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自由辩手驳一辩文章:网络使人心更远:纵横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21731)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2-11-14 10:24:00

--  自由辩手驳一辩文章:网络使人心更远:纵横
三言:网络使人心更远
自由辩手:纵横(江湖)


给反方一辩边民剥剥洋葱头之纵横江湖记


一辩边民引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并由此说明“信息单向传播信息性”及“不可逆转”的信息误差导致了失去“人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点烽火,诸候率兵前来营救,发现原来是闹剧。等到真正发生战乱,再点烽火时,诸候置之不理而致亡国。这个故事说的是失诚信者失天下。类似的故事也有,譬如,小孩在狼没来时喊“狼来了”,后来的结果是被狼吃了。它教育我们做人应该诚实。——这样的故事与边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的误差失去了人心。”没有因果关系。很显然,这两个故事中信息的误传,都是人为的。而不是由于“指令”的失误。你能说,在网络上不存在着这样人为的信息误导吗?事例证明:请看最近的网络新闻:木乃伊怀上了孩子。感谢一辩边民为我们举出失诚信者失天下的事例。具体的论证过程,请参看我方一辩关于网络信任与人心得失的详尽论述。 

关于网络使人心远近的问题,我发现对方一辩首先在概念上有些失误。〖在这里,“人心”(我们定义为人的思想)〗——这是对方的定义。这样的定义也许是对方一辩的臆想。思想与人心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怎么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解释另一个名词呢?关于人心的概念。在《知解人心:中国人的社会认知》(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中有详尽的概念(请参看我方一辩的文章)。——湖南出版社出版由李国炎主编《新编汉语词典》。也有人心的概念:指众人的情感、愿望等;指通情达理的心地。 同一本词典里,对思想一词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念头,想法;思量。

事实上,要辩清网络人心远近的问题。首要是弄清人心的概念,界定人心远近的标准与决定因素。没有尺度,能衡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是不是打一个笑脸符号就说明你与他人心很近?很可惜,反方一辩边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言论证据。把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诽闻搬出来,也有些离题了。我想反方一辩的话题游移只是想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但在这样的辩论中有用吗?幽默的效果是有了,但给他的论述带来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裂缝。 

有一个笑话:某县官坐堂,众衙役中有人放一响屁.官即叫道:"拿来。"衙役答:"老爷,屁是无形之物,如何拿来?"官道:"你徇情私放,定要拿到!"衙役没办法,只得取干粪若干道:"禀老爷,正犯逃跑,拿得家属在此。" 

反方一辩不会是在捉拿家属吧。 

当然反方一辩还是做了一些论证的。下面我就想顺着对方的思路来解读他的论述,希望能够找到其中的谬误。 

先来看看反方一辩所举的由于信息误差而导致种种灾难接踵而来的事例,如中国古代的烽火传信、尾生抱柱、非洲的击鼓传信,给人类带来重重灾难。举事例的手法在辩论文中是常有的。但要从事例中看到一些前因后果,举再多那样的例子也没有。只能说明,信息交流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可以挽救人类的一些可以避免的灾难。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证明网络与人心远近的关系。你就必须要深入人心的本质。去研究人心与社会与网络的关系。去探求人心远近的决定因素。去研究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正是这些特性,可以拉近人心。很可惜,我没有在反方一辩的文中找到这些的论述。 

再来看看反方一辩在以下所举的事例与论述中,他极为温情的为我们描述了由于信息交流的阻隔,而带来了多少的不便、阻隔了多少“人心的交流”,并让我们重温那些温馨画面:如琴挑事件、红叶题诗。试问一句,红叶题诗是不是也一种信息交流?你觉得那种古老的人心交流导致了他们的人心远吗?为什么还会千古流传呢?是不是你觉得在网络上用短消息发一句:某某某某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你才觉得人心很近?——很显然,他举的事例恰恰证明了距离的远,并不能否认人心的近。 

反方一辩还费了一些笔墨为我们描述了信息交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他是在论证网络加快了信息交流的步伐。在这儿反方一辩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网络信息速度的加快与人心远近有关系吗?火车代替了马车,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现在到处都挂着某某信息化公司,那些公司的员工真的其乐融融吗?是不是中国电信的所有员工之间的人心都相当近? 

更为可惜的是。反方一辩放弃论证人心远近的因果关系不辩,而花了大量篇幅回顾了信息工业的发展史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用历史回顾法来证明社会网络化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给大家上了一堂信息化讲座。令人有些迷惑,他说这些有什么用?套用一句中学教师常用的评语是:下笔千言,离题万语。其中看到的有一句与人心相关的句子是:“每一次网络的技术进步,都在缩短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这同样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而不可能相反” 因缺少论证的过程,也就缺乏说服力。 

提醒一下对方一辩,在回顾信息工业史中,有两件事不可不提:一是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的产生。从1941年开始美国就开始研制计算机。原因是在制造对付德国的新型武器中,人工的数据计算已经远远应付不了。第二件事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网络的源起是:ARPANET,美国军事网。原因是在美苏冷战中,美军怕军事的重要基地被摧毁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这样的网络技术革命,真令人不知怎么去想。 

反方一辩说“事实胜于雄辩”,这话的确有道理。但要看是什么事实了。不要以为穿上衣服就是人类,把猴子赶上舞台就可以演绎历史。

我想对方写到最后,恐怕连他自己都头晕了。“我恳请噪音制造者现在砸烂键盘剪断线路,让我们辩论双方的心近到彼此无需联络无需言说”。呵呵,他要大家砸烂键盘,是不是劝人离开网络?


--  作者:雨夜昙花
--  发布时间:2002-11-14 10:24:00

--  自由辩手驳一辩文章:网络使人心更远:纵横
三言:网络使人心更远
自由辩手:纵横(江湖)


给反方一辩边民剥剥洋葱头之纵横江湖记


一辩边民引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并由此说明“信息单向传播信息性”及“不可逆转”的信息误差导致了失去“人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点烽火,诸候率兵前来营救,发现原来是闹剧。等到真正发生战乱,再点烽火时,诸候置之不理而致亡国。这个故事说的是失诚信者失天下。类似的故事也有,譬如,小孩在狼没来时喊“狼来了”,后来的结果是被狼吃了。它教育我们做人应该诚实。——这样的故事与边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的误差失去了人心。”没有因果关系。很显然,这两个故事中信息的误传,都是人为的。而不是由于“指令”的失误。你能说,在网络上不存在着这样人为的信息误导吗?事例证明:请看最近的网络新闻:木乃伊怀上了孩子。感谢一辩边民为我们举出失诚信者失天下的事例。具体的论证过程,请参看我方一辩关于网络信任与人心得失的详尽论述。 

关于网络使人心远近的问题,我发现对方一辩首先在概念上有些失误。〖在这里,“人心”(我们定义为人的思想)〗——这是对方的定义。这样的定义也许是对方一辩的臆想。思想与人心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怎么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解释另一个名词呢?关于人心的概念。在《知解人心:中国人的社会认知》(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中有详尽的概念(请参看我方一辩的文章)。——湖南出版社出版由李国炎主编《新编汉语词典》。也有人心的概念:指众人的情感、愿望等;指通情达理的心地。 同一本词典里,对思想一词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念头,想法;思量。

事实上,要辩清网络人心远近的问题。首要是弄清人心的概念,界定人心远近的标准与决定因素。没有尺度,能衡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是不是打一个笑脸符号就说明你与他人心很近?很可惜,反方一辩边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言论证据。把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诽闻搬出来,也有些离题了。我想反方一辩的话题游移只是想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但在这样的辩论中有用吗?幽默的效果是有了,但给他的论述带来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裂缝。 

有一个笑话:某县官坐堂,众衙役中有人放一响屁.官即叫道:"拿来。"衙役答:"老爷,屁是无形之物,如何拿来?"官道:"你徇情私放,定要拿到!"衙役没办法,只得取干粪若干道:"禀老爷,正犯逃跑,拿得家属在此。" 

反方一辩不会是在捉拿家属吧。 

当然反方一辩还是做了一些论证的。下面我就想顺着对方的思路来解读他的论述,希望能够找到其中的谬误。 

先来看看反方一辩所举的由于信息误差而导致种种灾难接踵而来的事例,如中国古代的烽火传信、尾生抱柱、非洲的击鼓传信,给人类带来重重灾难。举事例的手法在辩论文中是常有的。但要从事例中看到一些前因后果,举再多那样的例子也没有。只能说明,信息交流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可以挽救人类的一些可以避免的灾难。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证明网络与人心远近的关系。你就必须要深入人心的本质。去研究人心与社会与网络的关系。去探求人心远近的决定因素。去研究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正是这些特性,可以拉近人心。很可惜,我没有在反方一辩的文中找到这些的论述。 

再来看看反方一辩在以下所举的事例与论述中,他极为温情的为我们描述了由于信息交流的阻隔,而带来了多少的不便、阻隔了多少“人心的交流”,并让我们重温那些温馨画面:如琴挑事件、红叶题诗。试问一句,红叶题诗是不是也一种信息交流?你觉得那种古老的人心交流导致了他们的人心远吗?为什么还会千古流传呢?是不是你觉得在网络上用短消息发一句:某某某某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你才觉得人心很近?——很显然,他举的事例恰恰证明了距离的远,并不能否认人心的近。 

反方一辩还费了一些笔墨为我们描述了信息交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他是在论证网络加快了信息交流的步伐。在这儿反方一辩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网络信息速度的加快与人心远近有关系吗?火车代替了马车,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现在到处都挂着某某信息化公司,那些公司的员工真的其乐融融吗?是不是中国电信的所有员工之间的人心都相当近? 

更为可惜的是。反方一辩放弃论证人心远近的因果关系不辩,而花了大量篇幅回顾了信息工业的发展史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用历史回顾法来证明社会网络化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给大家上了一堂信息化讲座。令人有些迷惑,他说这些有什么用?套用一句中学教师常用的评语是:下笔千言,离题万语。其中看到的有一句与人心相关的句子是:“每一次网络的技术进步,都在缩短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这同样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而不可能相反” 因缺少论证的过程,也就缺乏说服力。 

提醒一下对方一辩,在回顾信息工业史中,有两件事不可不提:一是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的产生。从1941年开始美国就开始研制计算机。原因是在制造对付德国的新型武器中,人工的数据计算已经远远应付不了。第二件事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网络的源起是:ARPANET,美国军事网。原因是在美苏冷战中,美军怕军事的重要基地被摧毁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这样的网络技术革命,真令人不知怎么去想。 

反方一辩说“事实胜于雄辩”,这话的确有道理。但要看是什么事实了。不要以为穿上衣服就是人类,把猴子赶上舞台就可以演绎历史。

我想对方写到最后,恐怕连他自己都头晕了。“我恳请噪音制造者现在砸烂键盘剪断线路,让我们辩论双方的心近到彼此无需联络无需言说”。呵呵,他要大家砸烂键盘,是不是劝人离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