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诗词语林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8)
----  教学要不要当个生意做?[原创]今日话题”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8&rootid=&id=43216)


--  作者:都市媒眼
--  发布时间:2003-4-2 22:11:00

--  教学要不要当个生意做?[原创]今日话题”
深圳一所中学拟将市场机制引入班级管理,规定: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进步分别可以得到不同数额的奖金;全班在校园内的卫生包干区以每月100元的价格承包给经济困难的学生;班里如扫地、擦黑板的值日工作,以每月30元的价格拍卖给学生做;上课迟到要罚款……学生每个月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找班长领“工资”。这些奖罚的启动资金由家长自愿赞助和各班卖旧报纸所得的钱组成。

读到这条消息,我感到教育似乎走到末路上去了,学校的管理走进了死胡同。因为学校已经不把学校当作一个教育的场所,而是努力营造一个“生意场”。类似的“创新”不少,有的搞“学分银行”,有的搞“道德银行”,有的搞“雷锋银行”,诸如此类的“银行”让学校管理上的“创新”总离不开钱,学生的德育、智育等所有东西似乎都能换算成“现金”,像市场一样标上价格好做买卖。现在又出现了完全“市场化”的班级管理机制。这些“一切向钱看”的教育方式,没有多少文化气息,而教育是为了传承文明,创新文明,“文明”价值大小能不能用货币的多少来表示?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这些企业的口号用到教育上也没什么错误。学校创新管理形式,自然也是顺应时代潮流。问题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塑造人的灵魂,如果学生的心灵空间被物质利益装满了,能有多少灵性的培育空间?借金钱搞内部管理,以金钱为评价依据,塑造不出优秀的好的“灵魂”。想想看,他们为一分钱计较来计较去,一件好事、一次好的成绩、一次劳动都能立刻变成有限的钞票,自己付出马上以货币形式得到回报,世界上有这种“付出就得有回报”好事情?因此,它体现不了“人文性”,倒可能在培养一群又一群的势利之徒。如果他们长大了,我们怎么给他们讲“为人民服务”这些“空”道理?怎么让他们明白为人类的进步而“无私”地奉献?

而奖励资金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自愿赞助”,这赞助来源与用途也值得研究。试问不在本校就读的孩子家长会不会赞助,一个在校孩子的家长又凭什么白白地拿钱?再者,学校拿着别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情,一是变相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也属收取了不合理的费用;二是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矛盾的,没有实力干嘛要死要面子搞创新?再从法律上讲,学校也没有罚款的权力。上课迟到要罚款,这在什么地方都说不通。作为学校,应当学好用对法律,不能一面教育学生,一面做违法事情。自己还不知道那些该做不该做,如何又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

请听一句诚恳的劝告:市场与教育永远也不是一回事情,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但不等于自己一定要搞“市场化管理”。回回头吧,尊敬的校长们和圣洁的教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