学作品。于是作家们接下来就会关心另一个问题:去何处支取版税?我在这方面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虽然传统的法律在面对今天高速前进的网络有些无所适从,虽然在中国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在网上被免费阅读,但是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当网上虚拟出版的时代真正来临,那么传统出版累积下来的一切问题,比如印刷成本不断提高、仓库不断积压和应收款数额不断增长等等都会烟消云散。虚拟出版几乎是零成本的现实,将会使读者用很少的钱去得到很多的书籍,对作者来说,其收益也将是有增无减。而且虚拟出版不会再去消耗我们已经不多了的自然资源,还将降低造纸和印刷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图书是否会消失,而是阅读是否会消失。只要阅读仍然存在,那么用什么方式去读并不重要。我想阅读是不会消失的,因为人类的生存是不会消失的,我相信谁也无法将阅读和生存分隔开来。我有一个天真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越是古老的职业,就越是具有生存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任何职业都不会消失,只是得到形式的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或者说网络带来的改变,不会使这些古老的职业变得更老,恰恰是要它们返老还童。当然,预言家会消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想人们唯一不需要的就是预言。

  在今天的中国,网上的文学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我所说的网上文学并不是指那些已经在传统出版中获得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已经上网,我指的是那些在传统的图书出版中还没有得到机会的作者,我阅读了一些他们的作品,坦率地说这些作品并不成熟,让我想起以前读到过的中国的大学生们自己编辑的文学杂志,可是这些并不成熟的文学作品在网上轰轰烈烈,这使我意识到了网络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们在网上阅读这些作品时,文学自身的价值已经被网络互动的价值所取代,网络打破了传统出版那种固定和封闭的模式,或者说取消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线,网络开放的姿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参与者,人人都是作家,或者说人人都将作者和读者集于一身,我相信这就是网上文学的意义,它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自由,它应有尽有,而且它永远只是提供,源源不断地提供,它不会剥夺什么,如果它一定要剥夺的话,我想它可能会剥夺人们旁观者的身份。

  事实上,这是文学由来已久的责任,一个写作者和一个阅读者的关系,或者说一本书和一个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文学,同时也一直在支撑着文学。想想巴尔扎克和狄更斯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报纸上以每天连载的方式完成的;再想想20世纪两部著名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这两部作品在今天看来似乎布满了阅读的障碍,然而在它们自己的时代里都曾经热销一时。有时候文学的看法和时代的看法总是背道而驰,这是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时代的持久不变的原则,而喜新厌旧则差不多是每一个时代的原则。然而巴尔扎克和狄更斯,还有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经久不衰的作家一方面和文学心心相印,另一方面又和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他们都具备了上述两种原则,文学的原则使他们成为了经典作家,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们内心深处的朋友,而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原则使他们的名字变得响亮和显赫。一句话,无论是巴尔扎克和狄更斯,还是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他们都通过了所处时代最便捷的途径来到读者们中间。对于今天的作家,通向读者的道路似乎要改变了,或者说一条新的道路已经展现在眼前,就像是在一条传统的道路旁边,增加了一条更为快捷的高速公路,这有什么不好?

  在今天的中国,网上传播的文学和传统出版的文学已经并肩而行了,我现在要谈的不是网络文学和传统出版的文学的比较,这个话题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文学来说,无论是网上传播还是平面出版传播,只是传播的方式不同,而不会是文学本质的不同。我要谈的是网络和文学,谈它们之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共同之处。

  我们都知道文学给予我们的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我相信这是因为人们无法忍受现实的狭窄,人们希望知道更多的事物,于是想象力就要飞翔,情感就会膨胀,人们需要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扩展自己的现实,虽然这样的世界是建立在别人的经历和情感之上,然而对照和共鸣会使自己感同身受。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的力量,现实太小了,而每个人的内心都像是一座火山一样,喷发是为了寻找更加宽广的空间。那么多年来,文学一直承受着来自现实世界的所有欲望,所有情感和所有的想象,如果不能说它是独自承受,那它也承受着最重的部份。

  现在,网络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的世界,与文学一样,是一个没有边境的世界,它的空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有多少想象在出发,它就会有多少空间在出生;与文学不同的是,人们不需要在别人的故事里去寻找自己的眼泪和欢乐,网络使人人都可以成为虚拟世界的主人,点动鼠标就可以建造一座梦想中的宫殿,加密之后就像有了门锁和电网。如果说安娜·卡列尼娜的房间人人都可以进入,只要你买下或者读过托尔斯泰的书,那么网上的宫殿则永远是自己的领地;虽然有时候黑客会大驾光临,可是现实中的宫殿也会遭遇小偷和强盗,而且类似的经历只会使这一切变得更加真实,当然也会更加激动人心。

  我承认自己迷上了网络的世界,一方面是它如同文学一样使我们的空间变得无法计算,另一方面是它正在迅速地瓦解着我们固有的现实,这是文学无法做到的。有时候我觉得网络的世界很像是文学和信用卡的结合,我的意思是说它具有天空和大地的完整性,它建立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像文学那样去接受人们多余的想象和多余的情感,与此同时它又在改变我们的现实,就像信用卡虚拟了钱币一样,它正在虚拟我们的现实。如果说文学虚构的世界仅仅是天空的话,那么网络虚拟的世界完成了天空和大地的组合。不过有一点它们永远是一致的,那就是人们需要画饼充饥,因为这样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19:25

--  
新世纪网络文学发展的可能性
 师太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是苍白的,这是大部分中国文人在世纪盘点中的共同总结。春节之间,去了一趟书店,看到了不少类似于世纪文从,百年经典的集子。其中一排特殊的书架爆满的是网络写手的辉煌作品,很是灿烂。在苍白中灿烂,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他们出于网络,但并不只属于网络,一样走进了传统的市场。对于网络文学的争论就像倾泻的泥石流,纷繁复杂且凶猛。在勤耕的网络写作者眼里,网络简直就是通往缪斯的天梯,而在有的传统作家眼里呢?结论竟是这样的:上网比上床还容易,人一上网就马上变得厚颜无耻,胆大包天(莫言)。部分声音虽不全面却有着很好的代表性,如今,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摆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争论与研究是必要的。而有的评论以为:“文学就是文学,不管是纸还是网络,它都是一种白纸,那我想如果这个搞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看上去很酷的一句话,然而肤浅与臆想一定经不起深刻的分析。同样是人,男人也是人,女人也是人,那么我们就不必要去探讨男人女人不同的权责与社会关系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应该看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首先也是文学的,也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写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指导,同时也提供给读者观察的视角、阅读的方向,分析的立场。既然我们提出了网络文学这一概念,而且网络文学也表现出其创作鲜明的特点,有着区别于其它的固有属性,并在不断的实践与发展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那么它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臆想中的自然生存状态的游离物,虽然现状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稚嫩。也正是这种稚嫩直接导致了赋予其定义的难度,定义网络文学无异于定义后现代,这二者的生状态都是现在进行时,给于过程中或者说是发展未定型的事物下以定义当然是困难的。对于过去的文学流派和思想我们叫是很容易认识的,比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我们有着大量的理论基础与典型作品去分析去总结。陈村长说:对于网络文学,目前重要的还是经典作品的积累。此言也同样是其难以定义的例证。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新世纪网络文学发展的可能性。发展的可能性,首先包括发展的必要性,然后才是可能发展的方向。网络文学还有必要发展吗?正如一个新生的婴儿,它还有必要生存下去吗?这种论题是骇人听闻的。"存在即是合理的",莱布尼茨的名言成了有些读者认识存在的借口,而合理的不一定正常,这里的合理只是指的特定背景、特定社会形态下其产生的必然性。于此的探讨,则是为了将其发展正常化、秩序化、规范化,而不是长此以往的以一种无规则、自由生存状态下曼枝混杂。如长此以往,则无发展的必要性,那么正确的引导又该如何呢?
  
  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网络文学的现状,精确的文字化定义较为困难,但是对于现像的解释是可行的,定义同样可以在比较中得以认识。就像后现代的诸多不同观点中,通过比较与归纳也有着认识其相同的特性(1.反基础主义。2.反主客二元论。3.反总体性。),网络文学一样也有着其发展初期的鲜明特点。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注重技巧与语言、不注重形式与整体性、因此也缺乏了一种严谨。网络大赛的评委问题曾被争论了很久,但无论如何,传统作家的个人文学素养、鉴赏能力、专业能力诸多方面的优越性毋庸置疑的。谁做评委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谁是最好的裁决者。网络写手与网络文学一样,还需要长久的锤炼。许多这样的评论都说明了同一观点:网络文学文学的非专业色彩。写作主体的非专业性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学的这一特质。如果按有些评论以为:网络文学不必讨论,无非是换了一种载体。那么是不是等到所有的传统作家专业作家都上了网(按电脑教育的现状看,有的传统作家一定是不大使用电脑的),现在的网上写作者都准备下课了呢?如果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开了自已的网站,是不是现在的文学网站都要关门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网络文学就真没有发展的必要性了。如果还要继续说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或者找出文学天才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我看不如把正在烧着的钱和即将烧掉的钱开几个文学培训班算了。省得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比这样全民运动的声势与消耗小了很多,而且效果一定更好。
  
  从网络文学的现状来看,网络文学最大的成果是活跃了文化市场,而这一成果与其文学的本质是无多大关联的。冒尖的网络写手纷纷倒戈,均被召安,俨然一大腕与权威的味道,从而失去了成长时在网络写作的激情与原动力。好的网络作品是"曾经"出现过,而得不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生命就这样终结了。沉淀与积累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谈什么网络文学取代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取代网络文学都是无根据的,我们不能给只有时间才能证明的东西下结论,这一点就像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但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在形式、传播、艺术表现力、内容与体裁上都有了新的尝试与创新。
  
  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发展的必要性,其前提是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文学形式与文学种类。而现在的发展现状是,在摸索中不断走入传统文学被之包容,这样一个怪圈,包括写作者与作品。如此,当然才会让我们有先前的骇人的疑问与解释。坚持吧,沉淀吧,积累吧,高举你们的旗帜,这才是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便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从来没有过自已的国家。而犹太民族却从来都活跃在种族的论战之中,犹太民族是民族之林里的流浪者,作为一个文学的旁观者,我衷心的希望网络文学不是文学中的犹太民族,不只是一个活跃市场的小丑。
  
  网络文学要想发展不能再是自生自灭的。自生自灭只会导致不断的走入误区,走入怪圈,然后继续流浪下去。
  
  "对于网络文学,目前重要的还是经典作品的积累"。然而积累是困难的,特别是在浩瀚的网络里,你不大叫一声,可能没有人知道你是文豪,还是SB。网络文学中好的作品的沉淀与积累,首先必需一批伯乐与严肃的阅读者,于此,又有评论称网上不缺写者而缺读者,果真是这样吗?果真是只有一个清醒的写者,其余的人都是草包吗?当然不是,有写者就一定有读者,写者本身就是读者。作品很多人读了,被很好的读者读了,问题关键是谁能真正严肃的担负起评论的责任。网络文学发展的短期性,决定其没有大量的史料研究,也没有厚叠的文学理论指导。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作品的形式一样处于发展中的摸索状态。而在网上,评论被称之为板砖,砸砖。流行的是"骂批评","性批评",在这些板砖的批评中,网络写作是浮躁的,娇情的,缺乏思想深度的。批评固然都有道理,而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批评本身呢?充斥的是语言上的刺激,浓郁的自我表演情绪,在词躁与攻击上的极尽能士。总体说来,这些批评本身也是浮躁的,长于破坏,短于建设。
  
  是勃兰--兑斯让寂寞的尼采在法国获得掌声,是马克斯--布洛德让卡夫卡傲视二十世纪中外文坛,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评论让文学成为文学,不再只是沉默的羔羊。网络文学批评同样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娇情的浮躁之风不是在漫骂与攻击中消失的,而是在真正优秀的作品浮出水面后令其羞涩。
  
  “90年代文学批评的回顾与检讨”座谈会上,大部分与会者认为: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作品研讨会、新书首发式等日渐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方式,由于批评与创作关系过于亲和,“文学批评”变成了“文学表扬”;而在新世纪的到来的时候,《十作家批判书》销量过万,《余秋雨现象批判》一度脱销,表扬之风好像逆转为大贬之气。对名作名家怎样批评,是严厉、尖刻,还是温和、婉转?这同样是给网络文学的一很好启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批评者如何确立自已的批评立场,批评方式的问题。
  
  学者陈思和曾提出过"媒体批评"与"学理批评"的概念,现行的网络文学批评则应属于前者,缺乏一种真正严肃的态度,网络文学的发展一样也要遵循"学理批评"的走向。所以不只是网络文学作品需要沉淀,网络文学评论也需要很好的积累。
  
  伴随网络的永远是创新,1971年以来,纳斯达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行业和崭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是纳斯达克的灵魂,是信息时代的发动机。无论谁拿着创新的理念在硅谷砂山路一喊,就有着无数的风险投资从天而降。网络文学如果写作还是那个写作,批评还是那个批评,不断堕入怪圈,不断的倒戈失去自我,其存在又有何益?
  
  创新不死,网络文学不死。

--  作者:相忘于江湖
--  发布时间:2002-6-16 21:19:46

--  
网络文学自由谈
 云中君

  我最初上网上只是为了看看信息,收发邮件。后来发现一些水平比较低的网络文学作品竟流行起来,不觉手痒,于是开始写小说。我打字如飞,写一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不难,写了就在网上发表,居然也有几十万人点击,这种意外,激活了我被所谓“纯文学”发表与出版的体制禁锢多年的文学才情与激情。可以说,没有电脑,我会懒于写作;有了电脑,没有网络,我不会写长篇小说,并且一般性的写作都会无法坚持下去。我要在写作中感到乐趣,才会永远写下去。如今电脑与网络都有了,我真的感到了写作的快乐,于是,中文网络第一才子云中君先生也就横空出世了!

  十多年来,我为书,为画,为诗,为印,为学,原来都是为我进行网络时代的文学创作做准备。我的才情好象为网络而生。网络让我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才情。这种文学才情,许多人都有,常常被顽固的、落后的中国当代文学体制所压抑,所排斥。在网络时代,我们终于充分享受到了写作、发表与出版应有的权力!

  当代小说家多为所谓的“纯文学”而写作,不注意说故事的技巧,不知道叙事文字的优美,不在乎读者的阅读感受,闭门造文。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的文字不愁没有地方发表,那些靠国家财政补贴的文学刊物,大部分就是为拿工资的“作家”们办的。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国家补贴相继取消,他们的劣作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一些曾经虚名满天的所谓作家,如今其人其作品安在哉?!

  莫言的小说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我更多是相信那一部电影成就了他的小说之名。他的作品常常两三页不分一段,密密麻麻,与读者的眼睛过不去。这种不在乎读者阅读感受的固执,在市场经济时代,我觉得非常可笑,非常愚鲁。“昨日作家”刘心武的小说语言粗劣,不忍心再提他幼稚的成名作《班主任》。王蒙小说的语言也好不到哪里去,从他笔下那句“我本人窃以为……”可以看出他的笔力的空洞与传统文学修炼的欠缺。他们对说故事没有天份,又不好好学习古典小说里优秀的说故事的方式,偏偏他们又喜欢写故事,写了还能轻易出版。一些人不深谙西文,只能从翻译后的中文里学外国人写小说,把简单的故事写得让人看不明白。四九年后,中国文学在倒退,政治的力量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野蛮地中断。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有些复兴的气象。在新世纪里,网络为中国文学带到一丝曙光。

  我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猜想:如果把莫言、周而复、姚雪垠、王蒙、刘心武、张炜等等人的文学水平转换成相当的围棋水平,再把当代优秀网络作家与十几岁的青少年作家的文学水平也转换成相当的围棋水平,两方对弈,我猜想前者会失败。根据是,中国围棋领域,年老的打不过年轻的。当然,猜想只是猜想。由于文学这种难分胜负高下的形式,的确让中国享有虚名的作家的作品与名气苟活着。

  一些反映农村的题材的小说,粗恶可笑,农民都不爱看。人民文学,人民都厌倦的文学,那文学还有什么希望,纯文学纯在什么地方?一句话,不考虑读者与市场的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来说,大部分是垃圾,当代都没有多少读者,有什么理由说能流传后世呢?就象不考虑消费者与市场的电子产品一样,只强调电子产品能得到电子专家的认可,那有用吗?那些被专家认可却无市场的产品不是处理品就是废品。不要太把文学看成一回事,小说其实就是写得有技术的故事,小说大师无非就是故事大王。当小说家不愿意好好写故事时,常常把自己当成文学家,而不是故事大王,而文学家们常常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文学是从大众中来,可文学发展到今天,有人却立志把文学与大众决裂。

  网络时代,似乎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当作家,当然,还有一部分文学天才不屑当作家。网络作者,文字写得多了,不小心出版了两本小说,就差不多可以说自家修炼成了网络作家。网络作家的出世,与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相似,都是阴阳交泰、条件成熟的产物。许多网络写手,半年成了作家,因此与网下的作协、作家们没有任何联系,不必拜访他们,不必求他们推荐和指引文学的光明之路。网络作家不再看文学期刊编辑们的眼色,不理会作协主席。网络的点击量及飞扬的文名,常常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网络作家可以用自己的文学观念来指点一切文学形态,一切当代作家的优劣。网络写手水平高下不齐,但优秀的网络作家却给文学带来了生机,并激励无数有文学潜力的网友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发表,甚至无意中写出了经典,并顺利地出版。

  网络文学其实是文学在网络上的表现,是对一种文学载体的说法。网络文学多少有一些与网下文学不同的特色,有的人专门在电脑前写,写了就张贴在网上,目的非常明确,为了表达,没有功利色彩。有的人用很长时间写了精致的文字,找不到发表与出版的门路,首先是发表在网络上,这就成了网络文学。《红楼梦》如果出现在现在,很可能先是被人叫为“网络文学”。

  总之,网络文学反衬了中国作家与文学发表、出版、评论机制的极度落后。许多中国作家还不知电脑基本应用,不会上网,不知道E-MAIL投稿的便利,他们还埋头于写了改,改了抄,然后到邮局发信,耐心等消息。更要命的事,他们并不知道真文学的意义,他们常常用“纯文学”自欺欺人。以至中国文学图书市场,一部分被港台低劣的所谓的文学作品占领。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许多中国作家,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就象1840年以后的清政府,对外部势力长期处在无反击能力的抵抗状态。

  网络作家是中国文学的希望所在。首先,是网络给了我们话语表达的自由!我相信,在今后十年里,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成熟,网络经典作品将越来越多。有一天,网络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中国文学的命运。

作者邮件:mailto:[email protected]
作者个人主页http://www.readlink.net/artnet/

--  作者:极品人渣
--  发布时间:2002-6-16 21:25:27

--  
TEST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328.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