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六读《论语别裁》(解读《论语别裁》)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25782)


--  作者:任守愈
--  发布时间:2002-12-27 20:24:00

--  六读《论语别裁》(解读《论语别裁》)
总算将南先生的《论语别裁》草草看了一遍,也是该总结我对南先生《论语别裁》的认识问题的时候了,思前想后,我准备从为什么要写那五个帖子?我是怎样写那五个帖子的?两个方面来说说我对南先生《论语别裁》的认识。 
  我写那五个帖子的初衷是对南先生学识的钦佩,我在《初读》中很明显的讲了这个问题,除最后一条之外,都是我对南先生前言的理解。我在读《论语别裁》时,有位同学知道我在读,他就跟我说读完了,和他说,因为他读了两遍了。但是这位同学压根底就对儒家的思想没有兴趣,不是说他和我交流这一方面,太不够格而是说南先生书的普及程度和流通的广泛性。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此书一直出版,并很畅销,就是一个普及,通俗易懂。前些日子,我发了几个帖子,提到传统文化普及这个问题。它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使繁琐复杂的经典著作明了通俗。有些同学说《圣经》很好懂,就象讲故事一样,但是《圣经》是基督教神学的总纲。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看一些传统的东西,自然要求是明了通俗的书籍,所以普及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运用明了通俗的传统文化基础普及读物来引导,并不是要靠某些大家学者说几句话而使大家认识到国故的重要,而是使这些国故自身的魅力吸引我们这些人。这一点上南先生功德无量。南先生的书中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强,其中的中外典故,以及儒释道三家的故事和思想穿插其中引人入胜,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求知欲望,将全书读下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推理性强,心理说法的应用恰倒好处。我看了南先生的书之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读《学而》就很有体会。这个体会就在于南先生将其连通起来,如第一章的解说,对“学而时习之”等的分析是胜人一筹的。 
  直言不韪的说,南先生的《别裁》还是有不足之处的。我在前五个帖子中对南先生的部分不足之处,谈了谈自己的看法。我的这些看法在别人眼里也是有不足之处。至于南先生的不足,或许还有,我也发现了不少,只是我的读书方法发生改变,所以不再挑毛病了。至于这样改变我在后面来说。确实,我是很爱挑毛病的,所以从《再读》开始,就挑了,之后,我有些后悔,为什么哪?这里留个伏笔,我在后面来谈。我看《别裁》除了有解释的不足之处之外,另一个就是考证不明了。我在《四读》中孔子自他父亲去世后,他母亲就带他离开了他父亲的家。再兴兄说可能有个姐姐,不是南先生的错,这个我不清楚,所以不好说。另一个就是在解释“克己复礼”一章时,他讲了“大光明”说到文天祥我看也值得商榷,我认为无有此事。还有一个就是解释时有的地方本末倒置。我说这个本末倒置和南先生喜欢漫无边际地聊侃很有关系。我上面说南先生的书将历史故事和儒释道三家典故融入其中,这是他的优点,但是要有个适度的原则。这个原则掌握不好,便是化优为劣了。《里仁》之中讲了一大把子的“仁”,究竟是什么我没有弄明白南先生的真正的仁,而有些不知所云了。我很赞成南先生所说的《论语》有一条总纲,是互相联系的,因为我从前年到现在始终没有走出《论语》的圈子,我认为孔子对曾子和子贡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仁”,这就是那条总纲。不是南先生所说的,将《论语》裁开两半,在《颜渊》开头说的:“下论《先进》第十一篇已经讲完了,这是对于上论的《学而》——个人的内养,《为政》——个人发挥到外用的一些事实的注解。”这种分法有问题,他还没有深入的了解《论语》。 
  基于这些原因,我想说说怎样来读《论语别裁》的方法和态度。南先生的《论语别裁》是要读的,因为读南先生的《别裁》,一方面能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对《别裁》中所涉及到的儒释道三家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引发对过去认识的修正。有这两点,就可以使大家更深层次地去读《论语》、想《论语》、看传统文化类的书,对于国故的普及很有帮助。我看对《别裁》的态度应是把它当作是个启蒙性的,引发性的基础读物来看待,这样要求我们这些读《别裁》的人们不必固守其说,还要进一步地读其他的《论语》注解类书,以及“中国哲学史”类的书籍中所讲的有关内容,认真的进行批判地读。 
  我怎样写这五个帖子的?这个问题,我想说的主要是由于读《别裁》而引发我的思考,由所思而写出来的帖子。读南先生所论传统文化在现在传播难的论述,而有《初读》;看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以及对照董子竹先生的《论语正裁——再与南怀瑾商榷》,而有《再读》;读《论语》中有子一段,论“根”与“本”,而有《三读》;不同意南先生对孔子自述学问道路,对旧帖改造,而有《四读》;看《别裁》中对“礼”的阐述,而有《五读》。 
  这五个帖子的写作中,我是借题发挥的,并不是对《别裁》而发,而是集中这几天来的所思所想,大胆地说自己还不完全成熟的东西。我在前面说我读《别裁》的态度地改变和挑毛病的减少,我这里谈一谈。我觉得读书,不是以书读书,而是以已有认识而读书,就是说要联系起来读,引发自己对旧的认识的反思和得到新的认识,所以我觉得挑毛病,固然是一种反思,但它的范围不广。我也挑了不少,也是对我过去学习《论语》的反思,也是为了提醒大家《别裁》讲的并不是真理性的,是可以商榷的。开始的时候,还和一般人一样爱挑个毛病,后来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少了。我现在注重的是对以前认识的反思,前一个月我在准备我的帖子《简述苏轼〈论语说〉》,这样想“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这个地方看说的不好,因为如果你交你认为比你强的人,那么比你强的人会和你交往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它的意思是:自己要看到朋友的长处,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不市真正的不去交接不如自己的人。有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涉及到《别裁》的似乎没有多少,大部分是借题发挥而已。我总结了它们重新思考“一以贯之”的东西,重申“仁”和“礼”的关系,说明这个“一以贯之”的就是“仁”。 
  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现在要使儒家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作用,必须从孔子的思想开始。就如同学语文一样,先知字词,而后才能通晓大义,才能学好。对于儒家是否能适应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现在不是说要使儒家再独占鳌头,而是使其的生命再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我个人而言,大半是信古的,因为学力尚浅,对于古人之言不敢不从。在读《论语》时,就比较信诸家的解释。这种信不是指信何晏《集释》,朱熹《集注》全以为真,我对近人程树德的《集释》和杨树达、杨峻伯的成果也是分析的,有取舍的。这种分析和取舍,只是凭我的理解用此注来代替彼注,至于说有所创新,或发明之类的,则是无从谈起。一直以来,认为古人中,尤其市被誉为圣贤人的大家们的言论,终是有用的,不变的真理存在,或是与真理相近而不被人们所发现,由此而可以入真理殿堂的东西。1934年,冯先生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八次国际哲学会议上作《中国现代哲学》的发言,其中有这样一段:“我们现在有兴趣于东方西方的互相解释,而不是互相批评。我们把它们看作人类进步同一趋势的不同实例,人类本性同一原理的不同表现。”这段话很值得深思。依我的意思就是先弄清楚了,再进行批判、改造。这就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 
  说到这里,我觉得应是说我读南先生书的总的感受的时候了。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读了《论语别裁》受益非浅啊! 
  “终结”也有个终结的,就到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