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红网辩论赛:文化版主辩手发帖专区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52022)


--  作者:子爵
--  发布时间:2003-5-16 22:56:43

--  红网辩论赛:文化版主辩手发帖专区

论点:爱情使人趋于理想  

发帖顺序: 文化一辩,生活二辩,文化三辩,文化四辩。

规则:
1、一辩: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引经据典恰当;二辩:攻辩提问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以及人身攻击均要被扣分; 三辩:答言需正面回答问题,角色不得互换; 自由辩论时间,四名辩手不限定回帖,但希望在自由辩论时间内双方辩手都能到场发言,开两个主帖仅在主帖内辩论; 四辩:总结陈词应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不得脱离实际; 
2、辩手及替补必须正面回答3个以上的网友提问,四辩除外。
3、辩论赛只对文,不对人,不准出现粗痞话,问候对方父母之类的用语。如发现,由主持人及时删除,并公开提出警告。 
4、本次辩论赛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评委不具体打分,比赛也不分胜负,希望辩手们辩论时适当把握分寸.
5、除指定辩手和主持人外,任何网友不得在此帖后跟帖,否则主持人将予以删除.


--  作者:无量天尊
--  发布时间:2003-5-17 13:01:05

--  
文化版题目:爱情使人趋于理想

既然我所要论述的题目是“爱情使人趋于理想”,那么不妨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话里几个相关关键词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辩题。

爱情: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给予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
趋于:向往,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进行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乎客观的情况
(金山词霸上查的,有误请与该公司联系)

我的辩题的主体是“人”,说的是“人”在“爱情”这种条件刺激下所产生的行为方向问题。

人的日常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生命活动,一个是精神活动,所谓生命活动就是包括我们常说的吃穿住行等一系列的活动以及人体自身代谢过程,而精神活动则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有些象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一个是存在的基础,一个是依附在这个存在基础上的看不见却可感知的存在。没了这个存在基础(生命活动),那么所有的精神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失去了精神活动,即便这个基础还在,那么作为主体的这个“人”也已经不在了,就是死了。在医学上判定一个人是否死亡的标准已经由过去的心脏停止跳动改为脑死亡,这也是重视精神活动的一个表现。所以说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彼此依存,彼此影响。

把辩题的几个关键词归一下类,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1. 爱情:精神活动
2. 人: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综合
3. 理想:精神活动
4. 现实:生命活动存在的客观环境

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双重选择性,既可以发展其物质性,也可以延伸其精神性,至于物质和精神两性孰一孰二的问题我想我们也没有必要多探讨。用精神性的“爱情”去刺激具有双重性的“人”,可能使“人”产生物质性的趋势吗?就好像我喝了一口水,应该是感觉到解渴了,而不是说我喝了一口水就记住了20个英文单词。凡事都是有关联的,如果说我们的辩题可以用图画来表示的话,那么我做了张进程图:

爱情――美好的期望(产生理想)--实际的行动(尊重现实)
     幸福的感觉

没有谁可以抛开物质谈精神的,再美好的爱情也要有行动,也要在现实中去实施,这是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们要谈的不是“爱情最终不能脱离现实”,而是“爱情使人趋于”什么。在看到表象的行动前,其实就已经具备了看不见的期望,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期望,理想才能转变为现实。

对于爱情也是这样,爱情本身就是爱情,只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在爱情刺激下,人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就如同我刚说的喝了水就会止渴一样,在爱情的刺激下,人会产生美好的期望和幸福的感觉,这就是“爱情使人趋于理想”的全过程,至于说到行动、现实,其实那与爱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那是“关于爱情的理想”的产物。望梅止渴的典故大家都是知道的,士兵们没有吃到青梅,为什么可以有如同吃到青梅的动力呢?那种对青梅强烈的渴求就是他们渡过难关的根本,青梅的甜美令士兵们产生了美好的理想,这种意志支撑着他们,我们可以说对青梅的美好向往令他们产生坚持下去的行动,但不能说青梅令他们产生坚持下去的行动,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吃到青梅。所以说“爱情”这种精神活动产生的是“感觉”和“想法”,而这“感觉”和“想法”也正体现了所谓理想的定义,而“想法”又有催生行动的作用,所以“爱情”和“现实”并不具备直接发展的关系。 

以上我只是在理论上对“爱情使人趋于理想”这个辩题进行了剖析,下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一些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很经典的爱情故事了,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结果是什么,是死后结为连理枝,化成鸳鸯鸟,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人们用神化了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期望,那么那种思想和期望又是什么?那就是理想。

《廊桥遗梦》里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的爱情短暂却又刻骨铭心,他们可以为了家庭而分手,但不会因为分手而放弃那份爱情,也许她和他的一生都那样继续平凡下去,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共同保留了自己对爱情的执著,那么那份对爱情的执著是什么?那就是理想。

《海的女儿》那样的童话故事谁都看过的,尽管那些故事的结尾都是很美丽的“从此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花好月圆的事也总是有的,那些结局也都是希望实现美好的愿望,那么那些美好的愿望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理想。

如同灰姑娘一样踏入皇宫的戴安娜曾经是世界的焦点,多少人为她痴迷,多少人艳慕她的际遇,可她却选择了离婚,放弃了王妃的尊贵,去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而这只是因为失去了爱情,那么那份为了寻求真爱的勇气又是什么?那就是理想。

爱情是多样的,但拥有爱情的幸福是一样的,爱情所产生的美好期望是一样的,爱情给人以理想,理想令人在现实中奋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7 13:02:01编辑过]

--  作者:无量天尊
--  发布时间:2003-5-17 13:04:12

--  
文化版题目:爱情使人趋于理想

既然我所要论述的题目是“爱情使人趋于理想”,那么不妨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话里几个相关关键词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辩题。

爱情:男女间爱恋的感情
趋于:向往,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进行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乎客观的情况
(金山词霸上查的,有误请与该公司联系)

我的辩题的主体是“人”,说的是“人”在“爱情”这种条件刺激下所产生的行为方向问题。

人的日常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生命活动,一个是精神活动,所谓生命活动就是包括我们常说的吃穿住行等一系列的活动以及人体自身代谢过程,而精神活动则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有些象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一个是存在的基础,一个是依附在这个存在基础上的看不见却可感知的存在。没了这个存在基础(生命活动),那么所有的精神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失去了精神活动,即便这个基础还在,那么作为主体的这个“人”也已经不在了,就是死了。在医学上判定一个人是否死亡的标准已经由过去的心脏停止跳动改为脑死亡,这也是重视精神活动的一个表现。所以说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彼此依存,彼此影响。

把辩题的几个关键词归一下类,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1. 爱情:精神活动
2. 人: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综合
3. 理想:精神活动
4. 现实:生命活动存在的客观环境

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双重选择性,既可以发展其物质性,也可以延伸其精神性,至于物质和精神两性孰一孰二的问题我想我们也没有必要多探讨。用精神性的“爱情”去刺激具有双重性的“人”,可能使“人”产生物质性的趋势吗?就好像我喝了一口水,应该是感觉到解渴了,而不是说我喝了一口水就记住了20个英文单词。凡事都是有关联的,如果说我们的辩题可以用图画来表示的话,那么我做了张进程图:

爱情――美好的期望(产生理想)--实际的行动(尊重现实)
     幸福的感觉

没有谁可以抛开物质谈精神的,再美好的爱情也要有行动,也要在现实中去实施,这是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们要谈的不是“爱情最终不能脱离现实”,而是“爱情使人趋于”什么。在看到表象的行动前,其实就已经具备了看不见的期望,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期望,理想才能转变为现实。

对于爱情也是这样,爱情本身就是爱情,只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在爱情刺激下,人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就如同我刚说的喝了水就会止渴一样,在爱情的刺激下,人会产生美好的期望和幸福的感觉,这就是“爱情使人趋于理想”的全过程,至于说到行动、现实,其实那与爱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那是“关于爱情的理想”的产物。望梅止渴的典故大家都是知道的,士兵们没有吃到青梅,为什么可以有如同吃到青梅的动力呢?那种对青梅强烈的渴求就是他们渡过难关的根本,青梅的甜美令士兵们产生了美好的理想,这种意志支撑着他们,我们可以说对青梅的美好向往令他们产生坚持下去的行动,但不能说青梅令他们产生坚持下去的行动,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吃到青梅。所以说“爱情”这种精神活动产生的是“感觉”和“想法”,而这“感觉”和“想法”也正体现了所谓理想的定义,而“想法”又有催生行动的作用,所以“爱情”和“现实”并不具备直接发展的关系。 

以上我只是在理论上对“爱情使人趋于理想”这个辩题进行了剖析,下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一些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很经典的爱情故事了,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结果是什么,是死后结为连理枝,化成鸳鸯鸟,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人们用神化了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期望,那么那种思想和期望又是什么?那就是理想。

《廊桥遗梦》里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的爱情短暂却又刻骨铭心,他们可以为了家庭而分手,但不会因为分手而放弃那份爱情,也许她和他的一生都那样继续平凡下去,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共同保留了自己对爱情的执著,那么那份对爱情的执著是什么?那就是理想。

《海的女儿》那样的童话故事谁都看过的,尽管那些故事的结尾都是很美丽的“从此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花好月圆的事也总是有的,那些结局也都是希望实现美好的愿望,那么那些美好的愿望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理想。

如同灰姑娘一样踏入皇宫的戴安娜曾经是世界的焦点,多少人为她痴迷,多少人艳慕她的际遇,可她却选择了离婚,放弃了王妃的尊贵,去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而这只是因为失去了爱情,那么那份为了寻求真爱的勇气又是什么?那就是理想。

爱情是多样的,但拥有爱情的幸福是一样的,爱情所产生的美好期望是一样的,爱情给人以理想,理想令人在现实中奋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7 13:05:40编辑过]

--  作者:大隐于网
--  发布时间:2003-5-17 14:02:23

--  
“爱情是多样的,但拥有爱情的幸福是一样的,爱情所产生的美好期望是一样的,爱情给人以理想,理想令人在现实中奋起。”

好文!点睛之笔!


--  作者:子爵
--  发布时间:2003-5-17 15:18:51

--  
通知:

为公平见,所有选手的辩帖一旦发出后,不得修改.


--  作者:阿伦史丹奴
--  发布时间:2003-5-17 15:42:13

--  
没有看清楚整篇文章到底想要说明什么观点,我们讨论的好像是爱情让人趋于现实、爱情让人趋于理想。爱情是美好的东西,或者我们得爱情是充满理想色彩的,在这点上大家都不反对!但是结果却只是让我趋于现实之中!
--  作者:子爵
--  发布时间:2003-5-18 11:02:40

--  
生活二辩卡布基诺的辩帖

大家好。我是生活的二辩卡布基诺。对方辩友是红网有名的写手,才华横溢饱览群书,令人折服。但是,越是这样的人,更容易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在辩论一开始他就将一句简单的话:爱情使人趋于理想进行了语法结构的分析,还引经据典。本人本不擅长进行逻辑思维,还真的被晕了头了。还好,对方辩友举出了个望梅止渴的例子来作为他立论的依据,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早在学校进行医学学习时,望梅止渴就被写上了我们的教科书,它是最基本的反射系统,眼睛看到梅子,刺激人的味蕾,而产生唾液,这唾液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正因为有了这些唾液,才让士兵们暂时缓解干渴。而可以继续赶路。这要是和精神扯上关系,这不是生搬硬套吗?牛顿说的好,一个错误的论证会让论点无从成立。对方将这句话的语法结构进行的分析和讨论是否正确我不知晓,因为自有高人来指出漏洞,而这个论证就分明站不住脚。

对方也是通晓百科的人,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人的日常活动包括精神活动和物资活动,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说的好极了,但是到后面就呈现出矛盾的对立性来。对方说:“爱情”这种精神活动产生的是“感觉”和“想法”,而这“感觉”和“想法”也正体现了所谓理想的定义。爱情就是光有感觉和想法吗?那这样的爱情叫什么,是不是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呢?那么我们论题就要改了,要改精神恋爱好不好了!

最后对方打了几个比方,叫我更加高兴了,因为这几个故事更是我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刘焦两人的爱情悲剧恰恰说明了爱情最后屈从于现实,至于人们将他们的结局美化,不过是人们希望好人有善终而已,正因为爱情总是屈从与现实,人们才编一些美好的故事来自我欺骗。海的女儿的故事也是如此。那廊桥遗梦就更证明了爱情只能屈从于现实,况且他们的爱情也不是精神上的,他们也有肌肤上的,最后也不得不回到现实中去。戴妃就更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她就是不是王妃了也不用为三餐操心她得不到王子的爱,也就是得不到实际的关怀,没有王子爱她自然还有另外的人爱,况且她后来的男朋友还真的富可敌国呢!

爱情不光是理想上的,也就是说不能建立在对方说的感觉和想法和理想上,你要去创造,让爱情有良好的土壤生存,爱情就是用实际行动去让你所爱的人舒服点,快乐点,这样的过程离不开现实,对方用了一堆因果关系来论证爱情是趋向理想的,但爱情的终极目标是现实。推理的结果应该是最后的结论,不是中途的结论,想必大家都学过数学的都知道这么一回事吧!

人类的一切活动均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精神活动也好,物质活动也好,光谈理想不论实际的人在哲学上叫做空想家。爱情是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综合体,爱情和现实是个双向的过程,为了爱情,人们努力让现实条件变的更好,让爱情有更好的存在空间。爱情如果趋于理想,明显的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嘛!亲爱的对方辩友!


--  作者:恒一刀
--  发布时间:2003-5-19 19:15:58

--  
文化三辩
    
    按照规则,本次辩论的二辩是攻辩,子爵裁判还专门强调:攻辩提问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以及人身攻击均要被扣分。恐怕也是担心有的辩手问题多而重复罗嗦,不过我想当他看了生活二辩卡布基诺的辩帖后,应该是大大松一口气吧!卡布基诺的帖子总共只用过三个问号,还都是反问句,用不着别人回答的。既然卡布基诺光顾着从乐坏了到更高兴了,忘了二辩应有的提问职责,害的一刀英雄无用武之地,事先准备了无数对方辩友可能提出的问题答案也用不上。只好针对对方辩帖的几个错误罗嗦几句了!

    对方卡布辩友一开始就说:越是才华横溢饱览群书的人,越容易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顺便说一下,卡布辩友的原话是:……但是,越是这样的人,更容易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似乎存在语法错误,不够严谨)。如果卡布辩友要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首先恐怕需要证明才华横溢饱览群书的人,51%以上都犯过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其次还得证明才华不横溢、饿览群书(或者饱览一书)的人,51%以上都没有犯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显然对方辩友没有,也不可能对此进行论证,他所持的观点也许只是来源于他的经验。卡布辩友看来光顾着指责别人犯错误,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泥潭……

    接下来,卡布辩友,错误的理解了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含义。望梅止渴,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是这样: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很显然,这里的望字当期望讲,并不是实实在在看见了梅子。而激励士兵们继续赶路的动力,正是他们对前面青梅的渴望,决不是什么能暂缓干渴的唾液。卡布辩友进行过医学学习,应该知道人在极度干渴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唾液分泌的。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曹操的手下不是渴得嗓子冒烟,而是饿得浑身没劲,曹操此时对手下说,前方有个包子铺,大个的包子足有碗口大,估计同样能够激励手下继续前进。

    卡布辩友的另一个错误,是歪曲我方的观点,我方从没有说过:爱情就是光有感觉和想法。相反,我方一辩天尊明明是说:“没有谁可以抛开物质谈精神的,再美好的爱情也要有行动,也要在现实中去实施。”但是,我们的辩题不是爱情就是光有理想或者爱情就是光有现实,而是爱情使人趋向于什么,很明显的,在获得爱情之前,就有了对爱情的渴望,而获得爱情之后,也不会就象对方辩友说的就屈从于现实,同样需要我们时时有维持这份感情的期望,正是因为树立了如此这些美好的期望,我们才能一步步将理想转变成现实。

    接下来的对爱情故事的理解我想不用再多说了吧,所有爱情故事都包含了人们的美好期望,这也正是爱情使人趋向理想的有力证据。

    “爱情的终极目标是现实”,这是卡布辩友的又一个错误论点,爱情的目标当然是为了实现两情相悦生死相依的理想。如果爱情的终极目标是现实的话,恐怕卓文君也不会看上司马相如,祝英台也只好嫁给马文才,而那个杰克,估计早早自己躺到那块能逃生的木板上去了……

    在爱情生活中,我们都是树立一个个的理想,然后努力的去实现它,但是,不能因为我们实现理想的结果是在现实中的,就说爱情使人趋向现实,这就象不能因为所有食品都经过消化后变成粪便,就说我们的食品趋向大便。对于相爱的人来说,两人结合,组建美好家庭只是一小步,他们肯定还要生孩子,把孩子抚养成人,还要浪漫的一起慢慢变老,甚至到老了还不够,还要同生共死,还要相爱三生三世,要来生再续缘。对方辩友只看到相爱的人为了结合而考虑的婚姻和以后的家居生活(可能包括门当户对,三姑六婆,柴米油烟,锅碗瓢盆等等)其中蕴涵的现实因素,而忽略了恋人双方对爱情的渴望,在爱情发展的这一辈子中所起的目标性和决定性作用,我不得不说,对方辩友的目光,太短浅了!

    让我们象马丁·路德·金博士那样,勇敢的喊出:我有一个梦想!是的,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它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  作者:大隐于网
--  发布时间:2003-5-19 19:54:17

--  

倒!一刀的头像让人不敢卒看。
强烈建议换掉!


--  作者:墨丝儿
--  发布时间:2003-5-19 20:02:26

--  
呵呵,有恐吓作用。
--  作者:·湘妃竹影·
--  发布时间:2003-5-21 14:46:40

--  
在我们这次讨论的关于“爱情使人趋于理想(现实)”的辩论中,对方一辩首先举了梁祝的例子,但其反驳的理由居然是一句“那是不可能的”,那么理想又是什么,“理想: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如此看来,理想本身就具有其未知性,不能因为没有可能或是可能性小就否认理想,很多年前有人想飞,那只是个理想,大家也是在说“那是不可能的”,可结果如何,最终人类飞了起来。而且对方一辩的逻辑显然有些极端,只是因为有了一个梁祝,就要把爱情否定或是叫大家全都化蝶而去,这不太可笑了吗?再问对方一辩,当你看到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你会立刻把你们之间可能的爱情用几平米的房子、什么牌子的车子、多少瓶醋、多少袋盐来给衡量出来吗,很显然,如果你喜欢她,你会开心、会笑、会快乐、会甜蜜,当然,如果你只想着她的手指能给你点出多少张钞票或是两排金牙能换多少美元什么的也可以,但那还是爱情吗?

      至于对方二辩的发言我有些无所适从,且不说对常见成语的理解出现原则性错误,便是分析事物的方法显然也是走了极端。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步步来的,可以说至少在你个人的范畴内是个无限延伸的过程,爱情也是如此,如果非要给爱情找个最终的结果,那么就是无尽的怀念,梁祝的故事显然就是这种怀念的直接体现。现实是依附的基础,但爱情源于理想,发展于理想,在现实中磨砺,最后归为最终的理想,这才是爱情的全过程。如果说爱情的直接趋势,那么就是美好期望,如果说爱情最终的趋势,那么就是理想化的衍生,至于说现实,那只是被借助的一个小工具而已。所以不要在爱情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现实部分就以为那是最终的结果或是跳过爱情发展为理想的部分直接归为己用。正视现实是种态度,尊重现实是种原则,我们不会抛开现实去谈感情的,但就感情的归属问题,很显然还是感情。

      对方三辩举了几个例子也发了些感想:
      1.“我国著名的妇科医生林巧稚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她终生没有婚嫁。难道她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吗?”
      2.“不同的人其奋斗目标不一样。哥白尼为了“日心说”而献身,是为了科学事业。江姐献身是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那些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献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难道是因为爱情的结果吗?”
请注意对方辩友的话,很明显,对方辩友把理想的概念给偷换了,在例证1里,理想=婚姻,在例证2里,爱情所引发的理想=生活奋斗目标。对方用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招数,把理想的概念给延伸出去,然后证明那些延伸与爱情无关,最后得出结果,爱情与理想无关,这显然是很可笑的,理想是个很大的范畴,爱情所引发的理想只是理想范畴的一部分,希望对方辩友能正视这个问题。再看对方三辩的辩辞“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什么是理想?为理想而献身难道真的是因为爱情吗?”我们只是在谈论爱情而已,用得着上升到为理想而献身的高度吗?我们是在公元2003年辩论爱情,而不是在公元1903年谈论个人追求。

      我方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爱情的直接趋势就是美好期望和幸福感觉,等同于理想,爱情的间接趋势就是怀念,也等同于理想。如果我们给爱情设定一个终点,那么就是死亡,如果一个人先死,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会在另一个人心里发展为怀念,如果俩个人同时死去,那么他们的爱情在别人心里也将成怀念。至于说现实部分,那只是爱情发展过程中一个被理想依附的环节,所以,爱情使人趋于理想。


--  作者:清水碧长天
--  发布时间:2003-5-21 15:09:11

--  
如果我们给爱情设定一个终点,那么就是死亡,如果一个人先死,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会在另一个人心里发展为怀念,如果俩个人同时死去,那么他们的爱情在别人心里也将成怀念。至于说现实部分,那只是爱情发展过程中一个被理想依附的环节,所以,爱情使人趋于理想。

好!


--  作者:子爵
--  发布时间:2003-5-21 22:23:12

--  
谢谢湘妃的精彩四辩.

本次辩论到此结束,谢谢全体朋友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