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走近《红岩》-->夜雪焰转移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8387)


--  作者:梧桐细雨
--  发布时间:2002-12-9 14:09:00

--  走近《红岩》-->夜雪焰转移
走近《红岩》
一九八八年元年,我来到了重庆。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渣滓洞和白公馆。(即长篇小说《红岩》故事的发生地)沿着弯弯的山道,乘车而上,先来到渣滓洞。天气晴朗,当年阴森可怖、行人绝迹的监禁地,现今游人熙攘。小卖部,面馆摊比比皆是,招待着慕名而来的访客。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从蒋家王朝的覆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已过去了四十来年,但烈士的遗物,施暴的刑具,仍在揭露着国民党的残酷、凶狠。我怀着深深地敬仰,屏住沉重的呼吸,想象着《红岩》描绘的情节,深深地、深深地陷入遐想------

                           (一)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我仿佛看到拖着铁镣、带着手铐、满脸鲜血的成岗烈士,面对敌人的严刑酷打,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写下了“我的自白”;我仿佛看到“一个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的小孩,手握监狱的铁杆,看着被他放飞的虫子“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也向往着自己能像小虫一样飞向自由、飞向光明;我还看到江姐和她的狱友们,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心情澎湃,拿出了红旗,她们“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着闪亮的金星”;我更看到,在胜利来临的最后时刻,刽子手们在作着最后的挣扎。他们疯狂地进行屠杀,一批批优秀的先烈们倒下了,而又一批难友们迎着曙光,迎着枪弹,冲了出来-----四十来年逝去的历史,就恍如昨日,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二)
在《民主与法制画报》上看到宫曙光些的一篇文章——《沉寂五十年的红岩功臣》,文中介绍一个在渣滓洞魔窟里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为狱中党组织与外界党组织进行秘密联系的唯一联络员-——黄茂才。也就是《红岩》中用自己人为名,廖廖数语对其描述的人。
黄茂才曾是渣滓洞监狱里的看守,但在曾紫霞(即小说《红岩》里孙明霞的原型)的策反教育下,成了监狱地下党和外界联系的秘密联络员。为党、为监狱里的同志们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江竹筠(即《红岩》里江姐的原型)烈士的那封被后世题为“狱中致谭竹安书”或“示儿信”的著名革命文物,解放后被送到了博物馆展出,就是黄茂才送出来的。
就是这样一位地下秘密联络员,解放后却被当做“杀害江姐的凶手”公判、服刑。虽然他再三申辩自己的冤枉,但遗憾的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直到一九八一年五月的一天,黄茂才收到了落款是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的来信,在纪念馆馆长卢光泽的帮助下,他才找到了当年重要的见证人曾紫霞、仲秋元、胡春甫、田一平、李玉鈿,请他们各写了一份证明材料,才使他的冤案彻底平反。但此时的黄茂才已是白发老翁,余年不多了。
文中纪念馆馆长卢光泽的一句话是我深有感触。“老黄,建国之后这些年你都在干什么呢?”
受尽委屈的黄茂才竟当着卢光泽的面呜呜啜泣起来,老泪纵横。
想想,建国这么多年,我们的党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连刘少奇、邓小平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都难逃厄运,更何况你区区一个黄茂才!历史给我们深刻的教训是必须完善法制的健全,少给国人更多的遗憾。

                                (三)
《红岩》一书对我们一代的教育是深远而富有影响的。许云峰、江姐、成岗等无数英烈的名字,早已化作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卓然屹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当我们捧读《红岩》一书时,也为作者给我们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而欣佩、敬仰。不想,前段时间却从报上读到了为《红岩》一书的署名权而打起了笔墨官司,世俗的名利侵蚀了他们,是他们追逐起虚名浮利,不禁震撼。我猜想,作者们写作《红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名誉、署名权,而是身边的战友们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催励他们,激动着他们,烈士的形象常常在他们的脑海萦绕,是为了不能忘却的回亿,促使他们拿起笔杆,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小说。
暂且撇开小说的署名权不管。我既不知道小说写作过程中的来龙去脉,也不是法官来评判谁是谁非,我只是感到悲哀,以获取“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人,自己却在世俗面前,沽名钓誉、争名夺利,这对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不计名利、默默死去的先烈是多大的亵渎和讽刺!这对深受《红岩》一书教育的广大读者们,该是怎样的伤害,是怎样沉重的打击?我不敢想,也不想猜想。

                                     (四)
前几年,《红岩》英烈事迹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也到了温州,报刊也进行了宣传。我没去观看,但好像参观的人并不多。一代先烈的事迹,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实在是知之太少。江姐、许云峰这些名字对他们实在是陌生而遥远。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馆将作为历史永远保存下来,先烈们的事迹将和市中心的“解放碑”一样,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走近了《红岩》,我感觉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


--  作者:止水微澜
--  发布时间:2002-12-9 14:14:00

--  
《红岩》一书确实对我们一代的教育是深远而富有影响的,自小看过,那些英烈的事迹便牢牢地镶在脑海中,对以后的做人做事的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作者:芳荷
--  发布时间:2002-12-10 13:32:00

--  
《红岩》对我们而言,已不仅仅是一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