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情感交流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5)
----  春联琐记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5&rootid=&id=30150)


--  作者:二泉
--  发布时间:2003-1-18 10:34:00

--  春联琐记
春联琐记

  农村过年,最体现节日气氛的,贴春联是一桩。我们那的房子都是泥筑的,虽然大多数都会粉刷,但材料不讲究,墙面不光滑,也不白。大红春联一贴上去,暗旧的门楣,灰墙黑瓦,绿树青山全都瑟缩着退后,自愿地充当了背景,让那些红艳艳的喜色尽情舒展。
  春联张贴出来,大人孩子也算正式进入喜庆的阶段。之前大人要辛辛苦苦地干完该干的农活,要忙忙碌碌地腌腊肉类,蒸酒,炸米果,磨豆腐准备年货。孩子要彻底地搞好屋外屋内的卫生。现在家家门前的屋坪上都烧着火堆,孩子可以换上新衣裳了,可以尽兴玩爆竹了。大人们则杀鸡剖鱼,用半天的时间去侍弄年饭。
  春联大多写得是“大地春光红艳艳,神州佳节乐陶陶”、“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之类的陈旧内容,字迹也粗劣。但无论你如何审视,他们都绝无羞色,带着泥土香,带着青草味,带着春天的呼吸,憨憨地对着你。多看几眼,竟觉得他们实在是有点张扬了。
  我家父辈五兄弟,大伯住在另一个村小组,其他四兄弟住同一个很长的屋子。大伯是小学教师,受祖父影响,写的字在村里算最好,我小时,大年三十大伯常会过来帮他的弟弟们写春联。那时我就要跑前跑后地听他使唤。帮他报联语,帮他把写好的联平托着铺到地上,帮他刷浆糊。
  农村里的屋子门很多,每座大门要一副对联,五张四个字的喜签。小门一扇要一张喜签。其它如灶台、碗橱、石磨、楼梯、鸡笼、牛栏什么的也都要贴喜签。所以报那些喜签语也有点难度,虽然是照本子上的念。我的虚荣心大约不算差,遇到认不得的字就跳过去,剩下些都认不了的时候,就借故逃跑,伯父以为念完了,拿起本子来看,才知道我是跳着念的。一个“繁荣昌盛”的词,被我报成“繁荣冒盛”,伯父写成了“繁荣茂盛”。我马上告诉他“茂”字写错。他戴上老花镜来瞄,毕竟我眼尖,未等他看清楚,我已经内急上厕所去了。
  在这之间,伯父也会在一些贴于较次要的地方的喜签上勾上细线,让我照着把笔画填粗。所以直到现在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日长千斤”、“金鸡报晓”、“长生水草”之类的词语。
  上初中后自家的联就基本上由我操笔了。每写一次春联,都极认真,因为那是一年练字成果的大型展示,会受到各路远亲近邻的检阅评价。那时我有个表弟是强硬的竞争对手,两人除性格他倾我内倾,学习他差我好些外,其它方面都极投缘,爱开玩笑爱下象棋爱练字。两人隔河隔山离得挺远,但一放大假必定凑到一起。习字上他临颜我临欧,可惜的是两人都跟本没人指导,瞎练,因而两人都没有大的进益。过年作客,两人在春联前跓足,端详,你夸我赞。现在想来,挺有文坛中那种惯有的风气的。
  父亲小时断续读书三年,靠自学达到了能在农村理事,能在乡政府当会计的水平。这点水平使他还算重视对我的启蒙教育,一上中学就给我买了《古今对联大观》,买了《汉语典故词典》。这些玩意使我蠢蠢地想自拟春联了。邀了一个伴,带着纸和笔,爬到河对岸的山顶,看看天,看看河,看看自家的屋子,互相看看,把一包果子吃完了,却一个字都蹦不出来。那次的做秀让我一直笑到现在。以致后来读词读到“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时,不用看注解我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不过后来还是能拟出一些叫联的东西来的,自己写上去有点战战惊惊,好在农村一般看字不看联,所以这些东西也就象琐碎的日子一样悄悄地过去。只有一副嵌了父母的名字的联被大伯注视过良久。大门前的屋坪边有棵很高的毛桃树,在桃树下,大伯和别的一些人坐着,晒着太阳,我为他们不时地添茶。大伯半眯眼,目光久久逡巡着大门。太阳暖暖地烘着,我脸有些烫,专心地看他们喝茶,然后赶紧添上。大伯没有说什么。
  倒是后来读高中后为住在乡里街上的堂哥写过一副联得到一些表扬,这副联也就到现在还记得:“春水流,春水流,流前流后;亲人叙,亲人叙,叙散叙合。”当时正热唱着黄格选的《春水流》,堂哥家屋前屋后各有一条河,一家四口平时在外工作的在外读书的难得过年团圆。所以这副联是完全的量身定做,虽然不艳丽,但很合体。一受表扬,自己也就很为那副联得意,以后拟的一些联,包括为他人办喜事拟的联,又都没有了记忆。
  马上要放寒假了,当我远离街市,远离网络,以一个“文化人”的酸派头,回到那个偏僻的,闭塞的,孤陋的小山村,面对那未曾改变过什么的青山绿水,灰墙黑瓦,面对那明显苍老的双亲的容颜,不知我的春联,是否还是网络里的那种油腻味? 
 
----------------------- 


--  作者:翩若惊鸿
--  发布时间:2003-1-18 11:04:00

--  
写得真好。:) 不知是哪个版的版主?
从小在城市长大,住在居民楼里,贴春联也只才是近些年才开始的事。
但也多是在街上买上一副印好的对联,内容也多是"满门合顺纳千祥,合家平安添百福"之类的俗套子,喜气是有的,但总是少了点文化的味道。
可恨自己从小没练毛笔字,所以只能对着你的手写春联,望洋兴叹啦。
--  作者:劲龙吴靖
--  发布时间:2003-1-18 11:18:00

--  
确实写的很好!
--  作者:素手拭清弦
--  发布时间:2003-1-18 11:19:00

--  
对于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我来说,年的味道逐渐淡薄了,那种快乐似乎也遥远、模糊了起来,童年里那些与“年”有关的记忆也不再鲜活了,似乎变化的只有越来越长的假期,也只有在假期里跑到很远的郊区才能体会到烟花爆竹带给我瞬间的年的快乐了,城市里的新年只剩下干净、清爽的街道与跟往常神色无异的行人,再也没有什么特别了,所以,我会特别向往去农村过新年,期待分享那种不同的感受,哪怕是一幅春联,我想也会带给我非一般的快乐,,,,
感谢二泉兄肯把童年美好的记忆与我们分享,也请你带上我的祝福,给那山,那水,那里的每一个人,,,
--  作者:二泉
--  发布时间:2003-1-18 11:20:00

--  
看这样子也是对联版的猪啊,聪明人是不用练字的
贾平凹就说他从不练字,但他又说他的字在文人里是可以入品的呵
望洋是可以的,我就是羊羊羊,兴叹则不必呵
--  作者:拾得
--  发布时间:2003-1-18 20:23:00

--  
有意,有味,有境,有情
--  作者:轶姝
--  发布时间:2003-1-19 9:44:00

--  
农村的年,我过了十三次,每一次都有着和你同样的感觉,那些杀猪的喜气,妈妈手上的新衣裳,爸爸手中正在贴制的灯笼,再有就是奶奶爷爷兜里的压岁钱,嘿嘿,可是现在,真的难得那样的感觉,过年只是例行之事罢了。哎,那时我特别羡慕妈妈的一手好字和一副又一副的春联,我想,有一天等我长到妈妈那样大,我也会涂来涂去。可惜的是,我长大了,画了蛇却添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