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天堂里的萨特与波伏娃(zt)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29839)


--  作者:黑瞳
--  发布时间:2003-1-16 16:38:00

--  天堂里的萨特与波伏娃(zt)
居然在一个旧书店里淘到一本《萨特自传》,厚厚的一册精装本,才几块钱。
这是一本关于萨特生命的最后十年的书,也可以说是关于萨特一生的思想的一本书。说是自传,其实操刀者并不是萨特,而是他终生的情人波伏娃。萨特在生命的晚年,已经有些糊涂,而且又有了眼疾,几乎无法视物,更别谈写作。波伏娃认为如果就这样让萨特死掉--她写过一个小说,《人都是要死的》,她很清楚萨特当然不能例外--不管对萨特自己还是对法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是一个损失。于是她开始记录萨特的日常生活,后来又拟订了一些针对萨特思想的谈话纲要,和萨特对话以后整理成文。波伏娃所做这一切都是征求了萨特的同意的,即使是谈话内容,最后也一字一字读给萨特,直到他认可无误。
一个如此聪慧而又明理的女人,又占着与数十年与萨特生活的与灵魂的厮磨,还有哪一个人会比她更适合为萨特操刀自传呢?这样一本书对于了解萨特来说,自然成了一部无可替代的著作,即使叫自传其实也一点不过。

如果换到现在的中国,如果换到一个另一个庸俗而功利的女人,也许我们读到不会是这样一本无可替代的文化思想作品。也许完全可能是《萨特与他的**个女人》,或者《我和萨特,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让人作呕的东西。这种并非无聊的对比也许可以看出,在一个以窥视癖和露阴癖成为风尚的年代,要成就一个好的思想者和好的作品,都是同样的困难,不合适宜。
萨特的一生都热爱女人,确实是说得上是风流倜傥,甚至粘花惹草。在他看来,一种正常的生活就意味着与女人连续不断的关系。在认识波伏娃的一早萨特就和她就达成了永不结婚的协议。他对她这样说:“我们之间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但是,如果我们能同时体验一下其他意外的风流韵事,那也是件乐事”。如果在当下的中国人看来,这肯定是不可思议的求爱方式,虽然他们实际上在所谓的责任和道德感的面具下,也常常红杏出墙寻花问柳。但中国人历来是擅长于掩耳盗铃的一群,因为中国的文化里有这样的土壤。即使到了男女之爱上,有时候人性的诚实如果不被视为流氓和无良,那至少也是一个错误。不知道这样的结果还要折磨中国人多少年。

但是也许是因为法兰西民族历来是一个不反对浪漫的民族,也许是因为波伏娃这种女人格外的聪慧和敢于直视人性,当时尚在豆蔻年华的她居然就一口答应了男人萨特那个看起来更象花花公子口气的要求。事实上,就波伏娃的内心激荡来说也并不次于一个男人,甚至也许比男人更加激烈。她后来在文字中袒露:“我生理上的欲望远比我所想要获得的要大得多。在我所选择的的男人对我的狂想的爱抚和性行为中,我能够分辨出我内心的活动以及作为个体的我的自由。但孤独、不可抗拒的兴奋心情却在大声呼唤着每一个人,无论他是谁”。
就是这个敢于承认自己的生理欲望在呼唤着每一个人,“无论他是谁”的隐秘的女人波伏娃,她肯定会同意萨特的意见。她也和萨特一样明白,人的肉身总是蠢蠢欲动,像一头猪总要在尘世的泥潭里滚的浑身污秽。而所谓永恒的承诺如果指向的不过是这样的肉身,那不过是一种辉煌的囚禁。
真正的永恒只能是那种在灵魂上无法分割的合二为一。而对于这个,谁也无法指望于一个简单的承诺,它的实现来自于上苍最高的神秘。

而这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首先由萨特这个男人提出,不过是说明,作为一个男人,他很清楚男人自身的特性。男人天生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如果爱一个女人爱得专一,虽然也许可以成为一个道德的楷模。但是最后他也许也会因为专一中的爱而缺了激情而倦殆,最后在倦殆中将这爱全盘否定。而不专一的爱反倒可以为提供更多的常新的创造力,并因此窥见那些生命世界中神秘的阴影。
而对于无论是萨特或者波伏娃来说,创造才是他们今生的使命和意义。
在萨特与波伏娃之间,也有过如胶似漆的日子。在生命力旺盛的岁月,他们常常在一起整夜整夜的作爱,在蛇影游动的夜晚享受那些激情的蒸浴,和肉体圆满合一的奇迹。那是一些生命元气喷薄的时刻,肉体的纯粹的愉悦把两个人送入天庭,又相互在生命史上打上无法更改的契约。

但是自从两人相识开始,直到生命的结束,萨特和波伏娃都有自己的住所。住房是分开租赁的,有时是波伏娃到萨特这里,有时是萨特到波伏娃的住处,阅读或者辩论。他们从来都有自己不同的空间归于自己支配。这一点符合两个创造者的个性,也因此别具象征意味。
这种象征意味在两人的生命中得到更多的也是顺理成章的展现。虽然与萨特的立约使波伏娃对一贯热爱女人的萨特的生活多了许多宽宥和理解,但在私心里还是有许多醋意和嫉妒。作为一个女人,即使是象波伏娃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也难以做到在男女之情上真的宽大无际。虽然她决定尽力摆脱那种让人烦忧的论理学困境,但心里总有许多难以掩饰的不快、委屈、感伤甚至愤懑。这自然成为她的言说资源。

1936年,萨特忽然爱上了波伏娃的一个女学生,波伏娃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这个女学生邀请来与她和萨特共同生活。结果这个出于奇思妙想的“三重奏”,在维持了短短的一段时间以后就轰然崩溃。而这段生活却为波伏娃提供了一份言说的资源,她以这段生活为蓝本写成了《女宾》这本小说。她以后的许多作品,包括被誉为女性圣经的《第二性》,无一不沾满这种来源于与萨特生活中的感受和脉动。而这种带着女性特有体温的写作,与萨特的诘屈聱牙的风格相比,更多了一层迷人之处。作为一个哲学家,萨特的成就是杰出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萨特多少有些生硬和笨拙。

与萨特的生活的花花草草不同,在40岁以前,波伏娃一直过着比较单纯明净的生活。她并不是想守什么贞洁。一是当时她距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二是当时确实还没有哪一个男人象萨特这样打动她。他们之间有灵魂与思想的紧密的沟通和共鸣,也有和谐满足的性生活。那时侯虽然萨特的生活一直热热闹闹,但却没有一个其他的男人走进波伏娃的生活。
但是她的时光就要到来了。随着二战的结束,随着《女宾》、《一代名流》、《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等一系列重要著作的发表,波伏娃终于奠定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者的重要地位。1947年波伏娃到美国讲学,从此拉开了她与其它男人的风流韵事的画卷。虽然她生命中的男友,远没有萨特的女友那么多,但却无一不带给她铭心刻骨和深远的思索。
在美国之行就要结束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迷上了高大英俊的美国作家阿尔格雷。他们双双无可救药的坠入情网。波伏娃回到法国,但她依然思念着那个美国人。她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与萨特的关系,但是却又放不下阿尔格雷。这种分裂的状态带给女人波伏娃异常的痛苦,那一段时间她不得不靠安定剂来帮助入睡。“我还在奢望把光和影分开。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正在化着一块石头,钢刀正不停的劈在这石头上;啊,这就是地狱”。关于当时的状态,波伏娃在自己的自传里这样写到。

那一年春天,波伏娃再次前往芝加哥,只为了和阿尔格雷相会。他们相处、相悦、一起游历,在海边在异国。但是分别的日子还是在预感中到来了。波伏娃想回法国看萨特,但是却没有勇气对阿尔格雷表白。那年40岁的波伏娃象个少女似的的哭了一夜。阿尔格雷突然冲动的说:“我现在就要娶你”。事实上说是冲动,还不如说是他终于找到一个喷涌情感的时机。因为打从相识开始,阿尔格雷就曾向波伏娃求婚。
但是波伏娃还是在挖心般的疼痛中离去。一段感情就这样无疾而终。就象风浪过去,美丽的海面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飞过,划出美丽的痕迹。

后来波伏娃在她42岁的时候,再次掉入了情网。那是一个小她17岁的年轻的犹太男人。年轻人发动了凌厉的攻势,逼使女人就范。她后来在文字中写到,“五天以后,我离开了巴黎。当我启动车子时,朗兹曼站在人行道上向我挥手告别。某种事情已经发生;我毫不怀疑,某种事情正在发生。我重新发现了我的肉体。我沉浸在一片分离的柔情中,竟在郊外迷了路”。
“我回到巴黎两周以后,他也回到了巴黎。我们的肉体又一次甜蜜的重逢了”。
肉体这个词在这里也许说明了这一次感情经历对于波伏娃的意义。或许我们可以揣测,每一个人过中年的具有创造力的女人,在心里都暗暗的渴望着一个光彩照人的年轻的男人的肉体。这样的例子很多,据说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就曾对一个年轻的海员无比沉迷,最后为了等他归来而不惜纵身碧波大海。

而另一段出现在波伏娃自传体小说《一代名流》中的一段话,也许更能说明一个人年轻男人对于一个人过中年的女人的意义:“他的性欲改变了我。长期以来我没有趣味没有形式,现在重新获得了乳房、肚子和肉体;我像面包一样营养,像土地一样芬芳。简直是奇迹般的,我不再想着计算我的时间或者我的快乐:我只知道在我们睡着的以前我已经听到了黎明的啁啾了”。良宵一夜春苦短。谁能够说肉体的复活不是另一次生命。
但是在朗兹曼陪伴了波伏娃8年之后,她还是慢慢的与他疏远了。8年,这个年轻的男人已经够她品味的了。

过去了,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这么多年的各自的风流并没有影响萨特和波伏娃恩爱如初的生活。他实现了自己的当初的表白,虽然那是由他先提出来的,但数十年的经历证明,他不是一个只允许的男人寻花问柳而不允许女人红杏出墙的男人。即使在他晚年的时候,谈到波伏娃他仍然说:“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恩赐”。他依然能够回忆起当初相识的情景,称赞她的漂亮和美丽,“只是不大注意衣着”。
而波伏娃也无愧于萨特的情感和记忆。在这本廉价买来的《萨特自传》的扉页,有一篇波伏娃写下的名为《向萨特告别》的文字,这一段繁华落尽的文字所流露的深沉的感情,不止一次让我陷入恍惚和沉思:“这是我的第一本——无疑也是最后一本——在付印以前没有让你读到的书。它整个都是献给你的,但你却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有过激烈的辩论,辩赢的一方总是说:‘你在自己的小盒子中!’你在自己的小盒子中;你再也不会走出来了,而我也不会在那里与你重逢。即使将来我挨着你葬在那里,你的骨灰和我的骨灰间也不能够交流”。

1986年4月,几乎是在六年前萨特离开人世的那一时刻,波伏娃在巴黎病逝。一对这个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情人,终于结束了他们的尘世之旅。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最好的情人,我将毫不犹豫的说出他们的名字。那几乎所有凡人无法达到了境界,而她们却以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最忠实的证明。
好情人上天堂。虽然这个说法对于两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来说毫无意义。但我却依然愿意把它献给他们向我们透露的那种来自人世的复杂而冷酷的真实。也为了两个灵魂之间在孤独人世的坚贞不移。


--  作者:凤凰
--  发布时间:2003-1-16 17:08:00

--  
回家再仔细看。和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6 17:07:42编辑过]

--  作者:人晕亦云
--  发布时间:2003-1-16 19:31:00

--  
不太好看。风流轶事而已

--  作者:布衣
--  发布时间:2003-1-17 10:48:00

--  
黑瞳,许久不见,可好?
--  作者:珠儿
--  发布时间:2003-1-17 12:36:00

--  
神奇的一对情侣。
--  作者:awjdhch
--  发布时间:2003-1-17 13:16:00

--  
就算他们上了天堂,也是最幸福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