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15)
----  韩乔生与《恐韩》境界——读《恐韩:韩乔生语录》札记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15&rootid=&id=31775)


--  作者:电子情
--  发布时间:2003-1-27 20:21:00

--  韩乔生与《恐韩》境界——读《恐韩:韩乔生语录》札记
韩乔生与《恐韩》境界——读《恐韩:韩乔生语录》札记 
宿舟客 2003-1-26 今日早报 
http://www.zjdaily.com.cn/gb/node2/node802/node1155/node147220/node147234/userobject15ai1498461.html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都是被这个时代所扣留的人质。”

  引完了两句名人名言,读《恐韩》一书的感觉,也就基本上呼之欲出了。想当年风华正茂,我们身兼球迷球员二职,踢球不要命,看球命不要,听人解说也不那么挑剔,有个人在电视机里叽叽呱呱助兴就成,哪儿有闲心找解说员的岔子?但是时代有变,潮流暗转,我们当年踢球的双腿已经跑不动了,电视看得也少了,最后倒是翻开一本图文并茂的橙色《恐韩》,在双眼疲惫之际,恍若在额头抹上两抹清凉油,更符合不偏不倚的生活哲学。我痛感时代的弄人,央视一代解说精英韩乔生,到如今成为大家评头论足的对象,足以证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已经波及到了以前总是叫人乐呵呵接受的领域,而且使人对自己的审美理念与口味产生质疑,继而加以调整,这是生活带给人的新鲜体验,而韩大嘴注定会成为一个新旧解说时代交替时任人评说的话题。

  而我更看重韩本人的努力。他祖籍河北邯郸,1958年10月11日出生,比解说界后起之秀黄健翔年长十岁。他深受老一代解说风格影响,却又希望红妆不老,博得年轻一代的倾慕欢心,他在这前后夹击中,趟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不失前辈激情,又能包容后生智慧的艰难之路。他的解说中那些明显的口误,我以为是他竭力想让有创意的内容跟上他的解说节奏,但是有时节奏跟上了,内容却说岔了的结果。他对解说节奏与比赛节奏和谐一致的努力,是有目共睹,有耳共听的。像黄健翔就不一样,他是保持自我的节奏,强调个性,比如场上已经在头球攻门,他依然可以谈笑风生,说些别的事情,充分张扬了个性,换了韩大嘴,早就大喝一声“头球攻门!”其嗓音之清亮,力度之准确,亦叫人血脉贲张,为之一振。在某些足球比赛场次,特别是有中国队出战的场次,由韩大嘴来解说,却能起到提神醒脑、明目开窍的效果。

  韩乔生的确已经尽力了,所以当我捧读《恐韩》时,我对韩本人还是有些敬意的,对于他的那些口误,也是颇不在意,宽容平和的。他的失误,说明了他性格上的疏漏,也说明了一味要求快节奏的解说上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疏漏。《恐韩》一书调侃了他的工作失误,也不乏心平气和的对于“韩乔生现象”的探讨,更是一份中年男子力争超越自我的沧桑见证。  
 
 "语录"一出成焦点众人关心韩乔生
2003年01月25日08:36:10 北京晨报 孙红 程玉扬

  日前本报采访央视著名体育节目解说员韩乔生的文章《语录让我格外脆弱》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通过网络或电话表示出对韩老师的关心。

  忠告:别再欺负一个善良的人

  家住海淀区的匡先生告诉记者,就冲把不该自己背的“黑锅”全背了这一点,就得说韩乔生为人老实厚道。“拿人家韩乔生‘开涮’,就因为人家是名人?名人也是人,你本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呢,周围人这样对待你,你干吗?人善被人欺,别再在‘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共同欺负一个善良的人了。”

  提醒:千万别拿“语录”当个事儿

  网友新心那提认为,如果韩老师胸怀真的够宽,就完全没必要花费精力去指正那些“语录”的正误。他(她?)建议韩老师一定不要去理睬那些“语录”,或者自己也拿那些话当看别人的乐儿完了。“如果有人说你屁股上长了一个疖子,你为了证明没那回事,当众脱了裤子,那你一定是上了一个大当!韩老师应该不计前嫌,大步向前。”
 
  询问:韩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曾经电话采访过韩老师的同事,他们告诉记者,韩老师人缘好、塌实、聪明,语言能力的确过人。他们对于“语录”不能认同,认为那些话早已超出一般意义的“挑错”,进而演变成一种“市民文化”,却又多有牵强之嫌,而这一切都曾经给韩老师带来客观上的压力。电视台曾经考试招聘解说员,很多人坐在那里就知道了,解说员的工作有多么不容易。“请大家真正爱护一个优秀的体育评论员。”

  建议:韩老师应以法律维权

  闫文亮先生说话不紧不慢:把人家,一个公众人物,“糟改”一番,“编排”一通,自己痛快了之后,才想起问问人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真经得起这番“折腾”,如今人们也着实“玩儿”得有点过!凭什么在人家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出书,韩老师应该告上法庭!

  鼓励:把“语录”进行到底

  然而,在众人的意见中最多的还是,要把韩乔生语录“进行到底”。“这就是一种乐趣。韩老师面无表情的冷幽默,给大家带来了多少快乐,这是韩老师自己都预料不到的。我们因为‘语录’而更加热爱韩老师。” 


--  作者:吴家的咪呜
--  发布时间:2003-1-27 22:42:00

--  
老大,不要把大*播种的到处都是,拜托,肥料不是可以这样浪费DI~~~
我怎么觉得像是回到了文化大革命一样,黑的白的都搞混淆了都不明白了?

再勉强扫描了一遍主贴的内容,忍不住恶心


--  作者:易扬
--  发布时间:2003-1-28 12:20:00

--  
个人以为.我们总是在应该强调职责的时候,拉出许多旁的道理,比如此人人品如何,当时环境如何拉为人开解.
 不管我们多么热爱或者痛恨足球,韩乔生是个为我们服务的工作者,他的工资他的名气都和观众紧密相连.
 就算韩是个百年少见的好人,甚至是个大写的人,但播音出现口误就是原则问题.好象战士误报军情,医生割错了器官,法官错断了命案,差别只是后果,不称职的程度都是一样.
 就象文中说的,韩是名人所有有非难,可反过来,他是名人所有也有人给他开脱.可在我看,他的口误,就是他工作完全的失败.
 我们的草民意识已经渗透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