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陈洪金的文章。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46749)


--  作者:陈洪金
--  发布时间:2003-4-21 9:32:00

--  陈洪金的文章。
made  in  china:外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国本土化进程


                                                                    中国市场:树上的鸟成双对
  早在中国进入WTO之前,人们就特别关注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入世后向着何方发展。入世后,日本著名品牌车大拇指CWB536系列高档重型车,随即移师杭州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第一个外国品牌车在我国实行本土生产,欲与VOLVO(沃尔沃)、MAN(曼)、BENZ(奔驰)等欧洲品牌车在中国高档重型车市场上分一杯羹。沃尔沃、曼、奔驰被称作为中国高档重型车市场的“三驾马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极强的竞争力。这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一个小镜头,而外国汽车制造业巨头“入侵”中国市场,早在入世前就已经号角声声、硝烟弥漫了。
   1984年,北京吉普克莱斯勒公司成立了中国的第一家汽车合资公司,上汽与德国大众于1985年组建了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拉开了汽车工业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历史,这可以算是第一轮合资。90年代初,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广州标致开始出现,随后,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天津丰田相继产生,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德国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法国雪铁龙、标致等一大批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落户,不到十年,中国的每一条公路上,几乎都能看到捷达、奥迪、 桑塔纳、帕萨特、 奥拓、富康、 上海别克、宝来、 英格尔、切诺基、 松花江、奇瑞、 夏利、赛欧、中华、福莱尔、红旗、大众波罗、海马、广本、吉利等让人眼花缭乱 的品牌。
        我们不必再去深究他们何时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的脚下踩着数以万计的“洋车”,这已经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汽车的名称,却在告诉人们,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在不知不觉中,很难再看到真正的“中国制造”,而是"made  in    china"了,也就是说,国外汽车制造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在走一条改头换面的行动,“放枪的不要,偷偷的进村”。“鬼子进村”后,我们看到的是: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和天津汽车、广州汽车和长安汽车“三小”均已与之联姻,中小企业负担轻,决策程序快的中小汽车公司不断“入伙”,当前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与跨国公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合作,外国汽车制造业在中国的本土化风起云涌。中国汽车制造业形成了民族工业的生存与发展、跨国公司瓜分中国市场的诸候争霸的局面。
                                           民族工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民族工业向何入去?这是一个在国内争论了很久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这个问题却又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目前必须认真回答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早在入世前,有关人士就曾经发出“狼来了!”的警告,中国顺利入世,贸易壁垒逐渐消除,中国的大门最终要向世界敞开,民族工业如今已经出现了“与狼共舞”的局面。我们的民族工业的现状是:数量多):全国有数十家形形色色的汽车制造商,遍布全国各地;实力弱):中国的汽车制造商的数量上来看可能是世界之最,但是它们并没有为中国生产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具有世界之最的汽车,相反,中国汽车制造业与那些跨国公司想比,简直是侏儒与巨人有差距。凝聚力差):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但是缺乏有效的合作,各自为政、各吹各打的现象极为突出。如此的状况,在“与狼共舞”的游戏中将不可避免地为狼所伤。名牌少):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中,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东风”、“解放”、“红旗”稍有声望,后来的数十家厂商生产的上百个口牌,几乎没有谁再能与奔驰、本田、宝马、三棱等世界名牌比肩。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外国厂商来说,中国显然是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13亿的人口数量,加上经济的迅速发展,都使得购车成为城市人口今后生活的一项主要消费。而中国在2002年的国产轿车销售数量仅为110多万辆,这个略显寒酸的数字背后是中国人日益汹涌增长的购买力,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日渐终止,中国的汽车市场必将最大限度地向世界敞开,中国汽车市场这块蛋糕还会越做越大,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到中国来,真正意义的竞争,将地使。问题已经摆在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商的面前:自家餐桌上的蛋糕,中国人自己能够吃上几口?
                                                       面对入世:敢问路在何方
        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入世之前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自强不息,发展民族工业,与之抗衡;一是依附外国公司,成为其附庸。
        中国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显然存在着一个艰苦的内忧外患的环境,一方面,民族工业还外于襁褓阶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的缺乏竞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形成了块头小、质量差的先天不足,弱弱联合,化弱为强要求各厂家面对强敌,进行有效的重组,形成统一阵势,才能把中国民族的汽车制造业做成一个整体,利用本土优势,开展阵地战。就目前我情况来看,这条路刚开始走,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必须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新的长征。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大举“入侵”,一场力量悬殊很大的较量已经展开,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会不会成为跨国公司的盘中餐?人们无不为民族工业捏一把汗。
        对于国外资金和技术的进入,在中国人来说是喜忧参半。喜,是因为通过合资,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可以融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搭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战车,与时俱进,与世界俱进;忧,是因为合资容易使企业丧失发展汽车的权利和能力,“made  in  china"毕竟这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长远之计。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厂家走的也只是这条路。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3-4-21 9:50:00

--  

我不大看得懂:(

真没想到你还能写这类文章.


--  作者:石彤
--  发布时间:2003-4-21 17:29:00

--  
亦看不懂
很专业的文章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3-4-21 21:08:00

--  
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目前小型轿车、微型车的确是被国外汽车制造商瓜分天下,就目前来说,轿车特别是家用轿车走联系生产之路已经成了必然。

中国名牌小型轿车,如红旗之类的,要在短时间内和中外合资的汽车制造商一争天下,恐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  作者:flyfree
--  发布时间:2003-4-21 22:05:00

--  
哈哈,可以发到我的论坛来撒!

经济湖南


--  作者:谢宗玉
--  发布时间:2003-4-22 12:50:00

--  
哪个陈洪金,是我认识的那个?到湖南的网来发稿了,欢迎!
--  作者:陈洪金
--  发布时间:2003-4-23 9:36:00

--  
想不到在这里遇上宗玉兄,你看看这个文章如何?
--  作者:珠儿
--  发布时间:2003-4-23 19:45:00

--  
是蛮专业的。
欢迎,多来。早听昙花极力推崇过你的人品和文品了。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3-4-24 22:51:00

--  
flyfree:踢!不许与我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