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33209)


--  作者:任守愈
--  发布时间:2003-2-9 18:40:00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就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段话很有道理,庄子运用他很高明的逻辑语言回敬了惠子,既然我不是鱼,不知鱼之乐,那么你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鱼之乐。我对老庄是没有什么研究的,就是很普通的知道都达不到,我欣赏这段话的原因不是庄子高明的逻辑语言,而是人的情感问题。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孔子的这个“乐”在感悟山水上。孟母为了孟子曾经三迁,为什么哪,就是希望有个好环境,陶冶孟子的情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魏晋时人大多认为孔子是“无情”的,王弼则不然,他认为“圣人有情无累”,圣人也是有情感的,但是他不为所累,这个不累也是强调真性情的。上面说的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儒家认为,圣人依据万事万物的规律来了解天地,又秉承天地的意志又独处其间,来指导万事万物。我以前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认为人是有情感的,他的情感有内藏和外露两种形式,也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至善的。我在《儒家早期性之说》中说到,孔子是没有提出性善论的,但是他坚信人能向善。这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实际就是万物对人的情感影响,从自然之物中领会一些道理,在中国传统的认识史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当然,人是不能知道鱼为什么会乐、怎样乐的,但是人可以由的无矩无束中体验人生的真谛,也就是将他原由的内藏的情感流露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要游山玩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得小时侯,我们村里年年唱两台戏,记不清楚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戏。从小学时,只要唱戏我就什么都不顾看戏去了,那时并不是去凑热闹而是真的去看戏,什么新戏,旧戏,前因后果都明白。在这个的影响下,我从小就 喜欢历史,也为那些舍身卫国却没有好结果的历史人物而悲伤,但也庆幸他们能青史留名。在大学中,一些不太顺心的事,使我感到要修身,于是选择了儒家。近来越来越觉得心性平稳,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惹自己生气的了。其实,这些是将我原来的对事物的看法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一方面激发出我原来的内在情感,一方面它们又深深的影响着我。实际上,儒家的这些思想是我理解的这样吗?也不见的是,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原来的内藏情感不同,虽受同样的事物影响,其效用不同,也就是外露的情感不同,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所以我看“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也不妨这样理解吧!
  在西藏也有半年了,人们觉得西藏很神奇,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能这样说,这里的环境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但是对于我这个学习儒家的人来说,坏竟并不是那样的好。没有书,没有人可以交流,幸好能上上网,朋友能也经常催我有没有新的东西。然而我在这里体验到一种东西,就是物质环境不是自己能改变的,但是精神环境的改变在于你自己。和藏族同事们吃藏面,和酒等,与人和善,大家也会尊重你,关心你。从内心里发出的高兴和愉快,使自己的精神环境得以改变是再好不过的了。
  道理的多少我是说不出来的,乱弹现在到学会不少。今天就说到这吧!

  守愈谨按:今是正月初九,此文虽不佳,但也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今年第一个帖子,当是给诸位拜给晚年了!


--  作者:blueblaze
--  发布时间:2003-2-9 20:21:00

--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快乐呢?经典!
--  作者:临风公子
--  发布时间:2003-2-11 15:45:00

--  
我又是谁呢?
--  作者:浮世绘
--  发布时间:2003-2-11 19:53:00

--  
在庄子的观念里,文明进展在本质上就是对“道”的破坏,言论都是“道”的分裂者,因此必须诉诸于文化之外,实行彻底的反文明,反建设。

庄子应是“焚书坑儒”的鼻祖。 


--  作者:青泽龙二
--  发布时间:2003-2-23 23:36:00

--  
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鱼者,自由自在也。而如今河水污染之泛滥,恐百世不得复纯净之水也!
吾深记幼年时于湘江河竹排上常见之小红鱼,一群群,多自在。
可如今,深疼心绝。
为寻幼年之记忆,吾尤喜深涉群山,淌小溪,赏野外之鱼趣也!
呜呼!

子非鱼,安知鱼之苦?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3-2-24 9:54:00

--  
以下是引用青泽龙二在2003-2-23 23:36:00的发言:
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鱼者,自由自在也。而如今河水污染之泛滥,恐百世不得复纯净之水也!
 吾深记幼年时于湘江河竹排上常见之小红鱼,一群群,多自在。
 可如今,深疼心绝。
 为寻幼年之记忆,吾尤喜深涉群山,淌小溪,赏野外之鱼趣也!
 呜呼!

 子非鱼,安知鱼之苦?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3-3-2 17:26:00

--  
《金刚经》第一品:······一时,佛在舍卫国。
  一时,成佛之境也。
  鱼,我,乐?!
  自然也。支道林解逍遥游义实为达道!
--  作者:戊戍
--  发布时间:2003-3-3 12:44:00

--  
呵呵~道南回家了,好!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3-3-3 23:07:00

--  
什么家不家的
无家才是人生真知!
记得我大学的师兄说:“男人的家就是他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禅曰:无家即是家
      家即是无家
您真的是我的尊敬的恩师朱院长大人所说的“知识分子”!
--  作者:-我是风筝-
--  发布时间:2003-3-9 11:33:00

--  
以下是引用临风公子在2003-2-11 15:45:00的发言:
我又是谁呢?


嘿嘿,谁又是我呢?
身份在变换
角色也在变换
人越大却越找不到自己
原来的自己,
我是谁,谁又是我呢!!!!
--  作者:独狼木木
--  发布时间:2003-3-12 20:04:00

--  
从这个角度看,以前可没有想过哦。
另一个角度。
每个人看待问题都带着自己的习惯,世界观,知识背景,当时的情绪等等诸多因素。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也!佛家坐禅,也说心即外物(有误吗?)。
偶揣测(浪漫的)庄子当时是快乐的,而惠子,实在是一不解风情的家伙。

--  作者:媛朗
--  发布时间:2003-3-16 21:32:00

--  
任先生的文章平实厚重,清淡而不张扬,如一脉香一杯茶隽永入心。
希望任先生能勤执笔沾墨,期待您的好文。


--  作者:莞尔
--  发布时间:2003-3-17 13:24:00

--  
读过任先生这篇帖子,颇有些感触。
 
记得最早读庄子的时候,认为庄子的无好坏之分,无是非之辩还有忘形与忘情是没有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的,是无形、是无情,其实当时便对自己的这种理解质疑,但也终究没有理出个所以然。

后来重读庄子才发现原来的理解实在太肤浅,当然,这并不能说明现在就有多深刻,而现在的理解是智者与达者能够看到所有事物的两面:是非、好坏、得失等等,并承认它们的存在,可是却不斤斤于这些;智者与达者有形有情,却不拘于此。他们凌驾于之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可以做到心灵不受物役,是为:德者。如此理解,是耶?非耶?依然心存疑虑。

以上也只是我对文字的解读,却私下以为这种思想境界委实不能达到,而且这种思想也不能见容于这个世界,因为人的是非功过都是由别人来评说的,真正的德者这世上又有几人?所以,庄子的处世之道用来自我安慰倒还好些,形诸于外就不可取了,当然,这也不过是一己之见。

而先生“物质环境不是自己能改变的,但是精神环境的改变在于你自己。”的说法却让我有了深刻的感触,改善自己的精神环境,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与约束,这是让自己快乐的一种很自我的方式,只要我们愿意。而以这种方式处世,应该是轻松快乐得多了,其实就算是别人眼中阿Q又怎样呢,也许我们缺少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