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作业]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22980)


--  作者:水木冰心
--  发布时间:2002-12-15 12:55:00

--  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作业]

近年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减轻中小学负担日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谈论中有兴奋、有希望,有疑虑,也有担心。但人们渐渐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减负就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所谓"应试教育".并不是一般地指称基础教育,而是指称基础教育中一些地方存在的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单纯应付考试的教育。"应试教育"使整个基础教育工作特别是学校工作随着考试转: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等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学校园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客休
学生是管理的客体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中有好坏之分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边缘
学生是评价的对象
只奖励那些好学生
听话的是好学生
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学生是管理的主体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和发现者
学生中无好杯之分,只有快慢之分
学生是教育过程为着力点和施力点
学生可以自我评价
奖励所有取得进步的学生
有自己主见的是好学生
另外,如果仅从感性上来认识问题,有的人,包括一些学校领导、教育行政干部以及一部分社会人士,可能还会从一些局部的方面为"应试教育"开绿灯、打掩护、唱赞歌。例如,至今在一些人中间仍然流行这么一种观念:"应试教育'公平,每个学生都经过公平竞争来获得继续升学的机会。"有的人甚至还说:"实施'应试教育'对农民的孩子有利,实施素质教育就堵死了农民子女的前途。"事实上,这些人的本意是不坏的.谁能说要求教育公平、要求为农民子女的前途着想是坏的呢?但是、他们的认识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转的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实施到底是为着什么目的的。也就是说,他们仅从一些狭隘的似是而非的经验出发,而没有掌握理论的武器,没有科学地分析问题。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人们应该认识到"应试教育"是最不公正的教育."应试教育"是对农民子女最为不利的教育.是毁灭他们前途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应试教育"是以淘汰为手段的,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大多数学生都在教育的关注之外,连班主任老师都对他们心存偏见,更不用说校长、社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的性质没有变。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面向全体人民和全体青少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应试教育"把目光对准了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忽略大多数学生的成人成才问题.这不是从根本上违背教育平等、教育公正原则吗?哪里有什么公正可言?有60%,甚至70%一80%的农村青年学生在考不上大学之后就回家务农,可他们在学校里一心为升学准备,根本不注意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一回到家里,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就一点儿也用不上。种田种地养殖牲畜连个地道的农民也比不上,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前途?有些人只看到那些考上学的人家的欢喜,看不到考不上学的人家的悲苦,这能叫为农民着想吗?陶行知先生是为农民着想的,他一生为农民"烧心香",但是他却是批判"杀人的会考",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有些人担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意味看要取消考试制度,到时升学也一定是推荐,学生一旦失夫了考试的压力和升学的吸引力,不仅难于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止确的。
素质教育在教学目标与培养途径上与应试教育确是不同的,它要逐步改变应试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上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但并不排除考试制度。
其一.存在决定意识,素质教育必定是由应试教育发展而来的,它也像应试教育那样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当前这个转轨过程中,受传统观念、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升学压力、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全面提高"仍是有限的,应试成份还会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其二,所谓全面提高也包括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智力因素,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智力水平高低、能力大小,还需要通过考试这种方式来检查、衡量.强化、促进。
其三,教育也是扬长避短、优化发展,以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建设的要求。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强化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还没有更好的形式和方法来取代考试这种作用的情况下考试制度是不会取消的。相反.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还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教育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考试制度也会不断进行改革、调整,使学校逐步由升学竞争转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提高学生素质的竞争.这是必然的。即使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沿用现在这种考试方式了,那也不是取取消而是淘汰、到时一定会有更有效的考核形式和方法来保证教育质量。
    有考试存在就有应试教育的成份存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中也含有应试成份。不过.素质教育中的应试成份与整体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在素质教育中,应试成份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它是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在素质教育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教育总是以社会为依托。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作后盾又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邓小平同志提倡的教育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社会,既要有优先发展的战略眼光,又要有服务经济建设的现实思想。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树立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必然要根据社会的现实要求与发展需要来确定,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教育也一定具有不问的培养目标和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形式。
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方向下,家庭教育也出现了重智轻德、重升学轻孩子各方面能力提高等弊端。孩子的身体素质、生活自立能力、道德品质、人生态度等都在"应试教育"下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有的孩子心理十分脆弱.一次小小的考试失败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有的父母因为孩子不好好学习,考不了高分,把孩子出家门,甚至活活打死。广大的家长们早就厌倦了这种"应试教育",巴金老人一度向社会发出"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吁。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他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升上大学.不得不忍着内心的痛苦从小时候就把孩子赶向"独木桥"。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正在得到广大家长的拥护。当一位在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的孩子母亲比较了自己的孩子与邻居没有在实验学校读书的孩子的各方面表现之后,对实验学校的校长由衷地说:"把孩子交给你,我放心。"
现在的素质教育仅仅是起步、转轨.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普及提高,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还会不断完善提高。
                       
2001年11月26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15 12:54: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