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情感交流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5)
----  对话的意义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5&rootid=&id=22697)


--  作者:沧浪之水
--  发布时间:2002-12-13 21:33:00

--  对话的意义
或许是平时习惯了在书桌前正襟危坐的阅读方式,所以在读到丁东先生著的《与友人对话》时,经颇有新鲜的感觉。书中对话的对象,我多与之有过来往,于是又在阅读中平添了许多亲切。 
对话这种形式古已有之,譬如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古人采用对话这种方式,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印刷还没有发明,思想的传播只好借助于这种耳闻口授的方式。那麽,对话这种形式在印刷业如此发达的今天是不是仍有必要呢,我想还是有的。 
意义之一就是丁东先生在书的序言中说“思想的闸门 打开之后,彼此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许多新的观点就会跳跃出来”,我觉得,这种“新观点”“跳跃出来”的前提就是对话这种方式给对话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对话者能够保持一种相对自由的心态。由于心态比较自由,所以常常能摆脱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对话的意义还有一重,那就是在思想被禁锢、言论被钳制的年代里,对话这种形式保持了一种最低调的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按照J.B.Bury在《思想自由史》里的说法,思想是无法被禁锢的,因为“一个人无论思想什麽,只要在肚里秘而不宣,总没人能禁止他的”。但是他接下来又说“这种私自思想的天赋自由是无甚价值的”,因为“一个人既有所思,若不许他传之他人,那末,他就要觉得不满足,甚至感到痛苦,而对于他人也无价值可言了”。所以Bury得出结论:“思想的自由,从它的任何价值的意义看来,是包含着言论自由的”。在历史的某段区间中,总是存在着自由表达的困难。这种时候,对话的意义便凸显出来了。这里的对话,不仅局限于耳传口播,还包括书信的来往。顾准在撰写《古希腊笔记》期间,就曾经应上海的陈敏之的要求与之就政治、经济、文化问题通信讨论。这些信件后来被陈敏之编成《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作品,很难相信这些文字是在一个极端专制的年代里写出来的。这里面,固然与顾准的个人品格有很大关系,但也应该说对话这种形式为其心态的自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至于在同一时期还发生过舒芜自动交出了与胡风的通信的事件,那只是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到达了一个极点,个人连最后的一点言论自由也没有了。 

来自旧论坛


--  作者:flyfree
--  发布时间:2002-12-13 21:46:00

--  
哦~
--  作者:一叶秋
--  发布时间:2002-12-13 22:05:00

--  
比较有点过深度了~~~~
呵呵,