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两拍辩论队专用贴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3449)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2-11-9 16:45:00

--  两拍辩论队专用贴

两拍队(反方):网络使人心更近 

周一(11月11日上午八点三十至晚上八点):两拍一辩:边民 发贴 
周二(11月12日上午八点三十到晚上八点):三言二辩:沧桑 攻辩 
周三(11月13日上午八点三十到晚上八点):两拍三辩:狮子 答言 
周四(11月14日上午八点三十到晚上八点):双方自由辩手自由辩论时间 
周五(11月15日上午八点三十到晚上八点):两拍四辩:易扬 总结

此贴为辩论双方辩手专用贴,请啦啦队员不在此跟贴。


[此贴子已经被江月于2002-11-9 16:45:32编辑过]

--  作者:边民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28:00

--  

网络使人心更近
(反方/两拍辩论队一辩帖)

周幽王并非愿做一个亡国之君,美人褒姒也决无颠覆大周王朝的险恶用心。点燃烽火于他俩只不过是风流游戏,情浓之际助兴的插曲。抛开关于“荒淫/荒唐”的价值判断,烽火戏诸侯导致江山陷落美人魂断存在着一个关于信息传播手段低级的含义:烽火,是单向传播信息的方法,不能反馈,不能互动。信息源与信息接受终端靠的是事先彼此约定的“通信协议”固定了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形式。烽火一旦点燃,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便一站接一站递延下去,不能逆转。

假如周幽王时代具有现代各种信息网络,可以交互,幽王点燃烽火的真实意图就可以解释清楚,而不会被纯粹理解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指令。在这里,“人心”(我们定义为人的思想)之间的交流显然由于手段方式的单一而形成了某种误区和盲区。幽王和褒姒的“人心”被诸侯们单纯解读为表象意义而不能触及表象后面真实的内容。

虽然,从通信意义上讲,这个“烽火网络”有自己的信令标准,有自己的通信协议,有烽火台作为媒介。这种古老的通信“网络”在本质上已经奠定了现代通信网络最基础的原则。但“误读”的结果仍然不可避免地制造了国君与诸侯之间的悲剧,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

同样是风流游戏,我们很难相信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缠绵至高潮时突然摁下核按扭,使得地球陷入核战争状态。倒不是这个风流总统不可能兴之所至荒唐一把,而是,即使他按下核按扭,悲剧也不可能发生。现代信息网络的结构和机制早已不是周幽王那时代可怜巴巴的寒碜模样。

跟周幽王平行的时空里,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比中国更流行“击鼓传信”的通信传播方式。同样可以假想一下,某个鼓手敲错某个鼓点,将给自己的部族或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仅仅一个“尾生抱柱”,就使我们嗟叹不已;换做今天,一个电话就可避免一场悲剧。尾生与其情人的约会完全可以换个时间地点重新履行。何必要苦苦伫立桥下信守诺言直至洪水掠走多情的生命?

人类信息“网络”具有交互性,头功该记在“邮政网”上,这一主流方式长达千年。靠驿站/马匹/信使构筑起来的这样一个速率很低的网络,毕竟有了你来我往相互传递信息的公共平台。“鱼传尺素”的婉约深情与“驿寄梅花”的浪漫格调是这个“网络”最美丽的产物。勃朗宁夫人依靠这张“网络”,书信往来载运着刻骨爱情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傅雷家书”滋润着一个伟大钢琴家傅聪的崛起。

然而,迢遥的驿路在空间上阻隔了多少“人心”的交流,漫长的等待在时间上凋落了多少“人心”的希望?“琴挑”美事的主角相如与文君,信息交流的障碍使得“当垆卖酒”的乐趣一度演变为怨妇卓文君连篇累牍藏头回文书信的相思幽怨。“红叶题诗”的宫女甚至无法冀望这张“邮递网”传达自己的心曲!纵然快马换作了飞机轮船汽车,“万国邮联”的旗帜飘扬在地球各个角落,“人心”之间的距离依然受制于时空的阻隔。

人类不停的呼唤“让我们心的距离更近些,更近些”,那将避免多少心与心的误会/隔阂/猜疑,增加多少和平/相爱的机会!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崭新的各种网络,极大缩短了人心的距离。电报网前所未有地一举穿越信息传输空间最基础的那个障碍,电话网凿出时间隧道上一个信息传输的大洞。及时/交互的信息交流不再是梦想,尽管尚在简陋阶段,比较单纯比较幼稚。

比我聪明的观众想必已经断定我挖出以上史料作为钓饵的真正意图:要引出因特网这条大鱼,证明Internet怎样使人心更近了一步。是的,咱明人不做暗事,是这么个思路,但决不仅限于那么狭义的“网络”概念。Internet只是Net之一种而决非Only net。

请允许我对电子通信网络早期的一些悲剧再做一点追溯或者回放:
没考证过“泰坦尼克”撞上冰山之后是否发出过SOS莫尔斯明码信号向电报网求救,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就算人们获悉遇难信息,同样无法及时施救。没有GPS网络(卫星定位系统),连遇难的准确位置都无法测定,哪怕具备飞机和快艇也无济于事。换作今天,GPS网络将使杰克与洛丝的爱情故事重新改写。虽然也许我们会丧失欣赏一部好莱坞大片和享受Ciline Dion天籁之音《My heart will go on》的机会,但还有什么比能够拯救数以千计鲜活生命更令人惊喜的?

陈纳德的“飞虎队”飞越“死亡之旅——驼峰航线”,撞山坠毁的飞机多达六百多架,远比被日机击落的多得多。如果那时具备自动导航系统和GIS网络(电子地图),这些抗日英雄和战机何至于永远长眠喜马拉雅崇山竣岭?
是的,不具备现代的信息网络,泰坦尼克沉没了,飞虎队撞机了,那些人,那些心远去了,留下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想和叹息。

为冷战而设计的“阿帕网”一声键响,第一封计算机与计算机对话的mail发出,宣告了计算机不再仅仅只是计算机而真正具有了“电脑”的意义,Net也将不仅是Intra形式的LAN/WAN而必将是Inter乃至Star的Net 。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顺利进入轨道运行,宣告了人类“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不再是梦想,如果真有外星人并且它们也有“人心”的话,地球人心与外星人心也开始离得空前的近了。当微蜂窝网的第一个基站竖起,人们处于移动状态随时随地彼此可以即时交流的愿望不再是奢望而变成了现实。
回望电子通信网络发展历程,电报催生了电话,有线孕育了无线,地面延伸致太空,每一次每一种网络无不是人类对信息传播渴望即时/交互的努力,都是人心与人心在时间空间距离上的又一轮拉近。

在这里,可以单纯仅以计算机互联网络这个狭义范围回顾和展望它的走向和趋势:单机对单机的PPP联接使得两颗“芯”和“心”靠近,TCP/IP协议之下使得LAN(局域网)WAN(广域网)成为可能,大范围多颗“芯”和“心”得以交流和靠近。TCP/IP加上WWW成就了今天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全球无数的人心因此聚集因此交流因此集体大规模再次靠近。“地球村”在这个层面上已经不完全只是虚拟,而是具备了某些实际意义。下一代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许将不再是WWW模样而是GGG(译名“网格”)的表现形态,信息资源共享和多媒体传输将再次飞跃式进步。Internet演进为Starnet(星际互联网)也不会只是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情。

在这里,可以负责地断言:单向传播的广播电视网络将随着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的实施而在不远的明天变成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式媒体。以话音传输为使命的电话网将因IP技术编织出一张数字数据传输的多媒体网络。无线移动电话网将由解决移动即时通话的GSM“低级任务”很快进入全面解决多媒体无线移动的多媒体宽带阶段,看似“无法执行的任务”,但已经投入运营的2.5G网络GPRS/CDMA距离3G的确只剩下0.5的距离,近而不足咫尺。“铱星”计划商业上的失利并不能阻止低轨静止卫星网络不久就在我们头顶上结出一张无缝覆盖的卫星通信网络。

每一次网络的技术进步,都在缩短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这同样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而不可能相反。网络的发展将无限继续下去,荷载着使人心越来越近的使命。使人心“零距离”对于网络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但使人心拉近空间时间距离却是网络永远处于执行状态的任务,且日新月异地在取得辉煌的成果。

网络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着“网络使人心更近”这一结论,事实胜于雄辩,任何狡辩和诡辩都只能是企图掩盖事实的可笑举动。

“网络使人心更远”这种置事实于不顾的谬论可以休矣!因为发出这种噪音的那些人此刻正享受着各种网络的便利,要他们退回到结绳记事烽火传信那是头可断血可流而万万不肯答应的。他们无法回答这样一个矛盾的命题:没有任何网络的时代,人心难道更近些吗?如果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恳请噪音制造者现在砸烂键盘剪断线路,让我们辩论双方的心近到彼此无需联络无需言说,用“心灵感应术”无言地辩论交流,好吗?


--  作者:苍桑
--  发布时间:2002-11-12 8:46:00

--  
三言:网络使人心更远
二辩:苍桑

    边民把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解读为“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我不敢认同,也没大看懂,倒不是我不懂这个故事本身,而是不懂这个故事怎么会用来证明这个问题,不懂边民怎么会引来如此一个非常有利于我方的例子。

    烽火戏诸候,关键是个戏字,是点狼烟还是敲键盘,只是手段。狼烟低级,用起来费劲,传播范围小,骗得人反倒会少点。网宽无限网速无限,骗人的成本大大降低,被骗的人也会更多。问问自己,在网上一年遇到的骗子是不是比自己一生中在其它的地方遇到的总和还要多?

    至于后面的几个例子,总觉得与论题的关系不大,但既然边先生论及了,我也随着先生跑题一圈吧。

    快乐的小克没弄出一场核大战来,和“现代信息网络的结构和机制”无关,更主要的是和制度有关,和核按钮不像我家电灯开关一样安在墙上谁想按都能按有关。

    古人能敲错鼓点,现代人就会敲错键盘,信息传播的准确程度,和人有关,和有无纠错协议有关,和用的是鼓是键无关。

    尾生,整个一死心眼的傻小子,不提也罢。抱着柱子就是不知道上桥,他是笨死的不是当年没有电话害死的;这倒是很像现在的某些在网上不眠不休苦等恋人上网的痴情男女,这些当代尾生手握手机,没用,因为他们只知道对方的网名和Q号,网络并不使他们更近。

    谢谢边先生,你举了“鱼传尺素”、 “驿寄梅花”、 “傅雷家书”、“锦字回文”、“红叶题诗”等几个例子,你也觉得用这个表达“婉约深情”、“浪漫格调”、“相思幽怨”很经典,你说对了,确实是这样的,无论是谁收到了这东西都要比收到电子邮件更多一分感动吧?都会使心更近一层吧?

    后面一些例子离题更远,我还真不能随着你转了,因为写到这,我发现如果我顺着你的思路一步步的论下去,这帖子会很漫无边际也会很难懂。

    还是直接对你要证明的东西来吧。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崭新的各种网络,极大缩短了人心的距离”。错了,不是这样的,这是广告语言。实情是,他能拉近的仅仅是我们嘴巴与耳朵的距离。嘴巴与嘴就是近到能说悄悄话的程度,也不能证明心近了。

    心的远近在于连接两颗心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是诚实,你就是用牛车传书,心都近的。用虚伪连接,别说是一个网络,就是两个人面对面,两颗心也照样遥远,不可触摸。同床尚且可以异梦,你心不知我心,这一网络了,就能近了么?

    和现实比,网络使人更倾向于远离诚实——因为大家都是匿名,因为不知道屏幕后是不是一条狗;

    和语言比,文字里有着更多的谎言——因为文字是没有语调和表情的,因为文字是可巧言修饰后打扮齐整后再出门的。

   一个和现实比,诚实少了一点,谎言多一点的地方,可以使大家的心更近?

   我不信。



--  作者:纵横
--  发布时间:2002-11-12 8:48:00

--  
三言:网络使人心更远
自由辩手:纵横(江湖)


给反方一辩边民剥剥洋葱头之纵横江湖记


一辩边民引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并由此说明“信息单向传播信息性”及“不可逆转”的信息误差导致了失去“人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点烽火,诸候率兵前来营救,发现原来是闹剧。等到真正发生战乱,再点烽火时,诸候置之不理而致亡国。这个故事说的是失诚信者失天下。类似的故事也有,譬如,小孩在狼没来时喊“狼来了”,后来的结果是被狼吃了。它教育我们做人应该诚实。——这样的故事与边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的误差失去了人心。”没有因果关系。很显然,这两个故事中信息的误传,都是人为的。而不是由于“指令”的失误。你能说,在网络上不存在着这样人为的信息误导吗?事例证明:请看最近的网络新闻:木乃伊怀上了孩子。感谢一辩边民为我们举出失诚信者失天下的事例。具体的论证过程,请参看我方一辩关于网络信任与人心得失的详尽论述。 

关于网络使人心远近的问题,我发现对方一辩首先在概念上有些失误。〖在这里,“人心”(我们定义为人的思想)〗——这是对方的定义。这样的定义也许是对方一辩的臆想。思想与人心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怎么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解释另一个名词呢?关于人心的概念。在《知解人心:中国人的社会认知》(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中有详尽的概念(请参看我方一辩的文章)。——湖南出版社出版由李国炎主编《新编汉语词典》。也有人心的概念:指众人的情感、愿望等;指通情达理的心地。 同一本词典里,对思想一词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念头,想法;思量。

事实上,要辩清网络人心远近的问题。首要是弄清人心的概念,界定人心远近的标准与决定因素。没有尺度,能衡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是不是打一个笑脸符号就说明你与他人心很近?很可惜,反方一辩边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言论证据。把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诽闻搬出来,也有些离题了。我想反方一辩的话题游移只是想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但在这样的辩论中有用吗?幽默的效果是有了,但给他的论述带来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裂缝。 

有一个笑话:某县官坐堂,众衙役中有人放一响屁.官即叫道:"拿来。"衙役答:"老爷,屁是无形之物,如何拿来?"官道:"你徇情私放,定要拿到!"衙役没办法,只得取干粪若干道:"禀老爷,正犯逃跑,拿得家属在此。" 

反方一辩不会是在捉拿家属吧。 

当然反方一辩还是做了一些论证的。下面我就想顺着对方的思路来解读他的论述,希望能够找到其中的谬误。 

先来看看反方一辩所举的由于信息误差而导致种种灾难接踵而来的事例,如中国古代的烽火传信、尾生抱柱、非洲的击鼓传信,给人类带来重重灾难。举事例的手法在辩论文中是常有的。但要从事例中看到一些前因后果,举再多那样的例子也没有。只能说明,信息交流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可以挽救人类的一些可以避免的灾难。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证明网络与人心远近的关系。你就必须要深入人心的本质。去研究人心与社会与网络的关系。去探求人心远近的决定因素。去研究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正是这些特性,可以拉近人心。很可惜,我没有在反方一辩的文中找到这些的论述。 

再来看看反方一辩在以下所举的事例与论述中,他极为温情的为我们描述了由于信息交流的阻隔,而带来了多少的不便、阻隔了多少“人心的交流”,并让我们重温那些温馨画面:如琴挑事件、红叶题诗。试问一句,红叶题诗是不是也一种信息交流?你觉得那种古老的人心交流导致了他们的人心远吗?为什么还会千古流传呢?是不是你觉得在网络上用短消息发一句:某某某某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你才觉得人心很近?——很显然,他举的事例恰恰证明了距离的远,并不能否认人心的近。 

反方一辩还费了一些笔墨为我们描述了信息交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他是在论证网络加快了信息交流的步伐。在这儿反方一辩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网络信息速度的加快与人心远近有关系吗?火车代替了马车,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现在到处都挂着某某信息化公司,那些公司的员工真的其乐融融吗?是不是中国电信的所有员工之间的人心都相当近? 

更为可惜的是。反方一辩放弃论证人心远近的因果关系不辩,而花了大量篇幅回顾了信息工业的发展史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用历史回顾法来证明社会网络化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给大家上了一堂信息化讲座。令人有些迷惑,他说这些有什么用?套用一句中学教师常用的评语是:下笔千言,离题万语。其中看到的有一句与人心相关的句子是:“每一次网络的技术进步,都在缩短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这同样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而不可能相反” 因缺少论证的过程,也就缺乏说服力。 

提醒一下对方一辩,在回顾信息工业史中,有两件事不可不提:一是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的产生。从1941年开始美国就开始研制计算机。原因是在制造对付德国的新型武器中,人工的数据计算已经远远应付不了。第二件事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网络的源起是:ARPANET,美国军事网。原因是在美苏冷战中,美军怕军事的重要基地被摧毁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这样的网络技术革命,真令人不知怎么去想。 

反方一辩说“事实胜于雄辩”,这话的确有道理。但要看是什么事实了。不要以为穿上衣服就是人类,把猴子赶上舞台就可以演绎历史。

我想对方写到最后,恐怕连他自己都头晕了。“我恳请噪音制造者现在砸烂键盘剪断线路,让我们辩论双方的心近到彼此无需联络无需言说”。呵呵,他要大家砸烂键盘,是不是劝人离开网络? 


--  作者:欢乐书生
--  发布时间:2002-11-12 11:07:00

--  
驳正方二辨苍桑兄
两巴掌队自由辨手:欢乐书生


    首先,我很佩服苍桑兄之笔法,然而笔法终是笔法,即使能笔下生花,但还是不能生出道理。

    苍桑兄说:“边民把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解读为“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我不敢认同,也没大看懂,倒不是我不懂这个故事本身,而是不懂这个故事怎么会用来证明这个问题,不懂边民怎么会引来如此一个非常有利于我方的例子。
烽火戏诸候,关键是个戏字,是点狼烟还是敲键盘,只是手段。狼烟低级,用起来费劲,传播范围小,骗得人反倒会少点。网宽无限网速无限,骗人的成本大大降低,被骗的人也会更多。问问自己,在网上一年遇到的骗子是不是比自己一生中在其它的地方遇到的总和还要多?”
    读苍桑先生的大作,读到此本人实在读不下去了,我不明白“不懂边民怎么会引来如此一个非常有利于我方的例子。”我本想在下面能看到苍桑先生对此的弘论,但得到的却是他问的另句话:“问问自己,在网上一年遇到的骗子是不是比自己一生中在其它的地方遇到的总和还要多?”
    既然苍先生让我想,那我就仔细的想,想来想去也没想出这骗子到底和网络有什么关系。想出来的只是:现实中的骗子窜到了网上,而不是网络生出了骗子。

    边民同志举例“烽火戏诸侯”意在强调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我方一直认为两颗心是否心脉相通和交流有着直接的关系。不经过交流就能‘生电’的,只有在五六十年代的爱情电影,或者琼瑶小说里才偶有出现,男主角只要看一眼女主角,她马上就会害羞地跑开了,这时我们就知道他们俩有门了。在经济发达改革开放的今天,还有这样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吗?呵呵。网络的发展明显的促进了联系,方便了交流。

    先生更有惊人之言:“尾生,整个一死心眼的傻小子,不提也罢。抱着柱子就是不知道上桥,他是笨死的不是当年没有电话害死的,”
    依我看尾生并不笨,至少我们后人离开此时此景没有权利说他笨。我想他这样轻视自己的命可能因为他认定和情人见上一面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抛开这种有情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观不论,只假设他和她都有一台电脑,用可视化QQ在聊天,鬼才会黑天半夜的跑到桥底下私会呢。结果可能是尾生和娇娘双宿双飞,对后人来讲,少了一段人间佳话,但至少成就了一对鸳鸯,我方愿意看到有情人都成眷属。

    先生说:“谢谢边先生,你举了“鱼传尺素”、 “驿寄梅花”、 “傅雷家书”、“锦字回文”、“红叶题诗”等几个例子,你也觉得用这个表达“婉约深情”、“浪漫格调”、“相思幽怨”很经典,你说对了,确实是这样的,无论是谁收到了这东西都要比收到电子邮件更多一分感动吧?都会使心更近一层吧?”
    苍先生说的和我方边民兄说的一样,这些都是人和人的交流方式而已。难道苍先生真的认为收到“红叶题诗”的心情比收到一封制作精美、诗配画的电子邮件要好吗?先生认为“红叶题诗”“很经典”,难道这样别具匠心,三维立体的邮件就不是经典吗?其实大家要传达的无非是个“情”字,只有方便传这个“情”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先生又说了:“和现实比,网络使人更倾向于远离诚实——因为大家都是匿名,因为不知道屏幕后是不是一条狗;”
    这话的确有一定道理,网上和现实中一样骗子到处都是,但我们这些人又在网上被骗几次呢?我们连人都不怕,为何怕区区一个低等生物--‘狗’?就算被狗咬一口,只要打五针狂犬疾苗就行了,我在生活中被狗咬过三次,有两次没打针也没什么事,而在网络上我还没被‘狗’咬过。农民伯伯有一句话:“听到喇喇蛄叫还不种庄稼啦?”

    先生说:“和语言比,文字里有着更多的谎言——因为文字是没有语调和表情的,因为文字是可巧言修饰后打扮齐整后再出门的。”
    我也同意这个观点,这也是我方要说的内容之一。我昨天还和我同学在网上玩可视电话,语调听得清清楚楚,表情也比较清晰。在说话的过程又新奇又好玩,还增进了彼此的关系。苍先生每次都帮我方说话,但我们不会感谢你的。

    苍桑先生试图以犀利的笔法曲解边民兄之道理,然终不得法。不可否认苍先生的确抓住了网络上存在的一些要进一步规范的弊端,但网络和我们社会一样只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

    预祝网络成为一个规范、文明、传达友谊的桥梁和社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1-12 11:07:09编辑过]

--  作者:九道
--  发布时间:2002-11-12 21:28:00

--  
致欢乐书生并门外行人:

说非常有利于我方,是因为“人心”隔阂的产生,信息传递的快慢从来不是主因,诚实的二哑巴和三聋子,俩人交流不多,但照样会成为哥们。

    骗子问题,最近我一直在玩一个网络在线游戏,得识骗子无数,并不是网下骗子跑到了网上,如果网下骗子的密度也如此的高,我们都没法活了。是网络的匿名性和骗人的低成本性,是得人性中的恶在网上更易得以催生。使网上的人互相设防,使人心更远。

    天生的星星,我们在下面看,是拥挤的。可星星们自己知道,他们是这样的遥远。

    尾生问题,你也承认他这样“轻视自己的命可能因为他认定和情人见上一面比自己的命都重要”。哈,你说得对,这里重要的是和情人见面,是两个活人见面,你就是给他和她每人一台屏幕一人多高的大电脑,用可视化QQ在聊天,他俩照样也会黑天半夜跑到桥底下私会。两个文字与电子堆成的小人是抽象的,要到爱得死去活来,总离不开活生生这几个字。

    红叶题诗与电子邮件问题,网络,交往易了,也就是因为易了,这交往也就少了一分珍贵,所谓合则聊不合则立马路人。还有变得容易的,就是电子邮件的问候了,简单到你只需要填入对方的信箱和名字。不是用心血催生的甚至是拷贝过来的东西,在任何人眼里都不会很珍贵吧?

    网络与狗问题,这里,也许是我没写清,也许是你没注意看,本意应该是指,因为大家不知道对面的是什么而觉得没必要诚实。至于被狗咬一次需要打几针疫苗,至于为什么狗独钟情于先生和本话题好像并无关系。

    可视电话问题,你说“语调听得清清楚楚,表情也比较清晰。在说话的过程又新奇又好玩,还增进了彼此的关系”。请试试活人见面、立体的,更清楚更清晰,一定更增进。

    门外行人:走到一起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心近的,在这里对这事一起论,只是因为我们几个所谓的观点相同,一百年前有烧园明园八国联军,五十年前打朝鲜有联合国军,他们能走到一群,是因为目的相同观点相似。并不表明这几伙人心间无缝。


--  作者:欢乐书生
--  发布时间:2002-11-13 8:51:00

--  
再驳

您说“语调听得清清楚楚,表情也比较清晰。在说话的过程又新奇又好玩,还增进了彼此的关系”。请试试活人见面、立体的,更清楚更清晰,一定更增进。”

兄可能误会了网络的作用,前面很多朋友都多次提了(包括贵方朋友),网络只不过是个工具而已。网络并不能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而在没有条件能面对面时它可以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换句话说网络并不是人与人交流的唯一方式,所以您举的的“二哑巴和三聋子”例子是人的正常交往与本次论题风马牛不相及,这也是兄完全没有搞清楚网络的作用造成的。 

活人见面当然最好了,现在我们讨论的只是在不能活人见面的前提下用网络见面能否使我和她增进友谊的问题。我同学在福建邵武,我如果想和她活人见面,兄是觉得将我抬过去好,还是将她瞬间搬过来好? 

在兄没有搞清楚网络的实际作用之前,有些辨论便失去了前提~ 
兄若想搞清楚网络的作用和结构,请参见本方边民同志的一辨发言。 

兄说:“网上的人互相设防,使人心更远。”做为一个上网的人来讲,他的目的也并不是和网上所有人心贴心,古人讲‘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兄难道不这样认为吗?难道会有人认为“人生将所有人引为知已足矣”?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等只要在网上找到一个知已(不设防的,包括通过网络认识而成为生活中朋友的人),便足以说明网络具有拉近人心的作用。 

兄这样广义地强迫我方必须要所有人都心连心,这只能说明兄还没有搞清楚‘人心’的含义和决定‘人心’的因素。 

若要搞清楚‘人心’的含义请参见贵方自由辨手纵横江湖的辨贴“给反方一辩边民剥剥洋葱头之纵横江湖记”。 
若想搞清楚决定‘人心’的因素,请参见贵方一辨珠儿姐姐的发言。 

待兄将此三个问题搞清楚后,再辨不迟~ 

您说电子邮件可以复制,那红叶题诗就不能由别人代劳吗?想打动人心的东西当然是自己制作的,无论是红叶,还是邮件.我想这个问题无须纠缠了.

您说:“一百年前有烧园明园八国联军,五十年前打朝鲜有联合国军,他们能走到一群,是因为目的相同观点相似。并不表明这几伙人心间无缝。” 

‘门外行人’朋友的原话是“三言的朋友们组队参赛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他们所持“远”这个观点的讽刺。”兄举此八国联军之例是想将贵方辨手的组合心态与‘文明遐迩’‘无坚不摧’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相类比吗? 


--  作者:吃辣子的狮子
--  发布时间:2002-11-13 9:50:00

--  
反方三辩答言贴       吃辣子的狮子

对方二辩开篇就问了我方一个问题,他从边民辩贴中挖截了“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而且还解读为“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他说他“不懂这个故事怎么会用来证明这个问题,不懂边民怎么会引来如此一个非常有利于正方的例子”(苍桑语)。很显然他没有从通篇文字结构上去考虑内容的连贯性,于是他没大看懂也就不足为奇了。

边民的通篇文字是一个整体,而且每段文字,确切地说他运用“网络”发展历程的每次革命这个例证做论据,自始至终都在紧扣一个立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心间的交流从很远,到远,到较远,到近,而且会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会更近!

边民举了“烽火传讯”,“击鼓传信”,“邮政网”,“阿帕网”,…inter net,以及将来会发展到的star net等等这些例证,脉络清晰,还在每次网络革命后阐述总结了当次“网络“环境下的人心距离情况。思路清楚的人也许会回忆到,边民还论证了落后时代发生的真实历史,如果放在更为先进的时代,其结果是可以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引申足以证明一点,沟通工具的变革,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模式,使得沟通得以运用先进的手段,在更广泛的时间,空间内进行交流。作个类比就很容易理解了,家人远离时的想念,在古代有孟姜女寻夫,现代有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一个要千里跋涉去寻,一个却可以找个网吧来个可视化语聊。显而易见,沟通工具的先进使得他们间的心变得更近——因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一个只有在见了面后才能够。而交流是人心得到拉近的关键(这点对方辩友也已经承认),试想,单靠异地的相思而没有交流,人心维系远近的牢固性有多少?而且,世上有几个孟姜女,又有多少打工仔呢?

我们再回到辩题上来,命题是什么呢?是“网络使人心更远(近)”。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网络,人心,远(近)。
网络,我方一辩已经通过网络的发展史阐述了,此处不赘。
人心,这些似乎已经在两天的辩论中逐渐达成共识,边民把它归结为人的思想;珠儿则引用了“人心为:他人的心理,其中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及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及动机、意图、理想、目标、价值观等等(节选自《知解人心:中国人的社会认知》)”。从对比中我们看出双方并没有根本性的分歧。
双方还说到远与近的问题,正反方都理解在这个辩题上应当把远与近这样划分:决定人心远近的因素是所处的背景、环境、个人的欲望需求、价值取向、信任程度诸多因素。从双方一、二辩的发言以及彼此的配合中可以看出:珠儿和边民同时把重点放在了“网络”,苍桑与阿三则分别从“心的连接”和“人的因素”上展开攻辩。(参见双方辩贴)


好了,我们理顺了这些思路。让我们再去一一回答对方二辩提出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释:

首先可以说苍桑的开篇是有些断章取义的。他说“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是在给本方引来如此一个非常有利于正方的例子。而且他还说自己不懂,实际上是他没有理解到边民在那段文字中证明的只是从“远”及“近”的过程中的一步,这个论证是体现了辩题中的一个“更”字:边民是在用“比较”来说话。对方仅仅通过我们所比较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方面去引申自己的判断,我分析他是迫切想抓住我方“失误”急于攻辩,而不去注意边民全篇文字函盖的——很远,远,较远,最后到近这个论点及整个的论证过程。

“谢谢边先生,你举了“鱼传尺素”、 “驿寄梅花”、 “傅雷家书”、“锦字回文”、“红叶题诗”等几个例子,你也觉得用这个表达“婉约深情”、“浪漫格调”、“相思幽怨”很经典,你说对了,确实是这样的,无论是谁收到了这东西都要比收到电子邮件更多一分感动吧?都会使心更近一层吧?”苍桑的这个反问很单薄并且曲解了我方的意思。我方举这些例子是证明一点——“人心”之间的距离依然受制于时空的阻隔——而且仅此而已。电子邮件的产生若能给这些事例添加一些更便利的条件,不好么?
它们不是并列或者对立关系,你可以把它们当成一种交流中的补充和辅助,这样可以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更大层次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也难道说是论证错误和论据不充分么?

至于反方二辩说的嘴巴和耳朵的那个说法更加离谱。他说边民论证错误,“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崭新的各种网络,极大缩短了人心的距离”他理解成是广告语言,他还说实情是,他能拉近的仅仅是我们嘴巴与耳朵的距离。嘴巴与嘴就是近到能说悄悄话的程度,也不能证明心近了。是这样么?我们用嘴巴说话,用耳朵听,却不用心去交流,那当然会推理出珠儿提到所谓的网络黑暗面,以偏盖全的错误就这样的产生了。这样就把网络说成坏的?另外,不用心去交流的耳朵和嘴巴,机器人也有。难道现在上网的我们,都是机器人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嘴巴说出的话是用自己的心(这里理解为思想)去支配的,对方耳朵听到的,当然也是用心(思想)去体味的。实际上,嘴巴和耳朵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它们起到的作用对于“心”而言,与“网络”无异。

“心的远近在于连接两颗心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是诚实,你就是用牛车传书,心都近的。用虚伪连接,别说是一个网络,就是两个人面对面,两颗心也照样遥远,不可触摸。同床尚且可以异梦,你心不知我心,这一网络了,就能近了么?”我很同意对方辩友说得前面那句话,但不能作为对方的攻辩理由。本次命题三个关键词,如果少了一项,这个论证就开始离题。有些因素,比如人的好坏划分,和网络关系不大。因此严格意义上讲,这个问题谁也不能证明谁,我也可以选择不作回答的。诚如对方二辩结束语那样讲的,文字可以修饰打扮后再出门,我理解你最后这个问题以为只要加个“网络”二字,就真的成为本次辩题中的一个论据了么?答案是不,你只是对生活作了个简要的诠释罢了。

----------------------------------------------



--  作者:边民
--  发布时间:2002-11-13 10:04:00

--  

昏花的眼睛也算一种沧桑吧(反驳正方二辩沧桑的某些言说)
两拍队一辩兼自由辩手边民
边民举“烽火戏诸侯”作为论据只想证明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烽火传信这种低级的信息传递形式使人心的交流多么困难。诸侯不明幽王的心,哪里知道这是为搏爱姬一笑的风流游戏,他们全当真了。这个故事恰好说明的是幽王破坏了约定的规则,导致规则终于失效,亡了江山毁了国。
但沧桑先生居然强加给边民一条罪状:边民把这个故事解读为“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显然,他的眼睛真够“沧桑”的:怎么分辩不清把整个故事解读为……与把故事其中某种因素用以证明某种意义呢?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关系这好象是非常容易分辩的么。边民在引用这个故事时先就作了声明“烽火戏诸侯导致江山陷落美人魂断存在着一个关于信息传播手段低级的含义。”难道可以根据这话推论出:边民说了,烽火这种低级的信息传播手段导致了亡国?明明我已经先肯定了是戏诸侯导致亡国的么。所以,对这个故事真正意义的解读,相信你我都不会解读错,但这并不影响你或我从故事中某局部某因素看见另外的意义。准确的说,是你把边民对故事某个细节的解读混淆为是对整个故事的解读,“一个”意义被你放大为全部的意义。那么,你是故意要这么混淆视听还是真的眼神不济?总之,事实是你“解读”边民的文本解到爪哇国去了。当然,我宁愿相信你是眼睛不太好使而非居心叵测。
是的,我同意这个故事的关键是个“戏”字,用烽火戏还是用键盘戏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且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真正意义的解读。但你接下来的话“解读”出来就很滑稽了:“网宽无限网速无限,骗人的成本大大降低,被骗的人也会更多。问问自己,在网上一年遇到的骗子是不是比自己一生中在其它的地方遇到的总和还要多?”第一种解读:网络使骗子更多。呵呵,这跟“医院使死人更多”可以比美,跟“法官使罪犯更多”有得一拼,而最类似的当然就是“网络使人心更远”啦,真乃高论也,实在是高。第二种解读:网络比现实更容易遭遇被骗。这说明什么呢?恐怕跟自己的智力更有关系,关网络何事?用你自己的话说则是“在网上一年遇到的人比自己一生中在其它的地方遇到的总和还要多”,既然遇见的人数由于网络而成倍成倍的扩展,那么骗子因此也成正比例地绝对数在增加,这是理所当然的呀,有什么奇怪的?这就能证明“网络造就骗子”?证明方法已经够荒谬的了,又怎能指望证明出来的结论不滑稽呢?我也来滑稽地证明个东东给沧桑先生一笑:能够遭遇那么多的骗子,不也反面证明了网络使你跟骗子比以前更近?不也证明了骗子的心与你的心因网络而被拉近了距离?如果骗子的人心与你的人心离得远远的,他咋能骗得着你嘛,越近才越容易骗不是吗?当然,这种使人心更近的恶果就不必去感谢网络了。

还有,“鱼传尺素”“驿寄梅花”。。。。。。等等我引用的例子,是人类信息交流史上最美丽的范例。但我要证明的是“邮驿”这种通信网络使得这些事例得以成立,使那些颗可爱的人心得以交流和靠近,最终是要引出现代网络(电话网/卫星网/因特网等等)能够提供更快更便捷的交流手段和工具,使人心与人心之间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好的“心与心更近”的条件。沧桑先生因此解读出另外的意义我不反对,但如果这意义压根就是错误的,我觉得就有必要加以指出以免你自误且误人。——“无论是谁收到了这东西都要比收到电子邮件更多一分感动吧?都会使心更近一层吧?”呵呵,使人感动和使心更近的是这些奇特书信形式所代表的深情吧,如果那时有Email可用,难道用电子信传达的深情就会变味?就不能使人感动使心靠近?如果不是那个人不是那份情,纵然是用一条鲸鱼或者大白鲨当信封寄来,恐怕收获的多半是惊恐和愤怒,而我们这些解读者倒是可以享受到强烈的搞笑效果。如果不是那颗心不是那种含义,纵然用集装箱发来成吨的红玫瑰或者红辣椒,又何来感动可言?打个比方,沧桑先生也给我来个“鱼传尺素”“驿寄梅花”,收到你这样昂贵的信件,我第一时间第一感觉会是什么?恐怕会怀疑沧桑先生有“同志”嫌疑。而如果我深爱的女友(假设现在我有这么一位)此刻用电子邮件发给我一句:打败三言辩论队!那效果比“I love you”更使我感动,更使我觉得你侬我侬两心相知相近,跟你用一大条鱼藏着的信和跨越千山万水邮来的梅花简直没得比嘛。那么,不也同样可以推论出:收到这样的电子邮件比收到一对儿鲸鱼和一车梅花更多一分感动吧?都会使心更近一层吧。所以你这话等于废话,啥也证明不了。
沧桑先生非理性非逻辑的奇谈怪论尚有如下一些:
“和语言比,文字里有着更多的谎言——因为文字是没有语调和表情的,因为文字是可巧言修饰后打扮齐整后再出门的。”“一个和现实比,诚实少了一点,谎言多一点的地方,可以使大家的心更近?”
——如果说边民的语言中有些广告式的诗词式的不够严谨不太符合辩论语境的句子,那么,沧桑先生随处可见的信手一拣一大抱的上述“大话式”语言未免也太无厘头了一点。总是那么斩钉截铁的下结论,不问前提不管论据,仿佛天然就是真理似的。我就不一一仔细驳斥了,只想顺势跟着沧桑先生随便发问几句做为本帖结句:语言就不能修饰打扮齐整后再出门吗?文字里的谎言凭什么比语言里多?有统计数据吗?网络比现实更多谎言更少诚实这是哪门子学科研究出来的结论?依据和事实何在?最关键的是,网络难道不是现实的一部分吗?网络是我们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存在不成?


--  作者:边民
--  发布时间:2002-11-13 10:07:00

--  
纵横江湖蜡枪头(溶解正方“纵横江湖”的蜡言蜡语)
两拍队一辩兼自由辩手边民

跟沧桑先生如出一辙,逮着“烽火戏诸侯”典故不放,以为抓住了什么要害,结果跟沧桑一样的误读文本。尤其是给边民强加了一顶比沧桑更大号的帽子:这样的故事与边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的误差失去了人心。”关于这个问题,我就不重复回答了,请阅我反驳沧桑的帖子便知。最主要的是,这些奇怪的结论都是你们自己推论出来的,而边民根本不曾有过如此结论。
关于人心的概念,你举的所谓权威定义我只同意一半。“情感/愿望等”,这我同意,但“众人”这个限制性定语纯属画蛇添足,非要众人的情感/愿望才构成人心吗?难道一个人的情感愿望不算人心?失去众人的心可称为“失去人心”,失去一个人的心我们不也同样说“失去某某的人心”吗?而“通情达理的心地”这一补充性解释尤其不妥当,通情达理才叫人心,不通情达理难道就是狼心狗肺?通情达理的标准是什么?西方人认为我们中国人吃狗肉绝对的属于不通情达理行为,而我们亦认为9.11恐怖分子绝对属于不通情达理。那么吃狗肉的中国人是否没有人心?驾机撞楼的恐怖分子是否没有人心?善的情感愿望属于人心,恶的情感愿望同样属于人心范畴。否则,就没有“人心险恶”这个成语了。因此,我认为你引用的定义中,对人心不作价值判断的“情感/愿望等”这部分是正确,而“通情达理的心地”都进入道德判断语域了,显然错误。怎么能说人心就仅是通情达理的善的好的一面,而不通情达理的恶的坏的一面就不在人心之列呢?
关于“思想”的定义,我同意你引用的话语。但我不能同意你自我发挥的“思想与人心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这一说法。我认为,思想与人心是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人心包含思想。我对人心的定义狭窄了些,而把思想的定义广义化了,严格说来,人心应该包括思想和感情。我的“人心”定义显然是把思想广义化了,把感情包括了进去。应该说,我的表述不严谨,把思想当作了广义的囊括了人的思维及一切心理活动的概念来运用。

我要反驳你的正题其实在这里:
“远”和“近”是一种距离状态,在自然维度中是可以从空间和时间加以测量的。而人心的远或近,乃是一种心理距离感觉,并无什么时间空间的维度可以参照并测量出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心的远近完全取决于心与心之间的感觉,什么网络都不能决定心灵的远近,什么网络都不必然导致人心更远或更近。
但我们现在是处于辩论的话语框架内而不是处于哲学甚至真理框架内在谈,那么,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就必然看得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每一种信息网络的出现,都进一步缩短自然时空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心与人心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工具/手段/方法,也就是说,增加了使人心更近的更多可能性(不是必然性)而不是相反。因此,抛开辩论本身,客观的说,我也并不认为网络必然的会使人心更近,而是认为:网络给了人心更近以更多更便利的条件和机会,因为人与人交流的机会/办法大大增加了么。至于交流了就一定人心更近,这是谁也无法保证的事情不是吗?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代一代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交流的机会条件越往前推就越发的少,人与人之间被时空限制得更甚,人心更近的可能性越小而人心更远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在辩论的语境下,我也不得不承认“更远”的命题比起“更近”的命题来更接近错误并离事实更远啦。
而你和你的队友们特别热衷于把“人心近”跟什么“理解/融洽”之类密切纠缠在一起,这跟你们坚持错误的概念有关,当然也就在另一方面热衷于把“人心远”与“冷漠/欺骗”之类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我在本文前面已经澄清过:人心距离的远近与你们这些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在本质上并无必然关系,而与人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内容才是必然关系。没有交流,远得无法感知,何近之有?交流越多,心理距离越近,即使是欺骗的信息伤害的信息。骗子要骗你,不跟你交流,怎能骗得成功?你和骗子之间的人心(情感愿望等)如果不比交流前更靠近,连行骗的基础都没有嘛。我方可是没有说过“使人心更近”的结果必然都是好的结果善的结果吧?好象这都是你方自拉自唱的花腔男高音和女高音吧,未免太想当然的一相情愿了点。比如你这几句看似有力的发问,就是建立在此前提上的:“火车代替了马车,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现在到处都挂着某某信息化公司,那些公司的员工真的其乐融融吗?是不是中国电信的所有员工之间的人心都相当近?”——引申法用得不错,特别是修辞角度来看,可惜用错地方。我的回答也很“修辞”:火车比起马车来使人们的交流增加了, 至于交流的结果是使人们的关系改善还是恶化,那取决于交流了些什么样的内容。挂上信息化公司的牌子跟没挂这样的牌子的公司其员工都一样可能其乐融融也可能象旧社会一样水深火热。中国电信员工的人心彼此间有些很近有些很远。呵呵。
 那个什么为计算弹道而诞生的“图灵机”和为冷战而诞生的“阿帕网”(arpanet)你想证明什么?证明“使人心更远”?很遗憾,你把动机和结果弄混了。事实是,没有图灵的计算机就没有今天的“电脑”,没有阿帕网就没有今天的因特网。不管这些发明创造的出发点是什么,但结果是造就了现在我们使用的这个网络,而这个网络正在连接你和我,使你我能够认识,我俩的心因为这个网络在逐渐拉近,而如果没有这个网络,我俩无从谈起,遑论远近?这个简单的道理没弄明白,难怪我叫你们砸烂键盘剪断线路的意思被你解读成“劝人离开网络”了。
   


--  作者:chinagamer
--  发布时间:2002-11-13 11:37:00

--  
还有呢?更详细的
--  作者:纵横
--  发布时间:2002-11-13 12:52:00

--  
“处于辩论的话语框架内而不是处于哲学甚至真理框架内”,那我想请教,适用与“哲学甚至真理框架内”的东西适用于“辩论的话语框架内”么?
“而人心的远或近,乃是一种心理距离感觉,并无什么时间空间的维度可以参照并测量出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心的远近完全取决于心与心之间的感觉。”
仅仅是因为处于“辩论的话语框架内”,人心的距离,也就是感觉的一种,跟“价值判断道德判断”……??

“我在本文前面已经澄清过:人心距离的远近与你们这些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在本质上并无必然关系,而与人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内容才是必然关系。没有交流,远得无法感知,何近之有?交流越多,心理距离越近,即使是欺骗的信息伤害的信息。”
1、澄清不是证明。
2、谁否定过“交流”么?那“没有交流,远得无法感知,何近之有?”这句话那就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失去某某的人心”?呵呵,估计我这点东西又会“失去边民的人心”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1-13 12:52:08编辑过]

--  作者:九道
--  发布时间:2002-11-13 21:46:00

--  
回来得晚,现在晚上九点十分了,能回到哪算哪吧。省时间也省昏花老眼的办法是看一段写一段。边先生也是,明知我老眼昏花还写这么长,别说是我,就是小眼精灵的看完了,也得花吧?

“幽王破坏了约定的规则,导致规则终于失效,亡了江山毁了国”,明白了,原来并不是“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问题是,你这个结论和我们的论题有关么?哦,是了,有关,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最重要,可网上和现实相比,缺少的恰恰就是规则(不要和我讲技术层面的规则,那东西很容易叫人眼花的)。缺少规则的网,无国可亡,但一定会使人心更远。

网络上的骗子更多一事,就不要强辩了吧。

哈,我不会说你居心叵测,但我的话,如果正读的话,应该是:“在医院你会遇到更多的病人,在法院你会见到更多的罪犯”,你改成了使,这差别很大,但就是大了,我的话前进一步也没进入谬误。

网下骗人几次过后,骗子身败名裂,网上,骗子换个名,又是一条好汉。骗人而无须付出身败的代价,这,很容易催生一些人人性中潜在的恶。当然会使骗子更多。

“鱼传尺素”“驿寄梅花”以下三段,你是想告诉我,感动与不感动取决于对方是谁,和形式无关是么?你如果是这样,网和人心的远近没什么关系。

好玩的是,你隐含的意思也是在说,如果是自己心爱的人送的,一对儿鲸鱼和一车梅花还是要比电子邮件更多一分感动。

最后一段,好像没什么可驳的,我可不好意思为驳而驳。只说两句吧:

一、 实际生活中,我说谎吹牛的时候,嘴抖脸红且常常因为反应慢时间紧而编不远,用文字,无此忧。

二、 问问自己,是不是在网上和人说话的时候,过年话更多一些。网上,谎言处处,虽然这其中的一大半也许都是善意的谎言。边先生如果不信,可以问问网上的朋友自己这个帖子写得怎么样?回答一定是好。



--  作者:九道
--  发布时间:2002-11-13 21:56:00

--  
欢乐书生

“网络只不过是个工具而已。网络并不能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所以网络不可能使人心更近。

增加友谊说,只要是两个相投的人,你只要联系。飞鸽、电话、网络都成。前提是,你得联系,两个人得投缘,用飞鸽产生不了情的,用网也不成。

得一知已就知足说,没错,问题是,如果对方是可引为知已的,采用别的方式联系与交流也会成知已,网,诚如君言,只是工具,一个给人提供了相识机会的工具。

联军问题,我来我论是因为和三言的朋友观点相同,是网使我们相识了。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吧。


--  作者:易扬
--  发布时间:2002-11-14 9:06:00

--  
两拍总结*网络让我们无限接近

 
 几天的辩论看下来,把开始有些悬念的思考都忘记了。这次的辩题其实也算大有文章可作,因为人心是最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所以颇有些费心思,可辩论进行到现在却感觉豁然明白,不止是我方辩手的精彩发言,甚至对方辩手无为我做这个最后总结乃至对全队获胜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我方辩手不厌其烦的给对方辩友讲述古时候因为沟通困难造成的悲剧故事,来对比现在跨时空的交流对世界的发展是如何的作用巨大。谁都明白这些变化,不论是心灵的交流和物流的发达,都不可避免,不以个人意识为转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整个世界的运转。古时候人一生中可接触的世界实在没办法和现在的一个孩子比,就算穷极一生时间“走遍天下”的旅游家徐霞客的足迹恐怕也比不上现在普通的一次商务活动走的远,他的内心又怎么会比现代的旅游家更广博呢。 
 人总是这样改变世界再被世界改变,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内心无时不再受着环境的冲击,我们甚至在还没有了解某种东西前就被它改变了,包括短短十来年发展起来的因特网。
 人最终要适应社会,深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象一种再简单的工具,不管你站在一边怎样观察怎样研究,只要你不把它拿在手里使用,这件工具永远不会对你有用。
 就象我们现在都认同网络首先是一种先进的工具一样,都乐意使用着它,而且以后也会使用下去。这个工具带给我们的方便愉悦,都是每个人亲身体会的。而工具对面的承受者或许也是使用者,正是你利用工具的最后目标。你能说你使用这件工具只是因为无聊,根本不在乎使用后的效果吗?那怕是你看一本书,听一支歌也是为了愉悦自己的心情才做的,不会简单到“翻几页印满字的白纸”这样。
 只要我们为了表达,接受,开扩视听,就需要身心的投入,这样网络才会成为我们趁手的工具,从而满足我们的渴望。
 就象我们不能把手伸到一米之外使用一把榔头一样,反方辩手同样需要接近网络才能和我方交手,同样我们也不能在八丈外无视你们的作用。所以可怜的对方辩友无奈只好承认网络拉近了人之间的距离,却又强辩这只是单纯“物理”上的,表象的接近,并不等同于心灵的距离。那么我很想问问对方:心灵的距离和物理的距离是成正比的吗?也就是说你们赞同“物理距离越近,心灵就越容易接近”吗?
 如果你们反对,那所持观点就应该是“物理距离越近,心灵就越容易遥远”。这句话读起来感觉和正常人伦社会的思想意识是如此的相悖。因为我们都知道,即使一个女人自己亲生的孩子,从小跟着姥姥或者奶奶长大,难得跟自己生活,是不会如自己亲手拉扯来的感情深厚。这一点有事实的例子在,随便问问就可以找到答案。可见,就算如此的血缘亲情,也需要“物理距离的接近”才会更深厚。
 或许对方辩友可以说物理距离和心灵远近没有必然联系,那么起码网络也不一定能让人心更疏远。而且这样一来,我们这场辩论似乎有些无事生非了。客观规律在这离根本不能作为我们判断观察的依据了,胜负又从何而来呢!而不以客观规律为准绳,人类社会也不能称之为“文明社会”了。
 所以为了证明这场辩论的严肃性和必要性,为了证明我们这些人花在屏幕前时间和热情的价值,我方坚持继续证明下去,证明对方因为忽略客观规律而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观点是多么错误。
 正方一直把网络带来的新型案例当作阻碍或者使人心疏远的根源。我方辩手解释了,网络并不能能动性的生产出骗子和任何一种“人”,而是形形色色的人在利用网络。对方辩友一直说网络如何因此而糟糕,骗子如何使得人心向背,可有谁是把这里所有人当成骗子来参与的?那样的话这里还成什么论坛,不如说是骗子聚会更好。行骗的帖子恐怕也只有警察有兴趣当线索来看吧。
 我们再把话说回来,就算网络骗子容易得手,人们容易受骗,可大家恰恰忘记了一点:骗子正是利用网络具备的“拉近人心的功能”去打动对方,说服对方达到行骗的目的。如果网络使人心更远,骗子们怎么会偏偏在这里下手,岂不是费力不讨好,如何来得效益啊。而个别的案例并不能代表全面,就象我们不能因为篮子里有一只坏苹果,就把整篮子苹果都扔掉一样。只有看某件事物最终主流的方向才是科学的眼光。
 这场论坛的辩论一下为文学天地乃至红网本身增加了多少人气和点击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过去有句老话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走到一起来”。现在的情景不正是人心因此而接近的一个例子吗?难道正方四位辩手和热心的啦啦队,心都不是向着一个目标―――胜利的吗?
 而事实上,在我经常去的西陆“半壶凉茶”(http://bhlc.xilubbs.com)论坛,就确确实实出现过一件因为网络使人得到众多网友资助的故事:2000年12月,那个同在我们论坛的一个因为哮喘而不能正常生活工作的女孩子,在短短的几十天里收到“12870元整”的汇款,而名单里绝大多数都是西陆各论坛的网友。这次本来由个人自发组织的活动最后带动了北京西陆信息公司官方的加入,专门开辟了“爱心”主页空间:http://aixin.xilu.com。真正让“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走到了一起”。那一封封火热的电子邮件,一封封饱含爱心的汇款单不正是人心彼此接近的证明吗?我们应该怎么想象那个身在困境的女孩受到如此关爱时的心情呢?那又是多少文字可以形容的?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由网络出现这样的感人故事,不正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吗?
 现代网络带给了人们无限的空间,古人常言“睹物思人”,那时一封信要在路上走几个月,刚封到信中的事情或许在没有到达之前已经变了模样。而现在远在美国留学的孩子可以弹指间发封E-MAIL给自己的父母亲人,甚至网络电话看到亲人的模样,难道说这些方便都在疏远人心的距离吗?恐怕你我同意,天各一方的人们也不会同意。
 正是人性渴望表达和接受的本性让我们去寻找发明更高级的交流方式,所以我们才相聚在网络,才会去思考和感知网络带给我们的一切。就在大家看我这篇文章的时侯,也正是一种接近.你会通过这些文字了解我的思想和内心,我也会通过你的回复了解你的思想。如果没有网络,没有网络论坛,即使我是个名牌作家,你能看到我的文章,我又怎么能随时看到这样多读者的反映呢。只有交流才能让我们彼此接近,网络也正因为自身的特点方便了你我的交流,从而方便了你我的接近。
 我一个女性网友曾经说过:“你对网友象现实的朋友一样真诚,才会得到现实的快乐”。如果你用玩弄的心态去对待所有人,那不管在网络或者现实,你的心永远是不会和别人接近的。同理,如果我们都承认网络使我们彼此的心灵越来越远,那么在这里的网络论坛发这些帖子又为了什么呢?期待着拉大和别人的距离吗?显然不是!正是网络使无数颗心灵更接近才让我们来到这里。网络一直在让你我的心灵无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