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并不是因为死亡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41692)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3-3-25 16:51:00

--  并不是因为死亡

                                  一
我不太喜欢春天。

随着春天的来临,潮湿的水雾弥漫在寒意浓浓的天空,嫩绿的新叶在风雨中摇曳,生机盎然的时候仿佛最容易接近死亡,满地苍绿的落叶如同无声消逝的生命。一团湿润的水雾浮在眼界,那是多年前读《挪威的森林》时被我用红线重重划出来的一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永远是生的一部分。”书中的木月、直子、初美会在某个湿湿的天气不期而遇,苍白的面孔就宛若年少时的我,又象好友纵楼跳下刹那的定格,更如童年时的玩伴,在一间阴暗的房间,直挺挺的跪着过量吸毒主动选择了死亡,阴冷的画面早已被时光打磨得模糊不精,成长路上死亡的阴影被生的苦难收藏,但对死亡这一结果的承受,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追问死亡的过程。

所有的死亡只是一个结果,而选择死亡的心路布满了重重疑雾,一如春天的潮湿,总会在心里纠缠。

                          二

对自杀的认识,最初是一种感动,源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八十年代的某天,从新华书店里购回这本薄薄的书时,书的扉页题着"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书中大胆直白的情感表白,在当时很少见,徇情而死,在心中笼上了浪漫的面纱。

十四五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有了自杀的念头,一天放学后,我沿着湘江边走到了小桥,在小桥上徘徊,暮色中的江面偶尔闪着一些波光,记得当时心中只有悲切,但为什么没有选择跳江而去,我现在也记不起了,或许没有理由,第一次自杀的念头就这样永远消失在少年时苦难的生活里。直到二十一岁时有了第二次想死的念头,我想也是最后一次。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淋着细雨,骑着单车来到曾无数次和初恋的情人走过的沿江大道,坐在江边的一个湿不显的石阶上放声大哭,哭声最后变得呜咽。脑中闪现出少年时的好友泪水纵横苍白的脸,是我得知她和男友吵架,从六楼一纵而跳,老天爷不收,落在五楼过道上的消息后,急急赶着去看时的一张脸,我什么也没有说,她只也只是呜咽着痛哭,她男友也陪在旁边痛哭,她急切切的告诉我,别告诉她父母亲,我答应了。

最后守在湘江边的那个通宵,泪水随江流送走了一些梦想,好好活着的念头在料峭春夜深深扎根,权当自己在那晚痛哭中死去,又重新活一回。无疑,是好友的泪脸收留了我,活着的路也是通往死亡的路,让我们走得从容一些。这是很多年后,那位女友带着孩子、当年的男友现在的老公来我家时说的一句话。

死亡没有收留我,但维特的烦恼依旧困扰着从少年走来的痴情人,从身边、从报纸传来不时殉情的消息。记得去年湖南媒体曾报道,在湘潭一对青年男女因家庭反对而双双投江徇情。当时拿着手中的报纸婉惜不已,让情感之路走得更平坦一些吧。

                           三

自杀,在中国不是精神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谁在这个春天用冷峻的声音告诉我。

得到她死亡的消息,是老公一次不经意的聊天。当时两个人在家看着<<周渔的火车>>的盗版DVD,不停的出现马骞克,画面不断快逗向前跳跃起进,老公不经意的告诉我“你还记得陈香吗?她早一两个月自杀死了。”

“陈香?”心中一惊,早已习惯了死亡的消息,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脑中闪过一位古典美女,她是老公学校某科室老吴的妻子。原来住在学校时,常在校门口遇上,点点头,微微一笑,看着她单瘦的背影远去,心中羡慕她与生俱来的优雅。最后一次在学校家属集体活动中遇上她,她正怀着四五个月的身孕,脸色绯红,打趣着她,将来要生一位小美女出来。四五年以前,家从学校搬出来后,就一直没有见过她了,只偶尔听老公说起她,有一次单位集体
活动,老公回家说,她问了问我的近况,但我已不记清是多久前的事了。

  “自杀死的,她先杀死了自己刚三四岁的孩子,然后投江自杀,可没有死成,又投案自首,后来被单位保了出来,再后来在家用煤气自杀,死了很多天才被人发现。”先生在火车轰轰辗过山水的轰鸣声中断断续续的说完。

盗版碟的效果终究不好,火车终于停下来了,周渔的形象也定格在飞驰的火车旁边无法前进。窗外的雨落在防雨板上的声音格外清脆,房子。一个电话来了,老公终于被人召唤着出门,关门前,细细的打量了我两眼“别乱想,人都死了。”

     的确,人都死了,人都走了。不久后得知陈香的老公马上办了调离手续,他受不了人们在背后的指责,对婚姻的不忠,带来如此后果,恐怕是他也无法想象的。但梦想的破灭,非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我真恨不得当面问问优雅的陈香。

一切不用我来质问,枯燥的数字说明了一切。“估计中国平均年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在中国,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并且是第5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

                           四

春意随着雨水的淋沥更浓了,荒野春草茂盛。青春的高岗上盛开一丛丛野花,狗尾巴躲在草丛中,太阳从毛茸茸的地方徐徐升起,丝雨织成悬在天边的彩虹。

晦暗的季节酝酿了生机,如同选择死亡是为了新生。一个深夜我被一阵急切的电话铃声叫醒时,眼泪滴落在镜片上,心里却有一阵轻松,静,你终于上路了,死亡对你是一阵解脱。同住一条老巷的玩伴静,在十九岁时无意中染上毒瘾的静,在经过三四次的戒毒以后,终于失去了活着的勇气,面对父母的眼泪,无可奈何安慰时的笑脸,在一个春日的午后,轻哼着《昨日再现》的曲子,沿着老街散步,聊着我以后可能遭遇的幸福生活,脸上浮现一层深深的羡慕,第三次经过我的家门,静停下脚步,仰望着浮在半空的春日阳光,轻轻叹了口气“活着真好。”挥手告别。阳光追逐着静的背影,夜色里的春雨还是来了,淋湿了静的目光,终于静选择了死亡,她在春雨中期待着重生。

       五

“在适当的时候死去!”尼采重复着查拉斯的话。

我读到这句话时,已是尘埃落定,波澜不惊的年龄,习惯了在物欲纵流,灵魂失落的季节里坚持一份最初的约定,好好的活下去。空虚、无聊、无处不在的抑郁、对爱情、婚姻和人际关系的幻灭、价值的失落、对个人成就的渴望、精神的贫乏都无时不让我们敲响死亡的之门。

死亡之门的打开有时猝不及防,越来越多的人伧促的向生命告别,却留下了亲人的悲哀,留下了未尽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死是不值的,生命从不属于个人的。越过痛苦的时刻,苦难也会成就人生某一种幸福。

谈论自杀,并不是因为死亡,也不想探求自杀的种种原因,只是想让自己看透人生有限,活得要不虚此生;只是想让自己找一个适当的时候死去,当不能再尽责任和义务,只能为亲人增加痛苦,为社会增加负担的时候,就让我离去,以一种卑微的方式创造一种不卑微的死亡。如同早早离去的静,如同那些选择安乐死的人们,死亡同样是一种高贵的归宿,属于热爱生活的人们。

春雨停了,阳光下的天空,万里无云,澄清,生与死就在这静静的天地之间不断的循环。

但我不太喜欢春天。


--  作者:梅青
--  发布时间:2003-3-25 16:57:00

--  
胡言乱语    


    布衣发了篇有关自杀的贴子,或者说是他对自杀者的一些看法和训斥,要大家也说说想法。我本来并不知道,因为我乎(也可以说是根本)不来三言,总觉得这里的东西都有些深奥,看不懂。。。。。。。说来也巧,上线正碰上月姐,可能是她觉得这个话题很好吧,居然说让我也写点什么,推脱不掉之下只能请她替我把关,交她过目后再决定发或不发。

    自杀,一直觉得这个词太过沉重和无奈。小时候曾多次兴起这种念头,而原因无非是被爸爸骂了、打了,觉得委屈了。幼稚地以为自杀后能让他们后悔,可这念头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经常是刚想到这个就想到了那些还未通关的游戏,还未播完的动画片,还未吃够的零食。。。。。。。就这样,每每想到了自杀,每每又直接放弃了。现在回想,那时候的自己真是蠢得可以,所以觉得现在的自己虽笨,但和那时想比,真是好太多了。
    长大了,明白了许多,可对人生或说是对生命的意义却越来越不了解了。近年来,家中风波不断,一件接着一件地来,让人措手不及。父母的不合与亲人的离去让我失去了方向和目标,甚至曾得出过:“人来到这世上只是为了死亡”的结论。
    每隔一段时间,被掩藏起来的不合就要爆发一次,起因常是一些根本记不起来的小事。战争又上演了,这次因我而起。我一开始确信自己没错的想法随着争执的升级渐渐动摇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有错的了。待到一切平息后,我更是深信自己错了,错得离谱。但可笑的是,我竟然怎么也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狠命地咬住了自己的手背,想止住抽泣,想让自己将心痛忘记一会。牙齿嵌入肉中,我以为会流血,可是没有,只是留下了两排深深红红的的齿印,久久不退。毕竟还是会怕痛,保留了力气。
    有人说,自杀的人是弱者。在我看来自杀是要有勇气的,我就没有这种勇气。现在的我从不想,也不敢想到死,因为我有牵挂,我放不下父母,虽然我的痛来自他们,可我最大的不舍仍是他们。痛极了,我只能任悲伤抓住自己,任流水肆横。企图让眼泪带走一些伤心和痛苦。第二天醒来后,我仍是那个快乐得有些缺心少肺的自己。我宁可自己这样胆小的活着,我不想有那份离开的勇气。因为我知道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会让那些爱我的人伤心罢了。我最怕的就是看到爱我的人伤心,我希望他们永远都是笑着的,所以我永远都只拿出那个快乐的自己来面对他们。而且我相信,只有活着才会还有希望!!


    好像有点乱七八糟的,可我并不想改些什么,因为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感谢各位在些看我的胡言乱语。


    最后,我没有署名。因为我很讨厌这个悲观的自己,我想做那个乐观的自己。请允许我做一次鸵鸟吧,谢谢了!

                                                                                                                                            2003.3.24.   23:33


--  作者:鱼儿小小
--  发布时间:2003-3-25 17:36:00

--  
我似乎是多余的
伫足在你这里
不知道为什么
我祈盼的眼神会望着你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3-3-25 17:47:00

--  
不赞成陈香。为了孩子,怎么难也要活下去,不明白一个母亲怎么下得了手。

支持梅青:“只有活着才会还有希望!!”


--  作者:阿七
--  发布时间:2003-3-25 22:12:00

--  
尘埃落定,波澜不惊的年龄——江月姐,这是什么年龄?
--  作者:一蓑烟雨
--  发布时间:2003-3-28 14:21:00

--  
江月:
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活着的路也是通往死亡的路,让我们走得从容一些。”惊心。然而,活着的路也是为我们的后人铺往春光明媚的路。所有的路都在我们的心里,任我们走过、任我们攀援。
“在适当的时候死去!”,不错,如果我们能适当的断定这“适当的时候”是什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