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网情悠悠』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11)
----  领潮尖锋样稿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11&rootid=9504&id=9504)


--  作者:小丸子
--  发布时间:2002-4-7 11:52:49

--  领潮尖锋样稿
跳街舞的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喜欢追求时尚、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他们的创新在于以舞蹈的方式达到健身,从艺术的角度理解体育。街舞,正在令都市青年着迷。
当街舞与我们相遇
文/郭 春 矜 泓

爱上街舞

穿过一道阴暗闷热的地下通道,激越亢奋的音乐瞬间刺穿耳鼓,有十几个少男少女在这里忘情地舞动着,漂亮的空翻、倒立、陀螺转……
这,就是街舞。
街舞,直接解释就是源自美国黑人的街头舞蹈了。类似健美*、爵士舞。但又有所不同。音乐是那种节奏感强的说唱音乐,动作比较随意,人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19岁的大黑从头到脚一副标准的Hip—Hop行头,他说自己是个狂热的街舞迷,喜欢黑人的Saxphone(萨克斯)、Blues & Soul(布鲁斯和灵魂乐),学什么像什么。有着4年的舞龄的大黑,说起街舞,他滔滔不绝。
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有一天,在健身房打工的邻居家大哥喊他去店里帮忙。健身房?可以举哑铃拉吊环的地方?还有跑步机什么的,好玩!
大黑在家门前来了个李小龙式的“HA”动作,就兴冲冲地跟着大哥走了。
那是大黑第一次来到健身房,也是大黑第一次见识到了街舞。
当时正是哈韩哈日族疯行并汹涌街头的时候,健身房也顺应时代潮流,由单纯的机械健身和以跳健美*为主改为新潮的街舞俱乐部。
大黑看见有许多年轻时尚的男男女女们穿着宽大的裤子,贴身的T恤,脸上呈现着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痴迷般做着各种摆手扭胯的动作,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运动的光彩和健康的气息,还有晶莹闪亮的汗珠。
瞬时,大黑爱上了这个他还不知道名字却令他疯狂的运动。

喜欢舞蹈的人都会喜欢上这种释放自我的舞蹈……

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影视艺术学校录取后,大黑对街舞的热情有增无减,在此,他也认识了另外几个热爱街舞的伙伴,他们成了一个街舞表演队,叫作“顶尖组合”。每天晚上,大黑就与几个伙伴在街头和大小迪厅中客串表演。
几乎每天晚上大黑都要为了是否能上街跳舞与老妈进行交锋。
“放在五六十年代,你们这就叫做街头买艺的,家里又不是没钱养活你丢人不丢人哪。再看看跟人跳舞的那些人,小四阿土还算好点,还有的人染头发、戴耳环、抽烟、穿肥腿裤,小小年纪,不学坏才怪!”
小四是大黑学校的同学,“顶尖组合”中的一员,人长得小小巧巧的他常常以忧国忧民的态度来总结对事对人的看法。以他的理论来看,目前街舞在中国遭遇的最大障碍是人们的传统观念,“许多人还无法理解,其实这不只是扮酷和时髦,在我们眼里,这只是一种最能表达自己的舞蹈,跟足球跟歌唱没有什么两样”。
可大黑的妈妈还是无法理解,如果喜欢跳舞,就趁放寒暑假的时候找个正规的学校好好学嘛,一天到晚在大街上手舞足蹈、乱蹦乱跳,像什么话!
大黑没有办法,只能把小四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在纸上,挂在了房间正中的墙上,“喜欢舞蹈的人都会喜欢上这种释放自我的舞蹈……”

告诉你一个真正的街舞

“街舞本身没有错。”大黑说,“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街舞。”
为了诠释街舞的真谛,四个大男孩猩猩、大黑、阿土、小四从长春来到上海。
他们与一般的少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充满活力。他们把街舞作为自己的生命。
领头的猩猩说:“街舞不应该和一些不良的行为沾在一起,街舞本身是一种青春、健康、时尚的娱乐。”
其实,正宗的街舞队员对自身的形象应该有严格的要求,首要的一点是在公众和表演场合不能吸烟,不能有不文明的行为。他们为了带给大家一个真正的街舞艺术聚合到了一起。

即使什么都干不了,我们还是可以一起跳舞!

“顶尖组合”本来有五个成员。临走前一天晚上,男孩东子突然给大黑打来电话说,想退出,因为著名灯光师的爸爸想培养他做表演。
最小的小四也跟他爸爸闹翻了,放弃去警察学校,还信誓旦旦地说,“即使什么都干不了,我们还是可以一起跳舞!”
就是这句话,把他们四个紧紧地栓在了一块。
刚来上海的第一个月,他们向儿艺借了放音响的仓库,起早贪黑地练舞。猩猩说,排练厅外就是个工地,望出去常看到打工仔在烈日下劳作,不免想起在韩国打工养家的爸爸,感觉浑身就有了力量。

四人分吃一包方便面

在最困窘的时候,他们四个人用仅剩的七毛钱,买了最便宜的方便面,用凉水泡了,四个人吃。
艰苦的日子熬过来之后,他们在来到上海的第二个月进了“林氏”公司。
进“林氏”也纯属意外,他们在街头打折的众多VCD中的一张碟子封套上发现了“林氏”公司。
四个人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架势。你推我搡混混沌沌撞进了林氏公司的大门。
那独特的揉入现代舞、爵士舞的HIP—POP,一下子征服了林氏的老总。
没过多久,“顶尖组合”代表公司参加了在“热炎烈舞”广场举行的擂台大赛。
“顶尖组合”在其中夺得“最佳创意奖”,四个男孩高高兴兴地领回了价值五千元的阿迪达斯的衣服和鞋子。
出了名得了利后的“顶尖组合”更加忙碌了。

他用双手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而腿和脚有节奏地在空中画出很大的圆圈,一圈又一圈……

淮海路上的一家商场进行促销商品时,把“项尖组合”街舞队请去助兴表演。在商场门前的台子上4个年轻人随着音乐跳着街舞,吸引着来来往往许多人 的眼球。
结束台上的表演,猩猩余兴未尽,又钻进了人群,周围立刻聚拢了一群舞者,有几个似乎想和他飙舞,在他面前做出挑衅而夸张的动作。猩猩并不示弱,只见他用双手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而腿和脚有节奏地在空中画出很大的圆圈,一圈又一圈……几个高难度的动作博得了周围人的喝彩声,显然他赢了。
大黑也加入飙舞的圈子里,显然,他们都不满足于小小的舞台了,街舞本来就应该拥有一方广阔的天地,而非小小的舞台可以包容的。
有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围着阿土问,他们的街舞是在哪里学的。
“开始我都是看电视、MTV自学街舞的,在家玩儿,有空上迪厅蹦,慢慢地就跳得像模像样了”。阿土回答得挺自豪。
步行街的商店前,人民广场,都留下了“顶尖组合”的身影。白天他们在家休息,有时候看看国外的VCD碟子学习最新最炫的舞蹈步子,晚上他们就跑到prapra舞蹈班任教。

擦去女孩的眼泪

当老师他们没有经验,刚当上老师之初,他们遇到了一件叫人搓手不及的事情。
有个学员是个女孩,人长得其实并不算太胖,可她一心要减肥,最初来参加这个街舞训练班就是为了减去多余体重,跳了半个月后往磅秤上一站,丝毫没变。下来后就开始跟老师闹情绪,“我都跳半个月啦,体重怎么还没见减哪。”
大黑没头没脑地冲了她一句,“街舞不是减肥舞,要减肥你趁早别在这儿!”
女孩哪被人这么当头棒喝过,立马撇撇小嘴,泪水汪汪了。不跳就不跳,谁怕谁,扭头就拿衣服要走。
猩猩一看这架势,赶紧拿出老大的派头上前安慰女孩。阿土在一边批评大黑语气太冲。
小四走到女孩面前说,“我看你并不胖啊,不需要减肥,最主要的是,街舞不像你想的那样,街舞既是舞蹈也是健身运动。”
他又扭头对其它学员说,“你们看,我们教的动作都是非常随意的,符合年轻人不受束缚的个性。劲舞加上强烈的电子音乐,会给人一种活力十足的感觉。大家来跳街舞,应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健身。”
女孩在众人的安抚下留下了,她坚持到现在已经跳了半年,舞技大有长进,还真起到了健美的作用,现在,她和“顶尖组合”的成员也会组成搭档,为一些活动进行表演。

街舞少年,未来将舞得更高

成名后获奖后有好多公司打电话来,高价请“项尖组合”赶场子走穴,被他们一一回绝。
大黑牢牢记得从前的街舞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说的那句话:“如果你们学舞蹈是为了钱,请立即退学。”
“知道吗?在去年的21届大学生运动会的闭幕式上,街舞也是其中一项表演内容呢。”小四骄傲地说。
也许,京剧、武术体现了中国传统韵味,而摇滚、街舞则表现了现代风格,彼此相得益彰。
地道开口处又传来清晰有力的鼓点和掌声。在这个城市东西两个半城交会处的地下,一群心怀远大的舞者正在努力实现着他们一飞冲天的梦想。
**********************************************
女子俱乐部:白领丽人的快乐家园

文/孔晓燕
晓玉原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孩,不饰脂粉,衣着普通,每天只是躲在自己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她就像四周飘荡的空气一样,常常被同事们忽略。
近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晓玉好像变了,变得神采奕奕起来。细细看去,素净的脸上,浅浅的妆恰如其分的张扬着年轻的风采,可体的职业女装优雅地衬托着女性的温柔。偶尔,她也会微笑着和同志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就好像被海浪突然从海底托起的一颗珍珠,她在同事间变得优雅而醒目起来。
有一天,我无意中说:“晓玉,你脱胎换骨了,现在整个一个白领丽人呢。”她抿嘴羞涩地一笑:“这都是女子俱乐部的功劳。”
女子俱乐部?这是个什么东东啊?

女子俱乐部的起因:孤独让我们越靠越紧

晓玉大学毕业以后,孤身一人来到在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拚。初入社会的恐惧,对未来不可估量的惶恐,置身异地的陌生感和孤独感,难以负荷的竞争压力时刻困扰着她。
上班的时候,忙忙碌碌的工作还可以暂时让她忘记那些烦恼,但是,一到下班时间,看着大家夜鸟归巢一样扑拉拉往家里飞,总有一种沉重的孤独让晓玉不知所措。
晚上,她常常一个人呆在租来的小屋里,听着那些忧伤的音乐,无所事事地胡思乱想。看着屋外的万家灯火,孤独山一样压下来,让她不能呼吸。
心里难以排解的压力让她在生活里开始变得消极颓废,她知道这样子是不对的,可就是找不到有效的出路。
一个无意的机会,她在路上遇到了高中的女友舒亚。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让她们欣喜若狂,相拥着在街头又蹦又跳,引得路人侧目。
舒亚灵机一动,一把把晓玉拖进了一家酒吧。
她们在酒吧整整泡了一个下午。晓玉把心里压抑了很久的话统统倾吐了出来。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她甚至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临分别的时候,晓玉恋恋不舍地说:“要是能定期这样聚聚,说说话多好。”
舒亚一听,微笑起来:“要不,我们干脆成立一个女子俱乐部好了。正好,我身边有几个朋友,也有这种想法呢。”
就这样,在晓玉和舒亚的倡导和组织下,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策划和搜寻,一个纯女子的小圈子——女子俱乐部宣告成立了。

女子俱乐部的构成:五朵风格迥异的金花

女子俱乐部共有5名成员,除了晓玉以外,其他大部分是舒亚原来圈子里的朋友,彼此比较熟悉。舒亚成立女子俱乐部的倡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她们的一致认同。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个女子俱乐部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她们凑在一起,性格互补,因而可以各取所需。
老大是舒亚。女,30岁,已婚,有一个2岁的女孩,现系政府机关的秘书科科长。果敢泼辣,幽默风趣,领导能力强。她是5个女孩子的领头羊,领着大家追着快乐的尾巴转战南北,远征东西。
老二是晓玉。女,28岁,未婚,现系某大型企业的会计。头脑冷静,严谨细致,是管家理财的好手。她是5个女孩子的财务总监,在聚会期间负责帐务清算工作,其他时间兼职做大家的理财顾问。
老三是依娜。女,27岁,未婚。现系一家大型美容院的老板。时尚前卫,热情大方,是引领时代进步的潮头兵。她是5个女孩子的美容师。总能及时地把国际国内时尚风行的最新时讯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并在逛街购物的时候,准确地把物廉价美,且足以展示个人魅力和风格的服饰一把抓出来。
老四是阿朵。女,24岁,已婚。现系某网站的文学编辑。由于老公腰缠万贯,拥有私家车一辆。她是5个女孩子的车夫。性格温柔贤淑,体贴周到,每次聚会只要没喝多,一定会把大家一个一个送到家,当然,即使自己喝多了,也会偶尔逞把强,把大家一个一个送到家,虽然把大家都吓的够呛。
老五是小洁。女,22岁,未婚。自由撰稿人。特点是精灵古怪,活泼好动,能歌善舞。是5个女孩中的开心果。她最爱和幽默的舒亚顶嘴,结果一般是以要去掐死舒亚的女儿对舒亚进行威胁而告终。
就这样一个奇特五人组,从成立那天就一见如故,此后,转战在这个城市里,流浪在自己的快乐里。

女子俱乐部的宗旨:让一切烦恼见鬼去吧

第一次聚会她们选在了一个周末。由舒亚做东,请大家到一个西餐厅吃牛排。
5个亭亭的白领丽人嘻嘻哈哈地凑到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扎眼、十分挑战、十分让人兴奋的事情。更何况她们抱定了要出来疯狂一个晚上、潇洒一个晚上、快乐一个晚上的心理。
相对于她们原来的圈子,晓玉是一个新人,刚开始还有些矜持,可舒亚的一席话,在让她笑破肚皮的同时,立刻找到了女子俱乐部的快乐感觉。
舒亚说:“各位已婚的、未婚的妹妹们,大家受苦了。想我们女人,现在多么不容易呀。在单位,要和男人一样甩起膀子打天下。在家里,那些结婚的,要养孩子,服侍老公。没结婚的,要时刻准备,养孩子,伺候老公。我们一直都在为社会、为男人、为家庭、为事业奉献着,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也需要放松!今天,就是我们从压力中获得解放的日子,大家有冤的伸冤,有苦的诉苦,没冤没苦的,就听别人伸冤诉苦!总之一句话,在我们女子俱乐部聚会的日子,所有的快乐是我们自己的,所有的自由是我们自己的,所有的时间也都是我们自己的。让我们举起杯来,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快乐干杯吧。”
“让臭男人见鬼去吧。”
“让工作见鬼去吧。”
“让催命鬼一样的老板见鬼去吧。”
“让监狱长一样的老公见鬼去吧。”
“让小尾巴一样的男朋友见鬼去吧。”
“让没有老公没有男朋友什么都没有的日子见鬼去吧。”
……
5个女孩子大笑着,尖叫着,吵闹着。5只酒杯碰在了一起。
在那一瞬间,晓玉突然觉得自己找回了年轻,找回了友谊,找回了幸福,找回了家的感觉。
她觉得自己不再孤单。
当天晚上,5个女孩子站在深夜的大街上,5只手叠在了一起,5颗心贴在了一切。她们相约以后每两个星期都要这样聚一次,并且不见不散。

女子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讨论制、费用AA制

最初,女子俱乐部是轮流坐庄。由庄家确定活动的内容。试行几次以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样容易流于形式,导致每次只是格式化地吃吃饭,不能满足大家尽情放松的需要。
女孩子,对于吃什么向来并不怎么在意。她们更在意怎么吃,和谁在一起吃,在什么氛围下吃。也就是说,情调比内容更重要。
更何况,大家经济基础不同,一旦造成了盲目追涨的情况,只怕会造成俱乐部的不稳定。
于是,女子俱乐部成员坐在一起,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决定,今后的活动内容试行讨论制,费用试行AA制。俱乐部采取定期聚会和不定期约会相结合的办法。聚会时间一般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如果有人出差、或者有人出现严重情绪问题,则可以相应推迟或者提前。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花样单调、经济压力大和时间不够灵活的问题。
经过改革后的女子俱乐部更加让人流连忘返。
有时候,她们会找到一家酒吧,开心地聊聊天,发发牢骚;有时候,她们一起到恋歌坊声嘶力竭、鬼哭狼嚎,宣泄内心的情感;有时候,她们收拾行囊,一起到不远的地方郊游;有时候,她们干脆跑到某个人的单身宿舍里,就那么横七竖八地歪成一片,听一听大家都喜欢的音乐;有时候,他们一起疯狂购物;有时候,她们一起装扮成青春少女的样子,去的士高和年轻的女孩男孩们一起疯狂跳舞……她们甚至会利用长假的时间,一行5个人,驱车回到大学校园,重新寻找以前的感觉。
每到聚会的时候,她们都是疯狂的。她们会彻底抛下自己平时在单位、在家庭中的身份,丢下了所有的负担、所有的责任、所有的虚伪、所有的修饰,孩子一样追逐着自己的快乐,实现着最真实、最快乐的自我。
她们说:“对于我们来说,女子俱乐部好像放松和发泄的地方,我们把坏情绪从这里抖落,然后面带着笑容,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

女子俱乐部的作用:神奇的万金油

对她们来说,俱乐部是一个加油站。无论你多么沮丧、多么绝望,你都能从哪里汲取来新的勇气和力量。因为,以前遇到困难是一个人面对,现在,凭空多出了4付肩膀帮你分担,4个头脑帮你思考。
晓玉在企业做会计,有一次,公司的老总不在家,老总的女儿拿来一个账户,要求晓玉立即打进100万货款。晓玉感到很为难。100万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没有老总的亲笔签字。可是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对付,晓玉拿不定主意。这种事情又不便和同事商量。于是,她偷偷出来给舒亚打了个电话,舒亚一听,立刻说,晓玉,这钱绝对不能打。晓玉按照舒亚的说法,委婉地对老总的女儿说,现在公司没有这么多的钱。老总女儿勃然大怒,脏话连篇。晓玉不卑不亢。她只能悻悻地走了。晓玉本来以为老总回来会大发雷霆,没想到老总回来后,却把她找去大大表扬了一通,说晓玉能够坚持原则,值得信任。
俱乐部是一个灭火筒。它能把你所有的坏情绪一点一点消化掉,然后让你用一个崭新快乐的心情去面对你的生活。
阿朵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好妻子。可是有一天,无意之间,从丈夫的手机上发现了一条十分暧昧的消息,阿朵本来就担心腰缠万贯的丈夫有外遇。一气之下,连给丈夫解释的机会都没给,就提出了离婚。女子俱乐部的姐妹们得知消息后,立刻分头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原来阿朵的老公根本没有外遇,那条消息是一个朋友开玩笑发过来的。这边阿朵知道了真相,消了气。那边老公的气上来了,说什么阿朵不信任他,这日子没法过了。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结果还是俱乐部的姐妹们出面,左说右说,两个人才重归于好。
俱乐部是一个家,温柔地收留了这些为生存、为成功、为事业挣扎的灵魂。舒亚的老公在法院工作,经常出差。舒亚自己的工作也很忙,常常加班。每当这个时候,只要她一个电话,宝贝女儿的幼儿园里就会出现4个阿姨的笑脸。舒亚常常开心地说:“我有4个好姐妹,4个比老公还有用的好姐妹。”
俱乐部是一个避风港。由于5姐妹彼此事业独立,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此她们之间不会出现隐形的竞争危机。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无论谁在单位上、或者家庭里受到了委屈,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而不用担心会出现任何负面的效果。这种信任度是在普通同事和亲密家人之间都无法表达的。
依娜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而且爱的委屈,爱的凄凉。每当她觉得自己压抑的不得了的时候,就会找到5姐妹哭诉一番。她说:“她们都是我的姐妹,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姐妹。我和她们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她们不会对我的存在构成任何威胁,因此,在她们面前,我没有任何担忧,我从不会担心她们会利用我的隐私来攻击我。她们让我感到十分安全。”
晓玉给我介绍完女子俱乐部的基本情况后,徐徐地说:“其实,这样的女子俱乐部在我们这里很流行。在一些休闲的场合,你经常可以看到,三两个情投意合的女孩子,凑在一起,或窃窃私语,或放声大笑。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男人相比较,女人更需要朋友,更需要减压,更需要放松。现在有了女子俱乐部,我觉得我快乐多了。因为当你的快乐有人分享,你的忧愁有人分担的时候,你自然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了。”
看着晓玉开心的笑容,我不由地大受感染:“我也要去寻找一个适合我的女子俱乐部。”
**********************************************************
夜幕降临,饭店里的酒吧变得热闹起来。
林莉在暗处端着“猎枪”搜寻着她的“猎物”。
那“猎枪”就是一瓶瓶包装精致价格不斐的外国洋酒,她的“猎物”就是今夜光顾酒吧的客人。
林莉:
我用“洋酒”瞄准你

文/轻不狂

  从困境中走出来,林莉选择在上海开始人生创业的第一步

曾经被大家称为“乖女孩”的林莉现在是一家洋酒公司的地区总代理,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某酒会的现场,穿着一袭收腰的晚礼服的她正熟练地指挥着几个服务生安排酒会的酒品。
从服务生对她的态度来看,林莉做这行时间不会短了。
1995年的夏天,中专毕业后林莉来到了一家国营餐馆打工,收入不高且非常累。不久这家国营餐馆因为经营不善被私营业主收购了。林莉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那时很多酒厂开始在饭店和酒吧里直设一些人来进行促销酒品。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林莉在朋友的怂恿下干脆主动离职,找了一家熟悉的酒厂做起了酒品促销员。
干了几个月国产白酒的促销小姐后林莉注意到社会上很多人喜欢喝“干红”,当时正在刮“健康饮食”的风潮,白酒的销量越来越小,林莉放弃了刚熟悉的工作,带着不多的钱去了上海。
在外滩附近有一些很多特色的小酒吧酒店,林莉选择在那里开始了她人生创业的第一步。
上海真正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里的一切都比林莉的老家要开放新潮得多。许多人已经完全适应了所谓国际化的生活。洋酒已经成为再普通不过的消费品了。

不论在哪里,不论面对什么人,只要踏实肯干都不会有错

到了上海后,林莉开始一心一意的做起了洋酒的学问。她打工的那个酒吧的调酒师也是酒吧的股东,算是半个老板了,他是最先一批拿到调酒师证的,所以人说话做事都很牛气。他在工作时总是小心左右,担心有人偷学了他的手艺。
林莉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子,她知道要想学到东西,首先就得要和调酒师搞好关系。可上海这样一个复杂又开放的地方,生性有些腼腆的林莉不知怎样和他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她怕跟老板走得近了别人会说她是别有所图。
林莉牢记妈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在哪里,不论面对什么人,只要踏实肯干都不会有错。”
于是在工作之余林莉主动去揽一些其他的活儿到自己手上,甚至连一些女孩子不喜欢做的工作,像是酒吧的粉刷她也参加。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知道她是个好女孩。
调酒师为了鼓励和培养她,有意把她提到吧台服务。林莉打理过的吧台总是整洁有序。所有的物品都是按照调酒师的习惯摆放的,这样即使客人再多再忙乱,调酒师也能有条不紊的展示自己的技艺。
也正因为这样林莉能更清楚的看到调酒师的*作。渐渐地,调酒师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告诉她,那些纯酒的品位和特点早被林莉暗暗记在心里。
有一次酒吧里的调酒师正好有事没来,而有位客人脾气比较古怪,来了以后非要喝一种鸡尾酒,叫马加烈达。这种酒调配得挺麻烦,要用1.25 oz 黑西哥烈酒加1/3 oz 君度橙酒再加1/2 oz 柠檬汁和1/3 oz 清水糖浆,当时酒吧里别的服务员都没学过调酒,只得在一旁干着急。
客人在外面嚷嚷着起哄,酒吧老板已经急得不行,林莉这时悄悄地在柜台里忙活开了,当她把挂着盐边装饰的酒杯端到那个客人的面前时,客人的脸上写着大大的不高兴, “不要随随便便就把我打发了,你这酒要是味不正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的。我要喝的是那个痛快!”
余音未了,喝下酒的客人眉头却先松开了。
调酒师知道林莉偷学了他的手艺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她大加赞叹,因为从这些日子的交谈相处中他慢慢发现林莉是个肯干肯学的好女孩,他对林莉说:“你比我学习的时候还要下功夫,好好干,你是个好调酒师的。”
但林莉并没有在调酒师的道路上走下去,她想光凭这点伎俩尚不能够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于是在半年后她离开了这家酒吧到美国驻上海的一家洋酒分公司去打工。
林莉依然在用塌实肯干的态度对待工作,从那些前辈身上“偷学”到和酒吧完全不同的东西,包括推销的经验和窍门,甚至学会了揣摩客户个人的爱好。
在上海的那段时间是林莉最辛苦困难的时候,她在酒吧为公司推销的时候,每天都要站很长时间,一边不厌其烦的介绍自己的产品,一边说服大家品尝一下。有时候一晚上也卖不出一瓶酒,嗓子疼的说不出话,却舍不得买杯冰水喝。
慢慢的,当到酒馆或酒吧去消遣玩乐的人都习惯要瓶洋酒尝尝时,林莉所积累下来的那些知识一下都成了本钱。
 
凭着认真和诚心才能真正的拥有胜利

当市场被商家打开后,人们的观念也就随之改变了。
1998年春天,林莉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国外的洋酒做河北地区的总代理。比起刚入行的同行来说她有着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很快在一家新公司站稳了脚跟。别人学习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在各大酒店和春笋般相继开张的酒吧里做促销了。
可工作量越多,麻烦就越多。很多客人并不了解洋酒的本质,只是盲目地跟随潮流,尤其许多非主流的洋酒味道并非人人都喜欢,所以她不但要把酒卖出去,还要担心一些顾客的刁难。
一次,林莉拿到了一个崭新的,在本地还没有销售记录的洋酒牌子。当她向一个客人推销时那人怀疑这是假冒的产品,当时酒店里的其他客人都注视着她,有人等着看她的洋相。
林莉也不认识酒瓶上的外文,没法说服客人。只好捧着酒瓶躲在一角委屈得哭起来,客人们哄笑着散开,她哭着哭着忽然想起这样不行,即使客人不肯买,也不能因此让自己的信誉和形象被无辜得破坏了。
于是飞快的拿着酒和资料跑回母校,从传达室老师傅那里问到了她当学时一位英文老师的家庭地址,急匆匆地赶到老师家,请那位老师一字一句帮她翻译过来。
当她抱着得到的资料和说明赶回酒店时,那位客人已经准备进入电梯下楼离开酒店了,林莉当时顾不上礼貌把客人堵在电梯口,气喘吁吁地拿出翻译的资料和说明,一定要他听听自己的解释。
那位客人先是惊讶继而被感动了,周围的其他酒品促销员不禁鼓起掌来。那位客人高兴的订了一打林莉代理洋酒,并且对酒店经理说这样的促销员才是真正的促销员。
这是林莉第一次胜利,她像在上海打工时一样*守着认真踏实的态度,这为她以后广大的客户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酒香满溢时 圈内口碑佳

当林莉开始为自己的公司打工时,许多洋酒公司才开始在这里抢滩,开始林莉还从容不迫地运作着。可是那些有着雄厚实力的公司完全是一副挤垮对手的做法,在广告和客户上的投资使林莉这样的小公司根本没办法竞争。许多曾经和她有联系的客户转向了其他公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市场就这样被人夺走了,可林莉面对那些大公司的招安并没有妥协。
林莉明白不能在资金上对抗大公司,所以只能利用自己有的别人不具备的人情资源。
她努力维持着客户的关系,即使有些老客户想抽走定单,她也请求尽量留下哪怕是很少的一部分来保持联系。
随着洋酒交易的成熟,大公司的毛病都显露出来,俗话说“店大欺客”,所以在有矛盾的时候,自然会比较得起以诚信为本的林莉公司的好处来,就这样,在蛰伏的时间不久之后,林莉跃然成为本地洋酒代理的翘楚。
这次她没有再大意,把“宜将盛勇追余寇”这句诗贴在自己那间租来的房间里。
后来进入市场的那些大的洋酒公司,都把林莉当作了代理的最佳人选。

不管怎样,必须始终保持自己旺盛的斗争精神和危机感

林莉在蛋糕做大之后并没有让自己的步伐变慢,听说过许多公司千辛万苦成功了,却因为失去了危机感而失败。她从这些教训中得知:不管怎样,必须始终保持自己旺盛的斗争精神和危机感。
掌握了一些星级酒店的进货源,她也没有放弃那些小客户,依然和小规模酒店、酒吧做着生意,而且从不怠慢那些老朋友。所以饮食行业的一些风头也总是通过这样那样的渠道最先传到她这里,于是全市的洋酒行情几乎都是她耳熟能详的,有了这块名气打造的金字招牌,林莉稳稳坐了洋酒塔里的第一把交椅。
许多酒吧的招待都能记得林莉的样子,她年纪轻轻就,对人和善而且没有架子,不管送货或者回访,都喜欢和大家拉拉家常说说自己的故事,这让人感觉很好,于是都喜欢推荐她代理的牌子,那些不从正规渠道进货的老板虽然利润要高一些,但是曾经在别的地方消费过林芳代理洋酒的客户,都能分辨出两者间的差距,所以一些扩大的酒吧为了自己的声誉,都会在这时候转向林莉。
林莉已经从开始一个人单干的“洋酒小姐”转为“洋酒经理”了。她的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职员,她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再加上肯花钱请专家做系统的理论培训,所以,许多刚入行的年轻人都把这当作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所以有些做久的朋友会开玩笑说林莉是洋酒行的“大姐大”,到处都有自己的朋友,林莉也会得意的说:我有的是广大群众的基础。

  深爱的男友离去了,但她相信幸福总会来到的
 
林莉26岁了,她也是个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追逐时尚青春与爱情的女孩子。看着周围有些闺中好友已经成为新嫁娘,而她至今还是独身一人,熟悉她的人知道这个看上去精干利索的女人其实是个非常传统的女人。
林莉曾经交过一个让她至今难忘的男朋友。是她在上海时认识的,男孩在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
相恋时俩人非常的恩爱,小伙子不时从上海飞来看望她,林莉一有空也就赶回上海去。
向许多两地分居的恋人一样,两人也曾开玩笑地说,我们把钱都捐献给中国的电信事业和道路建设了。
林莉知道自己不能这样没有休止的做下去。她也需要一个家庭,有丈夫和孩子来体现自己的母性,可公司总是很忙。林莉的公司就像她怀胎十月孕育出的孩子一样,她一点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公司有半点闪失,而且一天天壮大的公司有那么多客户和职员都需要她,每天习惯了的忙碌让她感觉到生活的充实和踏实。
有一天星期五林莉的男朋友下午搭飞机从上海飞来看她,可林莉当时正在一个饭店搞宣传酒会,她是当时酒会上的唯一酒品代理商,提供酒会需要的全部洋酒。接到男友的到达电话后她只能轻声安抚他几句,却无法回到他的身边赶去陪他。
酒会完了后已经是12点了,林莉正匆匆往自己的小窝赶,谁知道半道上又接了一个电话,某家酒吧的老板说,酒没有了,马上再送点来,客人等着呢,林莉当即调转车头,忙不跌地从别的酒吧调剂一些来。就这样折腾到凌晨四点才回到家。
那次男朋友和她狠狠地吵了一架,他不喜欢林莉的这种工作,这种没日没夜忙碌的生活,他的工作和收入都非常不错,完全可以保证她无忧无虑地生活,所以他一直在说服林莉,希望她能跟他去上海发展,哪怕在上海只是安心在家里呆着做他的太太。
分手那天,林莉哭了。但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她要留在这里继续做她的“洋酒小姐”,这不单是为了照顾已经年迈的父母,还有那些跟着自己创业的伙伴和朋友,都让她舍不得。
有时候林莉想,既然自己通过真诚和努力找到自己事业的位置,那么也一定会这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
******************************************************
  迟斌从不承认自己是新新人类,尽管他身上带有许多新新人类们特有的喜好,例如听MD、跳街舞、玩蹦极、酷爱远足,但他说,这只是我生活的方式,与新新人类无关。
  可是,当他优哉游哉地坐在南京乐富来广场前用个人对讲机与正在东方商城购物的女友没完没了的煲电话粥时,他笑着说,“这回,我还真找着点领潮新人类的感觉了。”
 迟斌:用“对讲机”煲电话粥的大男孩
  文/矜 泓
学社会管理的也来干记者?
  迟斌今年24岁,在大学里学了四年社会学,毕业后在南京的一家报社里作了一名IT版的记者。
  当年填报专业时他尊重的是父母的意见,父母都是老知识分子,一心希望儿子能够照他们的想法和安排,毕业后回到当地的社科院,搞搞科研,写写论文,安安稳稳太太平平过日子。
  可迟斌不干。
  在大四年里他比谁都疯,哪里新鲜他扎哪里,让他回那个不小却也不大的城市里过着足够舒服安逸却毫无挑战性的生活,用他的话说,“那是慢性自杀!”
  于是在找工作时,他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兴趣所致,工作所在。
  看到招聘广告就大大咧咧地“杀”到报社,当时看到一屋子坐着的都是新闻系中文系的毕业生。学社会管理的人跑咱这儿来应征新闻记者?老总微微抬了抬手,示意他坐下后问:“怎么想起来干记者的?”
  “爱一行干一行!”迟斌回答。
  “选一个你感兴趣的版面,写一份策划,再找一二个选题,写几篇稿子,星期五早上交来。”
  迟斌走出报社的大门时,下班的人群已铺天盖地了涌上街头,那天是星期三。
  两天后,迟斌把一份漂亮的版面策划以及五篇新闻稿交到老总的案头。
  星期一的IT版上,出现了迟斌的大名。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其实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新闻该怎么去写,只靠《公共关系学》课上讲过的5个W,还有就是新闻触角还算敏锐吧。”
  从一帮学新闻学中文等科班出身的对手中脱颖而出的迟斌,只是谦虚地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命运的垂青。对于这份兴趣所致的工作,他更是谨慎且玩命地努力着。
  几乎每天都在推成出新的高新科技产品,就像每天都不一样的报纸,迟斌如陀螺般身陷其中,怠慢不得,松懈不得。
  当然,也有好处。于是乎,他有了更多的方便和机会比别人更快接受到新的事物捕捉到新的科技流行方向。
  有一天,迟斌走过珠江路时,看到商务通的专卖店前竖着的那张广告牌,“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他转身对女友嘟囔了一句:“应该是手机,商务通,对讲机,一个都不能少。”
  此时,女友正在低头琢磨那个只有手机大小的深蓝色小玩意。
  早在一个月前,迟斌还没想到对讲机跟他的生活会有什么联结。对讲机?不就是那个在救灾现场、交通管理、建筑工地才出现的玩意吗?
  那天晚上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国家产业信息部允许民间个人使用对讲机时,他的敏锐细胞又活动了。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用最快速度买了一对对讲机,即不用入网,也不用交钱,迟斌与女友开始在3公里内凭凭煲起了“只闻其音,不见其人”的时尚电话粥。
  “这可跟手机打电话不一样,手机一分钟六毛钱,两个人加起来就是一分钟一块二,赶上打长途电话了。以前只有大款才敢拿着手机在街上聊天,现在,我们也能摆这个谱。”迟斌神气地挽着女友的胳膊。
  女友偎在他身旁,一脸的甜蜜。迟斌的女友是他大学同学,现在研究生在读。“以前觉得发短信便宜,现在竟然有这种‘免费午餐’了,不用花钱的哦。”女友忍不住又拿出小巧的对讲机摸了又摸。
  迟斌说自己眼神不好,经常是跟女友约会到了地方却找不着人,“你在哪呢?”“柱子底下。”“我也是啊。”“回头,我看到你了。”赶紧把电话挂掉,却免不了遭女友责怪,眼里都没我心里还能有我吗?这么近都看不到吗?老打电话不浪费钱呀!
  1000多块钱买了两对讲机后女友可乐了,一天到晚跟他玩特工游戏,明明两人都看到对方了,还一人拿一对讲机:“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你在何处?”“黄河黄河,向前十米,小生在此。”惹得路人看着这两大孩子直愣神。
  “别把我写成新新人类啊,我只按我的喜好生活。用这对讲机嘛,也算让我做了回潮流先锋吧!”末了,迟斌笑了,一脸的狡黠。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250.0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