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儒家在未来中国的地位"辩论正方观点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25055)


--  作者:阿墨
--  发布时间:2002-12-23 22:28:00

--  "儒家在未来中国的地位"辩论正方观点
【重读经典】凤凰涅槃--舒展儒学美德与自由的双翼 [原创][乙方立论第3贴]  

李剑宏

   一,论凤凰涅槃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郭沫若《凤凰涅槃》 

   涅槃,本是佛家专用的语词,《辞源》援引南朝梁释慧皎的《高僧传》,解释为:"亦作泥洹,义译为灭度。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度的境界。其后僧人死,也叫涅槃。" 

   据说南北朝时北方佛教中曾有一派,谓涅槃宗,此宗经旨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往,无有变易等,但随着其后南方天台宗的兴起,吸纳了该宗教义,涅槃宗遂不复独立存 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青年诗人郭沫若目睹祖国饱受列强蹂躏且又积弱积贫的严峻现实,创作出了他的传世名作《凤凰涅槃》。该诗将凤凰积香木而自焚,死而复生,永不再死的意象,升化为中华民族活性精神的象征,由此使《凤凰涅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从"涅槃"的词语本意来讲,郭说不谬,如果直解其意,可谓"凤凰之死",也可以引申理解为"死而复生的凤凰"。故此后凡是将"凤凰涅槃"作为短语使用时,便大多取这个意思。 

   何谓中华民族的活性精神?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中华民族渊源博大的文化,为人类贡献了数之不尽的普世精神:自强、刚健、厚德、息讼、勤、俭、谦、仁、义、礼、信、恭、宽、敏、惠……只要人类不消亡,这些普世精神永远是指引人类行为的明灯。 

   然而,中华民族的活性精神正如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一样,经历了颠沛流离,沐浴了风风雨雨,忍受了血与火的熬炼,她曾死亡,又重生;曾堕落,又崛起;曾经沧桑,又焕发美丽的容颜。而今,她迷惑了,我到底从何处来,我要往何处去?我要为这个民族做些什么?我要选择死亡,还是新生?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五五 

   我挚爱的中华民族的活性精神,我的恋人!我要为你轻描眉黛,淡涂红唇,裁做合体的衣裙。我心爱的中华民族之魂,我的凤凰!我要你永生,"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的活性精神,要在烈火中得到新生,得到永恒! 

   二,论重读经典 

   中华之魂,是深邃而博大的,是浩淼而无际的,是雷霆万钧的气象,是灿烂明丽的阳光,是隐居山林、长啸山谷的清逸和旷达,是洒脱自在,不为物役的仙风与道骨,她变换迷奇,旖旎壮丽,她千娇百媚,性灵通透。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中华之魂兮,如斯之美也! 

   中华之魂的美艳,在文化之瑰宝,文化之瑰宝,在千年传颂的诗歌与经典。今日,我要为中华之魂赋予她应有的美艳,就要重新解读千年的经典。经典是人类智慧和神性的光芒,永放奇异的色彩和影像;经典是一杯清冽的井水,甘甜而舒畅。人类的根柢在经典,人类的灵魂在经典,人类文明的发源在经典。中华之魂的发源,也在经典。经典穿透宇宙时空之维,在千年间绝响;经典穿透人类的心灵,在灵魂深处悸动;经典是交响乐,是抒情诗,是萨克斯的低吟,是单簧管的奏鸣。经典是指引人类走向天堂的航标灯,经典是圣贤悲世悯人的情怀。 

   读中华之魂,不能不读中华的经典。让我们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去体悟圣贤的苦心;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领会"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怀! 

   中华文化千年绵亙的秘密,在儒家经典。自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打破了官府、贵族的垄断。儒者依托五经为基本典籍,有着明确的知识基础,依靠着师生和经典的传授系统,保证了这一知识系统的延续。当我们重新捧读这些经典时,不能不赞叹孔子的伟大,不能不赞叹儒家深沉的人文关怀,不能不折服于圣贤的道德说教中,做一个温文儒雅的道德君子。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经典的产生,正是人类社会黑暗政治的断裂期。当时,中国王纲解纽,礼崩乐坏,道术为天下废,诸侯征战,民不聊生。让我们走进时空隧道,审读那段历史: 

   "神话时代与其心灵的平静和自明的真理终结了。"庄子以其华丽而奔放的文笔不无悲哀的说: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 《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道术将为天下裂,这不是一个悲哀的结局,而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到来了! 

   春秋末年到战国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国进入了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代"。 

   "发生在公元前八百至二百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正是那个时 代,才形成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这个"人"。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作轴心时代吧,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孔子与老子,中国哲学中的全部流派都产生于此,接着是墨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在印度,是优婆沙德(Upanishad)和佛陀(Buddha)的时代,正如在中国那样,各派哲学纷纷兴起,包括怀疑论和唯物论、诡辩术和虚无主义都发展起来。在伊朗,左罗阿斯托(Zarathustra)提出了他关于宇宙过程的挑战性概念,认为宇宙过程就是善与恶之间斗争的过程。在巴勒斯坦,则出现了许多先知,如以利亚(Elijah)、以赛亚(Isaiah)、耶利米(Jeremiah)、后以赛亚(Deufero-Isaiah)。希腊产生了荷马,还有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哲学家、悲剧诗人、修昔米德以及阿基米德。所有的这些巨大的进步--上面提及的那些名字仅仅是这种进步的表现--都发生于这少数几个世纪,并且是独立而又几乎同时发生在中国、印度与西方。……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不错!"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当儒家已经被现代国人蹂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才发现我们竟然丢失了灵魂!重读经典,重新回到轴心时代,让它重燃火焰吧,这是每一个有良心、有民族心的中国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呐喊。 

   三,论雨堂批儒 

   林雨堂先生说:"中国如果每走一步都履行如儒者的责任,则不能绵亙五千年而存在。"这是一句相当警醒的话语,以至于反儒者勾玄提要名家论儒时,无不将此论列入。 

   林雨堂先生此论,表面上是批儒,实则道出了一个事实--儒家是道德的教化者,而道德的"善"性不能遏制人间的邪恶。是的,道德决然不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充要条件。恩格斯曰:"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黑格尔则直截了当:恶是历史的动力。因此恩格斯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无情的手段,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可见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仅是民族的道德力在推动,也要有民族的抗争力亦或说暴力来保障生存。农夫暖蛇反遭其毒,东郭救狼反遭其食的典故似乎告诉我们:儒者太迂阔而不切实用了。 

   然而我要追问诸君:英国如果每走一步都履行基督徒的责任,是否能绵亙生存至今?印度如果每走一步都履行佛教徒的责任,是否能绵亙生存至今?答案不言而喻,但没有人怀疑圣经和佛教的道德力量与存在的辉煌价值,那么,我们何以要苛求于儒家呢?! 

   经典的儒家亦或儒家的经典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回答清楚,读者诸君仍会从鲁迅先生的笔下找到"吃人"二字,从宋明理学中找到"灭人欲"的证据。文化本无罪孽!何来史官文化,专制文化,吃人文化之说?正本清源,儒学是到了正名的时候了! 

   我们似乎听到了一群凡鸟幸灾乐祸的鸣叫: 

   岩鹰: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从今后该我为空界的霸王! 
   孔雀: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威光! 
   鸱枭: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哦!是哪儿来的鼠肉的馨香? 
   家鸽: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百姓的安康! 
   鹦鹉: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从今后请听我们雄辩家的主张! 
   白鹤: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从今后请看我们高蹈派的徜徉! 
                              --郭沫若《凤凰涅槃》 

   辩论在儒家宗师孔子那里,是不提倡的,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在儒家经典《易经》中有一个讼卦,也是要人息争,这是和墨辩思想相抵触的。墨家"离坚白","别同异","白马非马"的名辩思想由来已久,所以在辩论上占尽了先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思想在遭人扭曲甚至否定的时候不作为,相反,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因此孔子讲要正名,到了亚圣孟子,有人责备他善辩,孟子曰:"余岂好辨邪?余不得已也!"可见孟子的辩论,是奋而应战,维护学术尊严。那么,儒家奋起反批儒的辩论就没有违背儒家的原旨了。 

   儒家,以孔孟之道为准。后世的儒家,已经和权力结合,很多思想阉割了。新儒家就是要求人们重读经典,在现代的思想指引下,对儒家进行重新的诠释和解读。 

   只有这种有力的辩论和经典的解读,才能令儒家思想重新深入人心,重新焕发它明艳的色彩! 

   鸡鸣:听潮涨了,听潮涨了,死了的光明更生了。春潮涨了,春潮涨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生潮涨了,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郭沫若《凤凰涅槃》 

   四,论儒家本义 

   何谓"儒"?前面已经论及,作为思想流派之一,儒者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自己的传统,并与其他学派划分界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它的师生和经典的传授系统。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有明确的知识基础,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儒"在古文字中写作"需",按照章太炎先生《原儒》一文的解释,"儒"之起源,乃是殷周时代参与仪礼操持的巫祝史宗之类文化人。 

   这种解释不是对儒家的不敬,相反,如果了解先秦史的读者就会知道,原始落后的殷周,文化人鲜矣!知识话语权力就是掌握在这些巫祝史宗的人身上,他们是事实上的和精神上的贵族。 

   礼崩乐坏之后,社会统治秩序已经大乱,孔子以儒家祖师之名,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使知识权力不再是贵族的垄断,文化人不再等同于贵族,于是:普遍的思想学说就可以生发、滋养和培育了! 

   儒学的核心精神,或者说儒学的本体就是"仁"。这是儒家提出的,解决社会秩序并使保障社会秩序的道德伦理有一个最终的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的概念。"仁"是什么?"仁者,爱人也。"仁是"爱人","仁"原写作上"身"下"心",讹变为上"千"下"心",省变为"仁","仁"字从心从身,本义是"心中想着人的身体"。和"从心从人",表示"心中思人"的"爱"字造字本义相差无几。所以"仁"是"爱人",很有学理上的依据。这种"爱人"出自内心深处的平和、谦恭和亲热之情。"仁"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不想做、不喜欢的,不要对待别人这样。这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对人的平等、亲切、尊重之情。 

   人者,仁也。 
   仁者,二人也。 
   仁者,爱人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四句质朴无华的句子,就构成了整个儒家的核心精神和基本学说构架。人是社会的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就不需要上帝、道德的存在。但是,"只要有两个人,你就要穿上裤子。"这句话似乎很诙谐,但很富有哲理,两个人的时候,道德就产生了,因为你要照顾到对方的廉耻心,你有廉耻心,别人也有廉耻心,上帝造人是公平的。所以道德是社会的产物,人既然是社会的人,就不能不遵守道德。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在于道德。孔子的道德理念,无他,惟"爱人"二字。"心中想着人的身体",这对于自我而言,是自我意识的产生,我想着我的身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感到了他人的身体,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心中念着"我"和"他",道德的关系就产生了!这种道德是什么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不想做、不喜欢的,不要对待别人这样,推己及人,由自我的意识了解到他人的意识,继而在行为上照顾他人的这种意识,于是:一切的道德规范,就在这种推己及人的观念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和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说法极象,不妨拿来参照。"在《道德情操论》中把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称为\'自爱\'(Self-Love)。他指出,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有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 人们自爱的本性是与同情心相伴随的,然而,人在本能上又是自私的,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妨碍同情心的充分发挥。他还肯定了利己心的社会作用。 他认为,\'自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它决不能跟\'自私\'相混淆。他把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爱\'看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就从这种\'经济人\'活动的利己主义出发,探讨了人类沉缅于\'对财富的追求\'的原因。"(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原来,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自爱产生人的同情,自爱即是一个"我"字,"同情"就是对他人用"我"的意识来观照,在他人遇到"我"所不乐见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失足落水,同情的心理表现的最为强烈。这样分析比较说来,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其学说何以有迂腐过时的地方呢?道德本身就是一个普世和超越时间的概念,我们的同胞何以崇拜西洋的说法而对儒家几乎同样的说法弃之不理甚至攻击呢?这是何等的荒谬可笑啊! 

   如何自觉的修养,实现"爱人"呢?如何自觉的修养,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在所有的情感中,血缘之爱是勿庸置疑的,儿子爱他的父亲,弟弟爱他的哥哥,这是从血缘中自然生出来的真性情,叫做"孝"、"悌",有了这种真感情,,用这种真感情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又爱此到爱彼,感情由内向外推衍,美德就产生了!它符合道德理性,它是善良与正义的依据与源泉,所以是"仁"之本,孔子的办法是多么简单而易知易行啊,为什么我们不遵守呢?!为什么放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不爱,却要爱祖国、爱人民,这种教育是不符合道德理性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得到的只是虚假啊! 

   "爱人"是一切美德的发源和美德的最精华概括。无论是自强、刚健、厚德、息讼,还是勤、俭、谦、仁、义、礼、信、恭、宽、敏、惠,哪一样不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呢?我们怎能不赞叹孔子思想的伟大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不想做、不喜欢的,不要对待别人这样。这是从"爱人"中衍生的仁的另一层涵义,突出的表现出人与人之间要求平等的关系,要求相互间"推己及人"的思想。我们再来看它深层的意思:我要自由,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做事情的时候不希望受到别人的侵犯,那么,别人要自由,做他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是不要去侵犯他的。这和西方自由主义为自由下的经典的定义:"人生而自由,他可以做任何他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何其相似啊!难道儒家不是标准的自由主义者么?从仁的这一层涵义上看,自由的定义早在几千年前就可以推演得到的啊!是儒家害了中国人,还是国人没有深入的挖掘儒家的思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儒家专制。限制自由呢?! 

   以仁为躯干,舒展开美德和自由的双翼,这是李剑宏先生--我的发明。这个发明是专利产品,我是这一思想的唯一版权所有者。虽然这个发明早就应该得出,但是国人愚钝,咒骂儒家,把近代中国的沦丧都归咎在儒家身上,所以没有这个耐心和理性去发明,被我先得了。我将为中国的美德和自由去努力,我将为儒家的凤凰涅槃而呐喊!我是新儒家,但忠实于原典,未窜改孔丘先生的一字一句,但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那就是现代的儒家,现代真正的儒家,必须要舒展开美德和自由的双翼,展示她明艳的娇媚。 

   孔孟之道的儒家,是儒家的渊薮。以"仁"为本,它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总体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温和有序的政治,崇高而易知易行的美德,人性的自我完善和修养。她是精神的贵族,人类美德的精华,带有普世的价值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以往我们总是用阶级论来批判儒家,其实儒家的真义,在美德和自由的双翼。正是美德和自由,使我泱泱中华有几千年超越西方的辉煌文明。社会超稳定的结构,也是它胶合和凝聚。美德和自由是超越宇宙时空之维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崇高的道德和全面发展的自由。而新儒家恰恰要舒展美德和自由的双翼,飞翔于神州。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儒家的温情,我们需要的,是美德和自由,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排斥这种学说,难道我们要把自由和美德一起抛弃么?! 

   凤凰和鸣: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郭沫若《凤凰涅槃》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2-12-23 22:34:00

--  
常德故名武陵,李唐诗哲刘梦得禹锡流寓於此之时曰朗州。常德者,后来之新府也。德山苍苍
,沅水汤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明一代,紫气自东而来。姚江阳明子忤宦阉而贬龙场,
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险巇,二经常德,随地讲学,遂有及门弟子蒋道林、冀元亨、
刘观时。楚学之盛,惟耿天台一派,自泰州流入。然其多破坏良知学脉,是故唯湘中儒者蒋道
林、冀元亨、刘观时实得阳明子之传,“独冠全楚”(《明儒学案·楚中王门学案》)。蒋道
林者,一代宗师,笑傲沅澧,所谓金相玉振,百世无匹者,是为武陵学术之盛事。湖湘学者宗
其教曰:正学先生。然近世之沅澧文化(湖湘哲学)研究者鲜有述之,盖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道林于今已远,斯名早逝乎?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战国之季,放逐于武陵之屈子亦曰:老冉冉兮将至,恐修名之不立。所谓自强不息、乾乾夕惕、制天命而用之以干人生“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所载之立德、立功、立言)者,藉望于身没之后,然历史之硬伤亦在于斯,是故其多有不达矣。思及此,吾人泪如雨下,不亦悲哉!
    自宋而明,理学式微而心学大倡。有明学术,粤宗陈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宋之朱学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存天理而灭人欲,明人病其支离破碎、僵死专霸,谓此与生生不息之自
然生命相游离,是故“新”(心)学大盛。而后性灵、童心之说猖狂,继而侮蔑圣贤,呵骂佛
祖。其实,宋明二代朱王之学,本继乎孔孟之绝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然圣学下即入乎现实,总方圆凿枘,与道而乖,吾人谓此乃“道之错置”,其势不得不然也
。历史总在极端“反动”之两端之反动下“活动”,未尝得乎中庸矣。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德之诗人荷尔德林曰:“惟欲建人间天堂者,其所建者,恰是人间地狱。”钱钟书援西谚云:
最崇高之理想,乃是通往地狱之门。“否定”之辩证法也,吾国老子不亦圣哲乎?是故思想也
者,并非救世之良药也,抑或自无良药矣!武陵蒋道林之心学旨在救正朱王之学以祛二者之流
毒病弊,其救世之心亦苦!然后学羹其汤汁而鲜有烛之者,不亦悲哉!
    吾人乞望于今之后,登道林之堂而入其室,将研究其学之论著付诸剞劂,藉以此求得方家之教诲。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2-12-23 22:40:00

--  
上面的是我的论文摘下的开头。
见国学网“初九明夷”的帖子。
--  作者:阿墨
--  发布时间:2002-12-23 22:43:00

--  
一定认真看你的论文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2-12-23 22:58:00

--  
我也不知道这里怎么搞的,全文无法贴上。说什么有禁止的内容。
--  作者:劲龙吴靖
--  发布时间:2002-12-23 23:07:00

--  
以下是引用道南正脉在2002-12-23 22:58:00的发言:
我也不知道这里怎么搞的,全文无法贴上。说什么有禁止的内容。


如有问题,请将原文发至[email protected]       个别字因论坛过滤限制,修改即可
--  作者:道南正脉
--  发布时间:2002-12-23 23:31:00

--  

我马上发送过来。
主要文言文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