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湖湘学派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5588)


--  作者:红网星晴
--  发布时间:2002-11-22 23:21:00

--  湖湘学派
湖湘学派,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地域性儒家学派。南宋绍兴年间,因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的主要学术研究和传播学术思想的活动都在湖南,故得名。  

    湖湘学派形成于南宋建炎以后。当时著名学者胡安国与儿子胡寅、胡宏等,因不满南宋朝廷的黑暗政治和投降政策,由福建迁往湖南衡山附近定居,潜心研究理学并授徒讲学,创建碧泉书院、文定书堂,积极从事传播理学的工作,开创了湖湘学派。胡安国在南岳紫云峰下完成了他的名著《春秋传》,这是宋代理学家以义理之学研究《春秋》的代表作品。它与朱熹的《四书集注》并重,成为科举取士官方规定的必读科书。其子胡宏也在衡山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知言》,被誉为“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知名度不在张载的《正蒙》之下。胡安国的《春秋传》专讲“华夷之辨”,而胡宏的《知言》则阐明“性”为宇宙本体的思想。南宋乾道、淳熙年间,是湖湘学派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栻。张栻与当时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张栻曾师从胡宏于文定书堂,因学识超群,被胡宏赞为“圣门有人,吾道幸矣”。他学成后归长沙,先后主讲岳麓、城南两书院。在胡宏病逝后,成为湖湘学派的领袖人物。他不仅继承了胡宏之学,而且还吸收周敦颐、二程、张载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思想,并与同时的朱熹、吕祖谦、陈傅良、陆子寿等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扩大了湖湘学派在全国的影响。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湖南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长沙成为全国闻名的理学基地。  

    湖湘学派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各具特色,曾对后世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思想方面:湖湘学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湖湘学者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如当时担任中书舍人的胡安国就建议朝廷“当必志于收复中原,祗奉陵寝;必志于扫平仇敌,迎复两宫”,胡宏宁可隐居衡山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与主张妥协投降的秦桧往来,拒不接受秦桧的召用。张栻更以力主抗金闻名于世,并把抗金复仇作为治国大纲。他:“自古为国,必有大纲,复仇之义,今日之大纲也”(《南轩集·戊午谠议》)。朱熹称他为“慷然以奋发仇虏,收复神州为己任”。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们不仅主张抗金,不少人投笔从戎,亲赴抗金战场,成为优秀的抗金将领。有鉴于民族矛盾的异常尖锐,湖湘学者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民主张。胡宏说:“养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治安也,取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败亡也”。(《知言》卷三)他主张“治道以恤民为本”(《五峰集·与刘信叔书》)张栻认为:“欲复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先有以得吾民之心。”张栻及其弟子还把这种重民思想体现在他们的政事活动中,他们注意问民疾苦,访求利病,改革地方弊政,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弊端,他们主张变法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提出了锄奸恶、清仕途、用贤才、明赏罚、均田地、整师旅、罢监师、易风俗等一系列革新主张。  

    在学术思想方面:以性为本体的理学思想和重践履的经世务实学风是湖湘学派的主要特征。论“性”说“道”,是湖湘学者讨论的中心议题。胡宏在《知言》中将性分为“天地由此而立”的本体之性和具体的人性物性。他认为“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知言》卷四)“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其气之本乎!”(《知言》卷三)他还认为具体之性和本体之性虽有区别,但二者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他得出“观万物之流形,其性则异;察万物之本性,其源则一”(《知言》卷二)的结论。他在论证心和性的关系时,指出“未发只可言信,已发乃可言以”(《五峰集·与僧吉甫书》),这表明作为本体的性是通过人的“已发”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张栻继承了胡宏“性为未发,心为已发”的思想,他说:“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南轩集》)心“能统万理”并主宰万物,这就是湖湘学派以性为本体的理学思想的特色。湖湘学派还提倡重践履、重经世的务实学风。胡安国向以“强学习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安史》本传)著称。胡宏也是以力行训导学生。张栻更以“今人之不践履,直是未尝真知”而强调躬行践履的重要性。湖湘学者重视务实学风。胡宏反对学者多寻空言,不究详实而高谈性命,张栻为学注重经世,教育学生在日用酬酢处用功,他的弟子也由此走向经世致用的道路。  

    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栻去世后,湖湘学派出现了分化,大部分学者转投其他名师,如张栻弟子胡大时改从陈傅良、朱熹问学,后来又师事陆九渊;蒋元夫也求学于陆九渊。因此,湖湘学派作为独立的地域性学派已不复存在。后来虽有明代学使陈凤梧作《湖南道学渊源录》,表彰湖南学者,但也只是流风余韵,其影响在元、明两代并不显著。  

    直到清代,康熙《岳麓书院志》专辟“湖南道统”一节,为胡安国、胡宏、张栻及其他湖南学者列传。乾隆时,乾隆皇帝又为长沙岳麓书院亲书“道南正脉”匾额,以表彰湖南学者传播理学之功。特别是在晚清,湖湘学者更为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如唐鉴、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罗泽南等人都认为“苟通义理之学,而经济该乎其中”,是晚清著名理学经世派的代表。又如魏源、陶澍、贺长龄、贺熙龄等人虽然潜心于学术,通贯经史,但他们“以经术为治术”,主张经世致用。他们的这些思想特性,都继承了湖湘学派的思想传统和作风。


--  作者:昕风
--  发布时间:2002-11-26 11:17:00

--  
真下了一番工夫吧?
--  作者:阿伦史丹奴
--  发布时间:2002-11-27 21:33:00

--  
看来不止一番功夫,肯定有两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