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也说萱草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24384)


--  作者:水木冰心
--  发布时间:2002-12-20 20:10:00

--  也说萱草
看布衣《萱花何忘忧》,心中窃喜,这又长了不少知识,免去了我查资料之苦。因着某种天生的联系,自小看到与萱草有关的东西便默记在心。
    
    萱草有两个名字"黄花菜"、"忘忧草",一俗一雅。有人向我问起萱草,我总是煞有介事的做一番解释。萱草是种植物,《本草纲目》里说:"萱草本作谖,谖,忘也。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谓忧思不能自遣,故欲树此花玩味,以忘忧也。吴人谓之疗愁。董子云,欲忘人之忧,别赠之丹棘,一名忘忧故也。……

    听者一脸向往之意,不住赞叹。此时我再告知这神奇的"忘忧草"就是你早就见过、尝过的"黄花菜"。朋友必定哈哈大笑,原来你叫黄花菜阿,再来取笑一番。在小时候这着实恼人,怕别人的戏谑,便瞒着不说,只提忘忧不提黄花。

    现在想来,那曾经不敢现人的“黄花菜”才成就了萱草的雅俗共赏。文人骚客拿"忘忧"二字来做文章,排解的是内心的郁闷,抒发点儿才情,不过是附庸风雅。还好,它是能填饱肚子的黄花菜,且廉价易得,有实实在在的用途。百花无非让人观,能果腹者真忘忧。

    有关忘忧草的故事并不多,除了布衣说的秦末陈胜那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流传在陕西等地的民间传说:从前有一对情人,男的叫秋生,女的叫金花。俩人定于八月十五办喜事。秋生的父亲要给儿媳妇准备彩礼时,缺少簪子,于是他外出去买,刚一出门,电闪雷鸣,刹时间空中飘落一个金簪子,老汉喜出望外。八月十五那天,金花打扮得如花似玉、不料被路过的刘财主看上,硬是派人抢走金花。金花怒骂刘财主,誓死不从,最后被刘财主活活打死。传说金簪子是王母娘娘赐给金花的结婚礼物。金花死后,秋生父子忍痛把尸体搬回家。换上新衣,梳好头,别好金簪,埋在地头。后来金花的墓前长出金灿灿的黄花,秋生便把这些黄花种在院子和田头。

    传说里,萱草是王母娘娘得金簪变化而来,好似神仙的功德。不喜欢这个故事,天上神仙若真有灵,该出手时不出手,实在可恨。那金簪也是不祥之物,添的美色惹来灾祸。

    酒是忘忧水,萱是忘忧草。萱草和酒一样都不能让人忘忧,顶多只是暂时的麻痹一下。和酒相比,萱草的忘忧可说是个残酷的意外。因为它的鲜花中含有一种麻醉神经的物质"秋水仙硷",食后使人精神恍惚。经胃肠吸收后会在人体内转变成为毒性更强的二秋水仙碱。所以鲜花必须经过加工,使其中的秋水仙碱被破坏掉。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开水烫一下,炒熟。至于蒸过晾干的黄花菜则没这么多的顾虑。

    萱草每花仅开一日,所以有的国家称之为"日花百合daylily"。一日之可贵,有花可鉴,荣辱不过一日之功,失之则失之,不复再来。

    对于萱草,我最后的疑问便是: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又如: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母亲的别称);萱草(借指母亲)。难道是因了母亲是我们疗伤忘忧最温暖的选择,取了忘忧的意思?还是说母亲是生命的原动力,取了果腹的意思?又或者,草木根本无意义,都是人为的在草木上寻些寄托和慰藉,给了它那么多的意义。


--  作者:芳荷
--  发布时间:2002-12-20 20:14:00

--  
最后一段虽然疑问,无论答案是不是肯定的,都很令人感动
--  作者:布衣
--  发布时间:2002-12-20 21:15:00

--  
喜欢这一篇,极喜欢
尤其是最后一段,嗯,好

--  作者:江月
--  发布时间:2002-12-20 21:35:00

--  
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  作者:水木冰心
--  发布时间:2002-12-20 21:42:00

--  
《诗经·卫风·伯兮》这首诗,描写一位空闺少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其中便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话。谖字和萱字同音同意,谖草即萱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到哪儿去把萱草找,为我栽到北堂前!”在远古年代,人们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因此萱草也称“忘忧草”、“疗愁草”。这位少妇忧思痛苦无法排解的时候,便满心希望栽种萱草,供以玩味,来消除心中对丈夫的苦苦思念。
--  作者:边学边写
--  发布时间:2002-12-21 10:38:00

--  
学习学习.
--  作者:欢乐书生
--  发布时间:2002-12-21 10:55:00

--  
它长得不象草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2-12-23 17:10:00

--  
水木写得好!
特别是忘忧与母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