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胡扯有理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47715)


--  作者:outre
--  发布时间:2003-4-26 11:20:00

--  胡扯有理
很多人认识到王小波的“深刻”和“幽默”,但估计很少人认识到他的“狡猾”。这种“狡猾”体现在文字上,就变成左说也是他有理,右说也是他有理,心理承受能力稍微差点的读者,估计很容易被绕进去。譬如说他刚刚在《京片子与民族自尊心里》抨击了“崇港媚台”的北京小姐,紧接着又在《救世情结与白日梦》里大力鞭挞“中华文明将拯救世界”的“白日梦”说法。照他的意思,用京片子“贴”老外“大嘴巴子”比用“中华文明拯救世界”,更能够体现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至于王小波他老人家怎么从这二者中分出高下的,就不得而知了。

但无论王小波同志怎么怀念八十年代初北京丫头们的气宇轩昂,又多么瞧不起现在北京小姐们的曲意奉承,但他身处美国的那段日子,未必会拿在公共场所抠鼻孔或大声喧哗当作自尊的表现。至少一个家教过得去、文化水平也还不错的孩子,除非天生叛逆或要搞“反绅士”的行为艺术,否则不会刻意在外国人面前举止粗鲁。毕竟“自尊过度”总是让人联想背后的自卑情愫。

当然也有例外。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工作年限和我一样长,见过的世面不见得比我少,家境也算不错,但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农村孩子的朴实。譬如偶尔和她去五星级饭店吃顿饭,吃完后她会大声地说:和你说真的,我好久没来这种地方吃饭了。弄得四处侧目。这让我觉得有点儿羞惭。我并非为有这么个朋友感到羞惭。而是为自己早已学会不在这种地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惭。这个话题和教养无关。很多人拿对侍应生吆三喝四,为牛排是七成熟还是七成半熟发脾气,动不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当教养。后者往往让我想起《论女人》中那些讨厌的应该被消灭的“贵夫人”。

其实粗鲁和朴实、教养和虚伪的微妙区别,一般人很难拿肉眼分辨出来。非要从中分出个高下来,就不得不涉及一个“文化休克”的问题。

关于“文化休克”,大家随便在网上查查,能找到无数严肃的定义。但我更习惯于将它说成是“撞南墙”之后的造成的头晕,程度有重有轻。譬如说广州的的士司机向来安静不多言语,但到了北京肯定就给人认为是对乘客不够热情。北方人豪爽大方,凡事不拘小节,到了南方又有可能给人看作是粗心大意毛毛躁躁。除了这些,也有美国人住到国内酒店因为找不到可以喝的“冷白开”(开水瓶里全是滚烫的开水)而极度恼火的,更有中国人去到欧洲住酒店为房间里不配牙刷毛巾而大为光火的。但这种“休克”都很短暂和轻微,了不起回国后大肆赞扬一番本国酒店罢了。而严重一点的“休克”,我们通常就叫它做“地域歧视”。拿别的民族文化中理所当然的行为或习惯,当作鄙夷对方的理由,或者夸大对方的缺点,或者拿对方自认为是优点的东西大肆嘲笑等等,都是“地域歧视”的种种表现。

昨日见一篇文章说:正因为上帝使得各民族语言不通,才使得文化如此多样性。作者是带着赞美的口吻在说这句话。但是,同样因为民族语言不通,文化习惯不同,才会使得各民族在融汇贯通、采纳百川的同时,也会对彼此产生种种误解和排斥。

实在受不了别人鄙夷的目光,大不了不去五星级饭店吃饭,还去大排档喝酒划拳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4-26 11:19:56编辑过]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3-4-27 11:48:00

--  
好的杂文,我抬。
--  作者:李东涛
--  发布时间:2003-4-28 10:45:00

--  
很多有理的大家都已不敢拿出来胡扯了.真悲哀.
--  作者:水木冰心
--  发布时间:2003-4-28 10:50:00

--  
有理
--  作者:拾得
--  发布时间:2003-4-28 13:10:00

--  
嗯,点头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3-4-28 13:51:00

--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