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鸿鹏诗话-2[原创]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33310)


--  作者:鸿鹏
--  发布时间:2003-2-10 11:05:00

--  鸿鹏诗话-2[原创]

1、  香雪“嫦娥”这首写的很好,比那首“马踏飞燕”思想纯熟,手法也好。说穿了是你对古典很理解,对嫦娥的故事了解的很深,这是一种民族的感情,和牛郎织女等都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和寄托,这种能写出精神的诗歌,才是真正中国诗歌的希望。从中也可以看出总斑竹作为女子的闺思和柔情!非男士可写也!还没给人加过精华,这第一就加给香雪吧!多写这样有才情的诗!
菜花:“梅花像我开始时候一样,把尧时射日的羿与夏朝仲康时期的有穷氏的羿认成一个人了。 “桂影参差”、“孤寂如斯”、“孤(形)单影只”,这些来自古典的韵角,用在现代叙事诗中,最有特点,增加了诗歌的优雅。 这里还给了嫦娥奔月的另一种解释,“眼看着逢蒙要搜到那灵药, 我抢先一步,将灵药吞下”,尤其可贵。 全篇叙事角度不一致,节与节间不一致,有的节中的诗行好象也不一致。虽然转换叙事角度是现代派诗歌常用的手法,但在这样不长的追求清晰、古典的叙事诗中,可能不宜转换叙事角度,如果转换,应该有交待,让读者感觉自然一些才对。”
2、除了菜花和紫筠的诗歌,给于我震动的就是子建的“踏月”和无名这首“我站在海边”了。我觉得这首诗歌仍出于朦胧诗一类的手法,但这首诗能写出去,确实不易。由此也可看到朦胧诗歌的一线光明,并乐观地推测,在今后的十年或二十年,也可能出现数个新诗的划时代大家。可以把新诗写成有文学价值的东西并流传后世。
3、无名:
“秋天渐渐瘦了 
月亮苍白又虚弱 
我咬一口月饼 
馅子里传来古老的敲门声 ”
很好,诗人的角度与众不同,但有逻辑,与大多数的朦胧诗不可同日而语。
4、菜花;“古体诗与新体诗很有差别:  古体诗一般都是诗,新体诗中很多不能称之为诗。”
我完全同意菜花的说法,我相信他不是喝醉后的话,这不是总斑竹的作风。对于菜花总斑竹的上面的两句话,我是最坚定的支持者,毫不含糊。
新诗和古诗有本质的区别,很多人都意识不到,也不愿意承认。区别在那里,就是,古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产物,是艺术。而新诗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体都还未达到艺术的境界。这就是区别。新诗界从产生就不泛狂妄的人,虽然时间不长,这种传统却一直发展到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归根揭底是无根基的表现,以为引用白话和西洋的一些句法可以永垂不朽,狂妄和任意发展的结果是什么,是人们的无限的厌恶和屏弃。一些唱歌的白脸和粉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支持者,而且还要泪流满面的崇拜,而新诗却还在孤芳自赏,写诗的大多是学生和青年,而他们却一副世故和哲学的面孔,写出来的诗歌不是议论就是说理,没有人再比他们再高明了。却背离了诗歌最基本的原则。老年的人经过了人生的沧桑,是应该写一些哲理诗歌了,他们却写不出来,因为他们明白了人生的艰难,也知道了艺术的价值。毛泽东说:“倒找我500大洋,我也不看新诗!”,那么现在,500大洋能叫人看新诗了,我看未必。


5、请紫斑竹多写这样的诗配画,我来相和。
"从鹰击长空的角度  
看着你红叶题诗  
俯拾一地落红 " 
飞龙君评曰:“经典视角,写的非常有性格,和得很好!!!”
 
6、飞龙:“咏竹三其实是一首很隐晦的情诗’。
想那去了飞龙君,引得香雪嘘嘘的。第一句化用唐李贺咏竹诗句“斫去清光写楚辞”,贺满腹才华,却因封建礼教,不得应试赶考,政治抱负不得实现,遂27岁郁郁而亡。所以过去写楚辞实际上是代表了才子的忧愤之寄托,千百年来,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人们借写楚辞安慰着文人学士的心灵,所以他说:“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霜啼千万枝”。
紫筠:“呵呵 我也读出是情浓的味道了,加上“斫去清光写楚辞”与“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霜啼千万枝”这两句上等的“调味品”,更是别样情调。喜欢!!”

7、就新诗的章法问题与紫筠商榷:   诗歌是需要严格的章法和意境的,这是长期的实践总结的。诗经本于民间的民歌,但是经过文人和贵族长时间的加工和过滤,其实已成为中国诗歌最高雅的源泉。与现在咿呀难听的一些真正的民歌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毛说:“新诗要向民歌学习”,多少有含混之词,是一个政治家的策略。他的诗歌本于帝王之道,深受李贺和曹操的影响,未见他学习民歌的出处。 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完成了中国诗歌从形式到内容的高度统一,这绝对是完美贵族式的诗歌,文言文本来就是贵族和统治阶层的,与平民几乎无关,所以,它的文化形式,意识形态是经过几千年的凝练而成。要想进入此道,首先要戴上铁链,然后才能去跳舞。在戴铁链的过程中,文人们已经充分体会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鲜有自大和不崇敬古人的。我说这些,就是因为白话文不是贵族的,他是平民的,白话从有中国人也就存在了,但因为有文言文,所以没有形成有价值的文字,大多只知道现实的表现,而不知出世的境界。至文化大革命,这种文风更成极端,即连咿呀的民歌也不如了,都成为革命的文章。失去了文化价值。文革后,诗人首先意识到新诗的浅薄和无知,急速转为朦胧以骗人,从一个极端转到了另一个极端。顾城的“一代人”这句话明显形不成意境,却被很多人奉为至宝,就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幅鲜明的图画和意念已经体现,就是孤高和绝世,但这不是诗歌,必须要有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才能形成完整的意境。 其实。古诗歌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这样的断章取意并非没有意义,但它不是完美的诗歌意境。现在新诗人常常混同这种概念,甚至夸大它让其不知所云,只是浅陋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如你的上述诗歌,上段和下段也可以单独发表,别人不知所云,以为是高妙的诗歌,道理是一样的,诗歌必须有章法,有一定内涵的“起、承、转、合”,才叫诗歌。有诗歌天赋的人和写诗的人也是两码事。今人常常不知,觉得自己就是诗人,诗歌以写性情,不是性情中人,是很难领会真正的诗歌的,更别说写诗了。清乾隆皇帝写了很多首诗歌,并且,到处题墨,留与今人的你知道有几首,一代名主,千古帝王尚且如此,真不知现在那些所谓的高妙诗人是怎么想的。


8、诗歌的评论并非没有原则。中国诗歌鉴赏“大体则无,小体则有”。明清几乎无诗,并非是没有人写诗,但“红楼梦”中的诗歌成就很高,“曹雪芹”是一个怪才。诗歌不能融会到社会和群众中去,历史最终会将其淘汰的。在这一点上,并非能够“仁者见仁”。

9、“以顾城、海子的死为标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谓的朦胧派新诗创作呈现三大弊病:一是一味玩弄自己内心的高深,不仅与政治,而且与现实隔绝;二是诗歌创作普通读者看不懂,与大众隔绝;三是脱离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与传统隔绝。这三大弊病可以说是目前诗歌让人生厌的主要原因。”
   真是点到了穴位。

10、诗人独特的感悟和境界确常常和人不同,此中酸甜,只有诗人自知。所以会写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李贺和韩愈,李更象诗人,不仅是他的作品,更在于他的人。韩愈更象一个散文家,儒者,和政治家,却不象诗人,他却有少数的诗也可以。

鸿鹏  2002年9月30日 编辑于郑州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3-2-10 11:19:00

--  
呵,有意思。
喜欢看这类评论。
--  作者:珠儿
--  发布时间:2003-2-11 12:43:00

--  
不错。
--  作者:一蓑烟雨
--  发布时间:2003-2-11 15:12:00

--  
有见解,有些还觉得含糊、不够提炼。以4) 和 7) 为好。希望能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