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评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53059)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3-5-22 13:43:54

--  评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黄自随 
             相传孔子删《诗》,存“三百篇”,后世选注诗词的学者遂多循此旧制。在“知识考古学”发达的今天看来,“删”只是前儒有意的误读,意在夸大孔子的话语权力,缘饰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之圣心。记得钱钟书先生曾抱怨过,选注古代诗词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而要选注好“三百篇”似乎更是异常艰巨的工作。 
      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而魏晋六朝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集主要有明代张溥编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近人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这一时期诗歌的历代选本也不下百部,仅笔者所寓目的今人选本就达十余种。然因种种原故,诸选本虽各有千秋,但总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近读到沈文凡教授主编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 9月第1版,2002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译析》),有感于《译析》体现的严谨质朴求实的学风,且其集前贤研究、选注之大成,金相玉振,于是就有了责任要为这本确实难得的珍本写点东西。 
     其一,《译析》“三百首”取舍精当。据笔者粗略统计,这一时期的诗歌至少有一万多首,而要编选出“三百首”简直是沙里淘金,颇需一定的眼光和煞费一番心血。如汉代文人 诗中,高祖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十七首,司马相如等人的《郊祀歌》十九首,韦孟的《 讽谏诗》、《在邹诗》两首,曾经被人认为是“大文字”,多以歌功颂德为能事,其实不过是模仿《诗经》、因袭《楚辞》而已,还不如项籍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之类有新鲜的风格,所以这些诗歌《译析》“删”而“不存”。又如《译析》所选的班固《咏史》一诗不失为文人五言诗草创期的杰作,然后人多以钟嵘“质木无文”一语来贬斥其艺术成就而不选。其实班诗“有感叹之词”,是“东京二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钟嵘也确实承认了 
它艺术上的成功,因此不选班诗者的确有失严谨。余冠英选注的《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第1版)和姜书阁、姜逸波选注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92年5月第1版)都没有选班诗,笔者不得不为之感到遗憾。 
       晋宋以后的文学屡遭后人鄙薄,因此一些佳作名篇也罹厄运被“删”而“不存”。唐人陈子昂曾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李白也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古风》其一),白居易更为“激进”,称“陈、梁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与元九书 》)。对于唐人的这种批评,后人每每加以夸大,而今人又多目以“反现实主义的逆流”(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前言》),于是不少选本妄自编选者往往有之,尤其是对晋人玄言诗和山水诗以及宫体诗删而不论。这一点正是不少选本让人深感遗憾之处,而《译析》在这方面颇使人满意。如《译析》所选王羲之的《兰亭诗》和汤惠休的《怨诗行》、《白?歌》,余冠英 就没有选。 
      其二,《译析》在翻译、作者简作、注释三部分均有其个性和特色。翻译方面,《译析》既忠实 于原作,又有译者的发挥创造,译文十分典雅别致,读来回味无穷。这与译者的个人创造是分不开的,也正是接受美学所说,“文本”(text)在无数次“遮蔽”中被“澄明”、被解读。《译析》“作者简介”相对某些选本而言,是极为严谨的。它对作者生平、作品风格与前人对该作者的作品的批评、作者的文集、正史所载的传记等都一一做了介绍。正如孟子所说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译析》编选注析者可谓用心良苦。在注释方面,《译析》参阅了大量的资料。诗歌中典故的来源,《译析》一一指出,一些注解还援 引了《说文解字》、《尔雅》等典籍。对许多难以辨识的字,《译析》还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 。这为一般的读者提供了许多方便。 
      其三,是《译析》“简析”部分集历代学者选注、研究大成,金相玉振,且许多地方还有其独到见解 ,《译析》旁征博引,语言精炼,论述逻辑严谨,与某些“权感”的选本比较,许多地方似要稍胜一筹。如《译析》对曹植《美女篇》的简析甚为精妙,极富思辨性: 

  
           《美女篇》继承了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用佩玉、明珠显示美女的端庄华贵,用佳人隐喻志人,即诗人自己。全诗结构严谨,前十六句是叙事,后十四句为议论、抒情。前者是后 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则是全诗的中心和灵魂。两者结合紧密,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愤。 它语言华丽、精炼。清代的叶燮在《原诗?外篇下》中说:“(曹)植诗独《美女篇》,可为汉 、魏压卷;……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 
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又如对汤惠休《怨诗行》的简析更是如此。《注析》指出汤诗仿曹植《七哀》而有新的创意,艺术成就与曹植《七哀》相比更是略胜一筹: 


      起二句较之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更觉体情入微。想象明月含带夫君光辉,是女主人公望月时的心理情态。光洁的月光带给女主人公的是无尽的联想与幻觉。“妙在‘ 君’字,若楼含千里光,情思便不相关 。”(《古诗归》谭元春语)从反面指出了惠休拟人手 法的成功 。“巷中”二句,承接首二句而来,“巷中情思”指饱含丈夫情思的月光布满自身 周围,可望不可及,可感不可触,因此为之断肠。“巷中句,以他人作挑笔,亦曲”(张玉谷 《古诗赏析》),婉深奇警。“悲风”二句转向对自己的描写,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创意当有影响。…… 


       又如对谢眺《入朝曲》的简析末尾,《译析》接着严羽《沧浪诗话》评谢诗:“已有 全篇似唐人者”而说“本诗即是一例”,《译析》继而发明:“诗工于发端,造语精丽,艳韵 英秀,直开唐诗妙境。”可谓会心之言。又如对丘迟《旦发渔浦潭》的简析,《译析》分析了 谢灵运、谢眺山水诗的差异之后,紧接着说:“丘迟此诗则较早地将乡村人物插入自然山水之 中。陈祚明指出:‘村童野老与山水并列作眼前景物,甚趣。’(《采菽堂古诗选》)确实是比 较敏锐的发现。”应该说这确实是《译析》“比较敏锐的发现”。《译析》最后评论道:“这首山水诗趋康乐而又有所发展。……另外,全诗皆对,对唐人律诗的发展亦有 借鉴。”此诚《译析》“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之言!这样的心得,随处可见,不必一一胪举 。 
其四,《译析》简析严谨、实事求是。它将作者诗歌得失与诗人创作个性一一分析出 来,没有严谨求实的风格是做不到的。而《注析》不迷信权威,则更见作者质朴求实学风。如傅玄《豫章行苦相篇》“作者介绍”:“玄长于乐府,存诗近百首。其中不少作品继承汉魏乐府反映社会问题的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古乐府风格,但也不乏模仿之作。”“简析”又说:“沈德潜说傅玄‘大约长于乐府’(《古诗源》),这首诗正体现了傅 玄诗歌创作的这一特点,堪称他的代表作。”而关于傅玄的诗歌创作风格的评论,历来并不完 全一致。钟嵘《诗品》说傅玄诗“繁富可嘉”,沈德潜《古诗源》则讲他“大约关于乐府,而 短于古诗。”而陈沆《诗比兴笺》却又说傅玄“尤长拟古,借他酒樽,浇我块垒。”今人柴剑虹说:“而从这首《古相篇》和其他一些代表作(如《杂诗》、《历九秋篇》)来看,傅玄的诗歌还是以委婉哀怨、温雅富丽为主要风格的。”(《汉魏六朝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2月第1版)而《注析》罢黜诸说,独崇沈德潜之见解。又如对汤惠休《怨诗行》简析末尾写道:“惠休诗辞采绮艳,在当时即受攻击。‘延之每薄汤惠休诗,谓人曰:惠休制作 ,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生’。(《南史?颜延之传》)但清代沈德潜对此诗评价却较高: ‘禅寂人作情语,转觉入微,微处亦可证禅也。’(《古诗源》)评价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许多选本怕“误后生”而删汤诗,早已失去客观的评价和严谨求实的作风。《译析》并不盲从 “权威”的选本,独抒已见,“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纵观全书,《注析》文采斐然,语言精炼,确实是一本值得认认真真读的书。当年删 《诗》的孔圣人教育他的学生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小子何不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孔圣人所谓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是为圣人着眼于士君子人格的建构,以诗感发情感意志,以礼规范立身处事的目的行为,以乐助成健全人格使之得以养成,“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王夫之)。古代中国是诗歌之国、艺术之国,以诗教化世人,已成两千多年的传统。上个世纪“五?四”一代学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在“后现代”的今天看 来,“诗教”已是当前最需要获得世人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今沈文凡教授拨前之人误读而反原本的真实,又以《注析》教化世人,此诚与圣心不远矣! 

 
 
 
 


--  作者:石彤
--  发布时间:2003-5-23 11:38:40

--  老兄见识渊博,十分钦佩
立意新鲜,征引翔实,喜欢老兄治学的风格
希望多来抛玉引砖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3-5-25 14:59:03

--  
穷斯烂也
吾道久违圣心
作茧自缚
今有悟:《中庸》曰:其次致曲。
曲而诚,诚而圣
得乎天道也。
--  作者:式微
--  发布时间:2003-5-25 20:30:57

--  
佩服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
不过说句老实话,太专业,我还是有些不懂。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3-5-26 18:40:22

--  
还谈不上严谨
论坛诸位版主还多次教育我要再读十年书
我的老师也说我要35岁以后才有出头露面的机会
--  作者:人晕亦云
--  发布时间:2003-5-26 22:52:43

--  
照我看,你要250年后再露面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3-5-27 12:01:54

--  
以下是引用人晕亦云在2003-5-26 22:52:43的发言:
照我看,你要250年后再露面

谢谢人晕的点破
250年以后才露面
那么我不成了圣贤了!
几乎都是大器晚成
我数了一下
凡是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
大多是几百年才露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