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我的咖啡情话[原创]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7934)


--  作者:月满拦江
--  发布时间:2002-12-6 12:58:00

--  我的咖啡情话[原创]

安告诉我,北京是没有什么咖啡的,连个爱尔兰咖啡的文化都没有,仅有满大街不做广告的STARBUCKS店。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俩正坐在恒基中心的“咖啡共和”,喝着绿茶咖啡,对面就是中粮广场的STARBUCKS店,人来人往。其实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找个地方坐着,叫杯咖啡,间或看看那些进来出去的美女,这种活动,我总是美其名曰“养养眼”。
我对安说,我们何必去找什么“咖啡文化”呢?多累呀!对我们来说,有地方喝咖啡,有地方可以聊些别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记得我以前在做咖啡广告时就想过要拿下STARBUCKS的广告,谁知他们竟然不做广告,说是全球推广策略的需要。话虽这么说,不做广告的东东,STARBUCKS可也是真的“管子”!不管我们怎么看不过眼,它在北京却有了24家店。
虽然同是这个牌子,但是各有各的不同。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喜欢去当代商城那边的STARBUCKS,因为这里大学生很多,能够令我有些久违的感动。现在工作了,路过中关村时,总会去那里坐坐。人的岁数一大了,看什么感觉都不同了,以前总觉得那些做IT的经常坐在STARBUCKS用笔记本电脑给客户演习些SALES的资料,手中的咖啡反而成了配角。我总是认为,咖啡店是来喝咖啡的,不是来宣传你的比较牛叉的什么SALES什么的。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倒是理解了他们那种为工作奔波的用心。

中粮广场和建国门的STARBUCKS倒是不同,由于地处CBD,气质上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我在这里喝咖啡时,总是能够看到那些衣着光鲜,时沿漂亮的女性,手里握一杯咖啡,静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大说话,其实她不是在喝咖啡,只是在品味寂寞。

恒基中心的“咖啡共和”是我最近才找到的,之所以能够找到这儿,是因为《花样年华》的电影原声CD。:)因为位置并不是特别的好,你得需要用点儿心思才能够找得到它,来这里的大多数是熟客,通常是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为了休息。这时候,咖啡好像比任何语言都有效果。

有朋友对我说SOHO现代城的来自台湾的上岛咖啡比较不错,味道挺浓厚的。其实,来自“台湾”对我来说,在文化上就有了一种温馨的感觉。因为近几年亚太区的好广告,大多数是来自台湾。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境界的发挥,在台湾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而大陆却已经忘记了差不多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东城区还有一个叫做音乐时光的咖啡店,让骨子里喜欢蓝色的我喜爱到了极点,那天蓝色的墙壁总是让人想到海的广阔,这时,再喧闹的外面到了这里,反而静了下来。这时我才发现,只要是用心去找,城市里原来有许多我可以安静地坐着的地方。
不过喜爱听CD的我,如果有了好的CD,总是会带着它去农展馆旁的CD咖啡去听。能够将“CD”和“咖啡”这两个名字组合到一起,让我的直觉中这里就是音乐的代名词。它那儿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大舞台,这里每周都有固定的JAZZ、BLUES专场,还不定时地请一些ROCK乐队进行演出,相比音乐时光,它好像更加专业些。

Sammies咖啡馆比较隐蔽,得走过语言学院的校园,才能找得到它。在这里,我又能找回我学生时代的感觉。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读些喜欢的书,叫上一杯咖啡,一颗心慢慢地恢复规律。特别是在黄昏的时候,还会有烛光呢,这时如果叫上一个漂亮的小MM,你想想,多么浪漫啊,接下的,就看你的本事啦。秀水街倒是有一家Sammies,我去过一次,那次好像是去秀水买什么衣服,但店里人却是很多,来去匆匆的样子,哪像是在喝咖啡呀。其实CBD也就是匆忙的样子,咖啡馆又怎么能够脱俗呢!可惜了一个好店,那时,我真有一股冲动,借它个几十万,把这个店盘下来,换个地方,准保倍儿火。哎,有贼心没贼胆。

我一般上班时,总喜欢绕道到国贸去一趟,买上一杯香港咖啡,拿回去,一边办公,一边慢慢喝,嘿嘿,小子过得比较滋润。
其实,我来北京这么多年,要真是去喝咖啡,还是愿意到海淀去喝。毕竟喝咖啡是一种心情和处世方式,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以前的我。
第一次去盒子咖啡,还是我刚毕业那年,晚上11点多了,叫上几个兄弟给我壮行色,清华东门非常的安静,藏在小区里的“盒子”却还是亮着灯。去过盒子的朋友们都说,第一次去找它可费了老鼻子劲啦。这是第一个印象,第二个就是这里大多数是精英,人气很旺。另外一点,就是它很漂亮,咖啡色的木桌椅很厚重,玻璃茶几又非常地有灵气,更重要的是,你一旦坐下来,打开台灯后,那么这个空间和时间就是你的了。“盒子”有全北京最好的电影放映室,不过,我却是很少去看,更多的是跑过去和小姑娘学手艺,其实学手艺是好听而已,主要是想看看这些美丽的小姑娘,回来后就痴心妄想,什么时候,自己也有个“盒子”,把这些小MM一盒子打尽。

“雕刻时光”在北京算是大名鼎鼎了,我去的时候,都忘记了自己是第N次来这儿,坐在这个熟悉的位置上了,可是我对面的心爱的女孩却早是离我而去。前些时候,老黄回来,说“雕刻时光”工作的那两个姐妹,已经在云南安了家,同样也是在开个咖啡馆,然后老哥俩就感叹,原来“雕刻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影响了我们大多数人。固执如我的人,依旧怀念以前在北大的“雕刻时光”,台湾老板两口子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浪漫的传说。最近听说,北京玩得很火的“左岸工社”要把“雕刻时光”搬了进来,心中大不以为然,就算有了个名字,没有意味,那还不是瞎喊。

我毕业的人大东门倒是有那么一家“望乡咖啡”,我总感觉这个名字有点儿俗气,路过好几次,都没有进去坐坐,听说,比较不错,下周我去看看,看看能不能有点儿艳遇。

三里屯的酒吧倒是全卖咖啡,我去那儿只是整啤的,虽说咱的酒量不咋地,但是一扎两扎的倒还能哄哄外行。呵呵。总觉得这儿不是喝咖啡的地方,倒是适合拼酒,找些个小姐和少爷的。灯红酒绿的地方,很适合我与那些老外客户交friend,不过Jazzya把Coffeelatte翻译成“咖啡老太”倒是比较适当。

后海是近年兴起来的,不过我大多数是看着那些人开着车进来,开着车出去,好像是显示着什么。后海一直是有老北京的底气的,看不上眼的人,您想进来喝点什么,对不起,这儿没有您的位置,您请吧。就是这么NB,让你没一点儿脾气。那里是没什么专门的咖啡馆的,多的只是些茶坊和酒吧,不要小瞧了这些,大多数是卧虎藏龙之辈在这里,没准儿你就会遇到一个。:)

有朋友说我比较小资,我反驳说谁说喜欢喝咖啡就是小资了?你举个例子来。其实,喝咖啡不为别的,只是为一种心情,不知道你认不认同这句话——咖啡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生于70年代的人的饮料,不管喜欢不喜欢,它与几米的绘画、罗大佑的老歌、村上的小说,充满在每一天的空气里。

激情、理想、敏感、浮躁,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词汇。
咖啡,它包容了我的个性,允许了我的彷徨。

在公元的6世纪,一个流浪儿发现了咖啡果,他当时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个发现就从此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后来咖啡传到了欧洲,征服了欧洲,于是威尼斯就有了世界上最老的咖啡馆,现在仍然健在,如果你飞去水城威尼斯,可别忘了去那儿坐坐。
也许你不了解咖啡,但你却不能不论它的潜在力量。
对于我,去咖啡馆,大多数是去放松、放纵、虚幻,以求一丝心情。昏暗的灯光,熟悉的身影,咖啡与我一起放纵、伤感、沉默。。。

一个人喜欢咖啡,并不仅仅是因为寂寞,只是咖啡的香能够给其一个安全的空间,一种和谐的相处方式。我们可以恋爱、可以工作、可以群居,却也希望有一个人安静的空间。只有自己的时候,听听蔡琴、齐豫等的老歌,看看小马哥的落魄英雄,在阳光的屋子里躺下晒晒太阳,哪怕是发呆,也希望手中有一个能够可以把握的咖啡,哪怕是给自己一些安慰。

去的地方多了,就会对咖啡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喝上一杯是必不可少的。咖啡从交往的角度上来看,是一种加速理解的媒介物,让人与人的世界变小。
而孤独地行走,却是让我更懂得咖啡的魅力。
在一个城市久了,就想离开。喝咖啡久了,就会上瘾,爱上咖啡,就是爱上那个瘾吧。


--  作者:梦蝶翩跹
--  发布时间:2002-12-6 14:00:00

--  
喜欢喝咖啡的男人一定多过女人——第一次看见那些深褐色的,半圆形的豆子的时候,就这样相信。
呵呵,你去看看,真的很玄。
还不知道,加了泪的咖啡是个什么味道,倒是记住了,那个不同——goodbye和farewell……
--  作者:月满拦江
--  发布时间:2002-12-6 14:11:00

--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